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传说中的“马其顿方阵”……不知若是与魏武卒方阵较量,谁强谁弱。
    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擅长近攻,和平原作战,缺乏远程攻击兵器,而不擅长山地作战。
    “那些能跑出石头的是何物?”
    亚历山大大帝越看越心惊,投石机他没见过,还有其他的攻城器械,也没见过,感叹道:“看起来,东方的军队更擅长攻城啊,不然弄这么多攻城的东西做什么?”
    山上只能看个大概,亚历山大大帝悄悄的不断靠近战场,想了解东方军队更多的情况。
    很幸运,他找到了一个地方比较隐蔽,能清楚的看到战况。
    越看他越佩服,但也只是佩服东方军队攻城很有方法。
    西方更多的是草原,放牧很重要,不想东方以农耕为主。在亚历山大大帝看来占领城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占有草原。
    “东方果然比我们富有,衣服,甲胄,兵器看似都很不错。”
    亚历山大大帝觉得有必要把东方的财富带到西方去。
    “那是什么?”
    他突然注意到秦军使用的强弩,射程选,威力大,弩箭直接射在城墙上。
    之前他在征战中遇到过一个擅长远距离弓箭攻击的敌军,令他的长矛步军损失巨大,要不是伙伴骑兵在,恐怕那次会大败。
    而强弩比弓箭更可怕,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秦军和魏军的弓箭手也不少。
    弓弩和弓箭,这些远程攻击的武器,就很克制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
    尤其是强弩,不是盾牌能抵挡的住的。
    “东方的军队,他们的武器,不可小觑。”
    亚历山大大帝神情凝重。
    秦军,魏军,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各种武器太多,令亚历山大大帝大开眼界。
    不过,他只是佩服武器多,而不认为东方的军队能战胜他自己的军队。
    躲在暗处观战,直到傍晚才离去。这次观战,亚历山大大帝收获不小,他准备以后要多制作一些远程攻击武器。
    见识到了东方富饶的一面,同时也想和东方的国家一较高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当然,他也有顾虑。怕张仪会从历史聊天群其他人手里获得更加强大的武器,比如:枪炮之类的。
    所以,也要十分谨慎。
    ………

第109章:参加孟浩然,王维的诗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
    公元729年,大唐,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距离都城长安不远的南蓝田山麓,此处有一座属于王维的别墅。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今年,王维二十八岁。在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历史上的诗人,画家,而且擅长音乐。
    孟浩然,今年三十九岁,年前第一次到长安来参加科举,可惜没有中举。
    孟浩然与王维也才认识一两年时间,不过却成了忘年交。
    这次举行诗会,一方面也是为了替孟浩然解忧。
    前来参加这次诗会的有不少人,其中更有些历史名人,比如:李白,杜甫,裴迪,王昌龄等人。
    李白独自来到别墅正门外,四处无人,他正在这里等待李清照传送过来。
    忽然间,一道身影出现,正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她用“服装皮肤卡”选了一套唐朝文人特色的衣服。
    “易安居士,欢迎来到大唐。”
    上次在燧皇世界见过李清照了,李白邀请她前来参加这次难得的诗会。
    “嗯。”
    “叨扰了。”
    李清照微微颔首,同时打量着四周,问道:“此处像是一处山庄别院?”
    “是啊。”
    李白介绍道:“此处是王维的别院,他自从中进士出仕后,就利用在京城做官的空余时间,在这里置办了一处住宅,以修养身心。”
    难道是王维那有名的“辋川别墅”?
    可是时间不对啊,现在才公元729年……时间上对不上。
    李清照无论是从自己所属的世家历史书籍中了解的,还是从“华夏历史书”中知道的。
    辋川别墅是王维后期才得到的,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在辋川别墅有一间房屋的名字被称为“竹里馆”,历史上王维在这里留下不少名诗,名画。
    比如王维与“竹里馆”同名诗也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作: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还有,最受后世咏叹不止者,则当属《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历史上,王维的别院还不少,这里应该是其中一处吧?”
    李清照猜测道。
    “是吗?”
    李白不愿意从王宇那里兑换“华夏历史书”,自然对未来的历史不了解,道:“我带你进去吧。”
    “多谢。”
    李清照随李白进入了山庄,路上问道:“太白,不知此次都来了那些人?”
