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第一世家-第7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边的工部尚书张亮,兵部尚书李绩也是啧啧称奇地打量着此物。
  “方才放上了千斤重物,这水泥板都纹丝不动,若是再厚实一些,怕是刀削斧劈,也难以毁坏。”
  “倒真如青石一般坚固……”
  李绩抄起了一块来自泸州的混凝土砖,还特地在一旁的巨石上连续砸了好几下。
  直到用了大力气,这才让这块混凝土砖断裂开来,让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块的坚固程度,怕是尚在青砖之上,感觉就是一块顽石。”
  “陛下,那泸州的官道,就是用这样的混凝土来制作的官道路面?”
  李世民抚着长须,也不禁有些生疑,不太确定地道。
  “从泸州传来的消息,他们用的就是此物,而且他们所修建的官道,宽度约为一丈五宽。”
  工部尚书张亮板着个脸,缓缓地摇了摇头。“陛下,这不太可能吧?”
  “从长安到洛阳的官道,也是烧制熟土以铺设,耗费甚巨,足足数载这才完工。”
  “路面的宽度也不过两丈,就凭着那泸州一地的财力,居然能够修出数百里长的这种混凝土官道……”
  “臣实在是有些不敢想象。”
  听到了这话,李绩扫了张亮了眼,想了想朝着李世民一礼道。
  “陛下,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泸州大都督府既然敢在奏折上如此明言,那就说明他们有这个底气。”
  “只是,臣也觉得有些过于夸张。”
  “哦?”李世民有些意外地看向李绩,这家伙跟程咬金可是一路货色。
  虽然平日里爱戏弄晚辈,不过在公务上却是有一说一,这会子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呵呵……
  “就在昨日,兵部接到了消息,剑南道的西边有些不太安生。”
  “可是吐蕃?”李世民顿时反应了过来,那双剑眉陡然一挑。
  “正是,据报,吐蕃国主听闻我大唐移师欲伐高昌,已然备军,意图吞并吐谷浑。”
  “并且还遣使往南部六诏,贿以金银,军马,欲让六诏作乱,牵制我大唐剑南道诸师。”
  李世民的脸色渐渐地阴沉了下来,抚着长须,继续等待李绩开口。
  “所以,臣欲请命往剑南道一行,一来,主持剑南道军务,这二来,正好去瞧一瞧那泸州。”
  李世民面若有所思地沉吟了半天,不禁有些迟疑。
  “此事,待朕在仔细想想,再做定论,不过,南部六诏之事,不可不防。”
  “让职方司多派人往之,查探清楚。”
  “臣明白。”
  等到李绩与张亮二人皆尽离去之后,李世民缓步回到了甘露殿。
  吐蕃国力不弱,而且又雄据于高原之上,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据职方司传来的情报,若是关中平原的人,前往那吐蕃高原,很容易生病,而且动不动就会有性命之危。
  大唐就算想要讨伐吐蕃,就需要经由青海继续西南行进,跋涉数千里,十分的不便。
  那吐蕃之前朝贡的时候,还摆出了一副十分谦卑的态度。
  而今兼并了高原诸国之后,倒是越发地嚣张跋扈了起来,居然意图打起了那已经臣服于大唐的属国吐谷浑。
  指不定下一步,就是想要把主意打到那条直通西域的重要商路河西走廊上。
  可偏偏现如今正在对高昌用兵,若是那南部六诏真的被吐蕃收买,作乱洱海一带的话。
  那大唐布控于剑南道的唐军精锐确难以抽身。
  越想越是烦闷的李世民干脆站起了身来,想不出对策,就先去走动走动,散散心先。


第1286章 爹爹,我也想看,能不能带我去看看呀?
  立政殿门口,长孙皇后浑身无力地看着李明达这个小可爱推着一辆程三郎进献手推车。
  只是这辆手推车上,可没有推着什么小娃娃,而是那只又大又蠢萌的食铁兽。
  虽然食铁兽是用棉布和布还有羊绒制作的,所以很轻,但是这么大一个,都快把李明达的视线给遮挡住。
  可她偏偏就是要推着这玩意跟着自己一起去西海那边欣赏荷花。
  “小兕子,咱们出来走动,你没必要把它也给带上吧?”
