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吴国末帝-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步协看向孙皓,迅速地说道:“乌程侯请讲。”

    这一日,天黑前。

    永安城附近区域。

    吴军营地,中央军帐。

    吴国上大将军施绩,正在查看地图。

    手持地图的他眉头紧皱,完全想不出进攻永安城的良策。

    因为就在昨日,蜀汉永安都督阎宇,传话给吴国上大将军施绩,吴国只能派遣两千人通过永安城。

    施绩顿时感觉很是为难。两千人实在太少,通过永安城之后,极有可能在蜀地被歼灭。

    就算这两千人没被歼灭,也因人数太少,无法与被拒于永安城外的吴国大部队,里应外合。

    因此,他只能按兵不动,静候陆抗带领的大军前来。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听到了兵士的禀报。

    “启禀上大将军,镇军将军传来地图与密信!”

    施绩接过陆抗传给他的地图与密信之后,首先拆开了密信。

    看完密信之后,他忽然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急忙展开陆抗传给自己的地图,细细查看。

    仔细查看了一番之后,施绩心中想道:“此乃天助我大吴也!”
………………………………

第21章 潜渡

    亥时。

    是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永安城附近,宽阔的大江边。

    眼下虽然已经进入枯水季节,但是大江中的波涛仍然不容小觑。

    大江南岸的茂密草丛中,一名将军带领数十名兵士,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此潜伏了许久,他们紧紧地盯着大江对岸。

    那里就是永安城。

    永安城雄踞大江北岸,紧邻夔门,三面环水,背靠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扼守水陆要津,自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他们潜伏在仅一江之隔的大江南岸,望向北岸的永安城,神情凝重。

    为首的那名将军,年纪并不算大,身材魁梧、体格精壮,眼神锐利如鹰隼,眼中不时掠过凛冽寒芒。

    他就是吴国名将太史慈之孙,太史涛,字扬波。

    太史涛从军已有多年,大小战役经历无数,虽算不上战功赫赫,却也颇有名气,如今已是吴国上大将军施绩手下的偏将军。

    时间回到半个时辰前,那时天色刚刚转黑。

    太史涛身着简装,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同样身着简装的数百人。因为要渡江作战,必须轻装前进。

    太史涛看着这些兵士,语气严肃地说道:“你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壮士,都是我大吴军队的精锐。今夜潜渡,任务艰巨,关系到能否顺利过江进入永安城。因此,潜渡将是此次大战的关键。”

    “我希望诸位将士,众志成城,破釜沉舟,勇往直前,不得退却。成功者自有封赏,若不幸身死,我当禀报上大将军,奏请朝廷,必定优抚各位的家属。你等无需担忧。”

    这话说着容易,可如今已是寒冬,如此装束,又要潜渡,等于是赤身跳进冰窟!若不是身体素质极好,意志坚强,那多半是九死一生。

    将士们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太史涛。

    忽然人群中有一人说道:“将军,您就下命令吧。”

    “好!”

    “三百人,分为十组,每组三十人,每组设一组长。除我亲自带队的那组,共设九名组长。组长带头下水,其余人等依次随行。”

    “大家结草衔环,每人只带一把尖刀。渡江时动作要轻,速度要快。若有掉队或者沉水者,只管前行,不得施救。”

    “上岸后,找准时机,迅速斩杀敌方岗哨,必须做到一击致命。然后,会说蜀语的士兵换上蜀军装束,等天明之后,混入永安城。其余人等在城外的密林潜伏等候。”

    “除渡江的三百人外,其余人留在大江南岸,驻守岗哨。”

    众人齐声答道:“遵命!”

    太史涛将九位组长叫到一旁,拿出地图,指着图上的哨位,一一分派。他再三叮嘱,确保大家都明白了各自的任务,以及汇合的时间与地点。

    众人领命离去。

    太史涛带着三十人率先抵达江边,藏匿于草丛之中,只等天完全变黑。

    许久之后,夜幕完全降临,时候到了。

    就是现在!行动!

    太史涛率先钻出草丛,蹑手蹑脚地下到水中。冰冷的江水,如尖刀一般刺入肌肤,寒意彻骨!但他全然不顾,回头一招手,便径直向前奋力游去。

    诸位兵士见此,也纷纷下到江中,朝对岸游去。

    漆黑的夜幕下,漆黑的江面上。

    没有人开口出声,只有微弱的划水声,淹没在哗哗的流水和呼啸的北风中。

    大江北岸,永安城外。

    沿着永安城的城墙,蜀国分布了不少岗哨,也安排了守卫的兵士。

    修筑永安城的初衷,原本是抵御吴国来犯。但是自从蜀汉先主刘备去世之后,吴蜀两国就几乎没有再发生过战事。

    更因为永安城城高墙厚,地势险峻,蜀国将士多年以来,贪逸享受,防务懈怠,又疏于演练,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如今已然是寒冬季节,半夜时分,昏昏欲睡的蜀军忽然看到了,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吴军。他们还以为是在做梦,等到看到明晃晃的尖刀,吓得话都说不出来。

    “天呐!这种天气,怎么回事?!他们是人吗,不会是鬼吧?!”

