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北之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微微点了点头,唐朝答道:“不错,正是英吉利加美利坚双重模式,形成联邦共和体制。比如,现在张大哥的地盘,可以组成中国东北联邦共和国。百川兄的地盘,可以组成北方联邦共和国。小弟我的地盘,组成大西北联邦共和国。”
“主意倒是不错,可是军权、政治权利咋个分配呢?”张作霖问完后,也是紧紧盯住了唐朝。
军权和政权的分配,不只是张作霖关心。从眼神里,唐朝看得出阎锡山也很关心这个问题。
按照“联邦共和”这种方法,却是可以让现在都已经打得人疲倦、马困乏的那方三股势力止战停殇。但是军权和政权的分配,意味着各方势力以后再中国大局上能够得到多少利益。
深知此点,唐朝也不想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答案:“各自武装各自管理,各自地区政权各自管理。所有联邦共和国,必须在外来势力侵略我中华时,完全听命于中华联邦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或共和国大总统,共同抵抗外敌。
战时统一听从指挥,平时各自管理好各自的地盘。各方军队可有用的数量,必须经过联邦共和国中央的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和国防委员会审批。按照各方管理地区的人口、经济等元素,进行预算制国防力量。”(未完待续。。)
………………………………
第226章 联邦共和制(中)
说到这里,唐朝停下话语接过了牛元峰递上来的一碗热茶。
见张作霖和阎锡山都无意接话或者打断自己的话,唐朝才继续说下去:“各联邦最高管理者称总理,直接听命于联邦共和国大总统。其下,只设各地方上的部门。比如说,我大西北,到时候只设出若干个部总长。
而中央,则称各部部长。详细点说,就拿外交部来做样子吧。中央的叫外交部长,地方的叫外交总长。各地总长只听命于总理,各地总理必须听命于共和国大总统。各地总理由地方选举产生,各地议会由全民普选产生。”
“总长听命于总理,不听命于部长吗?”张作霖终于第一次发出了疑问。
阎锡山也在这时接话问道:“那要是总理不听大总统命令,怎么办呢?”
笑着看了看二人,唐朝说道:“国会有权弹劾大总统,难道就不能弹劾地方总理吗?总长听命于总理的同时,也不许服从部长的统一调用。比如说,财政部长想让某一个地方,多承担一些诸如教育、文化上的经费开销。
只要不超过一定份额,在经过该联邦总理和地方议会允许后,总长必须按四层决议去之行。只不过,部长若想要某一地方来承担多余的经费,必须先向大总统和国务卿报批,在获得大总统批准后,再到国会做申请。国会通过后,才能摊派地方。”
若有所思中。阎锡山说道:“这样的话,才不怕部长肆意向地方勒索,很不错。”
张作霖也点着头说道:“很好,这样的话,相信各方谁也不会怕不是他们的人当了部长,偏袒着去勒索其他地方了。”
一群该死的军阀,就是你们这种该死的军阀思想。才会把个大好江山搞得战火纷纷、民不聊生。
暗骂一句,唐朝继续将自己想好的说下去:“财政上,所有联邦只要加盟进入中华联邦共和国。税收上全部分为国税和地税两个部分。国税取全部税收总额的三成,地税取全部税收的七成。不再搞什么盐税国有,地产税地方收的模式。
地方财政支撑各自联邦的军政等项开支。遇到天灾时,可由总长提议、总理批准和地方议会表决通过。再向大总统申报得批准后,国会表决通过后,从中央去的专项拨款并接受中央对专款使用的全程监督。
国家财政支撑中央政府以及以后建立起来的共和国近卫部队、边防部队、国民军开销,以及中央政府驻外机构所用经费。地方上的驻外机构,由地方财政承担经费六成,国家财政承担四成。”
“驻外机构?”张作霖听到这里,再次打断了唐朝的话问道:“什么驻外机构?大使馆?还是什么?”
浅酌一口茶,唐朝答道:“中央与各国可以建立大使、总领事级外交关系,地方可在外国设总领、领事级联络处。在外交上。中央派出的大使和总领事,是在某国内中国外交领使团的最高领导者。
所有地方派出的领事、总领事,必须与中央外派的大使或总领事保持一致的外交观点和行动。如遇地方政府总理意见与大总统在涉外事件上意见相左时,交国会进行表决后,国会支持哪一方意见。就按哪一方意见由驻外全体领使团去执行。”
“你这意思是,如果地方总理不与大总统在涉外事件上意见不同,一切权利就都在总理和大总统手上,国会那群家伙就无权过问咯?”阎锡山面生诡色地说完后,怪笑着盯住了唐朝。
唐朝为诡异一笑,点头说道:“是的。只要大总统与地方联邦总理在外交上意见相同,国会连太多过问权利都没有。当然,如果发生类似巴黎和会那样的大事,有些重要决议,还是得让国会先表决通过才好。不然,谁做大总统,都容易被民众骂。”
“果然奇智,哈哈,新华老弟果然是奇智啊!”大笑着,张作霖赞扬一句。笑声戛然停住,他转而问道:“那这大总统,也是全民选举产生吗?”
摇了摇头,唐朝说道:“选举问题,小弟是这样想的。各地方的联邦议员,由全民普选产生。地方议会投票,选举地方总理。地方总理提名,议会表决通过后,任命地方总长组成联邦政府内阁。
中央的国会议员,由各地方总理向地方议会提名后,按各联邦人口数选举出属于该联邦的国会议员名额。大总统,由国会议员、国防委员会委员联席选举产生。大总统提名、国会表决后,国务卿与中央政府各部部长才可以就职。”
“国务卿?”阎锡山再次打断唐朝的话,饶有兴趣地问道:“新华贤弟,你说的这个国务卿,是不是跟美国那国务卿一样,是负责协助好大总统工作的人。而不是从前咱们政府那种总理一样的,可以没事顶撞一下大总统的职务啊?”
