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朕与武侯撤兵曲遇,汝就在此把守,留下士卒一万,望将军不负重托,莫要使得魏豹有机可乘。”胡亥安慰道。

    “末将遵命!”

    对于胡亥来说,这似乎算不了什么,古人忠义,言语间数语,便可使之倾心托付,正所谓诚不欺人也。

    胡亥前往荥阳,英布则是暂且把守陈留,待到拿下新郑,再讲功罚,虽勇武难敌,但做事粗糙,需要改一下才是。

    秦事不提,且说定陶城中,项羽等人班师,项梁身为丞相,自是为其接风洗尘,于行宫内摆宴厚待诸将。

    项梁于首位,诸将按照次序依次坐下,歌舞齐聚,颇为奢靡,不过行军多日,也该如此犒劳众人,也显得丞相宽容大度。

    酒过三巡,项梁率先举杯道:“今天下时局,吾等需从长计议,然伐秦数月,士卒损伤,不可再一意孤行,从今日起,先撤军驻守各地。”

    “不知叔父如何安排?”项羽甚是激动地问道。

    项梁终究是过来人,如何不知项羽心中想法,虽摆手道:“侄儿年轻气盛,侄媳尚在彭城,吾知汝意,回到彭城之后,切不可骄奢淫逸,士卒需日日操练,不可怠慢!”

    “侄儿遵命!不知叔父何为?”项羽高兴道。

    项梁稍微抿口温酒,“某年纪大了,回去也无事,就在这定陶居住下来,假以时日,破了秦军,再班师回朝!”

    众将颔首,唯独范增面带忧愁,项梁见状,遂开口问道:“先生年纪甚高,行军打仗颇为不便,不如与项籍驻兵彭城,也教教这帮顽童,项籍、项庄啊,日后皆称先生为父,以表诚心。”

    “侄儿遵命!”两人同时答道。

    范增稍微抚须,“老夫深感荣幸,只是丞相可否想到会稽的楚帝熊心,今士卒不打仗,当回敬君王,此乃礼节也。”

    这话直接说到了项梁的心坎上,当初立熊心为楚帝,只是为了笼络人心,现如今熊心的作用不是很大了,但要废除绝非简单的事情。

    项梁出兵数月,攻占诸城,依旧自称丞相,皆因为上面还有楚帝,且楚帝身在会稽,也不知是否有自己的心腹。

    不待范增开口,刘邦当即起身道:“启禀丞相,那熊心不过一顽童也,今僭越帝位,实属不该,然事已至此,不可更改。”

    “微臣愿往会稽,明则辅佐楚帝,实在暗中观察,若有逾越之处,微臣自当禀明丞相,而后废除,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项梁当即颔首,“不错,此法甚是不错,且由沛公带兵回会稽,监视楚帝熊心!”

    范增有些发愣,这正是他所想说的,只是刘邦行事异常稳重,项羽行军打仗胜于刘邦,但玩手段,项梁叔侄未必都是他的对手。

    两人已经达成协议,范增也不好说什么,“沛公当真聪慧也,会稽乃楚国后方,离秦甚远,可安生休养,免除后顾之忧。”

    刘邦脸色微笑,“先生过奖了,会稽之地虽好,然靠近九江,某不过是想抵御共敖等人罢了。”

    项梁素知两人不合,便抬手道:“行了,事情既然已经安排好,择日起兵回城,此处留下万余兵马即可。”

    楚国为防止齐燕,只得暂且罢兵,回去休养,胡亥却丝毫不担心齐燕,反倒是赵韩成了胡亥的心头之刺,楚虽罢兵,秦亦要征战。

    不过对付赵国之前,还需将韩国三百里之地解决了,陈留、曲遇、荥阳皆是秦军,韩国三面被围,恐早就意料到这种后果。

    奈何张良知天命,却不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本来要出兵支援魏国的,韩王广听从韩生的意见,作观望之势。

    现如今魏国千里之地,只留下大梁不过两百里的地方,当真可怜,不过纷争时局,他人不助,亦是常理之中。

    新郑宫内,韩王广静坐在大殿之上,案牍上摆着张良送来的舆图,张良与韩生皆在左右。

    “丞相,虽然陈留、京邑、曲遇尽归秦国,有何要事耶?”韩王广有些不解地说道。

    张良眉头微皱,“大王何故如此不知?三地中间便是新郑,秦军之后必会进攻新郑!”

