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应元心说这定王还真是魄力非凡,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对自己这么放心。
    这样的人,又是宗室亲王,想来以后也是一个雄主,跟着他,说不定以后还真的能够成就一番大事!

第两百四十七章 崇祯帝的罪过
    想到这里,赵应元不由得是在心里重新盘算之前和李士元定下的暗杀策略。
    众人之中唯有那李士元一脸的遗憾神情,他没有想到这李起竟然第一次和众人见面,就这么放心,竟然只带了百余人就敢进城,早知道这样,暗杀的时间就应该定在今天了!
    不过遗憾过后,李士元又是欣喜不少,心说既然这定王这么不提防人,那暗杀他的成功性可就要大了许多,这对自己来说也是好事。
    进了青州府城,府城内的老百姓都是齐齐出门,欢迎李起的到来,见到了一身盔甲装扮,浑身透着一股雍容贵气和强烈威严的李起,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
    “定王来了,定王来了,这就是先帝三皇子啊,真是长得好俊好贵啊!”
    “那是当然了,这可是正宗的天潢贵胄,比我们青州的衡王还要尊贵,那贵气当然是贵的不得了了!”
    “现在鞑子杀入关了,以后我们就得靠定王殿下了!”,,,
    一众百姓都是议论纷纷,对李起的褒扬是不用说的,毕竟老百姓都这样,见到了皇上王爷什么的,本身自己就感到无比的光荣,这评价自然不会差。
    等到李起走到了近前,一众百姓又是齐齐跪地,山呼“草民拜见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要说这跪拜之礼,李起一时之间还真是很难适应,想要取消,但是一来这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结果,要想一朝废除,谈何容易。
    二来虽然这跪拜之礼很是封建落后,但是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至少这样的礼节可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身份地位,有利于调度和指挥,抗击鞑奴。
    这一点李起还真是感受到了许多的好处和便利,就说这一次自己带着二十多万义军百姓赶路,这路上不可能没有事情发生。
    许多的百姓因为这个事那个事的发生了争执,甚至还出现了械斗,但是只要李起一出面,连话都不用说,闹事的百姓全部都立马老实了,直接跪在地上任打任罚。
    甚至还有的百姓以可以受到李起的处罚为荣,以至于当李起宣布对他们进行惩处时,他们还一个个的欢呼雀跃,好像得了什么奖励,走了什么好运一样。
    这一切,还不都是因为李起身份地位的原因吗?
    所以一路上李起也是尽最大的限度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纠正百姓的不当言行,废除私斗,这就是其中的一项。
    见一众百姓对自己跪地高呼,李起不由得是不住的扬手,道:“都起来吧,都起来吧,这些年难为你们了,,,”
    李起的话亲近易懂,又发自肺腑,百姓们听的都是感动,许多的人甚至都情不自禁的开始哭泣起来。
    看着这些对自己感动无比,但是身上却又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脸上也是一脸菜色,形荣枯瘦的百姓,李起心里也是不好受。
    明末天灾人祸持续动荡了几十年,百姓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不但要忍受贼寇的袭扰,还要忍受官府的盘剥和压榨,现在就连那关外的鞑子也来了,
    生活在这样的岁月里,可以想象百姓是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现状,说到底都是官府的不作为,而官府的不作为,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责任人就是崇祯帝!
    哪怕是木匠皇帝天启帝,那都比崇祯帝做得好,在天启帝在位的七年时间里面,那也不是没天灾,陕西河南那边当时已经是年景不行了,但是也没见陕西河南有多闹腾。
    而且天启帝在位的时候也不是没外患,那鞑子奴酋努尔哈赤那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比皇太极还要狠,几次对大明发动大战,但是都在辽东不得寸进。
    所以说天启帝面对的局面和崇祯帝比起来其实也差不多,可是天启帝那时候的局面却一直都在朝廷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但是天启帝一死,崇祯帝继位,继位的当年,局面就开始失去控制,等到崇祯帝死的时候,局面甚至可以说是已经糜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般的结果,纵然崇祯帝不好女色,纵然崇祯帝勤政待旦,纵然崇祯帝以身殉国,但是作为帝国的皇帝,最有权势的人,他又不是傀儡,那责任就算是想推也推脱不掉。
    所以这时候的李起,作为身体本尊朱慈炯的继承人,不免也是对崇祯帝不能造福万民感到很惭愧,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愧疚之情就更加是深了。
    “吁”,
    李起勒住了缰绳,而后翻身下马,走到了街道边一众百姓的面前。
    一众百姓见李起突然下马,向自己走来,都是不知道李起这是为何,难道是自己言语举动失仪,惹恼了定王殿下?
    想到这里,那些百姓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慌不跌的就是齐刷刷的再次跪倒一大片。
    李起见他们一个个的吓得魂不附体一般,先是一愣,而后便是感觉加快脚步,将面前几人给扶了起来,同时也大声让其他人起来。
    待到百姓们都是知道自己误会李起,心绪稳定了后,李起才是对他们大声说道:
    “乡亲们,这些年天灾人祸,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这都是朝廷的罪过啊!”
    百姓们见李起这样说,一个个的都是惊骇莫名,他们都是没想到李起竟然会说这样的话,而且还是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说。
    “朝廷的罪过,那追根溯源就是我父皇的错,是他不能使国家繁荣,是他不能使百姓安乐,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父皇没有当好一个君主!
