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华夏雄师-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机枪差不多,很难真正摧毁热气球,几乎无法摧毁飞艇;高射炮威力虽然较大,但是引信的问题,大部分的炮弹在击穿气囊之后不会发生爆炸,而是直接从气囊中间穿过去了,也就是说,打在热气球上,打在飞艇上,是一对对穿的洞,这样的话对热气球和飞艇的杀伤力就非常有限,中弹的热气球还能回收,飞艇还能返航,只有高射炮炮弹击中热气球吊篮或是飞艇座舱,才能秒杀。
  飞艇的生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即便是真实历史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填充氢气的齐柏林飞艇,英军用战斗机攻击,最早的攻击也发现很难摧毁,后来英国人发明了穿甲燃烧子弹,击穿飞艇气囊蒙皮的时候引发火焰,这才能把飞艇烧毁。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缺少氦气,氦气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德国人只能用氢气来填充飞艇,结果就很容易被摧毁。
  而这个时代的法军飞艇,都是热气飞艇。
  热气飞艇的载重量和航程都远远低于氢气飞艇,但是很难击落。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这位在真实历史上一战中杰出的军事家,现在是德国航空大队的大队长,他驾机返航之后,立即提出了飞机武器威力不足的问题。
  “是否能够改进机载武器呢?”戈尔茨率先提出了改进意见。
  德军指挥官施泰因梅茨点了点头:“是可以让莱茵公司的人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原本在地面用的高射机关炮安装在飞机上面。”
  莱茵公司的奥托·李林塔尔等人接到了俾斯麦首相给他们下达的任务之后,就在着手改进飞机的机载武器。
  “根据前线的戈尔茨汇报,我们的机载武器存在着威力太弱的问题,对付一艘法国人的飞艇,一千多发机枪子弹全部打完了,还是未能完全摧毁法国人的飞艇。”李林塔尔对在座的技术员们说道。
  按照首相俾斯麦的要求,希望能够把高射机关炮安装到飞机上面。但是问题就出现了,机关炮的后坐力远大于航空机枪,重量也将会增加很多,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而且载弹量又要减少了许多。譬如说,安装上一门20毫米机关炮,原本可以携带3000发子弹的飞机,只能携带300发到500炮弹了,若是安装30毫米机关炮,就只能携带150发炮弹甚至更少。
  “安装机关炮的做法也不可取,根据前线高射机关炮手的反应,很多热气球被我们的机关炮击中之后,大部分的炮弹都是直接穿透过去,不会在气囊内爆炸,这就无法起到摧毁热气球的效果。”李林塔尔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在机枪威力上做文章了,能否制造出一种可以爆炸的子弹?”弗拉克问道。
  “可是子弹的口径就那么点大,要制造那么小的引信,在技术上十分复杂,机枪消耗子弹的数量巨大,那样成本太高了,爆炸威力也不大,我们的军方恐怕承受不起那么大的负担。”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我们还是必须在枪的方面和子弹的方面改进,否则就要重新设计飞机了,现在重新设计飞机,肯定来不及投入战场。当然了,重新设计一种新式飞机的工作也要立即展开,同步进行。”李林塔尔点了点头道。
  后来,在一名技术人员努力下,制造出了一种叫穿甲燃烧弹的子弹,这种子弹的铜皮和钢芯之间装入了白磷,平时因为的密封的,白磷同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在子弹发射出去之后,撞击目标,钢芯在惯性作用下往前推动,刺破铜皮,产生的热量以及铜皮破裂,流入的空气使得白磷燃烧,这样在击穿目标的同时,子弹就能燃烧。
  之后工人们对穿甲燃烧弹进行实验,发现在击穿木板和薄铁皮的时候,子弹都会喷出燃烧的白磷,点燃目标。但是在对气球的气囊进行射击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气囊很薄,子弹在穿透气囊的时候,不足以引发钢芯运动,自然也无法点燃白磷,效果就和普通的子弹击穿气球的气囊一样。
  遭到空袭的法国人也在改进,一批新的气球和飞艇升空了。
  飞机机载武器的改进工作还未完工,但发现法国人的炮兵观瞄热气球和侦察热气飞艇升空,戈尔茨的航空大队还是得出发。
  震耳欲聋的飞机轰鸣声中,戈尔茨率领的二十四架飞机向法军阵地上空飞去,准备攻击那些升空的热气球和侦察飞艇。
  “轰轰轰”机群还未进入法军阵地上空,就听到地面响起一阵轰鸣的炮声,从空中望去,只见地面火光闪烁,一门门高昂着炮口的火炮对空中射出了一排排炮弹。
  “该死,法国佬的高射炮居然能打得那么远!”戈尔茨大喊一声。
  这时候距离法军前沿阵地还有五公里!法国人的高射炮就已经开火了,呼啸的炮弹不断飞上天空,从飞机的两边划过。有些炮弹在还未抵达机群之前就爆炸了,甚至还有的炮弹在机群中间爆炸!横飞的弹片击伤了一架飞机。
  “轰”又是一声巨响,一枚炮弹在机群之中炸开一团黑烟,一架福克多用途飞机的发动机不幸被碎片击中,这架飞机立即冒起滚滚黑烟。
  “我受伤了!”那个名叫巴赫的飞行员大喊道。但是在这个没有无线电对讲机的时代,巴赫喊叫的声音再大,除了他后座的战友外,其他飞机上的战友根本听不到,他的喊叫声,被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的扇动声和空气的呼啸声掩盖住了。
