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贾府-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呢,不错,和老夫想得差不多。”秦威抚须笑道,又看了眼众人,“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没什么事散了吧,老夫就不留饭了,还是那句话,要有敬畏之心!!”
    。。。。。。。。。
    “老太太,多谢府上提携,谢谢您老。”
    薛姨妈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给贾母施礼道。
    闻言,贾母奇道:“姨太太快快请起,这是怎么了?”
    “刚刚蟠儿从内务府回来了,薛家又重新在内务府挂名了,正八经的皇商了,自蟠儿祖父逝世后,家里商号就被下放户部了,这件事一直是蟠儿父亲的心病,这不老天开眼,又重新挂回去了,另外蟠儿还领了个内务府委署主事的衔,虽说无品无阶的,但胜在能打着内务府的名号行事,省了诸多麻烦。
    管事的公公特意交代的,说是府上侯爷给戴总管递的话,所以才给了如此丰厚赏赐,当真是谢谢老太太和府上了。”薛姨妈拉着王夫人的手,解释道。
    贾母摆了摆手,笑道:“哈哈哈,姨太太见外了,不值当的,小事,都是自家人。”
    。。。。。。。。。
    乾清宫,上书房。
    “陛下,这是辅国公府探子递上来的。”
    戴权双手捧着一本密折快步走上前来,小声道。
    隆治帝放下手中朱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眉心,接过密折迅速翻看起来,突然开口问道:“怎么回事?”
    戴权上前一边给隆治帝倒了碗温茶,一边笑着回答:“问了,说是今日辅国公府议事,没有亲兵把守,都是丫鬟小厮伺候的。”
    哼!
    隆治帝发出一声轻哼,没好气的道:“这是做给朕看的!!”
    要知道,以往历次开国一脉议事,探子都探查不到议事内容,这次却放开了,不止宫内会知道,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探得。
    不过对于秦威那句‘要有敬畏之心’,隆治帝还是满意的。
    隆治帝喝了口茶,盯着密折,半晌抬头,“将贾琦说的话誊抄,送给马顺,让他详查,特别是与水溶还有北静王府有关联的,朕也想知道,他水溶哪来的底气!还有,让兵部行文宣府、大同两镇,让他们密切关注鞑靼人,但有任何风吹草动,八百里速递进京!!”
    就在戴权准备出去传旨,突然听见隆治帝问道:“元妃怎么样了?”
    “贵妃娘娘一切安好,太医院安排了专人服侍,昨日太妃娘娘去了趟凤藻宫。”戴权庆幸不已,刚巧来的路上遇到了小李子,给自己说了凤藻宫的情况,不然还真回答不了。
    隆治帝点点头,“嗯,传下话去,小心伺候着。还有,让元妃写封信给贾琦,让他递一封关于陕西局势和平叛的折子上来。”
    “遵旨!”戴权躬身离去。


第八十七章准备
    自武威侯李虎领大军出征之后,朝廷完全恢复了正常,朝中上下也极为平稳,往日的祥和也渐渐回归,没有官员会认为水溶等叛军能抵挡住朝廷大军的征伐。
    四月初七,一队风尘仆仆自西北而来的信使,给朝廷送来了陕西最新消息,霎时间,掀起了巨大波澜。
    九省统制、忠诚伯王子腾率军前往西安,不料遭遇叛军伏击,大军折损过半,王子腾重伤,参将王恺战死,残部退至潼关。
    王子腾的战败,好似惊雷一般将整个神京城震得颤了三颤,更是给众臣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隆治帝在养心殿发了怒火,整个朝廷立时运转起来,一道道政令和军令发布出去。
    午后,龙首宫传旨兵部。
    责令兵部从京畿征调三万青壮,编练勇卫营,所部由靖北侯廖永安提督。
    也许太上皇觉察到了危险,下午时分,又是一道圣旨传出,令兵部行文江南大营定远侯杨志,责令其从江南大营八万新军中抽调三万精兵,前往陕西武威侯李虎麾下参与平叛,另令杨志重新招募青壮,抓紧编练,务必两个月内将江南大营军卒数目补充满员。
    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满城风言风雨,有种风雨欲来之势。
    忠勇侯府,书房中,贾琦坐在梨花木端方椅上,看着手中的书信,眉头紧皱。
    这是元春送来的第二封信,同样是隆治帝的意思。
    榆林镇,这个西北防线上的重镇,是整个陕西战局的焦点,一旦朝廷丢掉了榆林,叛军将再无顾虑,十余万大军会南下进攻襄城伯郭铨所部,山西镇只有三万驻军,只抽调了一万人马渡过黄河,面对十余万叛军,襄城伯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烧毁搭建的浮桥、退往黄河东岸,等待援军。
    这样朝廷将彻底失去陕西,战争会越打越大。
    只能希望榆林能够撑到长平侯援军的到来。
    至于隆治帝的问题,贾琦只能笑笑,战争瞬息万变,谁都不能研判,太上皇都下旨扩军了,很显然是担忧局势恶化。
    “二爷!”
