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古有文采的人不少,但是未必都适合做官。只是,古代只有科举考取功名,才能光宗耀祖,施展抱负。所以,文人们都会不断参加科举。
    孟浩然沉思许久,他如今已经四十,科举又落榜,信心低落。将来还能不能考取功名,他没有信心。
    如果能得到张说丞相赏识,也是一种出路,道:“嗯,我与摩诘一同去拜会张丞相。”
    最后,除了王维,孟浩然外,李白,裴迪,王昌龄,李清照,杜甫,五人也一同前往长安城张说丞相府。
    其他人暂留在山庄。
    盛唐长安,繁华而热闹。
    “原来,唐玄宗时期大唐长安是如此景象。”
    一路上,李清照坐在马车上一直往外观察着。
    张说丞相府,虽然不奢华,但是很大,很气派。
    除了王维,孟浩然,李白,李清照,杜甫,裴迪等人外,张说丞相还请了其他人到府上来吟诗作对。
    “这位是?”
    张说好奇而诧异的看了看李清照,问旁边的王维。
    他没想到王维会带一个女人前来,若是不说个所以然来,肯定认为他自己被王维轻视了。
    “丞相大人。”
    王维行礼道:“这位是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开封人士,极为擅长作词。之前虽然名声不显,但见过她的所作的词后,我等不及。
    昨日易安居士来下官府上做客,今恰逢丞相大人相邀,就与我等一同前来。若是有唐突之处,还请包涵。”
    擅长作词的才女?
    张说丞相摸了摸胡子,饶有兴趣道:“既然是才女,那本丞相之后可要见识下她的文采了。”
    在大唐,不缺少女诗人,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四大女才子,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能被王维称道的人,尽管是女子,张说丞相也有些期待。
    结果,在诗会上,听了李清照的几首词后,张说大为吃惊,拍掌道:“易安居士,文采果然非凡,令我等喜出望外。今日之后,恐怕你的名声会从长安传向四方。
    在大唐,论作词,恐怕很少有人能及得上。”
    不过,他也有一些奇怪,这等文采出众的女子,为何以前没听说过?
    转念一想,李清照极擅长作词,便有释然了。
    大唐虽然也有词,但盛行的是诗。能把词做得出众的,还真不多。
    李清照的词,令张说丞相惊喜。除此之外,李白,杜甫两人又年轻文采又好,也令他很意外。
    “如今,我大唐人才辈出,可喜可贺。”
    张说望北而拜道:“盛世人才济济,全仰仗圣上之英明啊!”
    对于自己在大唐名声越来越大,李清照乐于见到,影响力越大,她就能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值。
    若是能在唐朝获得一官半职,她倒是多了一条退路。
    她所在的世界,宋徽宗赵佶太坑,与其经历北宋灭亡之苦,还不如来盛唐安定过日子。
    正当众人兴致正隆的时候,张说丞相府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而且已经躲在旁边听了一会儿,没让旁人声张。
    此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四十多岁,正直盛年,还没有遇到杨贵妃。
    “好!”
    唐玄宗李隆基拍掌叫好,走了出来。
    目光落在李白,杜甫,李清照三人身上。
    王维他已经见过,而且十分赏识其才华。
    “啊!”
    “皇上!”
    “臣草民,拜见皇上!”
    众人十分震惊,连忙跪拜在地。
    唐玄宗李隆基的突然到来,令气氛紧张起来。
    “都平身吧。”
    唐玄宗李隆基说道:“大家不必拘束,朕也喜欢吟诗作对,更喜欢有才华之人。你等文采斐然,让朕看到了大唐人才辈出,甚是欣慰。”
    “因为有陛下在,才有了大唐的盛世,才能让更多人安心读书,才会有如此多人才出现。”
    张说丞相拍马屁道:“陛下圣明,大唐永盛!”
    “陛下圣明,大唐永盛!”
    众人跟着喊道。
    之后,张说丞相一一为唐玄宗李隆基介绍了在场的文人。
    “李白,李太白,年纪轻轻,诗文出众,刚才朕听了你的诗,很不错。”
    唐玄宗李隆基问李白:“可有参加科举?”
    “回皇上,草民准备下次参加科举。”
    李白行礼道。
    “嗯。”
    唐玄宗李隆基鼓励道:“朕希望,你将来能为朝廷效力,好好准备科考。”
    说完,看向杜甫,道:“杜甫,未到弱冠之年,就能与王维,李白等人在此吟诗作对,年少有为!”
    一旁的李清照,不经意间对身旁的孟浩然小声说了几乎。
    唐玄宗李隆基和杜甫,王昌龄说过话后,看向孟浩然,之前倒是没听到孟浩然作诗,不知道其才华如何。
    “陛下,孟浩然文采横溢,不在臣之下。”王维主动帮孟浩然说话。
    “哦?”
    能得到王维如此称赞和说话,唐玄宗李隆基来了兴趣,说道:“孟浩然,念一首你的诗,让朕听听。”
    历史上,孟浩然也有一次今天直接面圣,得到赏识的机会。
    只不过,当时杜甫把他科考落榜后做的诗: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历史上孟浩然把这首诗念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听,结果唐玄宗李隆基因诗句中的“不才明主弃”,而大怒,命令孟浩然离开长安。
    然而这次,因为有李清照的提醒,孟浩然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

第111章:鲁班到大秦朝
    公元前211年,大秦朝,咸阳。
    就在李清照前往李白所属世界的时候,鲁班来到了嬴政的大秦朝,同时接了一个任务。
    传送地点就在咸阳,距离咸阳城大约有一日的脚程。
    “第二次使用传送符,还是令人难以置信!”
