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原来如此,只是陛下还未加冠,能立皇后否?”蒙毅有些怀疑地问道。

    扶苏当即拍了拍蒙毅的肩膀,“我知道汝有女,貌天成,今十四有余,不若献给陛下,以立正宫,待到弱冠之年行后宫礼,可谓皇后。”

    胡亥坐在殿上,年纪十七岁,看着两位三十多岁的长者讨论问题还真有些不适应,而且还是在朝堂上讨论自己的婚事。

    听闻蒙毅有女,胡亥自是有些激动,十四岁确实有些小了,不过胡亥他可以等的,然蒙毅这会儿却摆手道:“不可,某兄长亦是有女,且功大,某怎可与之相争。”

    “哎,这话有误啊,二女皆可送入宫内嘛。”扶苏认真地说道。

    蒙毅有些哑然,“长君,汝也不至于这般为陛下着想吧,某觉得还是在等等吧,两女年纪相差两岁,未免有些不合礼仪。”

    首座上的胡亥当即摆手道:“蒙上卿,朕且问汝一句,可否愿意将女儿送进宫来,另外武侯之女亦可,何故扭扭妮妮,待到后宫事定,也可平天下。”

    谁知蒙毅直接跪在了地上,颇为认真地说道:“启禀陛下,自古以来,妻为一人,乃皇后,妾为多人,乃妃嫔,两女入宫,总有争风之嫌。”

    “况微臣之女年幼,不懂礼仪,貌不及其堂姐,故而臣以为当奉武侯之女为正,臣女为妾,愿陛下听之任之。”

    胡亥连忙颔首,扶苏见状,亦是当即将蒙毅搀起,“启禀陛下,上卿有意如此,不如遵之,免得两女不分尊卑,乱了宫中规矩。”

    “也好,就如蒙上卿所言,召二女进宫,叔孙通,汝知礼仪,该当如何操办?”胡亥转身对着太史叔孙通说道。

    叔孙通有些茫然,扶苏直接口语道:“多多益善!”

    殿内瞬间会意,遂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自古选妃乃是大事,然本月先帝忌日,当待来月,至于事宜,当从民间选任七十二美人送至宫中,蒙氏二女为主,方可依照祖制办理。”

    胡亥哪里知道这礼仪真假,只是点头同意,“就按照太史所言,不可马虎。”

    于是乎秦庭先祭祀祖宗功臣,然后召选美人,最后便挥师南下,攻克临江三郡守,方可再与楚国抗衡。

    蒙毅和蒙恬各有数女,另外两人皆有一子,蒙恬长子名曰蒙戎,蒙毅长子名曰蒙文,皆是任命为中郎将,这也是贵族出身必经之路。

    蒙氏二女皆是贵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礼仪,最为严谨,毕竟越是名门之女,越要规矩行事。

    次日清晨,便在骊山提前搭建高台,胡亥带领王公子弟,贵族公卿祭天,祷告大臣,礼仪繁多,直至午时方才结束。

    至于二女之事,胡亥似乎并不着急,在他看来解决共敖才是当务之急,因此选妃入宫的事情暂且延后,择日再议。

    扶苏稍微提起,胡亥便正色道:“天下未定,先祖基业未定,何以家为?兄为丞相,当思民众,若朕无子,兄之子亦是吾之子也!”

    扶苏自是无法反驳,颇为低声地回道:“暂且就由你吧,然共敖事定,必须选妃,毕竟国之根本乃太子也。”

    胡亥连忙颔首,“兄长说的是,如今国策有二,定天下和选皇后。”言罢引得扶苏大笑。

    咸阳诸事定,且说衡山郡内,本是一伙贼众占山为王,也就是当初王陵的贼众,今听闻沛公前来,主动将郡县献出,故而刘邦暂且驻扎在长沙,见机行事。

    今又听闻项羽欣然称王,心中大喜,如此以来楚帝纵使不能号令天下,也算得上是古代周王了。

    长沙城中,刘邦居于首位,虽然年今五旬,然面色甚佳,萧何、樊哙、卢绾、曹参、灌婴、滕公等人依次而坐。

    随即美酒入殿,众将痛饮,刘邦颇为感慨道:“某从沛县起义,不过千人,所居之地不过两县,听从诸位之意见,投靠楚帝,方有今日衡山五百里之地,可谓功小成矣。”

