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雄师-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在太平军和湘军方面,都有洋人记者去随时采访,甚至洋人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扛着相机冲在火线上,拍摄下太平军和湘军激战的照片。而洋人记者在报纸上报道,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很公正的,他们不会把太平军称为长毛或者贼寇,也不会把清军叫清妖,而是用公正的官方文字写出来。
站在一边的左宗棠笑着道:“涤生大难不死,对我们也是好事啊!长毛势大,若是没有人牵制他们,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好事。一旦长毛势力过大了,他们势必会得到洋人支持,洋人也希望中国不统一,而是内战不断。”
陈新元点了点头:“其实曾涤生留着,确实对我们有好处。”但他心里想:曾国藩这次没有死,等他和太平军打差不多了,也该让他死了,到时候帮太平军一下,让曾国藩自尽好了,就由李鸿章来对付太平军已经足够了。
正在谈话的时候,有人来报:“有一位从上海来的赵先生求见!”
“赵先生?”陈新元问道。
那名特工递上了一张名刺:“就是他。”
陈新元看了一眼名刺,只见上面写着:赵烈文三个字。
“这个赵烈文是何许人也?”历史稀烂的陈新元不解的问道。
左宗棠笑道:“原本是去投奔曾涤生的一名年轻书生,不过曾涤生没看上他,我们不妨让他进来看看。若是此人真有大才,我们可以重用;若是庸才,我们就给他随便安排个小官给他当吧。”
赵烈文走进了陈新元的府内,行了礼之后,陈新元见这位青年人只有二十岁出头,头上没有辫子,心中就对他起了好感。
沿途过来,赵烈文见识到了广东的发展,还有正在建设的铁路工地,这一切都令他惊叹不已,广东发展如此迅速,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繁荣发达,这些在清国控制的地盘下都是看不到的。这使得赵烈文更加坚定了要投奔同盟会的念头。
“赵先生是哪里人?”陈新元问道。
“学生乃江苏常州人也,曾得到李少荃李大人推荐,前往江西寻找曾国藩,谁知道他却不用学生,反而又把学生派去李大人那了。学生觉得怀才不遇,这才来了你们这里。”赵烈文不亢不卑的回答道。
“怀才不遇?你那么年轻,他们可能觉得你还需要锻炼几年吧。”
“诸葛孔明出山的时候,不是才二十七岁?霍去病未满十八,便平定匈奴,岂可以年龄取人?”
左宗棠见这赵烈文气势不凡,于是有心考一考他,便问道:“赵先生,如今天下大乱,已成三分之势,你说要如何尽快结束内战,令百姓安居乐业?”
“这天下虽是三分,其实却是四分五裂!南方有你们同盟会,长江流域有长毛贼,北方有清帝国。可是这清帝国现在却是最虚弱的!曾涤生是对清国忠心耿耿,可是他屡战屡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是李少荃。而李少荃那还有一批南方逃去的文人,你们同盟会善待读书人,使得读书人已经有二心,即便李少荃忠于大清,也难以左右麾下所有读书人的思想;中原还有捻子,如此看来,目前天下有六股势力!最强的当属你们,最弱的反而是大清帝国了!若是你们要尽早一统天下,需利用强大的海军力量北上,从天津登陆,一举攻克京师,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令李少荃等人为我所用,一举荡平长毛和捻子,这天下,便可统一。”
“好!果然是年少有为!”左宗棠抚摸着胡须哈哈大笑。
他这一套北伐京城,抓住大清皇帝的计划,除了陈新元之外可是没人知道,而这个赵烈文一来,居然一下就说了出来,说明此人确实是大才。
接着,赵烈文又说道:“学生愿意为老师前往上海,同李少荃等人交涉,令其建立华东自保,以对付长毛为主,不与我们为敌。等到我们攻入京城,俘虏清国皇帝,再让李少荃接旨,这就顺其自然了。”
“此计可行!”左宗棠大喜,“那就令你为四品使者吧,驻扎上海!”
