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济格和多铎都是鞑子将领中扛旗的人物,能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作战非常勇猛,战场经验丰富,由他们领兵,这自然是可以收到奇效。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建议,很满意,不自觉的笑了笑,说道:“洪大人,你这个建议非常的好,本王很赞同,你不愧是我大清的好奴才,本王对你很满意。”
    这句话是多尔衮发自内心的,他确实对洪承畴非常的满意,洪承畴不论是能力还是才华,多尔衮都像以前的皇太极那般,对洪承畴极其的信任和欣赏,
    所以他不由得便是夸赞的一句,称赞洪承畴是一个好奴才。
    但是这样的话落在洪承畴的耳朵里,却是分外的刺耳,
    因为在汉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奴才”这个词一直就是贬义词,一直就是对奴隶的称呼而已,只有最卑贱的人才会得到这样的称呼,亦或是以此自称。
    但是洪承畴也知道这个“奴才”的称谓在鞑子贵族眼里,却是对一个手下最好的夸赞,
    因为在鞑子贵族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狗,评论一条狗的价值,看这条狗是不是一条好狗那也很简单,听话,有用,那就是好狗,好奴才,不听话,没有用,那就是恶狗,恶奴才。
    尽管心里十分的窝火,但是这时候洪承畴也是不得不强制挤出一丝笑容,拱手谢道:“臣谢摄政王大人夸赞。”
    说完,洪承畴便是退回了本班,不再言语,也许他还是不大习惯鞑子的这些所谓的“赞美之词”吧。
    多尔衮得了洪承畴的建议,说干就干,立即是大声对户部尚书命令道:“本王命你即刻准备大军征战所需的粮草辎重,不得有误!”
    那户部尚书听了,连忙走出本班,然后对多尔衮打了一个秋千,跪地说道:“遮,奴才遵旨。”
    多尔衮再对兵部尚书说道:“本王命你即刻传令多铎,阿济格,命他们速速整军备战,不得有误!”
    兵部尚书听了,也是连忙走出本班,对多尔衮打了一个秋千,跪地说道:“遮,奴才遵旨。”
    “哈哈哈,,,”
    多尔衮定下了针对南明政权和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计划,非常的高兴,不由得哈哈大笑几声。
    笑过后,多尔衮又是命令道:“传令满达海,让他一路将贼匪李起游街示众,本王要让这些汉狗看一看跟我大清作对的下场,等到那贼匪押解进京,本王再将他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山西,太原府,原巡抚衙门,此时这里已经是被李自成征用,成为了他的临时指挥部。
    自从在一片石大败,一路逃离京城后,李自成的大军便是受到了清廷大军的轮番追击和围剿,交战无数次,闯军基本是全败,胜者寥寥,
    这也使得闯军士兵军心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现在的闯军可说是闻清色变,哪里还有勇气交战。
    正因为这样,所以李自成也是带着大军一路向陕西方向撤退,他希望可以凭借着陕西关中的地理优势,将清廷人马阻挡在外,以求可以休养生息。
    不过好在清廷一路追击,也许是清廷人马也乏了,又也许是有其他的考虑,这段时间他们放松了追击,这让李自成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对能够顺利退回关中,他也是信心更加足了。
    此时,李自成正在和李岩,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贺珍等一众文武商议军务。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却是听闻传令兵匆忙跑进来通报,说是那郝摇旗郝将军回来了。
    李自成一听,大喜,“快传。”

第一百七十七章 谗言害死人
    “皇上,皇上,末将终于找到皇上了,末将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郝摇旗进来一见到李自成,激动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虎目已经是留下了滚烫滚烫的眼泪。
    李自成也是激动,亲自走过来将他扶起,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郝摇旗乃是李自成一手挖掘和提拔的,他也是不负李自成的厚望,作战十分勇敢,好几次还为李自成舍命相护,这间种种,自然使得李自成对郝摇旗格外的器重和信任。
    不过在李自成一路撤离京城的时候,郝摇旗却是在战乱中失去了踪迹,李自成还以为他身没乱军之中,哪成想现在他竟然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这叫李自成怎能不喜。
    一番安慰,李自成不禁是对郝摇旗问起了这些时候他的近况。
    郝摇旗将自己不幸被夏国相俘虏,后来又被李起相救的事情说了。
    “李起?”
    李自成听了,喃喃念道,“没想到这李起竟然这般高义,为了抗清大业,竟然不惜以身犯险,留在吴三桂夏国相身边刺探情报,只可惜此等英雄,朕无缘一见啊!”
    一边的牛金星老来成精,可说是李自成肚子里的蛔虫,听了李自成这话,哪里还能不知道李自成是想将李起收为己用,
    于是牛金星便想说请李自成派人去和李起联系,许以高官厚禄,将他收买过来。
    但是不想牛金星刚想要站出来说,却是被李岩抢了先,他李岩先一步开口了。
    只听李岩对李自成说道:“皇上,这李起李壮士仗义搭救郝将军,而且在云蒙山这京畿之地开辟抗清根基地,这无异于是在鞑子的腹心打下一颗铁钉,以后定可成就一番事业。
    如此人物,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实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此等人才若是可以臣服于皇上,辅佐于皇上,那对我大顺王朝而言,无异于是如虎添翼,故,臣请命,愿为皇上亲赴云蒙山招降李起,为我大顺王朝在京畿之地开辟战场!”
    “好!”
