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就没继续,知道华夏帝国建立,得到顺天院招生,他才再次尝试继续。
    作为商二代,被人瞧不起,杨成明也想考取点功名。
    “华夏帝国也可以年年参加秀才考试,杨兄可以试试。”
    朱彝尊一脸期待道:“明年,华夏帝国三年,三年一次的举人考试,会举行吧?”
    “当然!”
    陆陇其语气肯定,道:“既然华夏帝国承认我们在前明获得的功名,进行秀才考试,科考,当然也会举行举人的考试。”
    科考举成为进士,便能做官,成为举人,也有机会做官。秀才,也有可能当地方的小吏。
    有功名,才能出人头地!
    “考取举人,还有一年多时间,我等认真准备便可。”
    潘柽章把话题拉回来,说道:“我们还是说说此“永不加赋”与“摊丁入亩”吧,将来考取举人,科考,恐怕都会考,而且为官也必须了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一个地方的赋税,可是一方官员的重要工作。
    “永不加赋,是陛下登基大典提出来的,想必十分重要,华夏月报上有些解。”
    潘柽章看着华夏月报,继续说道:“华夏月报上说,永不加赋,即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华夏帝国从华夏帝国二年,也就是昨日起,未来华夏帝国增加的人丁,将不再收取丁银。
    华夏帝国的人丁税,将以华夏帝国一年完成的人丁统计人数为准征收人丁税,将来不再增加,也不再减少……”
    等潘柽章说完,王锡阐接话道:“意思是,以后无论增加多少人,都不用交人丁税了?……此举,可是利民之举啊,陛下真是仁德!”
    华夏帝国目前是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
    王宇也是效仿康熙的“永不加赋”,但更加完善。
    如此,是为了获得天下民心,巩固统治。
    王宇喊出的永不加赋,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对华夏帝国赋役制度的改革措施,也是为接下来的摊丁入亩做准备。
    具体的永不加赋是指以华夏帝国一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
    而以后人丁税的收取,会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准备命令各州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
    对以后新生人丁{即滋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
    从华夏帝国二年起,户部在研究编审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时,除照地派丁外,仍实行按人派丁,即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
    在历史上,此举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办法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王宇在喊出“永不加赋”的同时,还会推行“摊丁入亩”,以解决这些问题。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际上为接下来要实行的摊丁入亩奠定基础。此举,也是华夏封建社会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
    ……
    见舍友们对“永不加赋”赞不绝口,周显心里腹诽道:“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是我,也能做到。何况,永不加赋,听起来很好,不过是欺骗天下百姓,为的是收买人心,巩固封建统治而已。”
    不过,不管周显如何腹诽,都不能忽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历史意义。
    它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利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为将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等等。
    “别看“永不加赋”说起来好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周显语出惊人,引来舍友们侧目。
    ……11

第248章:还有摊丁入亩
    “有何问题?”
    陆陇其问道。
    其他人只是从华夏月报的报道看出“永不加赋”带来的令人好处和影响,还没发现其弊端。
    周显不同,他是穿越者,学过历史课,知道更多东西。
    “永不加赋施行后,必然出现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
    周显一本正经道“比如,杨兄家里新增人丁多,只用缴纳固定的人丁数的丁银便可,但有人家里人丁却减少,不能满足固定人丁税的数,就让杨兄家多出的人丁来填补……这样,杨兄家肯定会不满意吧?……凭什么让你家来承担?……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闻言,众人一愣,陷入沉思。
    片刻后,杨成明无奈道“如果真如此,我家肯定不乐意。但,朝廷这般规定,谁能反抗?”
    其实杨成明觉得无所谓,反正他家里还算有钱,不差那一点人丁税。
    “不患寡,而患不均。长此以往,恐怕会出问题。”
    潘柽章意识到问题的根结,恍然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潘兄,怎么了?”
    众人疑惑的看着潘柽章。
    “呵呵……”
    潘柽章轻笑道“你们应该没注意到,报纸上关于“摊丁入亩”的讲解。之前我也没想到这一点,经周显兄弟一说,才恍然。”
    他停下来,指着报纸,又道“你们看,摊丁入亩,就是将人丁税分摊到田地,与田赋一起征收。而永不加赋,则是为摊丁入亩做铺垫,然后摊丁入亩解决永不加赋带来的问题,两者相互相成,相得益彰啊,甚妙,甚妙!”
