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重温江山-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九领命一路小跑而去他也需要运动运动长时间的一个站立姿势老了之后非得捞下个腰肌劳损刘协让他去御书房其实也是为了宋九好!

    宋九走后刘协缓缓地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忽然间他灵光一闪自己既然能从龙椅上走下来又何必一定要坐在龙椅上思考?这也就是说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自己不说全部知晓但也知道个大概每一朝每一代哪个没有个制度自己何苦执着在一个大汉朝上反复思量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后世的法度自己也可以完全套用在这里如此不但便于自己管理而且更让我大汉民族提前进步千年到时候还担心什么后世的欧美列强?

    想到此刘协精神大震他来回疾走几步将自己脑海中所出现的计划一一琢磨起来最后他的步伐越走越慢终于又重新回到御案之后坐在那张宽大的椅子上刘协摇了摇头套用后世的制度?不行一千八百年的差距这个时代的人如何接受得了这么大变化?而且在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自己若是宣扬民主平等那么是否会激起儒道两家的反抗?更何况若是这一效法成功自己的利益又如何得到保障?这一切都一切刘协不得不有所顾忌自己现在能够平平安安地坐这里就是因为自己这个帝王的身份如果连这个都失去了那么后果是可怕的所以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不过刘协并没有因此而萎靡相反他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不能套用现代那么就套用古代同样是帝王君权这之间几百年的差距应该还是能够让三国时代的人接受得了的所以他的目光就瞄向了唐宋元明清这几个后世的大朝代既能称为大朝代那么就必有其过人之处而且也就是在这几个朝代当中中国的国力一度到达巅峰如果能以其中一个朝代的制度取代汉朝制度那么这一下子也能跨越千年的进度如此我辈后世自然能够享先人之成果又哪里来的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又哪里来的小日本侵华战争?当然刘协还有更多的想法为巩固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他可以在各国势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侵占现日本的领土美国的领土将我华夏子孙送往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世界成为我华人的天下!当然这些都是刘协的意淫眼下三国都还没能统一想这些当然太早了点而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军政制度如此才能为后世撑阴遮凉刘协将脑袋伏在御案上他也算得上颇懂历史但因为一时间想得太多反倒理不出个头绪直到又一个时辰过后他才猛然惊醒挺身坐正用笔在竹简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个字:“唐!”

    此刻东方已经隐隐现出一丝鱼肚白再有一会天即将大亮这一夜大汉天子的御书房内灯火攒动昼夜未灭献帝刘协奋笔疾书足足写下数十卷竹简积堆如山!

    清晨一辆马车从许昌街道内狂奔而出赶车的马夫挥扬着马鞭不断地抽打着马儿显示出车内主人的焦急而就在这辆马车由支干道转向主干道的时候在另外两条街道里也转出两辆马车同样火急火燎狂奔而来就这样三辆马车于许昌主街道中会合朝着同一个方向奔去!

    却说这第一辆马车内坐着的正是当朝太尉杨彪和他的儿子杨修此刻父子俩正在商讨因为今天一早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他们便接到当今天子的急诏所以这才风风火火地赶往皇宫他们也不知道这刘协到底有什么急事要宣召他们只听杨彪打了个哈欠;忧心重重地道:“德祖你身为太中大夫皇上的心腹你可知道这次皇上急诏是有什么事情?”

    杨修摇了摇头:“这事情来得突然事先毫无征兆我也不知!”说到此处忽然顿有所悟地道:“不过昨日听宫中内侍官说皇上去见了荀彧!今日召见怕是就是与此事有关!”

    杨彪拧了拧眉:“莫非皇上是想招揽荀彧?”说到此杨彪看了一眼杨修后面的话却没说出来因为他也知道荀彧是个大才连曹操都称为“我之子房”足可见其能力若当真投靠了刘协定然必受大用那么到时候他杨家岂非会被撂在一边?如此自己当初的投资岂不都打了水漂白费了?

    杨修自然明白父亲的想法他一直都是为自己的家族考虑的想到此不禁安慰道:“父亲放心当今圣上绝非忘恩负义之人我杨家的功劳他自然记得也自然放在心上这是谁也夺不去的!”说到此忽然笑道:“如果单单是为了招揽荀彧一事圣上也绝不会如此急诏定然还有其他事项想来却是比那荀彧要重要得多的事!”

    杨彪闻儿子之言微微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只听马车两边也突然想起急切的马蹄声杨彪与杨修对视一眼两人一左一右分别拉开窗帘此时左边那辆马车中人也掀开窗帘只听那人当先叫道:“原来是太尉大人!”说完忙唤住马夫叫他减下来让杨彪先行!

    杨彪讶道:“文举你这是何往?”原来这马车中坐的正是孔融孔文举只见孔融也是一脸困容:“今日天刚亮便接到圣上的传诏说有急事召见!”说到此忽然讶道:“莫非太尉大人也是去皇宫?”

    杨彪点了点头这时只听右边传来一声叫喊:“德祖你也是去皇宫?”

    杨修答道:“正平。(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莫非你也是?”