    听着门外的声音,贾琦先是一愣,随即笑道:“进来。”
    门“吱呀”一声响,贾福走进来施礼道:“给二爷请安!”
    “嗯,刚到?”
    “刚进府,这是姑老爷给二爷的信。”贾福一边回话,一边将信匣递了过来。
    贾琦接过信匣,又打量了贾福一眼,点点头,“嗯,辛苦你了,待会去找忠伯,就说我说的,每人一百两赏银,你五百两。”
    “谢二爷的赏!”
    贾琦一挥手打断贾福动作,指着椅子,“坐下说。对了,彭家你还了解。”
    “盐商彭家?”
    见贾琦点头,贾福想了想,才说道:“别的人家,二爷询问,奴才可能不了解,但是盐商彭家恰好清楚。”
    贾琦手上动作一顿,抬头问道:“哦,怎么情况?”
    “查抄李、白几家之后,彭家便上门拜访姑老爷,后听说二爷派人到了扬州,又通过姑老爷见了史家三老爷和奴才,事后奴才特意和姑老爷询问了彭家的情况,并私下查寻一番。
    彭家是扬州盐商中实力仅次于李家的,祖上五代都是盐商,现任家主彭元瑞,今年六十二岁了,为人谦和有礼,平日里修桥补路、接济穷苦人家,在当地颇有名望,最关键的是,相较其他几家此人知敬畏。”
    “嗯,知敬畏就好!还有事情吗?”贾琦瞥了贾福一眼,慢声说道。
    “二爷,这是彭家送给奴才的,总共五千两。”贾福掏出一沓银票放在了桌子上。
    贾琦没有看桌上的银票,盯着贾福看了半晌,从身边匣子中取出一张信纸,递上前,“你看看吧!”
    贾福接过信纸看完,吃惊的抬起头,“这。。。。”
    贾琦笑了笑,对着吃惊不已的贾福说道:“没想到吧,仅仅是让贾顺在我面前说句好话就给了两千两。”
    信纸上所写之事,赫然是彭家二子给贾顺送银子的事情。
    当日贾顺的反常,贾琦一眼便看了出来,不待贾琦命人查探,从辅国公府回府的路上贾顺就将事情原委告诉了贾琦。
    盐商当真是富裕啊!!
    贾琦抬头,盯着贾福一字一句说道:“钱,你们可以收,但是事,你们不能瞒着我!”
    “奴才明白。”贾福郑重说道。
    看着贾福郑重的模样,贾琦满意的点点头,“嗯,下去休息吧,还有通知下去,从明日开始,家中除了留守一百人外,其余人都去西山大营,操练起来,都歇息小半年了!”
