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6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英国这边我们利用日军挺进南洋的机会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那苏联这边是否也照章办理?”田云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又建议道。“我们虽在中亚、外蒙收复了大片失地,可远东一带仍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没有收回。而且。就是现在收回的失地,也要苏联签字确认才是!”
“我们失去的,就一定要拿回来!”赵振中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又正色说道,“不管是苏联曾经占据或控制的中亚、外蒙、远东,还是英国人割占的山南、云南南部以及香港等地,抑或是日本占据的东北、台湾等领土,我们都要全部不落地收回来!至于我军现在中亚、山南多占的那点地盘,就当是收了点利息!当然,现在只是收英国、苏联的利息,等将来我们还要连本加利的和小鬼子好好算算甲午以来的旧帐!”
“还要再等三、四个月啊!”唐明带着遗憾咂了咂嘴,又半开玩笑地说道,“要是明天英国人或苏联人能求上门就好了!守株待兔也要兔子早上门才好不是?”
“你就知足吧!”田云逸白了他一眼,笑道,“我们在这静待三、四个月,南洋那边,特别是兰芳向南一带都已进入夏季,可是惊涛骇浪,而苏联战场上又正是冰天雪地,这两边可都有得受的!
再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再过三、四个月,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到那时再对小鬼子下手,不光天气适合,这后勤方面也更有保障!”
“咦?云逸,不简单啊!连外国诗都能随口来上几句了!”赵振中赞道。
“不过是在学外语的时候偶然看到过那么几句罢了!”田云逸解释道,“先生和明远、唐明、云山都有大学问,我怎么着也要往肚子里多灌些墨水,多学点有用的不是?”
民众党这边打定主意先猫过这个冬天再说,而日军向东南亚的推进却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就在1月4日,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第33、第55两个师团自暹罗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起了攻击!
饭田祥二郎希望日军能快速突进,以便赶在英军援兵和重庆当局派出的远征军抵达前进占缅甸南部地区。不过,因暹缅边境地势复杂,不仅山岭险峻,到处是裸露岩层,而且树木竹林枝叶茂密,就是大白天里山间道路的能见度也不高。这就影响了日军的进军速度。直到1月19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才进占土瓦,而该师团主力直到31日才占领了毛淡棉。而第33师团则于2月4日占领了拔安。
直到这个时候,英国方面才意识到单凭英缅军的力量是不足以抵挡日军前进的,便依据与重庆方面达成的协定,匆忙招呼远征军入缅作战。
英缅军司令赫顿于2月5日亲自到腊戍向抵达这里的老蒋请求中**队入缅作战。而老蒋却直到16日才通知重庆当局军委会,“据英方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五军入缅,……第五军大约使用于东吁仰光地区。”同日,戴安澜率第200师从保山进至畹町,做好入缅准备。
不过,大兵团作战可不是呼之能来的,这涉及到行军路线的选择、作战预案的拟定、后勤供应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等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已是2月下旬了。
缅甸局势急转直下,苏联面临的局势则更为艰难!
阿帕那先科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残部虽沿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向西撤到莫戈恰,与库罗奇金指挥的外贝加尔军区余部会合,但两部会师后却处于东有日军、西有人民军且外援断绝的困难处境。
苏联东线已是如此不堪,西线也没好到哪去!就在3月6日,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惨烈巷战,德军终于实现了对莫斯科废墟的全面控制。斯大林率苏联党政军领导机构退守莫斯科东南一千一百公里之外的古比雪夫,并对外宣告将以此为苏联临时首都,要与德、日法西斯作战到底!
“这是自去年我军出兵苏、蒙以来,苏联方面首次未在对外宣告中将我党、我军与德、日并列为侵略者。这说明,莫斯科的态度已开始松动了!”得知有关消息后,赵振中敏锐的觉察出其中的意味,并判断道,“照目前看来,到了4月份,我们就可利用现在形势,迫使英、苏两国签署城下之盟,彻底解决两国自清末以来占据我国的领土问题!”
………………………………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因形势所迫,英、苏两国谋求与民众党政fu和解的行动比赵振中预料中的还要早些。英国人是在3月7日派人到山南吉大港进行初步接洽的,而苏联人则是在3月10日、12日,分别通过**和兰芳驻美大使向民众党表达了和平解决中亚、外蒙及远东领土纠纷的意向。
只不过,因丘吉尔仍对英缅军和老蒋派出的远征军心存幻想,加上双方就领土问题和印、缅**等问题存在争执,最终英国人反而是起大早赶晚集,在与民众党政fu达成协定的时间上却落到了苏联人的后头。
事实上,早在2月上旬日军席卷马来半岛并对新加坡大举进攻时,英国人在东南亚面临的形势就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甚至就连霍普金斯这个刚从美国海军医院痊愈归来的总统顾问,也以朋友身份向丘吉尔建议:“大不列颠王国似应重新考虑与山南民众党的关系,以缓和彼此对立,并借助其力量抗击入侵马来亚、缅甸的日军……”
但丘吉尔却直至此时仍不愿轻易向民众党政fu低头,他清楚,现在向民众党妥协不但意味着人民军山南控制区再无回归英国控制下的可能,就连英国以往从云南南部获得的领土也要失去,甚至还会涉及到已落入日本手中的香港归属问题,并进而影响到印、缅境内正日趋激烈的**运动。虽然出于利害关系考虑丘吉尔婉拒了霍普金斯的建议,但他却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挽救新加坡和缅甸战局这令人头疼的问题。
然而,战局的发展却再一次严重超出了丘吉尔的预料!
