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贾府-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阁老的话,学生是隆治元年恩科举人。”
    林恒刚坐下,闻言立刻起身回道。
    林如海感受到了林恒的紧张,暗暗叹息一声,连忙给林恒使了个眼色,让他给贾琦倒茶,林恒这才反应过来,慌忙给贾琦倒了碗茶递过来,贾琦看了他一眼,接过茶喝了一口,这让二人都松了一口气。
    贾琦放下茶碗,便说道:“方才文渊阁议政,工部尚书佟廷俊谈到了今冬京畿可能出现大雪灾。”
    “。。。。”
    林恒一下子愣住了。
    就在这时,林如海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他端起茶喝了一口,说道:“今年朝廷从山陕两地迁移了十余万户灾民在京畿安家,压力不小啊。”
    林恒这才恍然大悟,贾琦是在看自己的能力,想了想便道:“隆治三年冬季也有雪灾,但却没有今年的严重,不过此刻朝廷已经有了准备,虽说可能会有更多的灾民产生,但是上皇早在隆治四年就在内城和皇城修建了数座大型的粮仓,据说里面都囤满了粮食。我想只要朝廷上下一心,这个灾很轻松就可以渡过。”
    贾琦点点头,又问道:“那如果我将这十万户全部迁往两淮和苏杭怎么样?”
    林恒沉吟一下道:“京畿这几年经历了战乱、旱灾和雪灾,人口锐减,这也是朝廷迁移山陕灾民的根本原因,京畿是朝廷重地,无论是军事防御考虑,还是田地耕种粮草赋税等影响,都必须保证人口。再说了,这些人刚从山陕迁移过来,路途遥远的艰辛他们已经体会过了,以前是活不下去,如今他们确是不会愿意再迁徙南下。”
    林如海摇了摇头,面上有些不好看。
    贾琦看在眼中,笑了笑,这时,院子里传来王嬷嬷的声音,“老爷,酒宴摆好了,东府珍大爷、小蓉大爷,荣府琏二爷还有薛家大爷都在花厅等着呢。”
    林如海瞥了一眼忐忑不安的林恒,刚想说话,忽见贾琦站起身,说道:“正巧蓉儿来了,他刚升了顺天府尹,你跟在他身边学习学习,做得好,到时候在户部给你寻个差事。”
    林如海见贾琦给足了自己面子,不由笑道:“还不谢谢王爷。”
    林恒大喜,“多谢王爷。”
    贾琦点点头,“走吧,让大哥他们久等就不好了。”
    说着,便扶着林如海往外走。


第352章高巍之死
    神京皇城,养心殿。
    隆武帝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天空细细纷纷飘落的小雪,他的目光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
    此时距离文渊阁议政已经过了两日,这两日他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是陪着大长公主和肃亲王在慈宁宫扯皮了,这时;  他才知道,这两人在京畿、山东还有湖广等地有近二十万亩良田,这还不算战乱的中原和江南,他还知道,这里面有大半是强占百姓得来的。
    虽说如今朝廷已经开始对宗室勋贵征收田亩税,但是大量的田地被控制在宗室勋贵还有世家的手中;  这样百姓只能租种他们的田地;  除去各种杂税和地租;  余下的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如今到处都遭灾,流民越来越多,无论是为了地方安宁还是缓解朝廷赈灾的压力,都需要将被强占的田地重新分配到百姓的手中。
    现在刘胥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退一步不仅威信扫地,更是将彻底失去土地改革的可能,还会开了宗室强压皇权的恶劣先例。
    不仅是为了他自己的皇位考虑,更是为了他们这一脉皇室威严的坚持,他只能往前不能后退。
    片刻,首辅杨涟、户部尚书宋溥、礼部尚书徐乾学和户部右侍郎高巍四人匆匆来到养心殿,“臣等参见陛下!”
    “几位爱卿平身,赐座!上好茶!”
