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吴苪已经在咸阳偏殿,胡亥与陈平依次进殿,吴苪见状,亦是趋步上前道:“微臣参见陛下,万寿无疆!”

    “免礼,爱卿识时务乃俊杰也。”胡亥挽手道。

    两人相互聊了几句,便分主次坐下,酒过三巡,吴苪脸色惆怅道:“吾本身为楚臣,投降秦国乃是大逆不道之事情也,无奈刘邦怀疑,义帝身亡,本欲以会稽为都,佐助楚义帝,未曾想成今日之事情,实乃悲哉痛哉!”

    陈平见其言语多有不敬,当即起身道:“吴大人,吾亦是楚人,然人需随机应变,方可无忧,义帝已经不存,何须再随刘邦,当是时天下有二主,乃义帝秦君,今义帝身亡,自然当归秦君,此乃天理也。”

    “诚如大人所言,权且慰聊心怀。”吴苪低声饮酒道。

    胡亥见两人说话没有分寸,当即摆手道:“诸位饮酒便是,何须多言,陈平,汝有高见,需今日谈否?当真乱了礼仪。”

    陈平见状,连忙拿着杯子退回到座位之上,不敢再有任何非议,这是胡亥长舒一口气,很是认真地说道:“自先帝驾崩以来,诸多贼寇,扰乱四方,吾等力薄,使其自立,渐而为王,至于严重,竟有十八路诸侯,朕以为秦欲决也,殊不知秦相贤明,秦将勇武,方使得大秦保全,有今日之繁盛,虽不如先帝之日,亦如前朝所为。”

    “如今只剩下衡山郴县,江南秦汉,辽东齐国,此三国若灭,帝国复归秦也,诸卿家当与朕同甘苦,共富贵尔!”

    众臣闻言,心中大为激动,当即齐声道:“陛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衡山只余下郴县,擒司马父子藏荼之功,占北城乃吴苪之功,今又押反贼来此咸阳,当重赏也,不知爱卿有何要求,但说无妨。”胡亥看上去甚是高兴。

    吴苪微醺,沉吟片刻,颇为淡然地说道:“愿为一王侯也,还请陛下恩准。”

    胡亥以为吴苪身为长沙王,行事应当谨慎,未曾想直接开口说出这般言语,使得胡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只得硬着头皮回道:“当如此,当如此也。”

    虽命人取出纸笔,直接册封,其言曰:“昔长沙王在楚为国为民,今民事衰微,义帝身亡,百姓陷于水火,又有刘邦汉贼残害生灵,故而为保全性命,来此秦地。”

    “其为人忠贞秉志,百姓深爱,今来投秦,又助秦夺得衡山要害,此乃不世之功,朕自不惜财物,封其为长沙侯,食邑郴县!”

    吴苪看罢,心中大为欢喜,随即有些皱眉道:“启禀陛下,郴县并非秦之所有,此番行事未免有些超乎秦之预料也。”

    哪知道胡亥只是笑笑,拍着吴苪的肩膀说道:“老爱卿,今秦四海万里之国,岂能独惧衡山,早晚归入囊中,今且在咸阳住下,待到郴县为秦,自然贺爱卿归郴县也。”

    “这这这,郴县靠近九江,微臣如何把守,不如封地北城,然后派兵把守郴县,岂不是一举两得也。”吴苪很是低声地说道。

    胡亥心中有些不耐烦,直接瞥了一眼吴苪,“纵使秦之旧臣,安敢如此顶撞,汝身为长沙侯爵,理应谢恩即可,何至于这般繁琐!”