微笑着点了点头,唐朝答道:“中华联邦共和国之大总统,与美国之总统意识形态与权力完全相同。只不过,为体现出更为高度民主的新政治体制。所以,地方总理只有地方议会和国会有权弹劾和罢免,大总统没有那个权力罢了。”
张作霖似乎想到了什么,也在这时打断唐朝的话说道:“我似乎明白了,新华老弟你这意思,也就是无论军事和政治上,都在地方上保持现状。不管是他孙传芳,还是蒋中正。也不管是你唐新华,还是百川兄、再或是我老张。
在地方要得不到地方议会的支持,就做不了这地方上的主宰。一旦做了地方上主宰,那么就算是大总统,也无权过多去过问什么,是吧?”
浅笑着点了点头,唐朝答道:“不错,张大哥所说的正是小弟所设想的。”
“那这军权和军队名称,咋个弄法呢?”张作霖再问一句,重新盯住了唐朝。
再是一笑,唐朝说道:“所有军队,全部统一称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共和军。东北的,叫东北军团。百川兄的,叫晋绥军团。共。产。党的叫华东军团,孙传芳的骄苏皖集军团。蒋介石的叫东南军团,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叫华南军团,唐生智的叫华中军团。
军团之下,依次为集团军和战区级、军级、师级、纵队级、旅级、大队级、团级、营、连、排级。军团最高指挥官,由地方联邦总理兼任,可称为总司令。集团军最高指挥官为司令官,军长一下多出的纵队和大队级,分成纵队总指挥,大队长。
地方军队既然由地方承担军费,那么就只有再国难来时才会统一到联邦共和国三军总司令、也就是共和国大总统指挥下进行抵御外敌。平时,地方军队对外战争权自主。但是若谁敢发动内战,则群起而攻之,视为叛国、可开启国战围剿之。”
唐朝说完这些,张作霖和阎锡山谁也没有接话或者发问。看着他们的表情,唐朝其实完全可以猜测出他们两个在想什么。
地方军队对外站政权自主,但是如果打内战就要面临全国其他各地方军队集体围攻。这样一来,不管是谁,不管以什么借口和理由,只要是打内战就将成为全国公敌。
张作霖做为北洋政府大总统,现在唐朝又很是支持他,那么未来那个共和国大总统至少六成以上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他现在可能会想,大权在手了,西北不可能去打。按唐朝这样搞法,他就算想打孙传芳、阎锡山,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了。
有大总统的权利,却依然只是实际控制着现在的地盘,到底划算不划算。属于鹰派思想的张作霖,一时间肯定在揣测利弊。
与张作霖不同,阎锡山虽然不如张作霖一样有太强的夺取天下和进取心,可是也不代表他不想着多抢些地盘。一旦唐朝这个想法付诸实施,那么他将永远被锁定在晋察绥三地,再也休想有半分扩充地盘机会。
猜出二人想什么,唐朝沉默了小片刻后重新开口说道:“忆往昔,汉武之时,兵伐塞北。唐宗之时,军驰西疆。成吉思汗,开疆万里。可是到了近代,我们的国家却持续在内战中饱受煎熬,再也没有过远征疆外、开拓新域的壮举,反倒成了列强肆意欺凌的悲剧之国啊!”
一语道出玄机,张作霖和阎锡山听到唐朝这话,顿时明白了唐朝话中之意。
国内不打内战了,但是地方对外战争自主权决定了每个加盟到联邦共和国之中的各地方势力,都可以对外开战。那样的话,可以不再国内争地盘,谁有能耐谁向外面去打、不一样可以打出新的地盘来嘛?
对于这一点,张作霖马上就转变了思想,不再犹豫和担心他被锁死在五省之地。因为在阎锡山到来之前,唐朝已经与他意思设定好了,先扶持出一个傀儡政权,在朝鲜与张作霖之间制造出一个第三方缓冲国家来。
而以张作霖现在的实力,只要无后顾之忧,马上发兵去朝鲜跟小日本开战,实际上也是颇有胜算的。毕竟小日本战线拉得太长,又各处反抗层出不穷,让他们无法集结重兵在朝鲜硬碰硬。(未完待续)rq
………………………………
第231章 迟早有一天我要把他们当节过
马屁拍得越响,其人之心越要设防。
赵庆华如此拍马屁,让唐朝马上心中生疑:尼玛此时满天下都是贪官污吏,清官在奉系地盘上很难生存。这个家伙不会也是个贪官吧!
心生疑,唐朝紧锁眉宇稍加思索后,很快又开口说道:“在京邯、京名线工程公司之上,你一会去找于部长,告诉他再成立一个灾民员工事务专项管理委员会。所有的人员招募、救灾资金,全部由这个委员会负责管理、发放和监督使用。京邯线,主任委员让我西北方面的任可澄担任。京名线,主任委员由我西北方面的魏道明出任。”
“啊?”嘴巴张得老大,赵庆华很显然没料到唐朝还会在最后,增加这么一套体制出来。
被唐朝点到名的两个人,虽然都是原来在北洋政府做过高官的人。可是赵庆华很清楚,自从他们投奔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