    “谢陛下。”
    小黄门搬来了矮墩和茶几,又上了好茶,方退出去并将殿门给关上。
    四人坐下,隆武帝也在杨涟身边坐下;  这时;  户部右侍郎高巍拿出一本奏折;  “陛下;  这是昨儿刚送来的,宗室几位王爷原本都答应返还强买的百姓田地,可是又都反悔了,并且驱赶了丈量田地的户部官员。”
    刘胥脸上浮出一丝苦涩,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料到来的如此之快!
    宋溥沉吟一下,道:“陛下,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大宗正怎么说?”
    闻言,刘胥的脸色很难看,叹了口气,没有答话。
    宋溥见他面色不善,便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是太后他们不同意?”
    旁边的徐乾学也道:“此事利国利民,此举可以为刘汉皇朝再延续最少一百五十年的国祚,与公与私,太后和大宗正都不该拒绝,毕竟宗室皇亲都是受益者。无论是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的安稳;  还是念在黎民百姓的安危;  都应该以大局为重。”
    “江山社稷?哼!”
    刘胥重重哼一声;  怒道:“都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可如今那,不仅强占百姓田地,更是为了私心不顾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肆意妄为,更是干涉内阁的决定,朕难以容忍,这次朕决定不再听他们的摆布了。”
    宋溥吓得大惊失色,连忙伸手拉住刘恭的胳膊,“陛下,请慎言!”
    刘胥冷笑一声道:“大不了让他们废了我。”
    刘胥怒火上烧,也不顾礼仪直接自称‘我’了起来。
    “陛下息怒!息怒!”
    高巍见隆武帝动怒了,连忙劝道:“这件事情,内阁已经商议出了结果,其实可以不用征得他们的同意,陛下告诉太后和大宗正是出于孝心,但是国有国法,容不得个人私情存在。”
    徐乾学:“高侍郎的意思是,不等太后的旨意,户部直接清理了三家强占的田地?”
    “没错。”
    高巍点了点头。
    刘胥沉吟一下道:“这么做可能有危险,朕听说他们在各自庄园田庄派了大量的护卫家丁,特别是长公主所占的香河。”
    宋溥也道:“确实有危险。”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杨涟开口道:“可是这件事情越拖约复杂,搞不好还会引起勋贵世家的不满。”
    刘胥无言以对,半晌他才道:“要不,朕再去求求太后?”
    高巍是个刚正不阿的保皇派,听了这话,哪里还忍得住,不过他也不是傻子,宗室子弟行事多无顾忌,虽说自己是户部右侍郎他们不敢将自己怎么样,但是背后下黑手打自己一顿他们还是做得出来。
    想到这,便说道:“可以先去良乡,那里多是良乡县主的皇庄,并且驻扎着前军都督府一营兵马,想来他们还没这个胆子在军方的眼皮底下谋害朝廷大臣。”
    “可是。。。”
    刘胥犹豫一下,又见高巍一脸期盼的看着自己,沉思了片刻,“朕让武成侯调一千禁军护卫爱卿前去。”
    高巍笑着摆摆手,道:“多谢陛下关心,禁军就不需要了,臣带着户部官员还有差役去就行了,一千禁军他们肯定会将矛头指向陛下。”
    杨涟放下手中的茶碗,“还是小心为好,一千确实多了,三百吧。”
    说完,顿了顿,又道:“此事宜早不宜晚,下午高大人就直接去良乡吧。”
    “行。”
    高巍用力点了下头。
    徐乾学:“此事还是提前和西梁王打声招呼,让他命良乡的驻军注意一下高大人的安全。”
    “可。”
    刘胥点点头,转头对他说道:“此事就有劳徐爱卿了。”
    “。。。”
    徐乾学愣了一下,无奈道:“臣遵旨。”
    。。。。。。。
    广安门前,户部尚书宋溥叹了一口气又道:“此去定要小心,事不可为不要勉强,啊!”