    此时的吴苪已经微醉,丝毫不惧胡亥,恨不得上前理论,好在吴安坐在一旁,很是小心翼翼地拉着吴苪,略微赔罪道:“陛下息怒,叔父年迈,喝酒撒泼,家中常事,吾这就扶叔父回府休息。”

    “甚好,年近六旬,当谨言慎行,莫到了一把年纪,因为疏忽丢了性命也。”胡亥有些嘲讽地说道,吴安连连点头,与吴苪一同退下。

    陈平见胡亥心中烦闷,当即上前道:“启禀陛下,吴苪当初服侍义帝,还未有陛下年纪,故而大权独揽,今日来秦,似有对义帝这般性格,陛下无需放在眼中,待到老匹夫酒醒,自然回来赔罪。”

    胡亥长舒一口气,缓缓回到座位之上,沉吟片刻方才说道:“吴苪小人乎?刘邦君子乎?若无对错,岂能害了衡山。”

    诸位大臣无人敢言,只是静静喝酒而已,回到府上的吴苪,睡了一刻钟酒气渐消,想到触怒胡亥的事情,心中大为惶恐,立即负荆前往咸阳殿请罪,不过胡亥早已经释然,而反观九江刘邦,早已气的七窍生烟。



    第190章 汉欲得衡山诸城

    

曹参得知吴苪反叛投降秦军的事情后,立即快马加鞭告知九江刘邦,本来刘邦以为此事绝无变更,衡山定能稳固,忽听闻此事,二话不说,直接将吴苪家小尽数擒住。

    汉相萧何回府途中,见到一帮人马捆着众多家眷,疑似吴苪族人,心中有些惊讶,亦是紧随其后前往王宫内。

    此刻的刘邦气上心头,在殿内看着先捉来的吴氏族人,很是愤懑地说道:“本王何时亏待汝等,开门造府,耕田赏赐,奴才不绝,未曾想吴苪这竖子竟如此行事,带领五千人马,直接投靠秦国,简直可恶至极!”

    吴族长子跪拜一旁,脸色难堪地说道:“启禀大王,此事与吾等何干,吾父一心为楚,无奈生不逢时,才有此番孽想,万望大王原谅啊!”

    “哼,巧舌如簧,拖出去斩了!”刘邦直接摆手说道。

    侍从正准备将吴家长子拉出去,这时萧何也从外面赶了进来,见殿内乱作一团,哭泣声不绝于耳,且有几人拽着吴子,使得萧何略显慌张。

    当即上前躬身行礼道:“启禀大王,此事若何,吴苪身在前线,欺灭其族人,所行之事,不合仁义是也。”

    刘邦没有说话,毕竟这个事情他还不知道,旁边的宦官倒也识抬举,直接从案牍上将帛书取了回来,很是恭敬地递给萧何。

    其言曰:“汉将军曹参拜上,吾有一言,还请大王思量,今汉两次出兵,吾与卢绾率领五千,吴苪各自带领五千,其后得知,神情恍惚,次日却精神抖擞,吾观其言语,以为其痛彻前非,故而这般。”

    “以其明略,将其救援衡山北城,司马父子因是汉军,心中不拒,迎入吴苪,殊不知吴苪狼子野心,竟与秦人勾结,暗开城门,致使得北城沦落,秦人占据衡山三分有二,郴县城末将躬身把守,不敢有失误,还请大王早日决断,免得留有后患,此等叛国之罪,诛其三族尚不能平息衡山百姓之怨恨。”

    “今北城藏荼守之,郴县臣等据之,可惜司马父子为国为民,却被小人所害,悲哉惜哉。”

    萧何看罢,有些叹息,随即问向刘邦道:“大王,派吴苪前往衡山,是汝之注意乎?”

    这个时候刘邦倒也没有辩解,稍微点头道:“大概如此,吾未及时听张良之言,以至于如此,真乃本王之过也。”

    “此番将其派往北城,亦是本王行事,未曾想竟出此番祸事,吾所忧者其在郴县,据城为王,故而将其送往前线,以保无虞。”

    听罢刘邦所言,萧何面色飘忽不定,沉吟良久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早些听子房意见,将吴苪囚禁,派曹参前往,何有今日之事耶。”

    “吴族在皋城有些时日,行事谨慎,未有大过,大王今日将其等全部擒杀,无异于再次疑惑,今吴苪在秦,想来官爵不低,今将其妻小族人全部杀害,徒增仇恨,若其掌兵衡山,吾等便无西进之路,还需三思而行,何必杀无害之人,而引有才之将,古来智者所不为也,将其族人贬为平民即可,无需灭口,方为良策也。”萧何缓缓地说道。

    刘邦在旁,稍微颔首,“相国所言极是,且留他们一命罢了。”

    那些族人听闻免死,皆是面色欣喜,向着萧何拜道:“多谢丞相救命,吾等感激不尽,日后定当重谢!”