于是赵烈文换上了一套乌纱帽和大红色官袍,从广州的码头再次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回到上海的时候,就听说太平军正在进攻南京。
当李鸿章再次见到赵烈文的时候,大吃了一惊:“惠甫啊,你怎么也这身装扮了?这不是反贼的官服吗?你就不怕我秉公办事,把你送给朝廷?”
赵烈文哈哈大笑:“上海不是很多和我穿着一样官服的人吗?少荃也没把他们都送给朝廷了,难道还会把我送给朝廷?”
上海虽然还是清政府的地盘,可是在英租界、法租界里面,有很多穿着各种颜色官袍,头戴乌纱帽的官员在活动,他们都是公开的,甚至有人还能进出上海知县衙门,也没见到被清兵抓走。因为北方的朝廷事实上已经管不到上海了,而南方的士绅官员,他们需要这些同盟会的官员,他们才能从鑫源堂买到洋枪洋炮,此外,上海几家银行的人,也都是同盟会的人,甚至就连一些洋人,也是这样的一身打扮。
洋人都穿这样的装束,清政府更不敢管了,有人敢管,到时候挑起了战争,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
李鸿章更不会去管这些人,毕竟现在的江南,已经受到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威胁,李鸿章首要任务是对付太平天国。
“当然不会了,我们现在共同的敌人是长毛。”李鸿章笑了笑。
“长毛湖口一战,恩师惨败,损兵折将,长毛还夺取了大批洋枪洋炮,如今长毛势大,正在攻打南京,少荃你可有对策否?”赵烈文问道。
“我现在兵力也不足啊,只能尽可能的保住苏州、上海、杭州等地,阻止长毛进入江南,这样我也算对得起恩师,对得起皇上了。”
“少荃的新军,尚不能同长毛一战?”
“不行,人太少了啊!这洋枪洋炮可不便宜,我手下只有两万余人马,而长毛却有百万之众,又新胜,从恩师处夺取大批洋枪洋炮,我能自保,就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鑫源堂肯把战列舰卖给少荃呢?”
“战列舰?”李鸿章眼中发光,“可是那有百门大炮的西夷巨舰?”
“正是!那鑫源堂已经答应了,只要少荃不同他们为敌,可以把战列舰卖给您。”赵烈文笑着道。
其实陈新元是打算把风帆战列舰卖给淮军了,毕竟风帆战列舰很快就会过时,用不了多长时间,将会成为铁甲舰的天下。有了铁甲舰之后,风帆战列舰就没用了,陈新元已经打算组建一支拥有五到六艘八九千吨级的铁甲舰,十多艘五千吨级装甲巡洋舰,二十多艘两千吨级轻巡洋舰,几十艘炮艇和几十艘鱼雷艇的新式舰队。所以说,即将过时的风帆战列舰不如卖给李鸿章,用来对付太平军水师。
英国人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英国的勇士级铁甲舰、蹂躏级铁甲舰、防御级铁甲舰、赫托克尔级铁甲舰等新式铁甲舰正在下水,勇士级的排水量达到惊人的9000多吨级!而英国人还在研制排水量达到一万吨级以上的米诺陶级铁甲舰!
所以说,陈新元的海军实力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赶得上英国,其实不要说英国了,就连法国都比不上!而德国人却因为莱茵金属公司的缘故,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德国人制造的铁甲舰比较少,他们在潜心发展一种新式的战舰——潜艇!
