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始皇嬴政也在线,接话道:“就在前日,朕度过了是历史大限,终于彻底的改变朕的命运……感谢历史聊天群赐予朕万寿果,感谢群主的帮助!”
    闻言,唐高祖李渊心中不屑,想着:朕现在还在位,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个儿子都在,早已经改变历史,改变了命运!
    此时,孙尚香才回应王宇的话,道:“群主,大明王,宇哥哥……你不会是在责怪我吧?
    放心,昨日我军刚刚攻下保宁府,张献忠两个义子被我军打败,退守在顺庆府。
    下一步,我军将从龙安府和保宁府两个方向南下,拿下成都府指日可待。”
    对于张献忠的作战,进展顺利。华夏帝国的军队,军纪严明,不扰民,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杀俘虏……加上,被纳入华夏帝国的百姓能得到田地,一些免费的种子,粮食等等……
    总之,与张献忠的待遇相比,成为华夏帝国的子民,反而待遇会更好。更何况,为了打仗,张献忠加重了各种税收,百姓更期望生活在华夏帝国的统治之下。
    所以,民心所向,张献忠已是被动。
    听着孙尚香对自己的三个称呼,王宇眼皮一跳,严肃道:“战争关乎千万人的生死,关乎华夏帝国的未来,不可娇纵自满。”
    顿了顿,又说道:“吴三桂如今已兵至南明朝廷的应天府,若是顺利,便能拿下南明朝廷的皇帝和文臣,覆灭南明朝廷。你等对张献忠的战事,也应更加努力才是。”
    这话,孙尚香听得明白:王宇嫌弃他们对张献忠的战事进展太慢!
    语气一变,说道:“大明王请放心,我们这支兵马,不会令你失望的。”
    王宇回了一句:“本王,一直对你们充满信心!
    行了,本王还要继续查看考场的情况,就不多说了。”
    就在王宇准备下线的时候,在线的隋文帝杨坚突然对王宇说道:“群主且慢。”
    “隋文帝?”王宇愣了一下,问道:“有何事?”
    隋文帝杨坚,笑着说道:“朕,有个请求。大隋也在准备进行第一次科举,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朕,想问问,群主能否直播一下华夏帝国的这次科举,也好让朕从中借鉴一二。”
    杨坚刚说完,秦始皇嬴政对此也感兴趣,跟着说道:“朕亦对科举感兴趣,群主,要不就直播一下华夏帝国的科举盛况?
    朕,已经在着手修建公塾,让大秦将来有更多能读书。读书的人多了,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选拔人才。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沿用上千年,想必有其可用之处。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朕还是想真是的看一看,直播是不错的选择。”
    唐高祖李渊符合道:“朕赞成群主直播科举!”
    孙尚香也感兴趣,道:“好啊,自从上次我直播后,好像还没有人直播过。大明王,末将想知道此次科考有没有女子参加?”
    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是不限制女子参加的,孙尚香对此一直抱有期待。
    直播科考?
    王宇没有马上回应,反过来问道:“秦始皇,隋文帝,唐高祖,既然你们对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感兴趣,何不直接传送过来,亲眼看看,岂不是更好?”
    虽然传送符没有缺陷,但有前车之鉴,群里不少人对群主王宇有所忌惮,生怕他有什么特殊手段,把他们给坑了怎么办?
    “咳咳……”唐高祖李渊咳嗽一声,说道:“目前政务缠身,离不开。将来,朕一定会去群主的华夏帝国看看。而且,直播不麻烦,群主也无需为我等解说,我等看看就行。”
    隋文帝杨坚说道:“朕,倒是想前去。但大隋正直春耕时节,朕要亲自指导耕种玉米,红薯,土豆……难以分身。
    若是群主觉得直播科考不便,朕也不能强人所难。”
    虽然隋文帝杨坚从明太祖朱元璋那里借了两个精通玉米,红薯,土豆耕种的人过来,但是他依然要亲自监督指导,不然难以心安。
    因为玉米,红薯,土豆,干系重大,他不敢大意。
    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嬴政的话,他说道:“朕有时间,群主把朕从你的“丑拒名单”中移出,朕待会儿就前往华夏帝国,亲眼见识一下何为科举!”
    …………

第116章:嬴政到来,考题
    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考生进入考场时间。
    参与此次科考的一共有九名女子,她们由专门的女官进行检查。
    这些女官,是从没有离开皇宫的那些女官中选出来的,就三人,都是读过书的,而且选出来后,还专门进行了“培训”。
    任彩依,年方十九,未婚,是九名参加科考的女子之一。
    刚刚检查完,她问一旁的女官:“请问,此次科考,真的不论出生如何?”
    那女官一听,就大概猜测到眼前的女子估计出生不好。和善的笑着说道:“大明王有令,参加科考的人,无论什么出生,只要没有违反华夏帝国的律法,就算你在前朝是罪臣之后,或者就算你是前朝罪臣,也可以参加科考……”
    听女官如此说,任彩依才放心下来,她爷爷,父亲都是因为前朝党争时被问罪的。爷爷,父亲都不在了,家里只有她,母亲,还有一个弟弟,为了家族的未来,她决定前来冒险试探。
    要是她此次参加科考后没事,以后她的弟弟便能够放心参加华夏帝国以后的科考。
    当然,大明王王宇破天荒的允许女子参加科考,任彩依从小生在书香门第,虽然家道中落,但她文采很好,也想来试一试。
    万一,中举做了女官呢?
