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他身边跟着两个人高马大的徒弟,他的手上则是多了一个小木箱子。
    李起对这小木箱子来了兴趣,“杨老,这是什么?”
    “回皇上话,这便是行刑用的刀具。”
    杨桐将小木箱子打开后,只见小木箱子里面放着七把精细无比的小刀。
    这七把小刀不过也就比手指长一点,锋利无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令人胆寒的光芒。
    再看杨桐那两个徒弟,此时已经是将洪承畴按住,准备将他绑赴行刑。
    洪承畴大惊失色,知道李起不是在开玩笑,立时便是慌了手脚,
    洪承畴大声喊道:“皇上,皇上,你不可如此对待我啊,怎么说我也是大清国的重臣,怎么说我也是先帝的臣子啊,往日我对大明那也是有功劳的啊。”
    李起一脸不耐烦地挥挥手,“朕不想跟你浪费时间,今天既然你不答应,那朕就好好看一出戏,也算今天没白过。”
    说着,李起便是催促杨桐赶紧动手。
    杨桐满口答应,然后手里拿着一把精细小刀,一步一步向着洪承畴走去。
    洪承畴这时候那是冷汗都出来了。
    别看他开始说的义正言辞,毫无畏惧,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他是怕死的,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投降鞑子,给鞑子做狗。
    情急之下,洪承畴也只得是答应李起的要求,
    “皇上,我答应跪下就是,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这时候还不是杀洪承畴的时候,所以李起自然不可能这时候动手。
    之所以要这般如此的为难洪承畴,不过也就是要打压他的嚣张气焰,为之后的谈判争取到最大的空间。
    于是李起摆手制止了杨桐。“杨老,你暂且动手,且看他表现如何。”
    “是,皇上。”
    杨桐收起了刀具,一副错失表现的模样,很是失落。
    松绑后,洪承畴便是无比恭敬谦卑的对李起又是再一次行那三拜九叩大礼。
    李起轻蔑地笑了笑,心里说道:“就你这货色,朕还治不了你。”
    之后李起和洪承畴的谈判便已是非常的顺利。
    洪承畴的气势被打压下去后,自然也是失去了谈判的毅力和决心,还有胆略,可以说对李起提出的要求那是全盘接受。
    李起要求鞑子必须要凑齐三十万汉人,来交换自己手中的鞑子家属。
    对于这个要求,洪承畴是一阵为难,不过面对如此强势的李起,他也不敢争辩,只要求回去向多尔衮请示,然后再来答复。
    不过这却是被李起拒绝了。
    李起直接了当的便是说道:“你不是说代表鞑子来的吗?现在怎么又代表不了了?难道你是在欺骗朕吗?
    这可是欺君之罪,按律当诛族,凌迟处死。”
    这话一出,洪承畴立时便又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再看一旁手里端着个小木箱子,正一脸期盼地盯着自己看的那个杨桐,
    洪承畴这时候哪里还敢生出什么别样心思,只的是一口答应。
    在谈判过程中,李起还要求鞑子将明朝判将李永芳的一家老小全部押解回大明。
    李永芳是明朝最早投降努尔哈赤的边将,投降的时候还是献城投降,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他的投降,这才引起了许多人的纷纷效仿,可以说他起了一个极坏的带头作用。
    但是站在鞑子的角度来讲,他却是一个大大的功臣,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鞑子贵族也将李永芳当一块招牌一样好好供着。
    可以说李永芳在鞑子那边混的那是风生水起,日子好不舒坦。
    不过他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李起把这个条件一提出来,这也就宣布了他一家老小命运的结束。
    对于李永芳这个人,即便他现在已经死了,可他的家人后代,李起还是不能放过,现在不能清算所有人,那便先清算这个带头的。
    如此,便可震慑住许多还有心投降鞑子的人,又可以让那些已经投降的人,看一看以后他们的下场。
    对于李起的这个要求,洪承畴依然也是不敢答应,毕竟李永芳后人的身份不低,
    因为李永芳投降的时候,努尔哈赤为了笼络他,不但给予金银赏赐,连女儿也嫁给了他,所以他家是皇室宗亲。
    不过李起却由不得洪承畴不答应。
    “不答应?好办。杨老,看你的了,朕还等着看一出好戏呢。”
    就这一句话说出去,洪承畴冷汗都吓出来了,赶紧慌不迭地答应。
    

