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起看着众人期盼的眼神,最后却是摆摆手,说道:“现在还不能打。”
    李起这句话一出,众人都是心里低落三分,但同时亦好奇为何李起会和大家想法不一样。
    难道他就不担心哪天一睡醒,鞑子就兵临城下。
    不打,李起自有李起的理由。
    李起慢慢的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向众文武,一边走,一边说道:“鞑子看似强大,对我大明造成巨大威胁,但这是错觉,可以说他们一直以来就不曾有资格成为我大明的对手。”
    李起这话不由得是让所有人都惊骇,都是没想到李起会这样说。
    鞑子连京城都曾经占据过,在鞑子最鼎盛时,甚至占据了我汉家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巨大威胁,竟然还不是我大明的对手,这话如何说得通。
    大家都是好奇的看着李起,期待着李起接下来的话。
    李起走到众人中间,继续说道:“鞑子自努尔哈赤号称十三副铠甲作乱以来,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确实坐大了。
    甚至几次兵临京城,看似要将我大明天下推翻,可是又如何?
    不论他们是围宁远,还是围京城,亦或是围山海关,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他们指的是刹羽而归。
    即便崇祯二年兵临京城,在京城脚下耀武扬威,但他们其实也是付出惨重代价。
    崇祯十七年,别看他们占据京城,以为可以坐天下,其实不过也就是沾了我大明内乱的光而已。
    若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把我大明搅的天翻地覆,最后李自成走了狗屎运,竟然破了我京城。
    否则,那鞑子又怎么可能攻破得了我京城?
    此后朕于武清起兵,不过数年时间便将鞑子赶出关内,此便是鞑子实力不济之明证。”
    一众文武大臣听李起这样说,不由的也是感觉豁然开朗。
    感觉以前自己对鞑子过分重视,现在经李起这样说,不由的也是在心中回想过往的种种。
    以前鞑子一次又一次给大明造成危机。在辽东攻城略地,屠杀汉民,甚至几次兵临京城。
    可最后又如何?
    一点事都没有。我大明安然度过难关,就像李起说的,鞑子在一片石战斗中打败李自成,而后占据京城,那也不过是捡了李自成的便宜。
    后来李起在武清起兵,几乎可说是以迅猛之势一举改变天下大势,继而收复京城。
    这也确实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鞑子确实不行,看似兵强马壮,犹如虎狼,实则他们自己也是问题多多,打起来也就那样。
    否则,又怎会如此这般被李起轻松搞定。
    见一众文武大臣都是大概明白了自己的话,李起又接着说道:
    “所以说鞑子并不可怕,一直以来他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从来就没有资格成为我大明的对手。
    之所以以前天下大乱,不过是因为我大明遇上了天灾人祸,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这才是让鞑子有机可趁。
    若是我大明内部稳如泰山,又怎有他鞑子猖狂的地步。
    现在我大明内部祸患己除,正逐渐恢复安稳,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
    只需三五年时间,我大明便可国力恢复。那时候对付鞑子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已。
    那时候可谓是稳操胜券,既然如此,又何必现在和他开战,去做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傻事呢?”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时宜就要废除
   