    而且和她一样前来参加科考的,还有其他的八名女子,让她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场内没有分男女考场,座位号都是随即“抓阄”决定的。
    任彩依那些木制的号码牌,问了问路,直接前往她所在考区的座位。
    “咦?”
    “冯萱萱!”
    她惊讶的发现,在她作为的旁边好巧是个女子,而且还是她才认识不久的冯萱萱。
    “任彩依!”
    冯萱萱同样惊讶,问道:“莫非,你的座位就在我的旁边?”
    考试还没正式开始,只要不大声喧哗,不制造混乱,小声交谈是可以的。
    冯萱萱就是前朝驸马冯炳文的小女儿。
    任彩依点了点头,浅笑道:“六百多前来赶考者,其中女子才九人,而我们两的座位号居然挨着……此乃天意,还是缘分?”
    “当然是缘分!”
    冯萱萱走过来,笑着说:“考试完后,一定要与你好好说说话才是,不能辜负这份缘分。”
    她是瞒着家人跑出来参加科考的。
    “好啊!”
    任彩依欣然接受。
    ……
    “咚咚咚!”
    钟声响起,宣告所有考生进场完毕,考试即将开始。
    有监考官走了过来,同时高声喊道:“都回到各自的座位,考试即将,不得说话,不得随意走动,有事情必须先请示,违者取消参考资格!
    今日上午考试内容主要是经科,试卷稍候便下发,你等先用桌上的草稿纸试试笔墨,所有问题,提出来可及时更换……”
    整个考场划分为二十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两名监考官,除此之外,还有不时前来巡视的巡考官。
    ……
    这里所谓的经科,也就是主要考“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对此,王宇没有怎么改动。
    考生可采用“八股文”形式答题,也可不用“八股文”,其他形式也可以。
    这不,监考官嘱咐在场的考生,道:“虽然今日上午考经义,但之前大明王就有明确的命令,这次科考答题不再限于“八股文”,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答题,取决于你们自己,那种方式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用那一种。
    最终无论是采取“八股文”,还是其他的,负责批阅的考官,只会更注重其中的意,形,倒是次要的。”
    看了看考场中挂着的时钟,监考官最后说道:“好了,时间到了,开始发放试卷,所有人禁声!”
    作为参与这次科举的人,经过训练,都认得现代的数字时钟。用此来考试,时间更准确。
    咚咚咚!
    响亮的钟声响起。
    第一场“经科”考试开始,时间为一个时辰,从九点半到十一点半。
    另一边,大明王王宇带着魏东,诸葛亮,来到考场的一间房屋内,迎接秦始皇嬴政的到来。
    与秦始皇嬴政一起到来的还有章邯,他现在可谓是嬴政的心腹。
    消耗一万点文明指数,嬴政传送时将章邯一同带了过来,负责护卫他。
    “始皇帝陛下,欢迎来到近两千年后的世界!”
    王宇对秦始皇嬴政的到来,表示欢迎。
    诸葛亮招呼道:“始皇帝陛下,我们又见面了,欢迎前来。”
    魏东恭敬道:“见过始皇帝陛下,章邯将军。”
    曾经他是大秦朝的人,章邯的下属,后来安排给王宇,到现在魏东已经完全脱离大秦朝,再也不是秦始皇嬴政的子民,也不再是章邯的属下。
    不过,魏东依然对他们表示敬畏。
    听到魏东称呼秦始皇嬴政带来的人为“章邯”,诸葛亮微微一惊,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章邯将军,久仰。”
    诸葛亮生在后,知道章邯的存在,可是章邯却不认识诸葛亮。
    不过,他自从跟着秦始皇嬴政见识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后,大概能猜测到诸葛亮多半是历史上大秦之后的人物。
    “这位是诸葛亮,字孔明,是历史上距离大秦近四百年后的乱世中的名人,足智多谋,懂兵法,更懂政事,难得的人才,只可惜被群主先拉拢了。!”
    秦始皇嬴政简单为章邯介绍诸葛亮。
    章邯拱手行礼道:“章邯只是始皇帝陛下的下属,当不得先生缪赞。”
    几人继续闲聊了几句,然后王宇带着秦始皇嬴政查看考场,以及参与科考的学子们。
    考场的布置,对考生的安排,考试的试卷内容,如何防止舞弊,之后要如何阅卷……等等,都是秦始皇嬴政需要了解的具体事情。
    在考场中,查看了许久,嬴政才满意的离开。
    他们来到考场后院的一处别院,嬴政说道:“原来,具体的科考是如此的。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施行起来却不简单。
    尤其是对于要考核的内容,很大程度就是一个朝廷的核心统治思想的体现。
    历史上的科举,主要是考“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就是策论也多出自其中。
    大秦有诸子百家,不可能只选儒家,其他各派各家的学术,也有符合大秦统一,能使大秦强大的。”
    看过实际的科举后,嬴政觉得,大秦不太适合这种科举。不过,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大明王王宇说道:“科举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具体通过怎么的内容来评定选拔人才,还待商榷。
    不然,我也不会做出不少新的尝试,而且还让六部都出了一份考卷,在衡量他们才华时,就有了更多的依据。”
    ……

第117章:醉仙酒居
    就在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的第一天,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有一家很大的酒楼,今日开门大吉,吸引来了许多人。
    “居仙酒醉……这是家酒楼吧,为何名字如此奇怪?”
    有人在酒楼门外见到酒楼的牌匾上的字,觉得很是奇怪。
    “这里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