    “是。”
    贾福应了声,转身离去。
    将林如海的信打开来看,看完,贾琦长松了口气。
    一切平安,盐改也顺利进行,盐商们吓破了胆,两淮盐道衙门换上了隆治帝的人,恩科进士分了部分派过去。
    …
    荣庆堂,贾母屋内气氛有些沉闷,王熙凤端坐在贾母身旁。
    王熙凤被放了出来,原因吗,怀孕了。
    今日在佛堂王熙凤昏了过去,太医诊断其怀有一个月身孕,这下可把贾母高兴坏了,这不就给放了出来,也不用立规矩伺候人了。
    只是喜庆的氛围刚刚被王家的一封信给打破了,王子腾战败重伤的消息传了过来,而且听说有御史要弹劾王子腾贪功冒进、损兵折将,王夫人一脸的哀愁,薛姨妈也是担忧不已。
    黛玉等姊妹也是尴尬的坐在屋内,原本是过来给王熙凤道喜的,谁成想遇见此事,走也不是,只能静坐看着。
    王夫人用带着期盼的目光看向贾母,“老太太,您看,要不和老爷们商量一下。”
    “。。。。。”
    贾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身子往后靠了靠,没有搭话。
    王夫人又要说话,被边上的薛姨妈拉住了。
    “你也是做了祖母的人了,行事还是这么没有章法,外面的事,老爷们会处理的,不用你说,该帮定会帮忙的,你看姨太太家的事情,没人说,琦哥儿不还是照样打了招呼,帮了忙不是。”贾母看着王夫人,不满的说道。
    闻言,薛姨妈笑了笑,“老祖宗说的是,都是亲戚,外头老爷们不会不管的。”说完推了姐姐王夫人一下。
    王夫人脸色变了变,有些不情愿地说道:“媳妇知道了。”


第八十八章朝议
    乾清宫,养心殿。
    隆治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沉默不语的文武高官,“长平侯的军报到了,大军已经进入了山西地界,算算时间,再有四五日就可以赶至黄河渡口了。”
    话音刚落,首辅杨涟出列,道:“陛下,榆林镇有无消息传来?”
    “襄城伯曾派出数批探子前往查探,都遭到乱军截杀,进不得前,并无确切消息,不过可以确认的就是榆林镇没有被攻破。”
    隆治帝的声音有些低沉,说完目光审视的看着众臣,“大军后续粮草准备的怎么样了?”
    “陛下,首批粮草已经起运,后续粮草将从江南、湖广起运,经河南直接运往山西。另外,原本运往陕西赈灾的一百五十万担粮食也已经转运至山西了,不日即可运到太原。”
    户部尚书宋溥出列,上前答道。
    户部右侍郎卫纪出列,语气奇怪道:“陛下,既然赈灾粮已经运往太原,那么后续的粮草是否可以缓一缓,毕竟一百五十万担粮食够十万大军近三个月所用了。”
    “卫侍郎这话是什么意思,大战还未开始,就行此做法,未免寒了军心。”兵部左侍郎韩文禄不满的说道。
    “陛下,臣全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望陛下三思。”卫纪一脸正气的说道。
    闻言,殿中文武纷纷低头,隆治帝也是沉默不语,眼神飘忽。
    “陛下,话虽如此,但是战端一开,万事皆有变数,不能不防,望陛下三思!”见状,韩文禄上前一步,朗声说道。
    隆治帝沉思片刻,又看向内阁五位阁臣,道:“诸位爱卿,此事怎么说?”
    观文殿大学士吴邦佐出列,道:“陛下,户部和兵部所说皆有依据,臣以为,后续军粮还是起运,不过不直接运至山西,而是囤与河南、山东两地。”
    “臣附议!”
    孔方岩、孙玉麟二人附和道。
    “陛下,大军所需粮草不仅仅是军粮,还有战马所需饲料,此事还需慎重考虑。”见状,牛继宗不得不出列说道。
    隆治帝又看向杨涟,再回头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贾琦,“此事,内阁和户部、兵部商议,递个折子上来,朕看看。”
    “遵旨!”
    众人齐应。
    贾琦站在牛继宗身后看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一眼,心知隆治帝已经有了决定,只不过想找块遮羞布而已。
    见大事议完,御史队列中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