    “免了免了,都归家去吧,好生过活,莫念吴苪便是。”萧何无奈地说道,方才把眼下吴族族人安排出去。

    恰在此时,张良也从殿外走了进来,看到陆陆续续出去得吴氏族人,脸色缓和了许多,好在汉王的杀心不重,否则真的是要和吴苪结下不世之仇了。

    刘邦见张良前来,慌忙备茶设宴,与其同榻而坐,“本王愧不听子房之言,以至于衡山半数土地尽归于秦人手中,惭愧惭愧啊!”

    张良握着茶杯,颇为惬意地说道:“大王不用臣之计策,致使得他国丢失三分有二之土地,以验吴苪不良之心,诚可谓成事不足罢,如今守好郴县即可,那里乃是义帝坟墓,大王既是楚国人,且以为楚帝报仇兴兵,此策当从一而终也。”

    “吴苪不能守护楚义帝,反而叛逃秦国,今见吾等守护义帝坟墓,不与秦人,又未杀害其族人,可谓是二辱也,终其一生,亦会耿耿于怀,此之乃杀人诛心也。”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心中倒也舒服了几分,转而问道:“今藏荼守在北城,中间若无丛林山涧,郴县亦是岌岌可危,如此为之奈何?”

    “且听相国所言,如何?”张良看向萧何说道。

    张良之所以将话语权交给萧何,只因萧何眉头微皱,似乎有计策,但不好实行罢了,故而想听听其看法。

    萧何此刻心中确实有些看法,稍微酝酿道:“启禀大王,如今衡山大将司马寅身亡未知,共尉年幼不懂世事,曹参布防,卢绾为副将,不知留共尉有何用处?”

    “吴苪未乱,尚可守之,今天下纷乱,得寸即寸,得尺即尺,大王可密令曹参占据郴县,将共尉迁于九江下游,吾等则外以守护义帝为名,内则与秦对立,不失为良策也,吾等不早做准备,早晚被秦所得也。”

    “对百姓施行仁义,然对城池施行武力,古往今来皆如此也,且共尉固守孤城,无用也,当早做定夺也。”

    刘邦听得眉头微皱,倒也没有反驳,只是看向张良道:“子房以为如何?”

    “启禀大王,仁义施行于仁义,攻占施行于攻占,妇人之仁不可常有,匹夫之勇不可不存,大王行事即可,试问天下岂能有不对城池动心之王侯,霸王纵有百里之地,尚且不能忍受于义帝之下,吾等占据城池有何不可。”

    “两位爱卿所言甚是,今日不攻郴县,明日复为秦所得也,且如诸公所言,本王这就密信通知曹参,占据郴县,改其名为帝陵之名,派重兵把守。”刘邦很是认真地说道。

    这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最起码众人皆在,衡山失城亡将而已。



    第191章 郴县城终究归汉

    

曹参守在郴县,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共尉则是每日都来询问郴县防守情况,以及秦军是否向此处挺进,颇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觉。

    就在卢绾不知所谓的时候,刘邦却从皋城密传一封帛书,其言曰:“汉王密曰,天下纷乱,黎民四起,诸国占地为王,百姓苦不堪言,秦虽暴乱,今日复平,人不可自欺,所弱者不过齐衡也,汉稍有强势,应发迹而动,不可轻易苟全。”

    “衡山之地千里,今被秦夺六百里,郴县人心惶惶,何也?无人所依,无人所靠而已,既如此当以强扶弱,以福安贫,故命汝等据郴县,以德安民,所言繁琐,概不多叙,将共尉送往九江即可。”

    卢绾看罢诏书,心中久久不能平定,随即将曹参招来,商议此事,曹参听闻此言,心中恍惚不能决断,只是来回踱步。

    “今大王欲要行此事,当真事危矣,共尉身为衡山王,其本身并无过失,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