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当即摆手,“不可,秦虽有事,但决不至于一战而亡,今诚恳求和,且吾等已然答应,若是做出无耻之事,恐天下人耻笑。”

    “哎!若是为王者,有人耻笑此事,臣愿意剿灭,让史官于此处稍加绘色即可,大王何必担忧!”项庄叹息道。

    两人讨论多次,项羽总觉得答应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反悔,况且秦后院有没有事情他不知道,但楚后院确实也该整理一番了,若不是项梁与他的功劳,此刻的楚帝还不知在何处苟且偷生,今稍微掌权,欲要统御楚国,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于是乎,公元前二百零八年秋,秦楚两军在鸿沟处设立设坛立约,秦君二世亲自亲来,另外李斯等人也跟随而来,至于楚国,主要出席人物就是项羽和项庄,另外还有龙且、钟离眛两人,剩下的部将分列左右。

    当日辰时,胡亥在前,陈平、蒯彻各在左右,王陵、栾步等人在后,冯正蒙文自是管理秦军士卒,以防出现意外。

    不等胡亥来到片刻,霸王项羽也从对面走来,两人隔数十米先行礼,而后走近叙礼,项羽倒也和气,只是项庄脸色略显不善。

    “霸王身在楚地,依旧为国操劳,实在不易啊,今日请和,不过是想让霸王好好会彭城休息,还望成全。”胡亥的言语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

    项羽稍微颔首,谁知旁边的项庄却缓缓向前一步,似乎要对胡亥不利,蒯彻见状欲要去拉一把胡亥,还好项羽在前,右手将项庄拦下。

    “不得无礼!今日两国之幸事!”

    随即又对着胡亥说道:“家弟无礼,还望见谅,秦君能够为某着想,实在有幸,不知定陶叔父安息之地当如何处置?”

    胡亥早就意料到项羽会问及此事,便颇为和气地说道:“上次荥阳之围,也是万不得已而行事也,纵使王不撤军,朕亦是不会侮辱先人,若是王不放心,可派人将叔父坟墓迁到会稽,那里是他老人家的故地,也算是好事一桩,朕绝对不会阻拦。”

    “本王也有此意。”项羽点头道,随即行叩拜礼仪,祭祀天地。

    诸礼仪完毕后,叔孙通宣读诰书,“秦三年与楚约,天下纷争有止,保博宣明,大有上天之意。今燕王广荼毒北地,齐王詹趁乱北海,赵王歇祸起中原,为人所不耻也!是以为承天命,自立乱贼也,乱祸已至,黎民水火,王侯可息干戈也。”

    “昔成汤伐桀,称夏有罪,武王伐纣,殷商可罚,古之往事,非今可提,今乃乱党,诸国而起,非秦之罪,故而请和,以德改之,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一时不得,保国安民,乃是良策,况战事起,势义有违,西南称孤,岂不美哉!”

    “况乱世纷纷而起,以至于前圣典训遗失,百家法律废弛,无礼无法,乱中生乱,止不可止,淫秽污浊,邪俗杂书丛生,费笔墨脏圣贤也!”

    “三年八月,秦楚立誓约鸿沟,各自罢兵,休养生息,若有国乱者,秦楚共勤,沐浴圣化,止戈养民,复为春秋,若有违道义,孤注一掷而用兵者,群起而攻之!”

    叔孙通读毕,胡亥与项羽同时上前盖上印绶,各自再行礼,退回军列,然后回军营,各自商议之后军事。



    第146章 秦之大计复定也

    

项羽完成盟约刚回到账内,项庄便慌忙闯了进来,不待项羽责罚,谁知项庄率先开口道:“大王何至于如此耶,今日手足相近,斩杀胡亥轻而易举,百年时机,竟毁于一旦,日后若要接近胡亥,难于九天揽月啊!”

    “荒唐!”

    旁边的项庄不敢言语,霸王则是紧接着说道:“如今秦楚两国盟约尚且定好,天下不久将知,此番礼仪丧失之事,贤弟欲要天下尽皆知晓乎?”