    “纵使项羽出身贵族,不过一彭城守财奴也,此刻定是左手执杯,右手美人,畅饮不停也,此番年轻气少之人,何能成大器也,吾所虑者,唯有秦君与老丞相也。”

    “今日虽不在汉中,能得此地,吾心甚是开怀,诸将雅量,可痛饮也。”

    众人闻言,当即举杯贺道:“汉王英明!”

    就在众人宴尽之时,没想到却从殿外走进一位老者,年纪七旬左右,不待刘邦答话,那老者率先开口道:“某乃当地名士,素有雅望,今听闻汉王得衡山郡,故而前来吊唁。”

    刘邦听罢,心中微怒,当即喝道:“此等老者,谁人放入,速速驱逐!”

    夏侯婴在旁连忙阻止,缓缓举杯敬给老者,颇为恭敬地问道:“敢问老先生可是郦生郦食其?”

    “正是老朽,敢问阁下可是滕县长者夏侯婴?”郦食其亦是恭敬回答道。

    夏侯婴连忙点头,然而殿上的众人却是面面相觑,夏侯婴连忙解释道:“启禀大王,此人名曰郦食其,时称狂生,家境贫寒,虽为小吏,县长敬之,素有才学,万望大王听其言语,必是高论。”

    刘邦听说是名士,脸色稍微收敛,慌忙命人在殿上设一食桌,“老先生所言着实狂妄,故而某不敬重,今听腾公之言,可见先生有大才。”

    “况且先生刚说为某吊唁,想来必是某有不详,还请先生教之,某定高许。”刘邦言语间亦是多了些许谦卑。

    郦食其稍微抿口温茶,颇为颔首道:“恩,茶香四溢,尚比酒清。”



    第70章郦食其高论时局

    

刘邦见状,依旧殷勤道:“先生教我,此茶千斤赠与先生,今某图得土地五百里,何故有生命之忧也?”

    “大王五百里土地固然值得庆贺,可惜啊,这里并非长久之地也,或许还会有逃亡之灾祸也。”郦生很是淡然地说道。

    其实郦生自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便再暗中观察局势,项梁起不义之兵,纵使占据定陶,也难以长存,当初攻打泗川郡的时候,刘邦礼贤下士,项羽收取美人,可见志气并未苟同,至于秦暴政,齐燕赵贼众,郦生都没有考虑,毕竟能够得天下的仅有秦楚也。

    “先生今衡山郡皆是仇和山峦,乃天然屏障,有何灾祸?”刘邦有些好奇地问道。

    郦生稍微抚须,很是认真地说道:“大王何故拘泥于衡山之郡也,东西南北各有贼众,纵使地利人和,未必能胜势众。”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共敖在南,有数万之众,其以德才拜为郡守,自然不是无名之辈,且占据九江临江等地,虽向楚称臣,此不过其权宜之计,意在休养生息罢了。”

    “秦楚征战半载,共敖修全秦法令,百姓自得,乐事一桩也,此等府国,大王安能撼动乎?”

    刘邦听罢,脸色有些黯然,“某兵数万,难以及也。”

    郦生在旁思量片刻,继续说道:“楚帝向东,有吴苪佐助,今封汝为王,真得利也?殊不知,吴苪幼时玩性不减,常号令村童为军,截取邻村财物,据为己有,孩童莫敢不遵从,今日之楚帝,莫非不是当年之孩童,如此,吴苪为王,意在会稽。”

    “当初好言劝慰楚帝封汝为王,表面是为牵制项羽,想必这点他也实说,然实则是为了让大王离开会稽,其计策高深,汝帐下谋士有几人得知?”

