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左车也是茫然,“夫人何以识的我?”

    “先生有所不知,妾本是赵国人,流落燕国,跟随将军是也,刚才先生说有要事,不知将军现在何处,为何这般着急耶?”藏夫人转而担忧地说道。

    “哎,夫人有所不知,将军因为兵权至盛,被燕王怀疑,现如今已经关进牢狱,某奉将军言语而来,取兵符,彻夜救出将军,大王无情,将军自不必苦守!”李左车信誓旦旦地说道。

    藏夫人闻言颔首,“多谢先生相助,妾并不知兵符所在,不知先生、、、”

    不等藏夫人说完,李左车便摆手道:“夫人何须怀疑在下,兵符我已经知晓,将军方才与我说了,时不我待,还请夫人见谅。”

    旁边的藏夫人闻言脸色惭愧,李左车进入后厢房,快速找到兵符,立即赶往西城兵营之中,与其中监军相见,殊不知藏荼虽为匹夫,但尤为重情重义,营内多数兄弟都愿意为其赴汤蹈火,今听闻藏荼被抓紧牢狱,当即整理四千兵马,向着燕国廷尉司赶去,又有四千兵马前往燕王宫中,此夜,燕国蓟都火光冲天,大势一触即发!



    第173章 燕王广内乱而亡

    

李左车带领五百士卒,丝毫不给狱卒解释的时间,快速冲入大牢内,将还在等待的藏荼救了出来,换上将军服饰,转而向着王宫的方向赶去。

    两人脸色略显紧张,藏荼在前有些仓促地问道:“先生,不知可派兵将王宫围住?”

    “将军放心,此番四千士卒已经赶往王宫,今吾等又率四千士卒,量燕王插翅难逃!将军不知还有何担忧之处?”李左车很是认真地说道。

    藏荼稍微颔首,“如此便无他事,燕王老匹夫,我以礼相待,何曾欺他,欲要护他疆土,偏要收我兵权,今日便斩草除根,解决后患!”

    而这时的燕王宫内,众嫔妃正在于燕王广嬉戏打闹,忽然间便听到外面喊杀不断,又有火光冲天,似白昼一般,燕王广心中不免有几分恐惧,当即斥退嫔妃,欲要出宫观察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外面的内监突然仓促跑了进来,有些惶恐地看向燕王广,“启禀大王,外面乱了!乱了!将军起兵造反了!”

    燕王广神色大惊,“将军造反?哪个将军?”

    “正是晚间下狱的将军藏荼,其门人用兵符带兵,将其营救了出来,此刻大军已经围住王宫,听闻藏荼在后方正在快速赶来,欲要自立为王!”

    三言两语,说的燕王广在宫内来回踱步,不知如何是好,嘴中依旧不断叹息道:“晚宴之时,未曾夺得兵权,未曾想今日却被其抢占先机,真乃本王失策也!”

    旁边的内监似乎很着急,立即上前询问道:“启禀大王,为今之计,当若何,贼军不久就要攻入宫门内,吾等还是降了吧。”

    燕王广当即转身,立即拔出殿上的佩剑,向着内监一剑刺去,那内监双眼惶恐,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燕王广,“大王何、何、何故如此啊。”

    扔掉佩剑的燕王有些阴狠地说道:“汝等小人,焉知国中大事,自古以来,将臣投降,敌军礼遇,何曾听闻大王投降依旧锦衣玉食者!”

    话音未落,内监有些无力地闭上了双眼,不消片刻,燕国监军率先攻破东门,直接来到昭明殿,而燕王广端坐在正殿之中,神情颇为严肃。

    监军在前却被燕王的气势吓住,畏畏缩缩不敢上前,燕王广冷笑道:“诸君乃是我燕国栋梁,何故如此行事耶?”

    “自燕以来,诸君在蓟何曾未得礼遇,今日兴师动众,可曾言明本王之罪状也。”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好在此时藏荼与李左车已经赶到,立即从外面冲了进来,“大王,别来无恙啊。”

    燕王广见到藏荼,心中多少有些愧疚,欲要表示歉意,谁知李左车率先上前道:“今燕王广罪大恶极,特列五罪,由以示众!”