    韩王广还没说话,韩生抿口温茶,率先反驳道:“丞相多虑了,现如今韩虽三面背秦,尚不知数月之间,秦军战争不止,恐难争夺韩地。”

    “况且吾军兵强马壮,何足惧哉,魏豹此等无能之人尚且恪守大梁,吾等自是不怯秦军!”

    韩生说话趾高气昂,使得张良颇为生气,“汝真迂腐!魏豹无能,然有勇武,纵使如此,城池九百里荡然无存,何况韩地仅有三百里?”

    “那魏相周市某素有耳闻,称得上仁义之士,可见魏国不乏人才,短短数月,在秦军面前还不是土崩瓦解?”

    韩王广面色有些不悦,很是直接地问道:“丞相有何打算?”

    “启禀大王,臣恳请迁都。”张良不急不慢地说道。

    韩生猛然立起,“佞臣!这就是你所说的办法?新郑乃是韩国古都,还能逃到那里去,不如在此死守!”

    “大王,南方虽是秦地,但无秦兵,可带兵前往,占据灵璧、长平之地也,臣与楚国相商,万事无忧也。”张良丝毫不顾韩生的斥责,只是对着韩王广说道。

    韩王广有些无奈,“这,恐怕不妥吧,新郑乃是宗族基业所在,还需三思啊。”

    “哎,宗族基业已然归故,日后兵起,可复夺之!因宗族误良机,悔之晚矣。”张良摊手道。

    韩生在旁,突然跪着说道:“启禀大王,宁死不可移社稷啊。臣愿与大王同守之。”

    “爱卿请起,丞相之言,本王不允便是了。”韩王广妥协道。

    张良见状,寸头丧气,有些感慨地说道:“某本以为韩无郑昌可兴,错矣,汝韩生亦是千古罪人!”言罢,直接甩袖离去。

    “大王,你看看,丞相竟无礼至此也!”韩生指着张良的背影喊道。

    “丞相为国,无须苛责。”



    第61章 张良无奈弃韩亡

    

张良归府之后,心情异常沉重,其妻刘氏为人豁达,携长子不疑前来书房窥探,张不疑年纪四岁,样貌清秀,看着房内的父亲不觉有些伤感。

    “父亲为何如此忧伤,身居高位,不应这般啊。”不疑抬头向着母亲问道。

    刘氏神情忧郁,颇为无奈地说道:“处之高位,谋之以民,心思自然凝重,汝日后为民尚可,莫要为官。”

    母子说话间,张良似乎听到了声响,随即从屋内走了出来,“不疑,什么时辰了,且去读书,不可耽搁学业。”

    张不疑当即颔首,径直回到自己的卧房,张良立在院内,心情沮丧,转而对着刘氏说道:“今韩国既灭,吾等当亡否?”

    “新郑百姓安居乐业,夫君何故说出如此不详之语?”刘氏有些不解地问道。

    “安居乐业?这倒是真的,不过三面已被秦军占领,新郑名存实亡,不疑尚且年幼,为之殉国,着实可惜,贤妻大方,子房惋惜啊。”

    刘氏握着张良的双手,颇为凄凉地说道:“夫君何往?吾愿随之,想来夫君必有安国之计,只是大王不听罢了,既然如此,吾等离去,也怨不得我们,况且不疑伶俐,不怕吃苦,唯恐夫君心中犹豫,难以取舍啊。”

    “汝言之有理,今无人相识,当投奔何方?”张良有些踌躇道。

    刘氏略加思索,方才认真道:“某听闻天下时局动荡,唯有齐燕秦楚为强,无敌者秦楚也,夫君曾有袭秦之嫌,以臣妾觉得,当投楚国耶。”

    “况某为楚人,若是遇见故交,也可抬举一番,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今为韩相,不可吝惜,当作取舍。”

    张良被妻子说的心动,当即颔首道:“知我者,妻耶,明日离开韩国,前往楚国,诸事就不必禀告大王了,虽是守城之主,然城危,守有何用!”