    潘柽章是突然明白了两者间的互补关系,对此称赞不已。
    “相互相成?”
    除了周显,其他人是半懂半不懂。
    “的确如此。”
    周显早知道,开口说道“摊丁入亩,实则是将永不加赋后,固定的人丁税摊入田地。田多则税多,田少则税少,无田则于税。如此一来,无论将来一户人家的人丁是增加还是减少,都不影响人丁税的征收,只要根据田地多少征收便可。”
    “周显兄弟,看得明白。”
    潘柽章对周显高看了几眼,没想到对方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原来如此!”
    众人明白了,纷纷开始看报纸上的报道。
    ……
    华夏帝国,继承了前明的税法,也就是张居正的“一鞭法”。即部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部分丁银按人丁征收。
    一开始明代的一条鞭法,实行的不够彻底和普遍,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随着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穷丁、无地之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丁征收丁银,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这不仅使国家征收丁税失去保证,还会由于农民畏惧丁税liu wáng迁徙、隐匿户口等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到明末时,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丁随地派、均丁于地”的赋役改革。
    如今在华夏帝国,即将施行的摊丁入亩,算是对“一鞭法”的继承和发展。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丁银和田赋统一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收和稽征手续。
    这次对赋役制度进改革,基本上分为两步一是规定以华夏一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税{即“永不加赋”}。
    由于丁银额数固定化,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这样既减少贫民逃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为日后的“摊丁入亩”造了有利条件。
    而第二步则是实行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一旦改革成功,原来独立的丁税将不存在。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状况。
    除此之外,摊丁入亩的推广导致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这显然对商品经济的活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摊丁入亩也有弊端和历史局限性。
    在施行摊丁入亩后,农民的赋役负担大致普遍均衡起来,人为地阻碍了小生产者的分化。而这些被置于相同处境上的农民,其生活是相当痛苦的。
    而且摊丁入亩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将为华夏帝国的统治注入了强心剂。自耕农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适应力,形成更加稳固的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关系有较大的排斥性,因而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换句话说,历史上清朝落后,摊丁入亩在其也起到不小作用。
    ……
    王宇虽然想改变华夏帝国,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工业建设……但,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然会被撑起。
    一招“永不加赋”加一招“摊丁入亩”,不到能收获前所未有的民心和爱民如子的大好声望,还能更大的增加税赋,从而巩固统治。
    长远来说,能极大的促进人口增长,为将来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当然,肯定会引起地主阶层的抵触,但都能压制。
    而且,聪明的王宇,利用报纸大肆报道“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的好处,进行舆论引导。
    ……
    登基大典后,王宇与西施,皇帝和皇后当然是洞房花烛,休婚假,恩爱有佳了。
    原来前来观礼的历史聊天群成员,这两日大部分都离去,剩下的也无需王宇和西施招待。
    他们两人,趁着大雪天还没来,三日后,就到京城周边微服私访去了。
    同时带上太监总管吕安和护卫魏东以及西施的贴身宫女小玥,一行五人,加一辆马车,一匹马。
    ………
    。

第249章:尝试下微服私访
    华夏帝国,冀州,保定府,茂山县。
    王宇,西施,魏东,吕安,小玥等五人微服私访,出了京城,向西南方向而行,再出顺天府,进入冀州保定府的茂山县城。
    “大东家,马上要进茂山县城了。”
    魏东骑马跟在王宇,西施所坐的马车旁,此刻看着茂山县城的东城门说道。
    一路上,王宇等人装扮成行商。王宇是大东家,西施女扮男装为二东家,两人都贴着假胡子。
    魏东充当护卫,太监总管吕安为马夫,宫女小玥为婢女。
    “直接进城,然后找个住处。”
    王宇的声音从马车传来。
    “是。”
    魏东应道。
    此时,从东城出来的三匹快马,从他们身边快速跑过,并且与他们擦肩而过。
    其一人,面目凶恶,狂笑道“哈哈……大赦天下,老天有眼,老子又重见天日了!gou ri de,等着瞧!”
    大赦天下?
    马车,王宇听着皱眉,掀开车帘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