    “其一,身为燕王,不思进取,后宫妃子强纳强娶,使得百姓哀怨不断,甚思家中女儿,可谓是为一己之力,不顾天下存亡!”

    “其二,为王者,何故疑惑臣下,燕将藏荼日夜护国,不求大王恩惠,只求百姓安稳,殊不知因兵权过重,加以怀疑,由此入狱,可谓昏庸至极!”

    “其三,诸国虎视眈眈,大有攻燕之意,然燕王何曾有担忧之意,每日声色犬马,贪图享乐,以至秦落于西南,匈奴强于北部!”

    “其四,国中无后,可寻访王公贵族之子嗣,立为王子,何至于执迷不悟,非己子不立也,可谓是迂腐至极,致使得国家乱祸频楚,未有息乱之意!”

    “其五,滥用奸臣,多听宦官之言,太尉无能,欲以兵权加深,可谓不识臣之意,枉为臣之王也!”

    燕王听罢,心中愤懑不已,欲要上前刺杀李左车,“广武君,汝身为赵国旧臣,吾本以为贤明无二,未曾想竟说出这般子虚乌有之言,当真可恶!”

    好在藏荼眼疾手快,直接拔剑挡住,有些微怒地说道:“大王至此,全咎由自取,与他人无关!”

    “你你你!吾等也算兄弟君臣,今日反我,到底何意!”燕王广随即把矛头指向藏荼说道。

    藏荼似乎有些不屑,随即说道:“大王不怀疑,为臣者何敢如此耶?”

    随着藏荼话音落下,殿上瞬间沉寂许多,就是燕王广也不在言语,李左车见状,当即上前道:“罪臣至此,当诛杀也!”

    众多士卒随即一拥而上,竟将燕王广剁成肉泥,藏荼随即整理宫殿,封锁库存,请求李左车前往秦国,言明藏荼愿意投降秦国。

    次日清晨,燕国百姓似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帛书一封,昭告全国百姓,其言曰:“燕王立国,中道而亡,遗社稷以待明君,然燕之左右,大敌环伺,孰难安久,故而降秦以保周全、、、。”

    燕王宫内,藏荼与李左车相对而坐,两人脸色说不出喜怒哀乐,藏荼饮口温茶,率先开口道:“先生此计策早有图谋耶?”

    李左车闻言脸色微笑,转而反问道:“将军此行动早有图谋耶?”

    话音未落,两人相视而笑,“将军早该如此,那燕王广不过是流落民间之燕人后裔,何德何能承继大统,初陈胜吴广曾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此言何意耶?真是说平民百姓也可为王,当然此为一也,其二便是陈生想称王,不想立诸国后裔为王,故而言明此话,以号召民心,观当今之事,选王朝后裔为王者,有几人安然尚在?”

    “韩王深死,乃韩国王室后裔,魏王安乐,那自立为王,后又楚帝,亦是发掘于民间,却被项羽加害,细细想来,唯独赵王歇算得上王室后裔中最为安稳之人,故而将军不必内疚,此举与项羽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何足道哉!”

    藏荼在旁,略微颔首,“先生所言,某受益良多,还有一事,请先生指点,今日降秦,可保全吾身乎?”

    “将军此番倒是多虑了,赵魏两国王侯尚存,况将军为秦立有不世之功,自然封侯拜相,何愁身家不保耶?英布、韩信起于草莽,秦帝尚能容忍,况将军乎?”李左车循循善诱道,也使得藏荼心中坦然许多。



    第174章 秦拜两侯兼一公

    

燕国举国投降的事情快速传到秦军营内,就是韩信也为之大吃一惊,当即派人前往燕国查探虚实,后又派人前往咸阳禀告诸事进展。

    咸阳城中,胡亥一直在关注秦燕之间的局势,忽一日正在庭内与扶苏谈治国之道,陈平急匆匆地从外殿跑来,手中拿着燕国的战况帛书。

    胡亥见状,当即起身接过帛书道:“陈爱卿知晓燕国形势乎?”