面对日军三万多兵力对新加坡的攻击,帕西瓦尔指挥英、印、澳三国联军以八万五千多的优势兵力,在粮弹充足的情况下,却因士气低落、澳军和印军大肆逃离战场,仅仅坚持了一个星期就不得不向山下奉文投降了!
新加坡一丢,不但标志着英国人失去了这一东南亚战略基地,标志着英属马来半岛彻底落入日军手中,还意味着日军大举进军缅甸的开始。而以缅甸目前有限的兵力,面对持续增加的日军,其结局可想而知!
气急败坏的丘吉尔随后以激烈言辞驳斥了英国远东军总司令韦维尔“缅甸守不住”的悲观论调,并声称“我们虽然无论如何派不出一支军队,但我们至少可以派一个人来!”
在这种情况下,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则被丘吉尔派往缅甸,接替指挥不力的英缅军司令赫顿负责缅甸战事。
丘吉尔将挽救缅甸局势的希望寄托到了亚历山大和老蒋派出的远征军身上,但缅甸战局的发展,却又一次让他体会到什么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3月5日,亚历山大一到缅甸接过指挥权,就先命令英缅军必须守住仰光,并组织前方部队向日军发起攻击以期挽回战局。尽管英军第七装甲旅和一些步兵打得还算勇猛,但却没取得多少实际战果。而日军在结束马来亚战事后,其后续兵力正源源不断的向缅甸开进,面对愈发不利的形势,亚历山大也不得不接受赫顿的建议,转而在3月6日下午撤出仰光。
“我渴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可命运却安排我一再组织部队撤退!先是敦刻尔克,现在又是缅甸!”面对眼前的乱摊子,亚历山大满心不甘地哀叹道,“而且我们现在还必须同该死的日本人和即将来临的雨季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竞赛!”
“将军,至少我们不会做日本人的俘虏!”赫顿则幽幽叹道,“想想可怜的帕西瓦尔,我们现在的情况无疑要好得多了!”
“是!我们是可以在作战不利时撤到中国去!可以后呢?难道我们要在中国困上几年,安全地等待战争结束吗?”亚历山大挥舞手臂大声说道,“不!那不是我们需要的!别忘了我们的使命!如果缅甸已无法坚持,那西边的印度还有大不列颠仍需要我们来保卫!”
从目前看,在迫不得已时英缅军撤到中国云南确实是可行的,但因日军对中国大陆的全面封锁,加上民众党武装又横亘在印、缅之间,一旦英缅军撤到云南,那也就意味着他们被隔离在与英联邦的联系之外,今后只能坐困中国了。
“将军,那要说服首相同意与民众党谈判,而且还要与他们达成协议,我们才有可能退往印度!”赫顿苦笑道,“但是,那也意味着王国要失去山南、缅北的大片领土!”
“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亚历山大先是一滞,随即又摇头说道,“如果局势真的不利,哪怕王国不与民众党谈判,缅甸也可能被日本人占领。与其日本人占据缅甸后我们一无所得,倒不如同民众党达成协议,让他们也参与缅甸对日作战!”
刚指挥部队撤离仰光的英缅军前线指挥官史密斯不甘心地问道:“将军,难道有中国政fu军的加入我们仍守不住缅甸吗?”
亚历山大叹息无语,而赫顿则摇了摇头,神色黯然地分析道:“仰光一被日军占领,我们就基本上失去了外援!虽然我们还可在战局不利时撤向云南,可那也不过是逃离一个小包围圈跳入一个大包围圈罢了!别忘了,中国大陆除了民众党掌握的山南还有海外通道外,也都面临着日本人的全面封锁!
至于中国政fu派出的远征军,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滇缅物资通道!在通道被切断而日军又陆续增兵的情况下,以重庆方面的有限物资供应,这支政fu军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况且,若是他们能有民众党武装那样的战斗力,中国政fu也就用不着离开南京躲到重庆去了!”
“好了!”亚历山大打断了赫顿的分析,并说道,“我们现在还是多想想眼下战局,以及如何说服首相吧!”
在3月6日这一天里,丘吉尔不但接到了亚历山大发回的对缅甸战事充满忧虑的电报,还接到了苏联莫斯科失守、斯大林率党政军机构以古比雪夫为战时首都的惊人消息。
如果仅有缅甸那令人沮丧消息的话,以丘吉尔的固执,在未见到最坏结果前是不会轻易向民众党低头的,但苏联被迫迁都的消息却使他不得不考虑英国本土所面临的更大威胁,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德军虽然占据了莫斯科,却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可以预见,在苏德战场上春季到来之前,德军为了休整和补充作战物资,是不会再继续向东进行大规模作战行动了。
但德国人在东线没有行动却不意味着西线也会同样平静,希特勒在东线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获得战略优势后,极有可能抽调兵力用于西线。而如果要牵制希特勒将东线兵力西调,丘吉尔就只能寄希望于苏军对德军发起新的作战行动,以牵制敌人兵力。
不过,英国驻苏联大使克拉克?克尔爵士发回的消息却令丘吉尔大为失望。苏联政fu不仅明确表示在42年秋季之前苏军将处于防御作战阶段,无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