    杨彪一时讶然孔融祢衡加上自己和儿子如今算得上是许昌的文臣班底而刘协同时以急诏唤来加之明日又是七日一次的重大朝议许昌政坛只怕又要生一场巨变了!
………………………………

第二十一章 许昌新政(二)

    一行四人下了马车匆匆上了皇宫的台阶一路上更不打停直往刘协的御书房内奔来此刻御书房内除了刘协之外更有两人一左一右与刘协呈品字形而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御书房内的中央竟加了一张方桌只见桌上玲琅满目地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而这三人正自吃喝!

    杨彪等四人由宋九引着进了御书房乍见此番景象俱是一愣刘协身边的两人他们都是认识的一个是曹操旧部尚书令荀彧这本就在杨彪的预计之中可当他看到另一个人时心头微微一惊因为这人正是吕布麾下的席军事陈宫陈公台!

    刘协见众人已经到来忙起身笑道:“各位也一定没有吃早饭吧!来来都坐下!”

    椅子是事先就准备好了的显然刘协也料定这一纸急诏必定会让这些大臣连脸都来不及洗所以早早地备上这一桌的早点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趁此时多吃点这样肚子才不至于饿得很快因为接下来刘协要开的这场会议会很长他花一夜时间整理出来的资料当然也够这些大臣们看上一阵的了!

    杨彪和孔融满心困惑地坐下而杨修和祢衡倒显得颇为潇洒两人坐下后也顾不得与陈宫荀彧打招呼便狼吞虎咽起来毕竟他们还年轻生理消耗要比在座的这些中老年人强得很多。杨彪见状也只能勉强吃点毕竟天子的面子是要给的!

    约莫过了刻钟刘协见众人也都吃得差不多这才令宋九撤下早点而他的脸色也随着早点的撤去慢慢地变得严肃只听他淡淡地道:“今天一早将大家急诏过来有两件事!”“第一!”刘协指着荀彧和陈宫笑道:“从今天起这两位将会与诸位成为同僚!”说罢刘协当先站起:“来大家认识一下!”

    杨彪等人见刘协站起也纷纷起立而荀彧与陈宫也站起身其实众人都是相互认识的也只是简单地拱手做了个揖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刘协重又坐下他咳嗽一声郑重地道:“这第二件事也是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说罢就见宋九从御案后捧出厚厚的一叠书简放在桌子中央成一山型坐落众人俱是不解只听刘协淡淡地道:“诸位传阅了看看吧!”

    众人见刘协话各自从中抽取一份便细细看来刘协眯着眼睛靠在椅背上只见众人拿到竹简先是一愣随即便似乎陷入沉思不应该是仔细阅读了转眼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有人蚕眉难舒有人深思不解当然也有人双眼之中放着一丝精光刘协只是微笑不语收集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他需要从这些细小的面部表情中探知这些人对新政治的态度!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桌上的竹简已经全部被打散荀彧手中的竹简已经轮换了不下十次当然不只是他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顺势对调过手中的竹简而他手上的这一篇就是最后一篇他不禁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些书简上的字看得他颇为劳累有很多字甚至需要他自己去辨认去猜想可见这些都只是刘协随性而书的底稿自己昨日与刘协商谈改变大汉的政治本只是一个建议也不曾有多大指望却不想刘协竟在一夜之间整理出了一套新的制度而且思路清晰紧密这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只是他却不知道刘协昨夜一晚都可谓极其用心地书写着每一个汉字这可是他穿越到大汉以来最用心的一次也是字数量最多的一次原本他还想就将这些作为正规文档布可他却不知道在荀彧这一众大臣的眼中这只是一份底稿甚至还是一份需要仔细辨认的底稿!

    祢衡和杨修年轻力胜目力又好所以两人是最先看完的接着才是陈宫和荀彧然后是孔融刘协一直等到杨彪也放下手中的书简这才微微一笑正了正身道:“诸位觉得如何?”

    沉默刘协这一问诸人都沉默了这书简上所写的东西他们闻所未闻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些只让他们看得是云里雾里所以一时间倒也难以表什么高论!

    对于这样的反应刘协并不讶然在这个三国时代任谁看到这样一份资料只怕都会呆上一呆因为这竹简上所写是三省六部大唐朝的行政机构也是刘协昨天苦思冥想了一夜的政治体系当然刘协选择唐朝是有他的原因的大唐朝疆域辽阔富庶强大被称为礼仪之邦至使许多边陲小国都俯称臣可见其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这种政治体系的产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就是制定了这种政治体系才会有贞观之治才会有大唐盛世这是其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却是来自于刘协本身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何其之多可他也只有对三国对大唐可以说得上比较理解所以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大唐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到三省六部也许各位看官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里左手有必要交代一番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长称尚书副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当然这里左手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刘协用数十书简方才写成自然极为详细而这数十书简中却有一篇让诸位大臣都有些困惑那就是三省之间的关系: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这就是让诸人困惑的地方自古以来君权为重虽说有大臣议事但在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皇帝一人只不过皇帝是与臣下商议臣下可以提议却不能直接反对而这里所说的“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就是说如果皇帝的决策与门下省的决策出现差异门下省可以驳回叫板也就是说这皇帝虽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