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老兵-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大家吃不准董卓究竟有多少士兵,他们也就默认了董卓的调遣。
  到了七月中旬,董卓的曲部到了洛阳,并且董卓收编了皇甫嵩,何进等人的曲部,士兵一下子增加到了接近三十万,而且董卓之女婿牛辅也为董卓占领了长安,董卓是地盘士兵双丰收。
  这次这些世家更是被吓唬住了,他们就推出了执金吾丁原和董卓打擂台。
  正好董卓看何太后在垂帘听政不顺眼,他也想废了刘辨,立起刘协。
  于是乎董卓在朝会上说明了,自己要废掉刘辨,立起刘协。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借口了,比如说今上轻佻而无威仪等等。
  董卓的士兵太多了,有接近三十万,大家都怕他,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只有丁原不同意。
  董卓愤愤然要干掉丁原,不过被他女婿李儒给禁止了。李儒注意到了丁原背后跟着一员上将,身长一丈,手持方天画戟。
  甚是威严!董卓自己武艺不错,他是自恃能耐大,没带什么护卫。
  万一和丁原闹翻了,再死在丁原和那员大将手里了,不值个。
  于是乎朝会不欢而散,丁原敢反董卓他是有底气的,因为这丁原手下的并州军也甚为精锐,加上丁原收编的部队,丁原手里有大军四万,他还有王牌,自然不怕董卓。
  董卓感觉非常不爽,后来李儒说了,丁原背后那个大汉,看着非常不凡。董卓也非常能打,他也感觉那个大汉不简单。
  不过第二天,丁原杀出城去,带着自己的四万大军攻城。领兵大将就是那位大汉,自称并州主簿吕布吕奉先!
  这董卓一听,没把他鼻子给气歪了,心想,好家伙,他被唬得不轻啊!
  一个主簿!唉,就是因为长得不凡,就把我堂堂董司空给唬住了!不然在宴席上拿下丁原,我董司空的威望得提升多少啊!
  董卓也做过并州刺史,自然知道并州的一些情况。既然唯一一个未知人物吕布是个主簿,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于是乎董卓下令出战,他自己在成楼上观敌了阵,带着李儒和徐荣待在这里。董旻带着郭汜守着皇帝,陈留王以及百官,其他人出战。
  听说吕布是主簿,这凉州人都是好勇斗狠之人,对于敢于挑衅者,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坚决与以清楚。
  第一个就是樊稠出战了,樊稠用的是一把大砍刀,和吕布通了名姓刀戟并举,站在一处。
  樊稠想把这个银样镴枪头的主簿一下子干掉。没想到,第一个回合,吕布一戟就震破了樊稠的虎口!樊稠就是一惊,吕布再来一下子,樊稠的大刀就飞了!
  樊稠一慌,吕布就要来了。樊稠也是久经战阵了,他一点也不傻,心道这什么主簿啊!明明就是一个可怕的大将!
  樊稠拨马就跑,吕布真想追,可是樊稠的西凉马是上等马,速度飞快。
  而吕布胯下的就是一般战马,追不上樊稠。樊稠就溜了,这时候另一员西凉大将张济。
  张济用的是大枪,他翻手就给了吕布一下子。这一枪不简单,吕布微微动容,他一歪头,躲开了,接着又是一戟。这张济也就败了。
  怎么说呢?西凉众将一个挨着一个上来和吕布交手,他们能耐相仿,没有差距太大的,这样吕布大胜。并州军追击凉州军,杀死敌人数千。
  董卓看吕布这么厉害,居然是一个主簿,这要是给我所有……
  于是董卓的谋士中郎将李肃和吕布是老乡,他带着赤菟宝马,并金银细软,许诺,吕布归降就给他升官,让他单独带兵。
  吕布早就不满丁原了,让他一个勇冠三军之猛将做主簿。这有人识货,于是乎吕布干掉丁原,投奔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这次董卓大喜,京城之内再无敌手。
  董卓给吕布封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之后再提出废帝。