  “巴赫,你快返航,不用管我们!”戈尔茨虽然没有听到喊叫声,但他看到巴赫的飞机受伤了,还是冲着巴赫的飞机拼命的摆手,示意他返航。
  巴赫驾驶着飞机,脱离了队形,转身往机场方向返航。
  “轰轰轰”不断有炮弹在机群的周围爆炸,戈尔茨只能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躲避不断射上高空的炮弹。
  原来,上次吃了一次亏的法国人改进了炮弹,他们把炮弹设置为定时引信,在装填炮弹之前,根据敌机的距离和飞行高度,装填手设置好了炮弹引信上的时间。炮弹在发射出去之后,引信上的保险就自动解除,飞行了一段时间的炮弹,引信起爆时间到,就在空中爆炸了。只是这种定时引信的办法并不可靠,在时间方面不可能控制得很精确。
  这种定时引信,是药盘式定时引信,引信内有一个金属圆盘,里面缠着一根导火索。在炮弹的外面,有一个可以扳动的装置,用来调整导火索的长度,譬如说,当把时间设置到三秒的时候,一转拨动开关,药盘内的切割刀具就自动把导火索剪裁到三厘米长,这种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每秒一厘米,这样炮弹发射出去后三秒后爆炸。若是设定五秒,就是五秒后爆炸。
  可是定时引信不可能像后来的无线电近炸引信那么可靠,高射炮发射出的炮弹,不是太早爆炸了,就是太晚爆炸了,真正能够在飞机边上爆炸的非常少。
  在无线电近炸引信诞生之前,定时引信的高射炮炮弹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极不可靠的定时引信命中率很低,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期间,平均2000多发炮弹,才能击中一架飞机。
  虽然定时引信的可靠性非常低,诞生法国人的这种新式高射炮,还是吓了戈尔茨他们一大跳,因为大量的炮弹在他们机群前方爆炸,在空中炸开了滚滚浓烟,形成了一道金属弹幕,阻拦在他们的飞机前面。
  “该死,法国人改进了炮弹了!我们小心点!”戈尔茨大喊道。
  坐在后座的汉斯摇动小旗,向战友的飞机发出了报警信号,示意他们小心。
  机群继续往前飞,就在此时,又是一架飞机中弹,被在身边爆炸的高射炮炮弹的弹片击中,左翼的蒙皮被撕掉了一大块,还有一块弹片击中座舱边上,在机身上留下一个大洞。
  受伤的飞机变得难以控制,飞行员只好调转机头准备返航,却又被一枚高射炮弹击中,整个尾翼都被炸没了。
  无奈之下,飞行员只好控制住飞机往回滑翔,同时,他和后座的战友一起爬起来,从空中跳了下去。两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包包。当两人跳出机舱之后,就看到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头撞向大地的怀抱,只听到“轰”一声巨响,坠地的飞机炸成了一团火球。
  两名飞行员在空中下落了一段距离,就感觉整个后背被什么东西猛然一拉,落地的速度变慢了,两朵伞花绽开在空中。
  戈尔茨冒着法军密集的炮火,拼命的往一艘法国人的热气球杀去。他不断的摇晃操纵杆,飞机左右摇摆,翻滚,灵活的躲避过法国人射上天空的各种口径的高射炮炮弹。
  “哒哒哒”航空机枪终于开火了,吐出两条火舌,那颗热气球的气囊立即被打成了破渔网一样,再也支撑不住,从天上掉了下来。
  戈尔茨又瞄准了第二个热气球,压下发射按钮,一连串猛烈的子弹,打得那个热气球的气囊破裂,热气球从空中坠落。
  虽然又取得了两次战果,可是他发现,对手的热气球好像变得强悍多了,原本200发左右的子弹就能击落,现在需要消耗500发子弹,需要把气囊打成一张破渔网,才能击落热气球。
  原来,法国人在热气球内设置了隔层,被击穿几个洞,根本就没有多少效果,只有把整个气囊打烂了,热气球才会坠落。
第417章 新式防空炮弹
  非常明显,法国人装备了新式的炮弹,这种可以在半空中爆炸,形成弹幕拦截飞行器的炮弹,对德国人的飞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一次德国飞行第一大队出击,只取得了击落两颗热气球的成绩,自己反而被击落了一架飞机,还被击伤一架飞机。以一毁一伤的代价换到了两颗热气球,这样的交换比明显是太不划算了,热气球的价值可是远远低于飞机。
  铩羽而归的戈尔茨向指挥部汇报了这次的情况,同时把飞行员们召集起来,召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
  这次出击的四十八名飞行员,有两人重伤,不能来参加军事会议,那两名受伤的飞行员估计一段时间都上不了战场了。
  飞行员餐厅内,戈尔茨坐在上座,长桌两边坐满了飞行员。戈尔茨环视一圈,拉开嗓门道:“各位弟兄们,很明显,法国佬这次用上了一种新式的武器,这种武器,对我们 威胁极大。所以今后在出击的时候,我们进入的高度尽可能飞高空,还要注意规避对方的炮弹。”
  接下来,飞行员们议论纷纷,说的自然是那种可以在半空中爆炸的炮弹。汉斯对此判断:“我认为法国人应该是使用了一种定时引信,根据高射炮阵地到我们飞机的距离,他们根据距离得出炮弹飞行的时间,再来定时。”
  戈尔茨道:“这可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我马上向后方汇报,看看能否研制出这样的炮弹。”
  次日,戈尔茨再次驾机出击,这次他没有冒险进入法军阵地上空攻击法国人的那些热气球,而是在距离法军阵地不远的地方巡弋,这次出发的时候,他的飞机上携带了一台无线电台,汉斯把发现的地面目标都汇报给了后方。事实上,他的飞机充当了战斗机使用。
  德军的炮兵技术本来就比法军先进,之前几次吃亏只是因为法国人有空中侦察,而德国人没有。现在德国人也有了空中侦察,得到了汉斯发回的电报,德军立即拉出重炮,对法军炮兵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几轮炮击过后,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