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所有为大明牺牲的烈士们供奉香火,磕头跪拜。
今天,这个工程终于结束,并且也迎来了他正式开放的第一天。
而此次李起征伐鞑奴,数以万计的大明将兵死难,他们的遗体也将被安葬在大明烈士陵园,他们的灵位也将供奉在大明烈士陵的宫殿中。
这个大明烈士陵园并不只对皇帝和官员开放,同时也对普通大明百姓开放,
这样做,可以让所有大明百姓都瞻仰烈士的遗容,缅怀烈士的事迹,感受烈士的荣光。
而烈士们也将享受大明百姓给予的无尽崇拜,还有那不绝的香天供奉。
天才蒙蒙亮,大明烈士陵园前,人已经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到后来,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人之多。
好在这里是郊外,不是京城,要不然,京城的街道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
其实他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是烈士的家属。
今天他们亲人的灵位将会正式供奉在大明烈士陵园里面,他们自然也是要赶过来,千里万里的赶过来。
许多家属都是沉默不语,脸上还挂着泪痕,可以想象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这时候负责维持秩序的大明士兵,也是一个个的表情严肃,在心中激动的同时,他们也是在认真的维护好现场秩序。
他们此时也是责任重大,这么多的人,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来一个踩踏事故什么的,那可就真是悲上加悲了。
百姓们耐心等待着大明烈士陵园正式开放。
不过这时候他们早已被这烈士陵园的规模雄伟所震撼。
只见这烈士陵园放眼望去,尽是上好的花岗石打造,那一根又一根的柱子巨大无比,有好几个人那么高。
虽然没有进去,但已是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在为大明烈士陵园的雄伟所震撼的同时,百姓们也是在心中暗暗期盼。
因为大家都听说这一天李起也将会亲自带领武百官,前来祭拜。
大家都是将信将疑,也不敢全信。
因为在封建王朝,打仗,死人,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哪一个君王会去在意,最多也就是对有司过问一下,让他们从重抚恤而已。
又怎么会亲自前来祭奠呢?
需知祭奠死者,那是要跪拜磕头的。
堂堂一个帝王,至高无上,人间的主宰,怎么可能会像一个小兵的灵位磕头?
这显然不可能。
可是如果是别的君王,自然老百姓也没有这个期望,可现在这个君王是李起,这又不一样。
众所周知,李起这个君王和自古以来所有的君王都不一样,即便是和话本里的君王也不一样。
据见过李起的百姓们讲,说当他们见到李起的时候,并不感觉见到了皇帝,而只是感觉自己见到了亲人,见到了自己的子侄,让他们倍感亲切。
就在大家翘首期盼当中,他们那个无比期盼,无比熟悉,在脑海中幻想过无数次的身影,终于是出现了。
此刻,李起率领着武百官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只见此时的李起一身素服,身上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脸上也是庄严肃穆。
靠的近的百姓甚至可以在李起的眼眶中看到隐隐的泪花在闪动。
不光是李起,李定国,岳来,戚正,郭云龙,堵胤锡,顾炎武,谢升等一众武百官,他们也个个如此。
情绪是会传染的。
当大家所有人都高兴的时候,你即便心情糟糕透顶,可是置身其中,你也会被情绪所感染,变得心情愉快。
而当大家心情悲伤的时候,即便你很高兴,可是当你置身其中,你也会变得悲伤起来。
何况今天是这样的一个日子,是这样一个重大而又庄严肃穆的日子。
而李起对这一天又如此重视。自然而然,所有人都是互相感染,情绪都是十分的悲伤。
也正因为如此,才显的气氛庄严肃穆。
真要蹦蹦跳跳,这又成何体统。
百姓们见李起来了,都是激动,没有山呼万岁,而只是默默的跪在地上,眼中的泪水已是哗啦啦的流了出来。
李起在众人的注视下,迈着悲伤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进大明烈士陵园。
自有礼部主事人员前来指引。
在主事的指引下,李起庄严肃穆的对烈士陵园内各个主殿偏殿进行香火供奉,并且磕头跪拜。
李起的样子极其虔诚,心态极其恭敬。
这些都是在众目睽睽当中发生的。
这一刻,李起并没有因为向普通小兵的灵位跪拜,而有人小视他,藐视他的君王威严。
相反,此刻的李起,在他们心中,形象变得无比的高大,无比的光伟。
“咱们大明出了一个好皇上啊。”
许多人在心中这样默默的说道。
第七百八十章 必须要做
大明烈士陵园正式落成,这也了去了李起心中的一桩心事,李起自然也是非常的欣慰。
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的烈士更加令人值得敬仰。
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都应该永远流传下去,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永远缅怀他们。
他们是最伟大的英雄,只有英雄的事迹方能激励人心。
如果以后他们的名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事迹也无人知晓,那么英雄的传承也将断绝。
试问当一块土地没有英雄的传说,又怎会诞生英雄?