    “况某见秦君知书达理,并无庸才之相,此次前来虽说合盟,必然有所防范,岂是数千兵马能够解决的,一旦失利,日后有损我大楚威严,今日之事暂且如此,明日班师回彭城,楚帝的事情也该解决一下了。”

    项庄知道霸王很难听从自己的意见,便不再多言,反正彭城还有范老先生,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他应该会安排好的。

    且说当日盟约之事完毕,胡亥便立即回到咸阳,整体来说楚国的事情可以放一放了,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后方的赵国了,当初三晋阻断秦国与齐燕的地界,使得秦之统一的注意先放在三晋。

    时至今日,亦是如此,三晋中韩魏已经不复存在,如今将赵国搞垮,中原之地可复为秦国,再取齐燕,轻而易举也。

    赵国之地井陉易守难攻,因此可先智取,而后在强攻,背水一战方可制胜,咸阳太史院内,诸多儒生皆在此处,教育平民百姓中好学者。

    胡亥无事,便邀请陈平韩信扶苏三人于院内饮茶品酒,秦学宫乃是管家子弟学习之所,胡亥素来不喜,所以才会来太史院这种清静之地。

    四人饮茶毕,扶苏有些坐立不安道:“启禀陛下,太史院乃是博士著书立说之地,吾等在此闲饮清茶,未免惹人非议啊。”

    “他们著书立说,吾等饮茶议事,两不相干,有何非议,况此等学院甚大,这等小地方,不会有人察觉,故而来此商议。”胡亥若有所思地说道。

    韩信和陈平对视一眼,似乎明白了胡亥的意思,此番楚国平定,秦国兵力强盛,自然不会这般休战养民,况且有些地方应当早做安排。

    于是乎,陈平首先开口道:“启禀陛下,现如今楚贼讲和,吾等坐以待毙,未免有些不合时宜,虽盟约议定,诸事还需慎重,虽霸王不发兵,若是逼迫楚帝退位,吾等将为之奈何,此番楚可元气大伤,然三家归一,更难处理啊!”

    “楚国不可能三家归一,况南有刘邦,吴苪妥协霸王,则刘邦危矣,故而其必会从中作梗,趁此机会,陛下应拿下赵地,再图齐燕!”韩信颇为认真地说道。

    胡亥在旁,脸色大喜道:“卿深得我心!深得我心矣!”

    “如今楚国盟约既定,一时半会儿可相安无事,所以赵王歇、汉王邦可徐徐图之。”

    话音落下,院内寂静无声,这话说得虽好,终究是大计,若是细作来,恐怕有些难处,因此也没人敢接下话茬。

    良久,陈平才开口道:“启禀陛下,刘邦可不用管,毕竟他乃偏隅之地,此番楚王退兵,他若没有打算,岂能继续立足,故而依微臣之见,先解决赵国才是,陛下以为如何?”

    不待胡亥开口,扶苏却抢先说道:“赵国武侯尚在,两境相安无事,可先缓之,微臣以为,今天下无兵,休养生息倒也不失为一条良策也。”

    “秦国有兄长,犹如古之周公,耕战可两不误矣,重言兄初来乍到,需一些军工,方能稳住军心,故而朕择日将武侯召回,另做安排。”胡亥胸有成竹地说道。

    扶苏微微发愣,“那赵国交给何人?”

    “朕以为重言、陈平可定,两位爱卿以为如何?”胡亥转而对着两人说道。

    韩陈两人反应极快,立即行礼道:“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再言彭城,项羽突然班师回朝,使得众将士大惊,最为恼火的当属范增,本来平定荥阳,大功可成矣。

    就算退兵陈留也无妨,找好时机也可再战,后方会稽兵精粮足,秦国未必能敌,可现在却回到了彭城,而且还立下盟约,使得范增有些来气!

    殿内,霸王执酒高歌,楚女起舞翩翩,君臣不亦乐乎,唯独范增在旁有意无意地饮酒,面色极为不快。

    项羽见状,颇为好奇地问道:“亚父为何这般,自此天下祥和岂不美哉,锦衣玉食,夫复何求耶?”