    “启禀陛下,微臣闻言,李左车一人赴燕,以不世之材,竟使得燕国君臣反目,燕将藏荼不战而降,可谓是战者最高意境,诸事全在捷报内,还请陛下仔细查看。”陈平颇为恭敬地说道。

    胡亥略微颔首,将帛书展开放于案牍之上,意思就是燕王广被斩杀于王宫之中,燕将藏荼投降秦军,韩信率军入城,另外请求封赏藏荼。

    “广武君真乃神人也,竟将燕国千里之地尽归我大秦所有,速速派人前往燕地,封藏荼为燕侯,另外再封韩信为文信侯,广武君拜为广武公,不得怠慢。”胡亥很是激动地说道。

    扶苏在旁,脸色微变,有些担忧地说道:“启禀陛下,如今不过是攻下燕国而已,一日之间封两侯一公,恐怕有些赏赐过分了,且兵马全在韩信手中,若是起兵反秦,吾等为之奈何?”

    不待扶苏话音落下,胡亥直接摆手道:“尚不至于如此,重言为人朕素有所知,文武双全,忠于大秦,定不会有二心之说。”

    “如今齐国尚在,若是强攻,定会北上辽东,因此先与之周旋,趁这段时间,将燕国的兵权全部复入秦军部下,中原之地,大秦三占其二,楚不过占据泗水彭城之地,会稽落入谁手尚不自知,韩信暂且周旋,我欲召回藏荼,让其攻占衡山,两位不知有何看法?”

    陈平在旁略作思量,方才缓缓说道:“燕将藏荼常在燕地,今将其调回,是否引起怀疑,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无碍,燕军也让其带来,如此还有何疑惑,况且其子藏衍尚在燕地,不会有事,反倒是将韩信李左车撤回,朕心中倒有几分顾虑。”胡亥认真地说道。

    三人议定,立即派使者前往燕地,韩信本来还有些疑惑,李左车两请韩信,才使得其打消顾虑,依旧带兵两万前往蓟都。

    藏荼曾经对韩信略有耳闻,加上其新破赵地,对韩信也有几分尊重,三人在殿内把酒言欢,恰好胡亥诏书送来,也免得舍人去寻三人,直接在殿上宣召。

    诏曰:“帝语:三军自征战以来,未有停息,伤人损兵,乃朕最不愿见之所事,赵国井陉,陈余败亡,秦略有损伤,朕心中甚愧,命伤者归宅,死者厚葬,以至于今日之成就,吾忧燕国,乃匈奴所争之地,藏荼父子,人中豪杰,致使得燕地两年和平,无死伤战争之事,可谓燕国之大幸。”

    “今明晓事理,来我大秦,可谓是锦上添花,解燃眉之急,纵有万斤黄金,千里之地,不足以慰将军之风尘,今即归秦,自当礼遇之。”

    “韩信在燕边疆兢兢业业,克勤职守,秦将之典范,广武君虽昔在赵国,却不得重用,今与藏荼相合,成燕之大事,皆有功之臣。”

    “朕功德薄寡,赖祖宗之灵,承继万里江山,夙夜兴叹,不敢半点懈怠,常忧诸地难成,汝三人皆圣杰,解大秦之危,使得失地复得,特册封如下。”

    “藏荼归秦,秦之荣幸,拜秦前将军,掌两万燕军,兼燕侯,享燕地三县万户食邑!”

    “韩信克重,秦之荣幸,拜秦平北将军,掌三万秦军,兼文信侯,享赵地三县万户食邑!”

    “广武君谋略过人,秦之荣幸,拜秦广武公,位列三公之上,朝不解剑,下不解履!”

    舍人宣读毕,众人皆是大惊,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如此封赏,吾等何德何能啊,万望陛下收回成命,吾等亦可肝脑涂地,赴汤蹈火!”李左车率先开口道。

    舍人在前,有些贺喜地说道:“三位请起,如此不世之功,区区封赏何足挂齿,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