然而要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又岂是这么简单的。
忙完了这里,另一件非常重大,而且极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也是提上了日程,让李起感觉应该立即实施。
于是在参拜完大明烈士陵园后,第三天,李起在御书房召见了堵胤锡和顾炎武二人。
这二人是大明帝国臣中最重要的两个,许多的政务李起都会和他们商议,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两人来后,见礼落座。
李起对他们说道:“堵爱卿,顾爱卿,你们对我大明如今的教书育人情况如何看待?比如说科举考试?”
两人听了,都是一愣,不知道李起为什么会突然这样问。
过了一会,堵胤锡方道:“皇上,我大明开科取士,每三年举办一次科举。
寒门学子只要通过学习,好好读书,都可以金榜题名,获取功名,如此便可出人头地。
这个教书育人的制度自隋唐传下来从未断绝,我大明更是将其发扬光大。
臣以为教育之事已是十分完善,不知皇上为何问起此事?可是皇上对此事另有看法?”
封建王朝每三年就进行一次科举考试,对全天下所有读书人开放。
不论贫贱贵富,皆是一律对待。
这样的制度相对来说,应该是从古至今还算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若是这项制度不成功,那么历史上许许多多大名鼎鼎的人,你都不可能听说他们的名字。
因为以他们的出身,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出头,然后出现在史书上。
而朝廷通过这项制度,从中选拔人才,让这些人才去管理地方。
这样一来,既可使平民百姓有出头之日,看到翻身的希望,又可使朝廷的官员进行新旧交替。
如此,不论是对百姓,还是对朝廷,这都是一件两利的大好事。
堵胤锡便是因为科举而取得进士功名,所以他对于科举考试这功制度极其的欣赏,对这个制度也非常的了解。
他认为这个制度实行了一千多年,到现在已经非常的完善,如果没有什么很大的必要,最好不要去更改。
毕竟这件事情关乎天下读书人的终生大事,若是改的不好,便是断了这些人的念头,从而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事件。
需知唐朝因为科举不中之事出了个黄巢,就搞得天下大乱。
他黄巢自己没考上,还捅出这么大的娄子来。
一旦让那些本来可以考上的人反而考不上,那天知道会逼出多少个黄巢来。
虽然说现在兵威赫赫,声望如日中天,也不怕这些读书人闹事。
可也犯不着没事去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最后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顾炎武却是在心中想了一会,最后说道:“皇上,我大明开科取士,录取学子,制度虽然正大光明,
然而却也是有许多贫寒的子弟有天赋,有才智,可上不起学,交不起学金,被埋没在芸芸众生当中。
若是皇上能够对这些人有所照顾,那么我大明教书育人的事业必将再攀高峰。”
顾炎武这话可以说是说到了李起的心头上,这也是李起为什么会叫他们两个人来的原因。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当然,到了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得起书,读好书。
可是在古时候,读书却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
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很难保障,一遇到天灾就揭不开锅,再遇到天灾就卖儿卖女,而后那就家破人亡。
这般困苦,又怎么可能去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呢?
谁都知道读书好,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可是百姓们实在是供不起一个学子啊。
尽管现在在李起的治下,大明王朝迎来了太平景象,盛世的苗头也是越来越明显。
可是崇祯年间那惨绝人寰的悲剧和天灾,让百姓们依然记忆犹新。
许多百姓有些钱财,都想尽可能的存起来,不敢让孩子去读书用掉,生怕到时候又出个什么事情,连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保障。
而李起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李起慢慢站了起来,走到他们面前,对他们说道:“我大明开科取士虽然公平公正,
然而能够进得了学堂,学习知识,然后顺利的参加科举,这样的人毕竟也只是极少数。
可以说我大明一千个适龄孩童,能够有机会走进学堂的人,估计连七八个都不到。
如此,以至于现在许多老百姓活了一辈子,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我大明要想繁荣昌盛,永远伫立在万邦之最高峰,就应该大开民智,让老百姓人人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
只有这样,我大明国力才能蒸蒸日上,汉家化和家风才能够传承万年。
并且还能在祖宗取得的成果上,更加开拓进取,再攀高峰。”
李起这样说,自然也是无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李起要让所有到了年龄的孩子都可以有读书的机会。
这个机会显然是朝廷给他们的。
朝廷将会担负起责任,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堵胤锡和顾炎武两人一听李起如此大的志向,都是心中惊骇。
须知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成本都是极为高昂,
否则,老百姓也不可能明知道读书好处多多,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就是因为读书投入大,家里不但少一个劳动力,还要额外支出一大笔钱。
第七百八十一章 猛兽和花朵
可是现在李起刚才的那一番话,无疑就是一个责任的转移。
以前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而现在李起要把这个责任揽下来,揽在朝廷的身上以后,让孩子读书就是朝廷的责任了。
这一揽,那可不是揽一个两个孩子,而是全天下的孩子,否则,厚此薄彼,那还不如不做。
如此,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一笔何等巨大的支出。
不说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学堂,需要一次性投入巨款,便是以后维持这学堂的日常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