    “也好,妾身这就去收拾东西。”刘氏说着便离开了庭院。

    张良立于院内,不觉叹息,“列祖在上,非子房不能重兴韩国,实乃国危主庸,无力为之,待日后光宗,必然重建庙宇,不绝宗祠。”

    次日清晨,韩国新郑宫,诸官出列,独不见相国张子房,韩王广见状心中忧虑,立即派舍人前去查探。

    然张府早已空荡无人,奴仆丫鬟随之亦有,走之亦有,韩王广得知消息,大为感叹,“未曾想郑昌欺我,张良卖我!”

    韩生在旁,闻张良出走,倒是颇为高兴,缓缓出列道:“启禀大王,张良欲要破坏祖宗之基业,吾等不忍,心中透彻,故而离之,大王勿忧。”

    “也罢,即日起,韩相由韩生担待。”韩王广摆手道。

    “臣多谢大王恩准!”韩生当即叩首道。

    不过韩王广却甚是无奈,“本王昨日思之,亦是觉得张良所言有些道理,三面环秦,着实危险啊,不如派人前往咸阳,送礼求和?”

    韩生眉头微皱,“今秦连年征战,看似锐利,实则空虚,反观我韩国,虽然地方狭小,但人民富足,不必行此卑微之事。”

    “就依相国所言罢。”韩王广毫无主张地说道。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7 。  c o  m 

    而这会儿胡亥已经回到荥阳,至于蒙恬则是前往河东与彭越合兵骚扰赵国去了,有些时候,这些国家就不能停止战争。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c
    当然只是小范围战争,算不上穷兵黩武,此所谓蚕食,最适合对付赵国这种千里之地,地广人稀,逐而占之。

    荥阳李由听闻胡亥前来,立即出城相迎,君臣叙礼毕,李由本以为胡亥会回咸阳,未曾想却来荥阳,心中颇为不解。

    “启禀陛下,魏国战事休止,当回咸阳教民,为何转而来此要塞?”李由很是好奇地问道。

    胡亥稍微整了整衣衫,缓缓说道:“魏国是垮了,可惜韩国还在,那三百里的土地本就属于秦国,也该是时候夺回来了。”

    李由茫然,“陛下欲夺新郑?”

    “怎么,不可以吗?当初夺取新郑,朕惧怕魏国袭击,今秦楚诸战结束,魏国苟延残喘,自是要灭新郑,机不可失啊。”胡亥颇为感慨地说道。

    “只是新郑民丰物博,恐难以攻下啊。”李由有些但心地说道。

    胡亥当即摆手,“公与前丞相比,才不及也,今舆图尚在,公可观之。”

    旁边的李由有些茫然,随即上前观望,新郑三面环秦,曲遇、陈留皆有屯兵,纵使新郑安定数月,然地小,此弊端之极也。

    李由这时才有些佩服道:“陛下聪慧,吾等不及也,不知何日发兵?”

    “朕不管这些,汝可派信使前往曲遇、陈留,让他们先攻打,之后汝在出兵,新郑攻不下,也能够围灭!”

    “末将遵命。”李由坚定道。

    这才使得胡亥安心回咸阳,李由则是立即派人通知李迈、英布,择日发兵新郑,务必月余拿下韩国,免得日久生变。

    而此时的韩国,终于有些慌了,诸地来信,皆言秦国三路出兵,大军正在向新郑逼进,韩国要地岌岌可危。

    行宫之内,韩王广面色仓促,殿内诸臣不敢言语,唯独韩生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是否派兵援助各地?”

    韩王广当即甩袖,“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