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6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对面苏联远东方面军原本近百万兵力,在两次抽调兵力加强外贝加尔军区以应对人民军后,现在只剩下六十万左右兵力,战车由原来的两千七百辆减至一千二百辆,飞机由两千八百架减少到不足一千三百架。
两厢比较,日军虽然在战机、战车数量上存在一定差距,可总体兵力上却占优势。加上西伯利亚大铁路被人民军切断,若战事一起,远东苏军将处于无处补充的困难局面。根据双方兵力变化,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作战命令。
8月16日凌晨,日本悍然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对苏宣战,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的数十万关东军向对面的苏军发动了全面攻击!
似乎是从德国的闪电战中得到了灵感,也或许是受人民军出击苏、蒙德启发,日本关东军也采取了先发制人打击苏军空中力量的做法。
战役一开始,日军一千多架各式飞机便倾巢而出,向海参崴、伯力等地的苏军机场扑去。并紧接着对停放在机场上大多数来不及起飞的苏军战机展开了狂轰滥炸!
随后,关东军部署在边界附近的大口径要塞炮开始朝苏军阵地进行持续轰击,而装甲部队和步兵则在炮火掩护下向苏军阵地发动猛攻!
日军通过先发制人,以期赢得并逐步扩大其空中优势,进而通过空中优势和兵力优势辅以装甲力量,克制住苏军的装甲优势。而苏军则力图以装甲优势来抵消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并通过地面防空火力消耗日军空中力量。双方针锋相对,前线的火力也就发挥得十分猛烈。
为了配合陆军的行动,日本海军第二航空战队及海军加强舰艇也在山口多闻的指挥下,从海面上对海参崴及双子城发起了空中打击,并用舰炮对岸上目标进行持续轰击。
一天下来,虽然苏军在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阿帕纳先科的指挥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但在绥芬河一线,还是被日军凭借空中、地面火力优势,突破了一线阵地。
远东苏军面临的形势益发被动,而苏联也处于三线作战状态,面临的形势正急剧恶化!
………………………………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
除非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并在诸多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否则,主动谋求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素来是兵家大忌。这从后世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因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中就可以看出。至于那些被动应对者,就更应该竭力避免兵力和作战物资被分散多处使用的不利状态。
不过,在日本找借口于8月16日对苏宣战后,一些国内外有识之士却发现,昔日的兵家大忌正被有关作战方丢在脑后。
德国从当初出兵波兰时就处于两线作战状态,但当时英、法两国在西线的“静坐”却成就了希特勒的野心,使其得以从容收拾波兰及其他欧洲小国。在法国投降后英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德国却再次置兵家大忌于不顾,在希腊战役之后、北非战事尚未终结时,又悍然对苏联发动了攻击。
这其中固然与德国一时拿不下英国,又不想给苏联更多准备时间,加上民众党武装又提前在苏联软腹部的中亚、外蒙狠插了一刀等因素有关,也与德国对苏作战准备充分并通过种种手段成功地让斯大林误判德军会在42年发动有关,当然,也与希特勒个人的狂妄有莫大关系。不过,以有备对无备,加上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自苏德战争爆发至今,德军进展就一直比较顺利。这也让希特勒笃信“两线或多线作战并没什么了不起,禁忌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德国在席卷大半个欧洲后,凭其控制的人口和掠夺的资源,确实有发动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实力,可日本撕毁墨迹未干的《苏日中立条约》悍然攻击苏联远东,就令人咋舌了。
中国战场上的困境,特别是来自民众党武装的威胁尚未解决,日本又在此前进军法属印度支那的过程中遭到英、美、荷等国的极力反对,现在竟又对苏联远东地区发动攻击!一个小小的岛国,在诸多战略资源全靠外来输入、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还发动两线乃至三线作战,其统治着的野心竟不比希特勒逊色,实在狂妄!