    范增冷哼一声,“锦衣玉食虽好,然犹如吾等在舍内,院外群狼环顾,纵使山珍海味,亦是实难下咽,大王如此镇定,不知是否有御狼之计,况群狼岂会与之共舞,不早做打算,残羹剩饭日后亦难图得!”

    “亚父勿忧,一虎震山林,何来群狼,在本王看来,不过是中原之鹿耳,早晚必图之,士卒劳累,休息半载也无妨。”项羽说罢又开始饮酒作乐。

    范增沉默不语,虽口口声声称自己为亚父,但是意见几乎不听,战事虽立于不败之地,诸多小胜,便忘乎所以,自楚相去世之后,霸王愈加骄横,不知天高地厚,故而忧虑。

    季布在旁,高举酒杯缓缓走向范增,“老先生,今不与秦战,攻齐也可,何必忧愁,大王有英雄志气,无非时间长短而已。”

    “某年过古稀,时间长短对汝等无妨,殊不知,吾等这般岁数,惜日如金,焉能不急也。”言罢独饮一杯。

    “老先生多虑了,明日宴会结束,吾等便劝谏陛下攻打齐国,虽不为上策,但也不失为良策也。”季布继续劝慰道。

    范增长叹一声,“明日事明日再言,老夫累了,大王意气风发,却不思安危,吾所忧也,大王治军,首屈一指,然行事,未免儿戏,今观大王所言,不求御与中原,只求保全一方,然天下诸侯并起,守者欲守一方,攻者未必只在一地,故而攻欲为帝,守欲为王,如此悖论,大王岂不知耶!”

    季布闻言,若有所思,向着范增行礼之后,便讪讪退下,只觉得老先生执念太深,不宜深谈,免得惹祸上身。



    第147章 平阳秦营武侯去

    

现如今赵国边境乃是武侯把守,约莫半载有余,赵人对蒙恬的声名颇有几分忌惮,故而秦军打,赵军就投,秦军送还城池,赵军就接受,如此而已,便再无任何战争。

    蒙恬驻军平阳,早就有些时日,忽然听说朝中有使者前来,多少有些疑惑,而使者乃是韩信和陈平两人。

    平阳秦军营内,蒙恬四十有余,端坐在账内,而韩信和陈平自从和胡亥商议之后,便带着兵符来与蒙恬相见。

    胡亥并没有什么安排,主要就是先用离间计,至于攻打赵国与否,且看楚国行动,陈平本以为此次出来胡亥会大摆宴席,但是想想韩信还未立功,若是设宴,着实有些盛宠,对群臣也不好交代,仓促出行也算良策。

    蒙恬见两人,也觉察出一文一武,颇为知礼地问道:“两位从咸阳远道而来,不知道有何见教?”

    “启禀武侯,陛下有要事商议,还请见谅。”陈平环顾左右道。

    主座上的蒙恬当即摆手,屏退左右,“但说无妨。”这时陈平方才从袖中拿出诏书,乃是写给蒙恬的密信。

    其言曰:“武侯亲启,自先帝崩阻,承蒙蒙氏,以至于四海虽乱,秦却无事,正所谓德盛者礼崇,功高者赏重,公伐赵以来,未曾回朝,朕心忧虑,夙夜不安,赵临边境,易遭歹事,故而遣韩、陈至也。”

    “赵建国未久,君臣不齐,以公之力,弹丸小国,焉能久而费心,朕思量多日,方知先帝曾派兵数万前往南越,赵佗任嚣之辈是也。”

    “南越临江,巴蜀自危,此乃秦后院也,朕以先帝发兵,恐其自立,故望武侯率骑兵回朝,剩余秦卒安排各处,交由韩信,其身怀兵符,莫要怀疑,陈平为其左右,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可得赵国也,况今秦楚讲和,诸事妥当,宜速回朝。”

    蒙恬看罢,心中略作思量,他最近也得到消息,说是楚军撤出荥阳,以鸿沟为界限,如此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