  李明达朝着长孙皇后嫣然一笑,一手打着那柄程三郎在九成宫时制作的漂亮遮阳伞。
  另外一只手仍旧固执地抓着手推车不愿意放开。
  “娘亲,它这么可爱,把它放在屋子里我担心虫子会咬它,让我带着它吧……”
  “罢了,你爱推着就推着吧。”
  长孙皇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同样也打着一把遮阳伞。
  母女二人就这么离开了立政殿朝着位于后宫北面的西海行去。
  这才行不多远,就听到了身后边传来的招呼声,长孙皇后一扭头,就看到了夫君疾步行来。
  “为夫方才刚到立政殿,就听说你和小兕子往这边来了……”
  李世民走到了近前总算是看清楚了闺女跟前是个啥,看着那头蠢萌的食铁兽,李世民有些不太乐意地道。
  “闺女,你怎么把它也弄出来了?”
  “爹爹,现在夏天虫子可多了,我怕留它在房间里被虫子咬,所以带它出来晒晒太阳。”
  李世民听到了这话,心里边有无数的槽想要狠狠地吐一吐。
  可是看到乖闺女那张眉目如画的俏脸,只能悻悻地咽了回去。
  可还是忍不住嘀咕了句。“闺女,这食铁兽啊,虽然也算是异兽,可是憨头憨脑的,比熊还笨……”
  ……
  听到了这话,李明达不禁好奇地问道。
  “爹爹,你见过食铁兽吗?”
  李世民已然双手接过了那辆手推车,虽然嫌弃这玩意。
  但作为宠女狂魔的大唐天子,自然见不得闺女一手推车一手打伞,那样会累着闺女。
  “哈,爹爹自然见过,就在终南山那边,圆滚滚的,就跟这玩意似的,有些甚至看到人都不会躲。”
  听到了这话,一想到程三哥哥肯定也看到过熊猫的模样,李明达明眸可爱地弯成了两道月牙泉。
  轻轻地看着亲爹的衣襟,开启了少女版小兕子撒娇模式。
  “爹爹,爹爹,我也想看,能不能带我去看看呀?”
  “这个嘛……那食铁兽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遇得上的。”
  听到了李世民的回答,李明达不禁有些黯然地哦了一声,看着亲闺女那副有些闷闷不乐的模样。
  李世民顿时不乐意了,赶紧蹲下来说道。“不过没事,闺女若是想看还不简单。”
  “回头爹爹遣人去终南山寻上一寻,定然会给你寻上一对食铁兽来西苑养着,如何?”