    高巍沉思了片刻,便对宋溥躬身施礼道:“下官多谢部堂关心,清理宗室勋贵田地关乎着江山社稷,这件事情决不可让步,就是拼上这条老命,我也要为陛下为大汉江山社稷搏出一个希望。”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徐乾学开口道:“高大人大义!”
    说着,对着他深深一揖。
    宋溥亦施了一礼。
    高巍微微一笑,还礼道:“请转告首辅,我明日回来找他讨酒吃。”
    “一定转告,高大人一路顺风。”
    马车缓缓驶离了广安门,三百名禁军骑兵环护左右,宋溥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呼出一口白气,此刻他恨不得跟着高巍一起前往良乡。
    就在这时,广安门内赶来几名骑马之人,为首者是一名宦官,远远地便喊道:“太后旨意,命户部右侍郎高巍高大人立刻去慈宁宫觐见!”
    。。。。
    未时中,高巍快要抵达良乡城外的田庄,离田庄还有十余里,此时,高巍的脑海里还回荡着宋溥对慈宁宫副总管太监的驳斥。
    为了这件事情,户部已经得罪了太后,马车朝着田庄快速驶去,不知不觉便到了卢沟河,这时马车停了下来,负责高巍安全的禁军千总官走过来,禀报道:“高大人,前面桥断了!”
    高巍掀开窗帘探身望去,只见桥的另一头被人推倒在了水中,冷笑一声,道:“绕路,前面三里下了官道有一条小路直通田庄。”
    马车约行了两里路,高巍兴致高昂,正在和几名户部官员商讨分配方案,这时,禁军千总官在车外低声道:“高大人,前面都是树林,此地人烟稀少,恐怕不安全,不若咱们退回去吧。”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远远就见这些身份不明的骑兵张弓搭箭,一道道清脆的破空声突然响起,一支支闪动着冰冷寒光的箭矢,带着锐利的锋芒,径直的向禁军士卒的身上激射而来。
    在一道道清脆响声和凄厉的惨叫之声当中,骑在战马上的禁军触不及防之下,被锋利的箭矢击中,无力的栽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哀嚎之声。
    “敌袭!”
    “敌袭!”
    “敌袭!保护大人!”
    。。。。。
    户部右侍郎高巍被杀的消息在傍晚时分传回了神京,整个神京为之震惊了,一名户部右侍郎,两名户部主事,五名书办还有三百名禁军士卒被人悄无声息的杀死在京畿,这还是大汉朝立国以来第一次,此事立刻招来了所有人的关注,一时间满城风雨。
    据前军都督府的哨探回报,现场非常惨烈,凶手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了禁军士卒,最让人震惊的就是,高巍不仅被杀了,头颅还被凶手给砍下带走了,此举无疑挑起了前军都督府驻军的杀心,一营兵马全部出动,但可惜的就是,没能查到任何线索,只知道这些凶手渡过了卢沟河往房山和涿州方向去了,哨骑追了二十里没有查到一点消息。
    高巍和所有的禁军全部被杀,没有一個活口,他们到底是何人所杀,满城议论纷纷,不过多数人怀疑此事是肃亲王刘恒所为,无论禁军战力再烂,要想杀光三百名禁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件事一定牵扯到了军队,而恰好步军营在西山大营休整编练,并且步军衙门提督刘恒有动手的理由。
    隆武帝刘胥第一时间下旨,下令严惩凶手,并表示无论涉及到谁,都将严惩不殆,哪怕他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免罪。
    。。。。。。。
    第二日清晨,东城高巍的府门前已经搭起了灵棚,前来吊孝的大臣络绎不绝,高巍的长子高斌跪倒在灵前一一答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府已经聚集了百余名官员,他们都在腰间系了一条白布,内阁已经遣人来催促了两次,让他们抓紧回衙门办公,然而高巍的死深深刺激到了他们,言称宫里不给个说法,他们将不会回去上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