    太史涛一马当先,拔出尖刀,手起刀落,森白刀光掠过,已然划断数人的咽喉。

    众人纷纷上前,在刀光晃动之下,岗哨很快易手。

    一些兵士换上了蜀军衣服。

    不久之后,过江的兵士们按照约定,来到聚集地点。他们中已有许多人换成蜀军装扮。

    太史涛确认身份、清点人数,发现除了留下驻守岗哨的兵士,还少了二十几人。

    兵士们都攥紧了双拳,但并未开口,默然不语。

    太史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表情凝重地看向众人。

    他做了一个手势之后,众人散去,各自前往隐藏地点。只待天明,混入永安城。

    次日。

    永安六年,十月二十七。

    天色微微亮。

    永安城门缓缓打开。

    早起之人开始进出城门。岗哨按例依次盘查。

    几十个“蜀军”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嘴里还用蜀语骂骂咧咧道:“这个鬼天气,冻死老子了。回去先洗个热水澡,再喝一壶,然后睡个大觉。”

    由于换防比较频繁,兵士之间相互不认识也是常事。守城士兵见到这些“蜀军”,又听到他们说着蜀语,便没有多问,让他们进去了。

    永安城内原本驻扎有数万人马,但是因为魏蜀交兵,蜀都告急,罗宪奉命前去救援,已经带走了一万多人马,如今城中只有万余兵士。

    尽管如此,由于永安城的坚固非同一般,俨然是固若金汤。如果仅从外围攻打,就算数倍兵力,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陆抗、施绩他们知道不能硬攻,也不是没想过偷渡,只是不知道捷径在哪里。

    幸亏有孙皓,通过特殊手段,使施绩得知了捷径所在。

    现在伪装成蜀军的数十名吴军,已然进入了永安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与此同时。

    吴国,西陵。

    孙皓等人用过早膳,来到议事厅。

    大家正在讨论之前交战之事。

    忽然,有兵士匆忙来禀报:“急报!魏军来犯!”

    孙皓等人立即起身,快步走出议事厅。

    片刻后。

    此时,步协已然命令水师布好战船。

    孙皓站在大江南岸,望向对岸。

    江面上薄雾微微升起。

    只见北岸大大小小数十艘战船排列整齐,乘着北风向南驶来。因为隔得太远,看得不是十分清晰。

    西陵的江面比起永安城要宽阔得多,江水也没有那么湍急,所以魏军要过江,尽管顺风,也不可能非常迅速。

    但绝不能让他们轻易渡过大江!

    因此,战况极为紧急!
………………………………

第22章 备战

    孙皓和朱宣,跟着步协登上了一艘非常高大的战船。这种战船,孙皓在穿越之前,只是在图片上看过,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实物。

    这是一艘楼船,一共有三层,俨然就像一幢房屋。

    第一层叫“庐”,设置了许多庐舍,就是宿舍。

    第二层叫“飞庐”,是用来作战的,设置许多弩窗。每个弩窗后安排有数名弓弩手,可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第三层叫“爵室”,设有雀室,其实就是指挥室,供最高指挥官用于指挥作战,观察敌情。雀室之上还有个投石机。

    孙皓心中思索:“这不就是后世的指挥舰吗?”

    孙皓环顾四周,吴军已经派出数十艘战船,如箭一般朝着江北驶去。

    “三国时期的战船,已发展得较为发达。尤其是吴国,水师是极其强大的。但为何后来,就那么轻易被打败了呢?得好好研究一下。”他心中想道。

    孙皓仔细打量这些战船。

    只见所有船只,都在船尾固定有橹。摇动橹板,船便向前驶去。橹板类似现在的螺旋桨,不过没有那么好用。船尾还有一物,那便是舵,这个东西,孙皓在自己的世界里见过。

    船上还有一物,有点像锚,但不完全像。据兵士所说,那叫“碇”,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看来应该有锚的功能,但貌似不太灵活。

    孙皓依稀记得史书有记载,当年大帝与黄祖大战于沔口。他们使用两艘蒙冲船,以棕榈纤维系作绳子,中间系上巨石作为碇,上面站有千人。以弓弩互相射击,箭如雨下,兵士根本无法靠近。

    “冷兵器时代,作战就是如此。只是交战双方多次交手,兵力,武器早已熟悉。若要迅速取胜,恐怕还要用上不少,这个时代尚未出现的东西,比如新的武器。”

    就在孙皓冥思苦想之际,有兵士来报:“江上浓雾弥漫,战船无法前行,请求原路返回。”

    此刻,江面上确实已然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听到这个消息,步协撇撇嘴角,轻蔑地说道:“哼,今日竟便宜了他们!”

    孙皓见此,心中想道:“步阐打了败仗,步协急需扬功。虽然步协远比他弟弟厉害得多,未必会败,但要取胜或者大胜,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何况,步阐最终因为叛逆吴国,伏诛灭族。弟弟如此,兄长如何?他们的贰心从何时起?”

    “倘若存有贰心,岂能不败?!”

    “不行,必须尽快查明步氏!倘若属实,则要当机立断,扼杀于萌芽,再顺势夺得西陵的军政大权,为我以后谋图大业奠定基石。”

    想到这些,孙皓只在心里默默盘算,脸上却是不露声色。

    不过眼下最紧急的事情,是尽快制造一些新型武器,而且是三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的那种武器,以防魏军再次来犯,或者用来主动出击。

    就目前形势而言,没有新型武器,吴军一时之间恐怕难以取胜,至少不能大胜。所以在新型武器制造成功以前,两军最好不要发生大规模的水战。

    想必今日如此浓雾,魏军也不敢冒险进攻。而且幸好现在是冬季,浓雾天气经常出现。

    因此,吴军获得了几日喘息时间,可以备战。

    而只需三五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