    虽然李白的时代在李清照之前许久,但现在相遇,李清照年龄比李白年长,所以直接称呼李白的字。
    “除了王维,孟浩然,还有在下外,还有杜甫,裴迪,王昌龄,元演,崔成甫等十几人。”
    李白一边带路一边说着。
    原本历史上李白不会和杜甫这么早认识,但进入历史聊天群后,从其他群成员所说的,尤其是李清照说了许多事情。
    他去年正好路过洛阳,就在洛阳打听一下,然后结识了已经在洛阳出名的杜甫,同时认识了元演,崔成甫等人。
    然后几人商量好要来长安拜会王维,孟浩然。
    说起来,历史上不一定有这次诗会,更大原因是因为李白等人前来而促成的。
    “王维,孟浩然,杜甫,裴迪,王昌龄,再加上太白你!”
    李清照激动而兴奋,道:“看来这次,是来对了。不知道,今天的诗会能不能流传于后世?”
    不过,她也担心:“不过,唐朝盛行诗,而我擅长的是词,他们能否接受?”
    唐诗,宋词!
    当然不是说唐朝只有诗而没有词,也不是说宋朝只有词而没有诗。只是唐朝盛行诗,宋朝盛行词。
    “不会的,诗与词,虽然不同,但好的词一样能让人欣赏。而且大唐也有很出名的词。”
    李白浅笑道:“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很有名,在下也有涉猎,将来或许也会作词。”
    听这么李白一说,李清照安心不少,莞尔一笑,道:“历史上,你的确有做过词流传后世。”
    她只是点了点,没说出来,知道李白介意知道他自己未来的事情,尤其是他未来的诗词。
    李白著名的词: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李清照想了想,觉得唐朝末期的词更多些。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还有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在李白的带领下,和李清照来到了山庄的一个湖边。湖中有小舟,湖边有凉亭,风景绝佳。
    此时,孟浩然,王维,裴迪,杜甫,王昌龄,元演、崔成甫等十几人坐在一处凉亭下,谈笑风生。
    见李白回来,而且还带着一位佳人,无不侧目。
    带李白和李清照走过来,王维打趣道:“太白,这位就是你口中的大才女?”
    “易安居士,这位就是这里的主人,王维,号摩诘居士。”
    李白介绍道:“各位,这位便是之前跟大家提及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清照,这厢有礼了。”
    李清照行的是宋朝的礼。
    她首先关注着王维,还记得其十七岁时做的一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虽然,李白为李清照一一介绍了孟浩然,杜甫,裴迪,王昌龄等人。
    …………

第110章:相助与选择
    凉亭闲话,饮酒作诗,悠然自得。
    李白还把王宇送他的食品带到了这里与众人分享,若是有人问他“从何而来”,就搪塞“来自一个神秘之人”。
    “此,泡鸡脚,味道甚好,下酒绝配!”
    王昌龄吃着泡鸡脚,喝着酒,连连称赞。
    “不,酒才是好酒,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喝过如此醇香浓烈之美酒!”
    孟浩然饮着“五良液”,一脸的享受和陶醉:“太白,以后若是还能得到此等美酒,还请换与我一些才好。”
    “此等佳酿,可称得上仙酿,绝非出自凡人之手!”
    王维很好奇李白口中所说的“神秘人”,只是李白不多说,他也不好多问。
    大诗人,大多好酒,也喜欢美酒。
    “大家喜欢便好。”
    李白抬手指了指其他的东西,道:“还有其他食物,大家都品尝一下。”
    一旁坐着者李清照,吃着辣条喝着小酒,其酒量不小。
    “易安居士,不仅词做得好,酒量也好。”杜甫端起一杯酒,道:“借摩诘居士之地,太白兄之酒,小生杜甫,敬易安居士一杯。”
    酒上头,诗兴大发,众人开始吟诗作对。
    后来又泛舟湖上,饮酒咏诗,好不豪放,惬意而自在。
    一天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第二日一早,王维就收到了来自丞相张说的请帖。
    并且希望王维带着孟浩然,李白,裴迪等人一同前往。
    张说如今六十多岁,三次拜相,掌管大唐文坛三十多年,大唐文人无不知其名,更有许多人想结交他,说不定就能飞黄腾达。
    王维如今在长安做官,也就是张说的下属,张说的请帖,他不好推辞,只能前去。
    不过,至于其他人愿不愿意去,不能强求。
    “浩然兄,张丞相邀请。我认为,此行你可以一同前去,若是得到张丞相的赏识,亦或可谋得官职,一展抱负。”
    孟浩然刚科举落榜,要等下次科举又要一段时间。现在有了新的机会,王维建议他去试一试。
    “是啊,浩然兄,可以一试。”
    裴迪也鼓励道。
    李清照想了想,似乎孟浩然一生两次科举都落榜,最后虽然得到张九龄招致幕府,但没多久就隐居。
    自古有文采的人不少,但是未必都适合做官。只是,古代只有科举考取功名,才能光宗耀祖,施展抱负。所以,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