  听到了这话,李明达的明眸已然开始变得亮晶晶,不过她却还是有些犹豫地道。
  “爹爹,会不会很麻烦呀,若是捕兽扰民的话,会坏了爹爹大唐英主的美名……”
  听得这话,李世民感动地都快要老泪纵横了都。
  不愧是自己的小棉袄,知道关心自己这个当爹的,没白疼这个乖闺女。
  伸出了手亲昵地刮了刮小可爱的琼鼻笑道。
  “哈……你这丫头,放心吧,爹爹会叮嘱他们,寻食铁兽,不得以此为由,扰了民生。”
  “爹爹你真好……”李明达欢快地笑了起来,父女二人又是一阵腻歪。
  长孙皇后直接就呵呵了……罢了罢了,夫君这样,父皇也是这样,这丫头的迷魂汤着实厉害得紧啊。
  年纪渐长,小心眼也是越来越多了,唉……
  长孙皇后不禁有些头疼,程三郎都去了泸州这么久。
  这小丫头的心思,却丝毫没有动摇过,日后怕是头疼的事会更多。
  看到夫君被闺女吹捧得美滋滋的模样,不知道到时候,若是……。啧啧……
  长孙皇后笑眯眯地看着这对父女,缓缓地摇了摇头,催促着他们继续上去,去那西海欣赏荷花。
  随着那《长安旬报》为那泸州的物产大吹法螺,果然起到了效果奇佳的广告效应。
  不论是东市,还是西市的汉唐商行,连着数日都是人满为患。
  特别是泸州雪芽和泸州红茶,两种茶类,共计数千斤的茶叶,几乎不到三天的光景就被一扫而空。
  催促泸州赶紧送货的书信,再一次快马加鞭地往蜀中而去。
  ……
  泸州南部,程处弼与房俊哥俩正漫步在现如今的安乐溪,未来的赤水河畔,这里是顺州地界。
  者光这位顺州獠首,安静如鸡地跟随在程处弼左右,陪着他漫步在赤水河畔,看着一亩亩开垦好的田地里边。
  全部都种上了高粱,这些高梁,都是去岁的时候,在能州、顺州一带的野生高粱里边挑选出来的良种。
  嗯,所谓良种的意思就是,长得高,长得壮,颗粒十分饱满的高梁。
  程处弼虽然前世就在这一带成长,并不代表他就是农作物专家。
  不过好歹知道择优汰劣的道理,去岁可真是够辛苦能州与顺州的獠人,满山遍野地去寻找野高粱中的良种。
  这才有了今日安乐溪一带,两岸七千亩地种满了高粱的景象。
  “虽然已经种了不少,但是还是不够,者刺州,等今年的高粱熟了
  “多谢程长史指导我等,还特地遣来了那些通农事的老农帮忙。
  不然,下官都不知道,原来这高梁也能提高产量。”
  听到了者光的马屁话,程处弼呵呵一乐,很是豪横地摆了摆手道。
  “这个你就不用谢我了,这可是汉唐商行跟你们顺州签的约,把你们能州所有的高粱都包圆了的。”
  “汉唐行商行会按照每年每亩地两石米的价格,买下你们所有的高粱……”
  看着这些高粱,这可是后世仁怀高粱,这玩意外地人根本就买不到。
  这里所产的高梁可不是拿来当粮食吃的,它们只会有一个去处,那就是酒厂。


第1287章 交州胡椒种植园迎来了第一次丰收
  这里的糯高粱,将会经过发酵之后酿成闻名天下的美酒佳酿。
  现在自己来了,大巴掌一挥,这片产区的高粱都是老子的。啧啧……
  程处弼觉得自己现在的气势绝对是豪横到了极点。
  后世不管是哪个酒石老板,哪怕是茅台酒厂老总也不敢这么干。
  但是很快,现实就给了程三郎重重一击,程三郎很快就见到了那位被重金请来的老农。
  专业种植高梁三十多年的老司机,这位五十出头的北方老汉先是朝着程处弼一礼。
  听闻程三郎在询问这些高粱的情况时,这位吴姓老汉满脸嫌弃地打量着这里的高粱道。
  “程大官人,不是老汉我说话直,这些高梁,在老汉我看来,根本就算不得粮食。”
  “你瞧瞧这杆,那么高,那么细,看看它上面的穗,以老汉我种植高粱三十多年的经验。”
  “这样的高粱,一亩地下来,能够收超过六十斤的高粱,那就该乐开花了都。”
  “就这么点?”程处弼有些不乐意地嘀咕了句。
  吴老汉朝着程处弼一礼,满脸语重心长地道。
  “老汉岂敢诓骗大官人,要照老汉的意思,大官人完全可以买上好的高粱种来这里种。”
  “那些高粱,好歹比这些只适应做扫帚的高梁强多了。”
  “……”程处弼有一种被鄙视的感觉,虽然伤害不大,但污辱性很强。
  想不到这些在后世,外地人想买都买不到的当地特产糯高粱。
  现在听这位老汉那埋汰的语气,总这玩意收高粱,还不如种了拿去编成扫帚更能赚钱。
  程处弼好歹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