有西门子公司的缘故,德国人正在研制发电机和电动机,只有这两种东西问世,才有可能让潜艇出现在海洋上。目前美国人造出了人力潜艇,那只能在沿海和内港作战,根本无法出外洋作战。
真实历史上,即使的镇远号和定远号铁甲舰,其实也是有风帆的,只是没有挂帆。在这两艘军舰从德国开回来的时候,是挂着帆回国的。
目前兰芳造船厂已经建造完工,陈新元从英国购买了大型水压机,可以轧钢板,只是现在的钢技术还未特别成熟,所以轧出来的还只是铁板,这些铁板不能直接用来造船,但可以覆盖在木头壳体的船壳外面,就变成了铁甲舰。
兰芳造船厂的船台上,一艘新式铁甲舰正在铺设龙骨。这艘铁甲舰将会被命名为镇远号,这艘铁甲舰的排水量为8500吨级,将会装备四座三联装305毫米口径重炮,舰上还会有各种副炮和机关炮。
新式后装炮,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取代前装炮。
第216章 啊,潜艇
伏尔锵造船厂,厂长基尔站在台上,一艘长12米,直径2米的圆筒形铁壳小艇正在下水。按道理来讲,那么一艘小船下水,根本就不需要厂长大人亲自过问,可是这艘小艇,却是一艘意义不一样的小艇!因为这是一艘可以潜入水底的小艇!
这艘潜艇的出海的时候和潜航的时候,采取人力螺旋桨推进,上浮到海面上的时候,采取风帆动力。
小艇下水后,负责执行首次试航任务的四名德国海军士兵钻入小艇内。
艇长维尔斯有幸被选中,担任第一艘潜艇的艇长。他带着四名士兵钻入潜艇。
“艇舱关闭!准备出海!”维尔斯喊道。
艇舱内的四名德国海军士兵一起踩着踏板,潜艇后面的螺旋桨转动起来,推动这艘潜艇,缓缓离开了海岸线。
脚踏板和连接螺旋桨的齿轮箱之间的连接采取了棘轮结构,所谓的棘轮结构,也就是后世的自行车转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棘轮结构,但人们踩动踏板的时候,能够带动齿轮转动,再带动变速箱内的齿轮,最后动力传给后面的螺旋桨。但人们累了,脚没有踩动踏板的时候,转动的齿轮不会反过来带动踏板运动。
而且这种棘轮结构,也不会使得四个人自己的力量相互牵制,每个人都能踩动踏板,而且每个人踩动踏板的力量速度不一样,也不会影响到别的人,这就和多人自行车的原理是一样的,前面的人踩得快点,后面的人踩得慢点,不会导致力量相互牵制,最多就是踩得慢点的人省点力。
不过这第二艘人力潜艇试航,船舱内的四名德国人每个人都非常敬业,没有一个人偷懒,都在奋力的踩动踏板,船尾的螺旋桨翻起白色的水花,潜艇在水面上缓缓航行,渐渐远离岸边,驶向大海中央。
“准备潜水!”岸上的一名德国旗语兵发出了旗语信号。
维尔斯通过潜望镜,看到了旗语信号,于是向船舱内的战士们下令道:“检查各处水密结构和舱门!准备潜水!”
舱门的密封,是在舱门盖和舱门周围一圈都覆盖上一层橡胶,来保证不会漏水。这时候兰芳橡胶工厂已经开始投产了,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从兰芳进口橡胶,这对陈新元来讲,又是一笔巨额的利润。
“检查完毕!”舱内的水兵回答道。
狭窄的舱内点燃着一盏鲸油灯,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因为电灯还未问世,而煤油灯又不适合在狭窄的艇舱内使用,会导致艇舱内充满难闻的煤油味,所以潜艇内使用昂贵的鲸油灯来照明。只是鲸油灯燃烧也会耗费氧气,加上艇内人们呼吸要耗费氧气,所以陈新元之前就建议过伏尔锵造船厂,造潜艇的时候,必须同步造出通气管。
通气管和潜望镜是放置在同一根铜管内,通气管上方有阀门,通过艇长来控制。
“准备下潜!”艇长维尔斯关闭了潜艇通气管阀门,随后一拉,降下了潜望镜,并下达了命令。
艇舱内的战士们扳动阀门开关,通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