    鲁班抬头望着东升的太阳,心中感慨。
    四周是一片田地,而且正是寒冬,前日刚下过雪,今日天晴,增添了些许暖意。
    从历史聊天群商城兑换的“服装皮肤卡”,选了一套衣服。衣服很神奇,穿上不会觉得寒冷与酷热。
    鲁班先在四周看了看情况,距离他出现的位置大概两三里外,有几户人家。
    他找人打探消息,问道:“兄台,请问此地距离咸阳城有多远?”
    “你是外地来的?”
    被问的人反问一句,他看鲁班打扮也不像是什么贵人,有钱人。
    鲁班已经想好了说辞,道:“老家遭了灾,来咸阳投奔亲戚,不想中途迷了路。”
    “还真是不幸啊。”
    那人说道:“咸阳城就在西北方向,距离此地,若是脚程快的话,一日便能到达。”
    “多谢。”
    鲁班告谢,就准备离开。他想先到咸阳去看看,然后找个活,先暂时安定下来。
    来此,他没有告诉嬴政。只想自己来这里看看,同时完成任务。
    “等等。”
    那人突然叫住鲁班,然后从房中拿出几个玉米饼,好心道:“看你身上也没包袱什么的,应该是弄丢了吧?这几个饼,你带着,到咸阳城需要一日,路上饿了好吃。”
    鲁班一看那饼,微微一惊:“玉米饼?”
    “呵呵……你也知道玉米啊?”
    那人笑着问道:“你们老家也应该种了吧?
    我们这里已经第二年种玉米了,是个好东西啊,只要不遇上大灾之年,一家人衣食都不成问题。
    这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恩赐,给我们老百姓带了玉米,红薯,土豆等神物,让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吃不饱饭,穿不上完整的衣服……”
    看那人学说越激动,可见嬴政推广的玉米,红薯,土豆,很得民心。
    “多谢。”
    鲁班再次感激道。
    出门就遇到好心人,心中感动。
    同时,那人又好心对鲁班建议:“对了,你要是在咸阳找不到亲人,可前往官府应招成为劳工,力气活你能做吧?只要干活,就能得到不少的钱,能让你勉强在咸阳生活。
    不瞒你说,我家里的两个儿子,就应招劳工去了。虽然家里种了玉米,红薯,不缺吃的,但谁不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是?”
    闻言,鲁班诧异。
    官府一般都是用劳役,苦力,能给口饭吃就不错了,那有给工钱的!
    鲁班问道:“为官府做工,不是用劳役,苦力吗?怎么还会给工钱?”
    那人自豪道:“你不知道此时,看来你家那边还没有这种待遇。朝廷有政令,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会轻易征召劳役,苦力。即使需要劳工,也会给予工钱。
    刚开始,我们也不信。不过有人尝试过,后来就有更多的人前去应招劳工。”
    说着,他西北方向,虔诚一拜道:“如此恩德,全要感谢始皇帝陛下的恩赐!”
    为了笼络民心,扩大影响力,嬴政可是借鉴了历史上的一些方法。
    这时,鲁班也想到了这一点,心道:“秦始皇嬴政,已经改变了历史,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也是理所当然。”
    他问道:“不知道,应招前去劳工,都做些什么事情?”
    要是有合适的工作,鲁班就不用为接下来的生计发愁了。
    那人想了想,说道:“我那两儿子有回来过,他们说过,现在他们正在为官府做两件事,一是修水利,二是修公塾。听说,朝廷准备在咸阳各县修建公塾,供更多的人读书……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不过体力活很多,你若是去肯定没问题。”
    在大秦朝,读书人不多,而且都是私人办的私塾,公塾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
    嬴政之前开办的“大秦学宫”,但他觉得还不够,准备从咸阳开始尝试,在咸阳城,和各个县设立以启蒙为主的公办的公塾,培养更多的读书人。
    “修水利和公塾?”
    这些事情都是鲁班擅长的事情。
    与那人告别后,鲁班就朝咸阳城而去。
    ……
    此时,在咸阳城的咸阳宫中。
    秦始皇嬴政,正与扶苏,李斯,蒙恬,蒙毅,章邯,萧何等人商量事情。
    萧何如今可以参与朝政,公子胡亥被安排在西北边塞军营磨练。
    匈奴被嬴政安排蒙恬率领大军并带着枪炮打败后,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大秦朝已经不会再有匈奴的威胁,西北安定。
    “先说第一件事。”
    秦始皇嬴政高坐在上,对着众人说道:“各地河提河道修缮,新建新的水利,还有咸阳准备修建的几十所公塾,需要在明年夏季之前完成。”
    说着,看向李斯和萧何,对二人说道:“李斯,水利之事你全权负责,公塾之事就由萧何来管理。”
    “臣,遵旨。”
    李斯和萧何两人行礼领旨。
    秦始皇嬴政近来对萧何青睐有加,令李斯深感不安。
    李渊已经七十多岁,但他放不下权力,依然很执着。
    “第二件事情。”
    嬴政拿出一卷竹简,同时看向蒙恬,道:“最近又收到南边六国余孽造反作乱的急报……虽然朕已经决定休养生息,但也不是说不能动刀兵!
    凡是破坏大秦朝一统者,无论是谁,朕都会坚决将之除掉!
    蒙恬,此事你尽快给朕拿出一个行动计划,朕需要快速平定所有作乱者。”
    “诺!”
    蒙恬试着问道:“陛下,可否动用神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