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历史聊天群-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成为了华夏帝国和大明王王宇的朝臣,自然不能违背大明王王宇的意思。
    ……

第124章:翰林院(二)
    在明朝,还没有内阁之前,翰林院是兼有内阁之职的,有内阁大学士。
    到后来,内阁大学士被单独分列出去,翰林院就成了“国史院”,也就是负责国史的机构,里面的官职也都是史官。
    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撰史,起草诏,为皇室成员侍,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院设有:翰林编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翰林庶吉士四大官职,官位品阶不高,五品到品不等。
    虽然因为内阁的原因,翰林院被削弱了不少。但是,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在明朝,部部官担任着,有“出自翰林”的默认必要条件。
    不是出自翰林,几乎就不能担任部尚,侍郎等官职。
    至于内阁大臣,则是出自内阁大学士,而内阁大学士,几乎都是出自翰林!
    如今华夏帝国接受大明遗留下来的翰林院,因为战乱,里面剩下的人已经不多。
    这也是大明王王宇把这次科举三甲之人全部允许进入翰林院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准备开始对翰林院进行整改。
    翰林院,作为朝廷人才的“储才基地”,地位十分重要!
    不过,只是懂得历史,懂得如何编写历史,在大明王王宇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
    今日,大明王王宇带着张良,诸葛亮,陈确,于学珍,温钟瑞,汤若望等大臣们来到翰林院,就是对翰林院的重视!
    将华夏帝国第一次科举名列三甲的一百十人,以及原来在翰林院的人都召集在一起,接收大明王王宇的召见。
    翰林院的所在地方的最大广场上,近两百人齐齐站在一起,大明王王宇带着大臣们前来。
    首先是大明王王宇的一番励志讲话,在场的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王王宇的真人。
    大明王王宇的一头短发,格外醒目,令众人诧异:他就是大明王!?
    最后,此次华夏帝国科举第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分别被任命为:翰林编撰,翰林编修,翰林检讨。
    结束了翰林院之行,大明王王宇和众大臣纷纷离开。
    新进入翰林院的一百十人,当然是留在翰林院,先熟悉一番,然后接受翰林院安排的“培训”。
    正午休息时,许多人在给一甲的状元周鉴,榜眼毕hong zhi,探花宋钰瑛等人祝贺。
    “恭喜周兄,成为翰林编撰!”
    “恭喜毕兄,成为翰林编修!”
    ……
    当然能真心祝贺探花宋钰瑛的男子很少,他们绝大部分心里依然接受不了女子与他们一样成为了进士。
    更何况,宋钰瑛还是探花,令许多人感到羞愤。
    作为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他们也算是开始工作,相当于刚刚被朝廷录用,现在要进行正式分配官职前的学习和锻炼。
    午饭,可以在翰林院吃。家近的可以回家吃,总之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今日,众进士是第一次进入翰林院,他们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在翰林院用膳。
    宋钰瑛,冯萱萱,任彩依,谭敏,徐秀五人聚在一起,一边用膳一边闲聊着。
    “真是没想,我们身为女子,还有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的一天!”
    冯萱萱看着其他四人,一脸兴奋的说着:“更没有想到,今日还见到大明王!”
    突然停顿下来,然后看了看周围,在确定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冯萱萱压低声音继续说道:“不过,大明王为何没有什么头发啊,难道是患病了?”
    大明王王宇的一头短发,给她留下了大大的问号,同时也十分好奇。
    说着,盯着探花宋钰瑛问道:“我们的探花,你是否知道其缘由?”
    任彩依,徐秀,谭敏三人闻声,也看向宋钰瑛。
    “我……不知道。”
    宋钰瑛外表出众,而且温尔雅,知达礼,妥妥的淑女形象:“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王……也许大明王只是把头发剪短了,并不是得了病。”
    她曾经听爷爷宋应星说过,东海上有红夷人,他们来自遥远的西方,他们就是短头发。
    所以,在宋钰瑛看来,大明王王宇很特别,所做的事情也十分特别,科举允许女子参加,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明王王宇一头短发,也许是和那些西方人一样,只是剪短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大明王自己把头发剪短,那岂不是……不孝?”谭敏一愣。
    谭敏是个有气质的女子,骨子里要强,自信。
    “是啊……他为什么要把头发剪了?”徐秀也疑惑,小声问了一句。
    冯萱萱和任彩依同时点了点头,也是不解。
    看着四人那迫切的样子,宋钰瑛想了想,还是说了自己的看法:“大明王也许就是如此与众不同,不然我们今日怎会成为进士,而且还进入了翰林院?
    还有,华夏报也什么特别……大明王应该就是特立独行,非同一般,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冯萱萱,任彩依,谭敏,徐秀四人想了想,似乎是这个理。
    大明王若不是非同一般,又怎么会有她们现在的状况发生!
    “想想,还真是这样……我们的探花果然聪慧!”
    冯萱萱奉承一句,然后又说起来:“你们今日看清了吗?……大明王似乎很年轻,比我们也大不了不少吧?”
    “看起来是如此!”
    任彩依回想了一下当时见到大明王王宇时的样子,颔首道:“最近的华夏报有报道,南面的战事已经取得了大捷,天下快是华夏帝国的了。
    现在大明王还没有称帝,你们说,等统一天下后,是否会称帝?”
    说来,任彩依心一支斗好奇,天下如今四分,却只有华夏帝国的大明王没有称帝!