    尽管李起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但堵胤锡这时候还是难免担忧,说道:
    “可是皇上,如今鞑子与我大明京师不过只隔着一道山海关而已,一旦哪一天遇上纰漏,鞑子又兵临城下,扫荡我京畿重地,那岂不又是一场浩劫。”
    堵胤锡这话顿时便也引来许多文武大臣的赞同。
    “是啊是啊,皇上,虽然说我大明国力正在逐渐恢复。但是鞑子毕竟也是近在眼前。若是置之不理,只怕后患无穷啊。”
    “是啊皇上,臣也认为一道山海关绝难独挡鞑子兵锋。若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又重演崇祯二年故事,那天下又将动荡啊。”
    见一众大臣如此说,都是担心,李起却是满不以为意,自信无比的说道:
    “朕于武清起兵的时候,不过几百人而已,凭着这几百人朕都能把鞑子赶出去,难道还会怕他打上门来吗?
    他们不来还则罢了,若是来了,便让他有来无回。
    真要那样,朕还要谢谢他们呢,谢谢他们为我大明省去了路程上的粮草辎重。”
    众人听李起说的也是有道理,不由的也是放下心来。
    确实,就凭着李起的赫赫武功,鞑子如果真的敢再打进来,只怕李起就要给他们来个关门打狗了。”
    一众文武大臣见李起说的有理有据,自然这时候也不好再极力主张即刻对鞑子用兵。
    即便像李定国,岳来,郭云龙,戚正他们这些将军,这时候也是服气了。
    尽管说他们也非常渴望战功,但是他们也不是那种不爱惜将士生命的人。
    如果真的像李起所说的那样,在大明恢复国力后,以秋风扫落叶,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剿灭鞑子,以减少伤亡。
    那么他们届时不但可以获取战功,又可以少则损手下士兵,试问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而后李起坐在龙骑上,对堵胤锡问道:“堵爱卿,如今商税征收事宜如何了?是否可以替代农税,成为我大明财政支柱?”
    堵胤锡出班回道:“回皇上,商税进展十分顺利,如今各地征收的商税已经基本可以抵消减免的农税收入。
    再加之现在陕西、四川等地也是逐步在征收商税,可想而知,商税超越农税已板上钉钉。”
    “好。”
    李起赞叹一声,而后便是说道:“减免天下农税三年,徭役三年的政策已过大半时期。
    为大明江山计,为天下万民计,朕现在宣布再减免农税三年,徭役三年。”
    不但如此,李起又说道:“凡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亦或受伤的士兵,家中在此基础上再加免五年,而战死的将士可再加免十五年。”
    李起这话一出,一众文武大臣皆是振奋。
    要知道李起在这之前对待受伤和战死的士兵,那待遇就已经非常优厚。
    而现在他们的家属还可以在减免农税徭役的基础上再行减免,这样一来,这些家属不但可以照常得到战士们之前的那份俸禄,而且还不需要再向朝廷交税。
    这也使得他们的支出大大下降,几乎除了平时吃穿,就已经不再需要花一文钱了。
    可想而知这进项大增,出项大减,如此这般的一进一出,他们的生活必将因此发生巨大的改变。
    而更让一众文武大臣惊讶的还在后面。
    李起又接着说道:“从今天开始,全面放开民间海贸,允许老百姓自行出海,从事商贸活动,对他们征收一定的税收即可。
    并且大明海师还要在航路上给予他们保护,让他们在海上大胆做买卖。”
    也许这年头许多的人对海贸的利润并不了解,但是李起却是知之甚深。
    李起知道未来的世界那就是海洋的世界。海贸生意内含的无限商机与利益,李起又怎能错过。
    但是因为当年太祖高皇帝曾经禁止民间从事海贸活动,所以即便是沿海的百姓,想下海捕鱼也不行。
    都得是偷偷摸摸。
    因为是偷偷摸摸,所以风险也是成倍增加,随之成本自然也是成倍增加。
    别以为朝廷禁海,他们就不下去。
    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买通当地的衙门,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照常的出海。
    但是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成本,官员小吏剥取了他们的利益,而朝廷都没有从而得到任何好处。
    可以说在百姓那里,朝廷没当好人,在官员那里,朝廷也没有当好人,可谓两面不是人。
    现在李起全面放开海贸,老百姓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出海做生意,而不需要再向任何一个人行贿。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去赚钱,不需要再受到官员的盘剥,朝廷也可以从他们的身上赚取税收,可谓双赢。
    唯一亏了的当然是那些贪官污吏。
    不过在李起的朝廷里面,也不允许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所以对于他们,李起可说是毫不心慈手软。
    李起的这个政策固然是于国于民都有利,但还是有官员跳出来反对。
    一个兵科给事中,这时候便站出来说道:“皇上,禁海令乃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皇上不可轻废啊。”
    这官员说完,又有几个官员也是纷纷出来附和。
    “是啊皇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禁海的法令,必有其道理,若是皇上违背,于孝道不合啊。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是啊是啊,祖制不可违,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许多官员反对,李起却是不以为然,李起说道:“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禁海法令,不过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也没有说过要把这条法令贯穿万年,对不对?
    再则当年之所以太祖高皇帝之所以禁海,不过也只是因为当年倭寇猖獗,扰乱边事,
    为防止民间有人私通倭寇,太祖高皇帝这才定下这条法令,可现在时过境迁,倭寇在哪里?
    早已销声匿迹,那么这条法令然也就不合时宜。
    既然不合时宜,自然要废除。”
    

第七百三十四章 一日千里
   
    李起纵然说的有理有据,但依然还是有那些冥顽不灵的官员在那里所谓的据理力争,那开始反对李起的兵科给事中又是站出来说道:
    “皇上,太祖高皇帝乃我大明开基创业之祖,太祖定下的法令你不能废啊,废了,太祖会不瞑目的。”
    李起听了,心中不由得是一阵好笑。
    李起心说太祖高皇帝还定过宦官不得干政的法令,但是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干政干的那么厉害,你这个兵科给事中当时也在做官,也没见他跳出来说啊,
    现在跑来说这事,也不知道是借题发挥,还是想给自己扬名立万。
    怎么着,你是要踩着我的肩膀,在历史上留名?
    李起冷冷的笑了笑,而后说道:“当年太祖高皇帝还曾定下凡贪污六十两者,便剥皮实草。这条祖制你认为朕是不是要恢复一下?
    若是恢复,爱卿你便以身作则,先从你开始调查,爱卿以为如何啊?”
    李起这话一出,那官员当时便已是白了脸,傻了眼,险些眼前一黑,一个闷头栽在地上。
    这些官员,其中许多人还是崇祯帝时期的官员,因为也没有犯什么大错,李自成和鞑子占据京城的时候,他们也是没有同流合污,隐姓埋名去了。
    正是因为感念这一点,再加上照顾崇祯帝的面子,于是李起便启用了他们。
    但是再没有犯大错,谁又敢说自己绝对干净,干净到贪的银子不会超过六十两?
    谁敢!
    “退下。”
    李起大喝一声,只把那官员吓得两腿发抖,差点站立不稳,乖乖回了原位,再看他,脑门尽是汗珠。
    李起看着大殿中一众文武官员,诚心说道:“太祖高皇帝是朕的先祖,现在他定的法令朕要废除。
    如果太祖不满意,自会晚上来找朕,以旁人无关,你们只需做好朕交给你们的事情即可。别的无需多想,想也是白想。”
    作为一个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