    在这里,我朱慈炯代表父皇,向你们说一声“对不起”,同时,也对天下万民说一声“对不起”。”
    说完,李起郑重的对百姓真诚的拱手,而后躬身下拜,行了一个庄重的躬身大礼。
    静,死一般的静,世界仿佛在一刻被定格,所有人都是不可思议的看着李起,久久的都是回不过神来。

第两百四十八章 罪己诏
    谁能想到李起竟然会公开检讨先帝的过错,并且毫不推脱,将天下一切的苦难都是归咎到了先帝崇祯帝的身上,并且真诚的代崇祯帝对天下万民认错!
    这一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便是打死他们,他们也是不会相信一个字的!
    “先帝万岁!殿下千岁!”
    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一脸的热泪滚滚,高喊一声后,便是一个“扑通”的跪在了地上,这时候的他,已经是老泪纵横。
    老人的声音也是唤醒了众人,百姓们都是一个个的泪流满面,再次跪在地上,大声喊道:“先帝万岁,殿下千岁,”“先帝万岁,殿下千岁。”,,,
    数万百姓齐声高喊的声音在空中久久回荡,经久不息,好似这一刻天地间就只有这一种声音。
    其实百姓们这样感动,这样的不能自己,这并不意外,要知道刚才李起的那番话,那话里的内容可以说就跟一份罪己诏一样,那效果之大,不是一般诏书和言语可比的。
    罪己诏,顾名思义,那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下诏检讨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诏书在整个封建王朝几千年的历史里,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见其之少见和珍贵。
    因为在封建王朝里面,皇上是不会错的,永远都不会错,因为他是天子,是上天委派来统治人间的神,他怎么可能会错呢?
    就算是有错,搞得民不聊生,家国破碎,那也是被奸臣小人蒙蔽,和圣明的皇上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把奸臣除了,皇上还是天下最圣明的皇上,天下也很快就将在圣明皇上的领导下繁荣昌盛。
    正是因为有这个思想在,所以罪己诏就显得那样的少见和珍贵。
    正是因为珍贵,所以这罪己诏也就成为了皇帝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
    当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有的百姓不甘就此死去,总是会有人揭竿而起,然后烽烟遍地,战火纷飞,
    最后严重的影响到了皇权统治,甚至到了危及皇权存续的时候,皇帝被逼得没有办法,往往这时候皇帝就会下达罪己诏,向天下万民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求缓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许多起义的百姓见皇帝主动下罪己诏,认错了,就会获得一种无法言语的欣慰感和成就感,然后就感觉既然皇上已经认错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皇帝一个机会啊,干脆别造反了,咱们回家吧。
    所以在历史上因为皇帝下达罪己诏,然后起义军偃旗息鼓的事情也是发生过的,就比如那汉武帝下达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这没的说,但是他和一些才能非凡的皇帝一样,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极其的英明神武,但是在步入老年后,就开始昏庸了。
    并且这种昏庸程度和他年轻时候的英明程度往往成反比,年轻的时候越英明,老了以后就越昏庸,汉武帝就是如此。
    在汉武帝度过了传奇的前半生帝王生涯后,到了晚年,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沉迷酒色享受,大修宫殿楼宇,
    最后甚至还引出了一场巨大的宫廷灾难,导致太子和皇后,皇孙,公主,驸马等几万人死难,真真是触目惊心!
    不光如此,在他晚年的时候,对外的战争依然是不断,几代汉朝先帝留下的家底早就是打空了。
    巨大的战争开支自然也就转嫁到了老百姓的头上,这就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有的地方甚至到了丰收之年还要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见当时百姓生活之惨烈!
    老百姓如此这般的生活,自然有人不甘,于是有人便举起义旗,号召百姓造反,这样的事件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多不胜数。
    汉武帝见百姓起义的事情接连不断,便是开始反思自己,最后意识到了百姓苦难的原因,感到很悔恨,于是就有了这《轮台罪己诏》。
    在这封诏书里,汉武帝反思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负担和苦难,认为现在大汉朝的当务之急是“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表示要减轻老百姓负担。
    许多地方的起义军见一直以来高高在上,威武于天地之间,纵横一生的汉武帝竟然主动下达罪己诏认错,都是感到十分的意外,同时也感到极其的欣慰和满足,于是许多人纷纷偃旗息鼓,不造反了。
    由此可见罪己诏对老百姓的威力有多大!
    现在一众百姓竟然奇迹般的亲眼见到李起代崇祯帝认错,犹如下达罪己诏,这样的时刻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这叫百姓如何能不为之动容!
    现在的他们已经是忘记了这些年受到的苦难,只感到崇祯帝是英明的,李起是英明的,以后的大明是有希望的,这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想法。
    哎,多么可爱和善良的百姓啊,他们真是应该过上好日子啊!
    见到百姓们个个竟然因为自己的话,不但不怪罪崇祯帝,不怪罪自己,反而是极其的感动,个个痛哭流涕,李起也是动容。
    再一次,李起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李起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让这些善良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都过上幸福安定,真真切切的好日子。
    待到李起安抚百姓,来到衡王府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