    华夏帝国最强,按理说大明王是最应该称帝的……
    “不清楚。”
    冯萱萱说道:“不过,听说之前大明王就已经把皇宫的大部分太监宫女都遣散了。可是现在也没听说大明王有安排新人进宫,不明白是节俭,还是有别的含义……”
    五个女子想不明白,忽然间互视,斗相互间笑了。
    “这种事情,我们管不着。该是安心下来,先把翰林院的事情做好吧。”
    谭敏说道。
    ……

第125章:翰林院(三)
    京城,紫禁城内。
    此时,大明王王宇,吏部尚张良,户部尚诸葛亮,以及魏东,朱标,朱棡,朱樉,朱棣等人正在用午膳。
    “现在吃饭就是麻烦,吃之前还要先用银针试过,再让人试吃后才能吃!”
    大明王王宇抱怨一句,在华夏帝国吃饭,每次都是这样,必须小心谨慎,久而久之,搞得有些神经质了都。
    虽然之前遣散了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但还是有部分没有去处,留了下来。其一些人,经过考察后,王宇选了一些在府上用,其他的人就负责维护宫里的日常运作,花销也不大。
    “大明王,自古身份尊贵者,皆如此。”
    朱标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是太子,每日吃食都要先检查是否有毒。
    像朱樉,朱棡,朱棣三人也是如此,谁让他们身份尊贵呢。
    一旁的朱棡大大咧咧道:“我们早已习惯,人心难测,不得不防。”
    他们这些人,都是来自其他世界,在华夏帝国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吃饭。
    王宇的父母,郑旦,西施,王蓝,王虎等人待在现代世界,来华夏帝国也是偶尔。
    一个人吃饭太冷清,所以王宇每天吃饭都把他们叫上。
    饭菜自然是厨子做的,所以吃之前要先检查是否安全。
    吕安,十几岁,小太监,没有离开皇宫,现在被王宇看上,安排在身边。负责检查饭菜,就是他的工作之一。
    不过,他只是试吃,而且是在王宇用银针检查过后,所以一般都不会出事,只是为了多一层保障,才让他试吃的。
    “吕安,你下去吧。”
    等吕安试吃过后,大明王王宇命令他离开。
    同时,房间内其他闲杂人等也被命令离开。
    王宇,诸葛亮,张良,魏东,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习惯吃饭不要无关人在旁边。
    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说的事情,难免会说到“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是不要被更多人知道为好。
    众人开始用膳。
    “虽然下午还要继续处理政务,但还是可以喝点酒。”
    大明王王宇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另外,这顿饭菜,也是为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四人践行。”
    践行?
    众人一愣。
    “大明王的意思是……”
    不等诸葛亮说完,朱标就兴奋道:“是父皇要接我们回去了吗?”
    不容易啊!
    他们四兄弟,来到华夏帝国这个世界已经快一年了。
    这一年,大明王王宇可没让他们闲着,可劲儿的指示他们做事!
    历练是历练了,但他们兄弟四人心里更多的是心酸,而且很想家。
    “……我……我还以为父皇把我们忘了……”
    朱樉眼睛都红了,就差落泪了。
    “啊!太好了,终于可以回去了……”
    朱棡从座位上蹦了起来,惊叫一声。
    朱棣倒是比较平静,说道:“一年没回去,不知道父皇和母后可都还安好……”
    四人的反应,王宇,诸葛亮,张良,魏东等人看在眼里。
    “是该回去看看。”
    诸葛亮理解朱标四兄弟的心情,前段时间诸葛亮也回家了一次,出门在外,思念家乡是人之常情。
    “听你们父皇说,你们那里的世界,时间到了年底,接你们回去过春节。”
    王宇看着朱标四兄弟,说道:“来,让我们举杯,为朱标,朱樉,朱棡,朱棣,践行!”
    “多谢大明王!”
    朱标四兄弟举起杯。
    “干杯!”
    一饮而尽。
    张良问道:“你们回去后还回来吗?”
    毕竟相互了解,有朱标四兄弟帮忙,事半功倍。
    朱樉当即应道:“一年时间,在这里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回去就向父皇禀报……下次,肯定不会来了!”
    与其在这里吃苦,他更想回去做个悠闲的王爷。
    “是啊,是啊,恐怕不会在来了。”
    朱棡笑着说道。
    “不管以后还会不会回来,我们在此都要感谢大明王以及诸位的照顾。”
    朱标礼貌道,同时为众人倒酒。
    “有缘,自会再相见。”
    大明王王宇再次举起酒杯:“干了这杯酒!”
    ……
    午饭后,王宇在历史聊天群与朱元璋私信:“明太祖,我已经告诉了你的四个儿子,他们准备好了,你可以把他们接回去了。”
    很快,明太祖朱元璋回复道:“朕亦知道,多谢群主这些日子对他们的照顾。”
    “好说,好说。”王宇简单的回了一句。
    没多久,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四兄弟消失不见,被朱元璋用“指定传送符”召唤了回去。
    他们虽然离开了华夏帝国这个世界,但没对王宇他们完成什么影响。
    下午,大明王王宇按照计划,召开内阁大臣会议。
    七大内阁大臣:吏部尚张良,户部尚诸葛亮,吏部尚陈确,兵部尚温钟瑞,刑部尚于学珍,工部尚曾辉,都察院左都御史汤瑾等人已经在华殿等候多时。
    “大明王到!”
    王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