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切谈妥后,洪承畴便是对李起说道:“皇上,既然一切妥当,那外臣这便回去和摄政王大人汇报,外臣必将促成此事,还请皇上放心。”
    李起一幅看傻子的模样看着洪承畴,说道:“洪承畴,你说这话究竟你是傻子,还是你把朕当傻子?
    你就这样回去,转过身来你不认账。朕还能拿你怎么办?”
    “不不不,皇上大可放心。外臣决不敢欺瞒皇上,我现在就可诅咒发誓。”
    “少来这套。”
    李起一挥手,不屑一顾地说道:“诅咒发誓对别人而言也许还算是一个防范手段,可对你而言那就是一个屁。”
    李起说完,不待洪承畴回话,便是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将刚才谈妥的一切都是一一写在了纸上。
    最后李起还特意加了一句,此为协议成立,若八旗有违承诺,晚一天送回三十万汉人,我大明便处决一千八旗家眷,晚两天便处决两千八旗家眷,直至杀绝,以作惩罚。
    写完后,李起让洪承畴签字画押。
    看着这封文书,洪承畴那是一个头两个大。
    老话说得好,说出去的话宁可落在屎上,不可落在纸上。
    像这空口无凭,抵赖也就抵赖了,然而这落在纸上的话却是白纸黑字,真真切切做不得假。
    这一旦把名字签了,那可就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现在的洪承畴不答应也没这个胆。
    无可奈何之下,洪承畴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并且还按下的红泥手印。
    一式两份,李起将其中一份收好,这是留给自己的,另一份则命人先行送往八旗大营,先交给多尔衮。
    至于洪承畴,那还得再押着他几天,让他晚点回去,目的当然就是要让这已经谈判成功的消息在八旗之中扩散,
    那时候不管洪承畴心里有多委屈,这笔账也得给我乖乖的认下。
    要不然,到时候每天杀一千鞑子家眷,那些鞑子还不得跟洪承畴玩命。
    “皇上,你。”
    李起将一切都是考虑的妥妥当当,丝毫没有给洪承畴任何反悔的时间和机会,洪承畴不由得是心中悲叹。
    看着李起,好半天的洪承畴也是说不出话来。最后才感叹道:“若先帝有皇上一半的魄力与心机,也不至于最后落得如斯田地。”
    说完,洪承畴被带了下去。
    很快,这封签好的文书就被送到了多尔衮的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封已经谈妥的文书,多尔衮不由得是一阵恼怒。
    “狗奴才,没经过本王同意,竟然敢答应如此文书协议,好大的狗胆。”
    多尔衮恼怒洪承畴不经过自己同意,便擅自签下协议,认为自己的权威受损了,这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作为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谁都不行,第一次,多尔衮对洪承畴起了杀心。
    以前他重用洪承畴确实是重用,毕竟洪承畴是文人,还是个汉人,在八旗毫无根基,对他没有任何威胁,自然多尔衮器重他,希望得到他的辅佐。
    但是现在这条狗都开始代替主人做决定了,甚至于这条狗还想做主人了,这叫多尔衮如何不怒。
    多尔衮恼怒非常,不过他手下的鞑子将领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是人人振奋。
    他们可不管这三十万汉人对于八旗来说有什么意义,他们更不会去管多尔衮的权威有没有受损。
    他们只看自己的眼前,只要能把他们的家人接回来,别的他们懒得管。
    这个消息传的飞快,不多时,所有鞑子都是知道了,人人都是欢呼雀跃,高兴得大声吼叫。
    因为这个协议意味着他们不但家人可以平安回去,就连这场仗也不用打了,这是双喜临门啊。
    等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明朝不打仗也成为了一种喜事?
    有的人在心里纳闷,不过本能的他们还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于是两天后,当洪承畴再度回到八旗大营的时候,木已成舟。
    他知道这时候再想反悔那也是来不及了,真要那样,只怕不等李起给他凌迟处死,他自己就要先被愤怒的鞑子砍成肉酱。
    所以无可奈何之下,他又不得不对多尔衮进行一番解释,解释自己是如何如何出于大局考虑,答应李起的这一系列条件。
    不答应,大清又将如何如何。
    不得不说洪承畴那也是个人物,在他的一番解释下,多尔衮最后也只得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份协议。
    虽然多尔衮心中对多洪承畴已经是有了猜忌之心,但无奈于此时还需要用他,所以只得是将这份心思暗自藏在心里。
    但是就这样接受,多尔衮实在是不甘心啊。
    见多尔衮这样,洪承畴只得是开解道:“摄政王大人不必灰心气馁,此份协议为我大清至少争得三五年休养生息的光阴。
    三五年之后,我大清就可兵强马壮,届时摄政王大人领百万大军再度杀入关内,亦不是难事。”
    多尔衮听了只得是摇头叹息,说道:“也罢。便叫这皇明小儿再猖狂几年。待本王兵强马壮之时,定叫他好看。”
    说完,多尔衮便是下令全军拔营撤退。
    就这样,一场世人本以为即将要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大战,在李起的运作下消弭于无形。
    有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乃用兵者之最高境界,李起便是如此。
    而以此同时李起用鞑子家眷即将换回三十万汉人同胞的消息也是传播出去,这更加是让李起的仁义之名远播。
    自古以来在君王面前,老百姓的命那就不是命,如草芥一般,再多的百姓生命也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试问又有几个君王会在意?
    然而现在李起却用手中实打实的筹码来换取同胞安全返回家园,这份胸怀,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君王可以做到?
    别的君王看重的是城池,是土地,是金银美眷,是赫赫战功。
    而李起看重的是百姓,是一个又一个百姓的生命,这便是李起和其他君王不一样的地方。
    

第六百九十七章 可以回家了
   
    按照李起和洪承畴签订的协议,鞑子必须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将三十万汉人一个不少的全部送到山海关。
    晚一天,李起就杀一千鞑子家眷。
    李起的身份是大明皇上,有道是天子之言,言出法随,不管有理没理,也不管合法不合法,那都是必须要做到的,何况还是这样的事情,李起更加没有不做的理由。
    所以鞑子上下都是不敢怠慢,多尔衮的大军还在路上,那下令送汉人百姓回大明的命令就已经发出去了。
    一个叫做李三柱的汉人奴隶和许多奴隶一样,正在鞑子的庄园里面干活,这时候的他面色蜡黄,身体枯瘦,
    三十五六岁的他就像一根竹篙一样,弯着腰在地里干活,那样子,仿佛一阵风都能把他吹倒。
    就在他们干活的时候,传来了鞑子的一阵叫骂之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