    言罢遂看向周围,萧何等人颇为惭愧地低头不语,刘邦愈加佩服地看向郦生,当即奉上温茶,请求指教。

    郦生接过茶杯,缓缓说道:“此两地,有将帅之才,联众可对付,然西面秦国,二世为皇,本以为是暴虐之君,未曾想即位先杀赵高,而后调回扶苏等人,况函谷关固若金汤,无十万之众,恐难以攻破,此乃帝王之才也,想必大王自是不敢与之睥睨。”

    “北方数国,韩之初灭,魏之大损,赵有武臣吃喝玩乐,庆陈余张耳之辈且能应付,燕之韩广,有大将臧洪,今不发兵,唯恐匈奴出兵而已,至于齐国,贵族为政,占据辽东,天府之国,当求安稳充兵,必不会与外缠斗,唯独楚之项梁叔侄,自恃勇武,占据城池,众将莫敢违者,亦是大王之敌也。”

    “项羽生性自大,且将士数十万,今虽称臣于楚帝,并不代表日后叛国,自立为帝,此种事情他亦非先河,故而不惧也,以王号牵制项羽,下策罢了。”

    刘邦听罢郦生的一席话,心中大为惊讶,慌忙行礼道:“吾本鄙陋之人,不过窃取百里之地,不知利弊,沾沾自喜,多亏先生教导,感激不尽。”

    “只是诸事已成定居,敢问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郦生抚须微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事未成,自有办法解决。”

    “唯今之计,可图东南,暂缓西北,亦或是联西北,破东南,地自平分!”郦生很是认真地说道。

    刘邦并无才学,听闻此言,有些茫然,随即看向了一旁萧何等人,曹参素有才略,最先反应道:“先生之意,莫不是联合秦,攻灭共敖?”

    “正是此意。”郦生颇为欣慰地说道。

    旁边的刘邦正要答应,却被卢绾拦了下来,卢绾和刘邦乃是挚友,同窗好友,且同一年出生,关系最好。

    见卢绾如此,刘邦有些踌躇,“卢绾,你有何话说?”

    卢绾眼神微微转悠,沉吟道:“启禀大王,今和秦联合,明显是自寻死路啊,楚命攻秦,今与秦好,老丞相岂会坐视不管?”

    经过卢绾这么一提醒,刘邦心中也有些恍惚,“是啊,老丞相在北方定陶,若是听闻某与秦联合,定会派兵前来攻打,待时以某之力,怎么能抵挡老丞相的兵马。”

    郦生欲要跟随汉王行事,自然诸事全部料到,见刘邦发问,当即开口道:“可明攻九江,暗结秦君,想必此时秦君亦是忧虑共敖。”

    “毕竟巴蜀与汉中乃是秦国粮仓,若被攻占,秦还有何机会翻身,大王若是占据了九江,可威逼楚帝来九江,然后发兵会稽,据长江之险,号令诸侯,岂不是美事一桩。”

    刘邦虽然狡诈,未曾想这老者比自己还狠心,遂看向一旁的腾公,“此计策可行否?”

    然腾公心中犹豫不决,他固然知晓郦生的名声,然而这种险招若是败露,项羽都不好招呼啊,但若是成功占领九江,诸事颇为方便。

    “启禀大王,此事想来,危险重重,然事成之后,利益难以言表,烦请大王三思,某不敢决断。”腾公很是委婉地说道。

    郦生在旁,很是直接地劝慰道:“正所谓成者英雄败者寇,大王自居衡山郡,早晚覆灭,何不放手一搏,事成之后,便再无后顾之忧,将九江作为屯兵之所,以水为险,守可守,攻可攻!”

    “今日犹豫不决,终究自取灭亡!”言语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其实郦生的这番言语正好和王陵的思路一致,而且还是平分共敖之地,和当初陈平策划魏国的计策相似,不过分裂共敖的方式更直接。

    随着郦生的话音落下,刘邦心中亦是暗暗思考,当初起义也许是为了百姓,但现在则是为了谋取天下。

    如今若在衡山郡停滞不前,则难免如魏国一般,不断被邻国瓜分,最后徒有王号,却无尺寸之地。

    “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