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朝在线-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盈,大汉国的皇帝,地位在万人之上。刘肥,大汉国的齐王,地位是皇帝他哥。按理说刘肥虽然是刘盈的兄长,但因为刘盈拥有皇帝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此,这个“右”(也就是上席)的位置理应是他来坐才对。
但厚道的刘盈却不这么认为,他固执地认为刘肥作为自己的兄长,这个“左”的位置应该他来坐。面对刘盈的谦让,同样厚道的刘肥见都是自家人,而且还以为这是家人之礼,就毫不客气地坐下了。
他这一坐,刘盈是高兴了,但吕后就不乐意了:“我儿子尊你是兄长这是谦让,你小子倒理所当然了,一点也不知道谦让啊!那以后是不是这大汉的皇位你也一样不会谦让呢?”于是,露出微笑看着两兄弟说话的吕后,心中已暗动了杀机。
随后,两兄弟就开始饮酒了。而吕后也没有闲着,乘伸手夹菜之际,故意打翻了一个杯酒,洒了自己的衣袖一大片,样子略显狼狈。于是她就以这个为理由,暂时离席了。离席后,她就召来一个心腹对他吩咐了几句。然后,换上衣服再入酒席中。她刚入座,便喃喃自语般吟道:“九九女儿红,埋藏十八个梦,九九女儿红……”
说着她挥一挥手,马上就走来了一个侍女,但见这个漂亮的侍女双手捧着一个金盘,金盘里摆着两个金杯,玉手在金光的照耀下格外的妖娆动人。她不但玉手动人,声音更动人:“此是埋藏于地下数千年的上等女儿红,吕后特令奴婢斟上两杯为齐王接风洗尘。”
刘肥一听,心里早已温暖得像六月里的阳光。这下不知道他头脑突然开窍了,还是心血来潮,还是突然之间学会了谦让。他双手捧着一盏酒没有自己独饮,而是直接送到吕后面前:“既然是千年女儿红,理应太后来喝。”
“我老了,已不胜酒力了。齐王就不要再谦让了。”吕后摆了摆手。
“为感谢陛下厚爱,臣敬陛下一杯。”刘肥把酒又送到刘盈面前,毕恭毕敬地说道。
说来也怪,一向谦让、连入座也宁可自己坐“下席”也要让兄长坐“上席”的刘盈,这时居然不再谦让了,接过刘肥递的酒杯,然后将托盘上另一杯递到齐王手中。两人对视了一眼,就要把酒往嘴里送。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吕后突然站起身来,一个“鹰爪手”就夺掉了刘盈手中的杯子,把酒泼到地上,然后脚踩“七星步”飘然离席而去。接风宴就此结束。
酒洒在地上,地板上冒着的阵阵轻烟,刘肥再笨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因此,回到住处的刘肥就坐立不安了。这时他手下有个叫刘勋的人就出来给他献计了。
刘勋对刘肥说:“把齐地最大的一个郡——城阳郡,献给太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就能让吕后对大王您回心转意啊!”理由是,吕后只有一儿一女,既然儿子让她扶不起了,那么女儿就格外看重些。你把城郡献给她,就说明你是忠心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肥连夜写好了一份奏折,第二天就交到吕后那里去了。吕后本来正为昨天的失态大为光火,正想采取下一步行动,把刘肥消灭于无形中,接到刘肥的奏折后,她脸上又乐开了花。这小子胆子很小嘛,不足为虑。
刘肥乘机辞行,但吕后并没有答应,只是回复还得考虑考虑。刘肥只好又找刘勋来商议了,刘勋又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尊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对她行母礼。
要知道按血缘关系来推,刘肥和鲁元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此时刘肥愿尊妹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并且行母礼,已是把自己的身份自降了一级,可谓隐忍至极,大有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之气概。
这一招果然够绝,又过了一天,吕后和鲁元公主亲自来为齐王刘肥辞行。刘肥对鲁元公主行了母子相见的新礼后,又喝了“辞行宴”,刘肥好不容易脱身,再也不敢逗留,连夜就赶回了齐地。就这样,刘肥捡回了一条小命。
………………………………
第四十一章 :害人先害己
曹参上任
刘肥离开后,刘盈心有戚戚焉。'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他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吕后都会想方设法地除掉。于是他更少出宫了,整天在家里喝闷酒。他突然思念起萧何来,因为这个时候的萧何已在病危中了。
这个当年在刘邦手下大难不死的萧丞相,他的人生终究要走到尽头了。病重期间,刘盈看望了萧何。他代表大汉王朝最高领导去“慰问”这个朝中重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也很应该的。
事实上,刘盈看望萧何,在表示最亲切的慰问的同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办。刘邦临终前,吕后曾问起丞相继承人的问题。当时刘邦的回答是,萧何之后,曹参即位,曹参之后,王陵接任(陈平和周勃辅之)。应该说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遗言是肯定要履行的。但当时接班人刘盈并没有在场,虽然温顺的刘盈肯定会遵从刘邦的遗命行事,但此时就算走过场也得问问萧何的意见啊!