    李自成听了,不由得击掌叫好,这李岩的话可谓是说到了李自成的心坎里,这一直以来,鞑子对李自成可谓是穷追猛打,李自成自然也是对鞑子恨之入骨了。
    现在听李岩说可以招降李起,到时候可以借助李起,在鞑子的京畿之地开辟一个新的战场,给鞑子找麻烦,他自然是无比高兴。
    “那这事情便交由爱卿你去办了。”高兴之下,李自成便是应允了李岩的提议。
    “臣,遵旨。”李岩见李自成采纳了自己的建议,非常高兴。
    李岩高兴,但是一边的牛金星却是看的火起,心说这个李岩,总是抢自己的风头,真是岂有此理,若是再让他得宠下去,大顺朝廷哪里还有我牛金星站脚的份!
    想到这里,早就对李岩不满的牛金星,这时候已经是起了杀心。
    而后李自成在和众人又是商议了一番军务后,便是散了,但是这时候的牛金星刚刚离开府衙,便又是回来了。
    单独见到了李自成,牛金星便是对李自成说道:“皇上,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自成听了,丝毫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你我君臣有什么当不当讲的,你尽管说就是了,朕恕你无罪。”
    这时候牛金星才是面露忧虑的说道:“皇上,李岩雄武,有大才,为人亦是善于交际,和军中许多将领皆是关系融洽,微臣观之此人,恐其非甘心久居人下啊!”
    牛金星这话一出,李自成刚才还一脸不在乎的神情,这时候不禁是变得有些凝重了,眉头也是开始渐渐紧锁。
    李自成本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对手下人也是很豪爽大度,对前来归降的明军将领,他也会很器重,很信任,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事。
    就说那明军降将陈永福,他原本是明朝的开封府守将,在李自成攻打开封的时候,陈永福拼死守卫开封府,使得李自成不得寸进。
    不但如此,在双方交战的时候,陈永福还把李自成的一只眼睛射瞎了,两人可谓是生死大敌。
    后来李自成水淹开封,陈永福被逼无奈,在叛将白广恩的劝说下,陈永福投降了李自成。
    对于这个将自己眼睛射瞎的仇人,李自成不但没有记恨,反而是对他极其的信任,不但让他统领一方大军,还加封他为文水伯,由此可见李自成的胸襟。
    但是这一切自从他败退京城后,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原来当李自成败退京城后,之前一路上投降过来的明朝文武官员,这时候见李自成大势已去,竟然又纷纷背叛了李自成,转而或投降鞑子,或拥兵自立。
    更加令李自成气恼的是他们还当着自己的面,直接就反叛自己,便说李自成一路败退,途径涿州。
    那涿州原明朝降将竟然直接杀了李自成之前委任的涿州地方官,把城门一关,不让李自成进城。
    李自成大怒,命令大军攻城,哪知道闯军一路疲惫,军心士气低落,一时之间竟然是久攻不下,李自成担心后面的鞑子兵追杀而来,无奈之下,绕城而走。
    但是这一幕却是像一颗钉子一样,深深的在李自成的心里扎下了根,让李自成对部下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信任,特别是那些明朝降将,更是如此。
    这时候李自成听牛金星这样说,心里自然也是不由得担心起这个李岩来。
    “若是这李岩真的对自己不忠,勾结军中大将作乱,那,,,”
    李自成心中暗暗想着,越想,眉头越是紧锁。
    牛金星见李自成这样,不由得是一阵窃喜,心知李自成被自己说动了,于是又赶紧拱火,道:
    “皇上,“十八子”谶语传说,微臣恐其只怕会应在李岩的身上,皇上不可不防啊!”
    牛金星这话一出,李自成登时变了脸色,眼睛之中那狠戾之气,亦是再也难以掩盖。

第一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
    “十八子”谶语乃是一个在民间流传的非常广泛的留言。
    这个留言是这样的,传说有一天明朝朝廷的天象官在观察天象的时候,突然发现天上出现了一颗新星,这颗新星光芒万丈,把代表皇上的帝星的光芒也是遮盖过去了。
    天象官大惊,赶紧是掐指灵算,灵算之下,得知有一个“十八子”出世,前来霍乱天下,颠覆大明江山。
    而这个“十八子”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李”字,换言之,这个要颠覆大明江山的人姓李!
    灵算之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天象官不但怠慢,立即是前去向崇祯帝汇报。
    崇祯帝得知后,大惊失色,立即命官员将天下姓李的人全部抓起来,看看究竟谁是这个“十八子”。
    但是这天下姓李的人何止百万,这要抓,要杀,便是杀到猴年马月,那也抓不完,杀不完,于是在大臣的开导下,崇祯帝将目光投到了那些已经在造反的农民义军的身上。
    而这些义军首领里面,姓李的就数这李自成最出名,于是崇祯帝将李自成视为大明的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
    这就是“十八子”的谶语传说,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反正这个传说可谓是传的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正因为这样,李自成的民望基础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大家都把李自成看做是应验“十八子”传说的人,将他视为未来的天子,都跟着他干。
    对于这个传说,李自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所以他也一直把这个谶语看作是自己的专属,现在听牛金星说这个谶语可能暗合应验的是李岩,这叫他怎能淡定!
    这时候牛金星又是说道:“皇上,如今李岩在大军之中的声望越来越大,在百姓之中的民望也是越来越高,许多人甚至尊称他为“李公子”,
    微臣看他们现在是只知有“李公子”,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