处于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除了德、日这两个轴心国集团骨干成员外,还有英、意、苏等国以及中国民众党武装。
英国除了在本土及周边海域同德国空、海力量进行持续作战外,还在北非、希腊同意大利、德国先后交手,又与民众党在印缅一带处于敌对,并因日军进军东南亚而与日本关系紧张。
虽说英国是老牌帝国,又有英联邦体系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可自德国对英法发动攻击至今也有一年多,特别是丘吉尔接手的又是张伯伦留下的烂摊子,加上印、缅殖民地又相当不稳并危及整个英联邦体系,丘吉尔左支右绌能挺到现在已极其不易。为了能获得来自美国的支持进而把美国拉到自己这边,丘吉尔甚至在去年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一系列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以换取急需的五十艘旧驱逐舰来打破德国潜艇对英国的海上封锁。
而在今年上半年希腊战役和北非战事失利后,英国的处境愈发艰难,虽然德国进攻苏联让压力减轻的英国人大松一口气,可民众党就山南及滇缅领土问题所发出的战争威胁却让丘吉尔的心弦再次绷紧。经过综合考量后,他也不得不采用“拖”字诀,以求喘息。
至于意大利,墨索里尼虽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的荣耀,可意大利军队却实在不争气,几乎同时在北非和希腊遭到英国人的痛击。失利之下,墨索里尼急求德国救场,直到德国人出面,这才打败了英队,使局势得以缓和。但由此一来,希腊、北非这两处意大利原本期待的囊中之物却被德国人插了一手,这让墨索里尼牢骚满腹。
作为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中的一员,苏联的日子则更为难过。先是民众党对中亚、外蒙的攻击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使苏联分成东、西两部,接着是德国人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击并直逼列宁格勒、莫斯科等重地,再就是现在日本对远东地区的攻击。
苏联虽然疆域辽阔、兵员众多,可在中、西、东三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遭受攻击,却依然吃不消。斯大林不将民众党武装放在眼中,可对德、日两国发起的国战却不敢轻视。远东战事一打响,他就清醒地意识到:这是自苏俄国内战争以来,苏联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中断,苏联将不得不在西线、中线、东线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
在中部,人民军已占据了中亚、外蒙大片区域,歼灭了苏军五十多万兵力,且至今未停止对中亚、西伯利亚、外贝加尔等地的轰炸。
在西线,西北方向的德军已接近列宁格勒外围,中路和西南方向的德军则分别对斯摩棱斯克、基辅发动猛烈攻击,而德国空军已开始对莫斯科进行轰炸。
相比较而言,东线的形势是目前苏联三线中最好的,但从长远来说,东线未来的局势却又是最为险恶的。虽然阿帕那先科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打得很英勇,但因民众党武装切断了东、西联系,该部无法得到战机、坦克等装备物资和兵员的补充,且兵力上又处于劣势,很可能会不敌日军,包括库页岛北部、海参崴、伯力等要地在内的苏联远东地区也将失守。
对苏联眼下的窘境,在日、苏战争爆发后,赵振中曾在民众党军委会议上做过非常到位的分析:“苏联疆域辽阔,欧洲部分是其根本,而西伯利亚和中亚、远东地区则是其向东延伸的枝干。从苏俄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后,在加强欧洲根本的同时,也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加大了对上述三个地区的控制力度。
就兵力部署而言,苏联以欧洲部分为重点,以中亚、西伯利亚为辅助,以远东地区为次重点,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土西铁路有意无意地布置成了一个头在西、尾在东的特大号的一字长蛇阵。
虽然因地域跨度过大,这个长蛇阵无法在战术上做到首尾呼应,但苏军分布在西、中、东三个方向的几大集团却可通过铁路机动在战略上实现这一点。
我军率先出兵苏、蒙,等于是在这条长蛇的软腹部狠插了一刀,而不等苏联集中兵力向我军大举反扑,在西线已准备就绪的德军又以庞大的兵力对这条长蛇蛇首给了当头一棒,再加上小鬼子正在对苏联远东地区揪住尾巴猛打,苏联这条长蛇也就基本上变成了死蛇!
以苏联现在的实力,若是想三线兼顾,其结果只能是首尾难顾,进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可欧洲部分对苏联关系重大,斯大林是肯定不会放弃的,而中线或东线,不管斯大林想放弃哪一处都无法避开已进抵中亚、外蒙方向的我人民军。
若能通过谈判方式收复苏联所占据的我国领土,那是最好!若是不能,我们也不介意今后再给苏联添把火,自己去打下来!”
张明瑞、杨天明等人也曾提出“为何不趁机把外蒙全部拿下或者继续在中亚、西伯利亚方向扩大战果”的疑问,而赵振中则另有考虑。
一是民众党与日军是死敌,与德国也处于敌对,在两国对苏联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民众党武装不宜继续扩大对苏攻势,否则,难免会让人误以为民众党与德、日双方有暗中协定或默契,进而在国内外政治上造成被动。
当然,民众党已对苏联宣战,且又收复了中亚、外蒙大片失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军也没有停止对苏攻击的道理,但将攻击力度限制在一定程度的空中轰炸即可。
二是有德、日两国来消耗苏联的实力,民众党武装也没必要放着这两把利刃不用而亲自上阵。苏联是敌人,可德、日也是敌人,既然老毛子和小胡子、小鬼子已打得不可开交,民众党完全可暂缓大规模军事行动,先在一边专心积蓄力量以待将来坐收鱼翁之利。
况且,现在把苏联打得狠了,只会让小胡子、小鬼子占便宜,还是给斯大林缓口气的机会,先让这三方好好厮杀一番再说。哪怕将来苏联战真的败了,德、日两军东、西对进,民众党武装也能以逸待劳,抢占先手。
三是考虑到欲速则不达。人民军在中亚、外蒙收复的大片失地需要一个稳固、消化的过程,特别是要先做好今年过冬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考虑其他。等新控制区彻底稳固了,凭着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人民军在兵力、物资上准备充分后,可随时对周边的苏军控制区发动攻击。而且随着远程轰炸机等新装备的增多,人民军的打击范围也能进一步扩大。
四是苏联还未完成工业基地向乌拉尔山以东的转移,现在就实施战略轰炸不但效果不大,而且会打草惊蛇。一旦苏联摸清了人民军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后,肯定会提早作出针对性的部署,从而降低人民军今后对苏空袭战果。
倒不如现在这样,人民军空军只对中亚、外蒙周边区域进行战术轰炸,若将来苏联还能取得西线作战优势,民众党再适时提出领土问题,如果斯大林仍不同意,那再进行战略轰炸所取得的战果可就大多了。
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