“不知相国百年之后,谁可接任你的职位啊?”刘盈问。
“一切都由陛下来定了。”萧何道。
“相国以为曹参如何?”刘盈小心地问。
“如此臣就可以安心地去了。”萧何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说曹参是合适的人选,他接任,我就放心了。
公元前193年7月,萧何病逝。大汉王朝继刘邦之后,又损失了一位超重量级人物。在举国悲痛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是悲喜交加。这个人便是即将上任相国的曹参。曹参和萧何不但都是刘邦最得力的功臣,而且他俩都是沛县起义的嫡系功臣。他俩十分要好,一起在秦朝当小吏,共事过;后来发现“真龙天子”刘邦后,两人都第一时间归顺了刘邦,在以后的革命中他们双宿双飞,果然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然而兄弟“反目成仇”的事在曹参和萧何身上又上演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当然,反目成仇之所以带上引号,那只有一个含义,这个反目的意思得打折扣。
刘邦统一天下后,封萧何做丞相,这让同样劳苦功高的曹参心里很不平衡。当年萧何只是在后方筹粮征兵,做后勤的装备工作。而他却在最前线拼命。楚汉之争时,他随韩信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军事行动,平魏国魏豹的反叛,打败赵相夏说,平齐地。建国后,他又随刘邦一起出征去平了陈豨和英布的反叛。可以说每一件事都是功不可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封他为齐王相。随后又赐他列侯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承袭下去。应当说这样的封赏已是很多人都垂涎三尺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在别人的眼里曹参是风光的。但在曹参的眼里,他的官位跟萧何相比,就好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没得比。于是,昔日的一对好兄弟因为官职的高低产生了分歧,两人也逐渐开始疏远了。
而萧何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是说不清的,于是采取他的惯用为人之道,处处小心,处处紧谨,处处忍让。而刘邦见曹参对萧何颇有不服后,就采取分而治之的做法,任曹参为齐国的相国。从此曹参和萧何两人相隔千重山万里路,再无瓜葛可言。
虽然齐国的相国跟大汉王朝的相国比相去太远,但好歹也是个相国啊!曹参不满归不满,但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于是他到了齐地后,便开始学习治国之道。以前他在战场上是勇冠三军的战将,现在要学习治国之道,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和萧何较劲。
于是,齐地的儒生身份地位一下子高了起来,因为曹参对他们格外重视,处处向他们打听治国之道。然而,面对众儒生,曹参很快就体会到了市场“赶集”是怎么回事了。每次问一个问题,下面的儒生们就会闹得不可开交。就像我们最疑惑的一个问题:世上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一样。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不一样。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没有理,要看如何理。眼看这样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曹参最后没辙了,大手一挥:你们都下岗吧!曹参之所以叫儒生们都下岗,原因是他找到了一个旷世之才。这个人的名字叫盖公。据说这个盖公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术。大凡这样的人都很难请。曹参提着重礼,亲自去请了三次,才把这个人才请下山来。请来后,曹参还与这个盖公进行了超简短的“宫中对”。这个“宫中对”果然超级简短,只有一对一答。
“请先生赐教治国之道?”曹参问。
盖公回答得很简单,只有八个字:无为而治,清心寡欲。
曹参虽然当时还一知半解的,但他已知道这个盖公确实是超一流的人才。于是,就把他供养在宫中,尊为贵宾了。以后齐国的一些大事,或者说难事,他都会请盖公“指点”。盖公见曹参态度满意,人品满意,自然也很满意了,于是他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很快齐国这个“直辖区”就在大汉国中脱颖而出,无论政治、经济、商业、工业、农业都名列全国之前茅。
接到调令后,曹参同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人生最高职位——丞相,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忧的是即将离开已和自己有着深厚感情的齐地,告别一直尊敬有加的师傅他舍不得啊!盖公给曹参的话只有一句: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相国去吧!
曹参这才收敛起悲悯之心,上任去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参上任后,朝中大臣们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起来。这个新丞相上任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个别官小或是政治作风有问题的人更是感到世界末日正一步一步向他们逼近。然而,曹参上任后,非但没有对他们进行开涮,而且还连朝中的规章制度也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这样一段时间后,众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于是,又各就其职,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朝中不动,但各封国却是要动的。各封国中的夸夸其谈、咄咄逼人的人被安排光荣地下岗了,而那些不拘言笑、默默无闻的干实事的人很荣幸地上岗了。
当然,曹参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朝中之所以不动,一则朝中大臣都是当年刘邦一手提拔的,他们大多都是功臣,虽然这个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之分,但只要知道他们是功臣就足够了。还有一点就是,功臣们在朝中的分量很重,即便是极个别的“干部”在权色下略有迷失方向,但这无关大局,其他人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如果一上任就马上开涮了他们,只怕会引来动乱。而各封国就不一样了,他们一向要听从朝廷的调遣,不听调遣的后果详情看一下彭越等人是怎样死的就知道了。
曹参对这些封国重人才远小人,一来确保封国的安稳,二来又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真可谓用心良苦。
治国之道
曹参上任之后,花拳绣腿似的出了两招后,就再无举动了。因为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酒鬼,整天在相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