  这次是司隶校尉袁绍出声反对,董卓摄于袁绍所在的汝南袁家之威名,没有杀袁绍,袁绍趁机逃出了京城,董卓听了其他人的建议封袁绍为渤海太守,邟乡侯,安抚袁绍,以示董司空大度。
  没有人反对了,董卓在中平六年六月废刘辨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何太后还政,这样董卓完成了属于他的那无比威风的废立之举。


第20章 天下大乱
  董卓废帝之后,董卓废除了刘辨用过的昭宁,永汉这两个年号,改明年为初平元年,董卓力争除去刘辨一切的印记。
  他知道不靠着世家他坐不稳江山,带兵打仗他有大将,可是治理天下,他手里可是什么都没有的,那些大将都不擅长治理,于是他开始启用世家子弟。
  董卓自封为太师,第一个就是在中平六年九月底启用的大儒蔡邕蔡伯喈,拜为侍中,封谏议大夫,光禄勋,用来安抚人心。
  董卓也进一步解除了从桓帝开始的党锢之祸,封了王允做司徒,张邈张孟卓为陈留太守,借此以安抚人心。
  正好扬州刺史秦颉在中平六年年底病故,董卓也就命令汉室宗亲刘繇刘正礼为扬州刺史。
  董卓的西凉军虽然军纪很差,但是董卓执政初期这一系列作为看起来还算是不错的,起码也是秉公执法,委任的官员至少名声听上去还是不错的。
  在中平六年十月,曹操和董卓密切接触,他不是要投奔董卓,而是要刺杀董卓这个乱臣贼子。
  曹操从王允借来了七星宝刀,意图刺杀董卓,无奈谋泄,被吕布,李儒撞破,他只能只身逃跑。
  后来在途中,曹操接受了吕伯奢一家的帮助,最后还是他的多疑杀死了吕伯奢全家,最后曹操的路程虽然曲折,但还是平安的逃回了谯郡老家。
  董卓借着这次刺杀事件进行了大清洗的工作,他杀死了不少大臣,也搞的整个洛阳有些人人自危的感觉。
  这时的大汉朝堂才真正的乱了起来,董卓和世家很难维持表面的和谐了。
  这些对于我们的陈铁来说都不是重点,他知道皇帝死了之后,就知道这个大乱世要来了。
  他在渤海郡,做了都尉,手下管着一千人马,这些都是精锐!这也是乱世中最有用的东西。
  其实朝廷这些事陈铁也是听到一些的,什么掌权的是董卓之类的。
  陈铁知道这渤海从黄巾之乱中平元年之后,就没有太守,会不会有太守他不知道。
  陈铁一个码农,听过三国演义评书已经过了几十年了,在这个世界都快二十年了,他早就都忘的差不多了,就能记住一些人名和地名了。
  陈铁不知道袁绍最开始是渤海太守,但是他知道未来袁绍是整个河北四州的主人啊,那他岂不是要和袁绍混了?
  注定是曹老板的敌人?不过说实话,只要不和曹老板混那就都得是曹老板的敌人。
  这事后来陈铁想了很久,而且是闭门苦思,都吓坏了他的妻子谢莹。
  对了陈铁现在是一子一女,儿子是长子陈安,生于中平四年,后来升官之后,又在中平六年二月得了女儿,陈铁给她起名叫做陈璇,一子一女也不错,加一块儿也就是一个好字。
  话再说回来,陈铁闭关了很久之后他也想明白了,人生有很多不能选择的无奈,既然不能选择不如顺势而为。袁绍也不错,毕竟前期还是比较无敌的。
  陈铁想了很多,他想了要是袁绍开始注意不到他,他就苟着,等着官渡之战之后顺势投降曹操,不过官渡之战起码还得十年呢,这段时间也就很难受了。
  要是袁绍肯重用自己,那自己就保他袁绍,反正保谁都是保,袁绍对自己够意思,自己也不能不够意思不是嘛。
  想清楚了,陈铁也就恢复了正常,对士兵,家中的照顾也就更好了。谢莹也不再担心自家丈夫出问题了。
  要说陈铁不光是武力支持谢家,他在中平五年,生意不好做了之后,陈铁给自家岳母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在经营布店同时,再卖成衣。
  这时候没人卖这个,这东西一出来分成各个购买区,一下子谢家的生意又上了几层楼。
  谢王氏和谢莹母女两个更加看重这个女婿了,感觉他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他们不知道这么出色的人物会因为什么闷闷不乐,他们也没想到会是因为袁绍,曹操什么的事情。
  陈铁一直想着的袁绍他怎么样了呢?
  袁绍在中平六年七月份逃出了洛阳,身边只有颜良颜公骥和文丑两将,还有文人有逢纪逢元图和郭图郭公则,并有颜良训练的二百亲兵。
  袁绍出了成皋计划暂时投奔冀州刺史韩馥,这位是他们袁家的旧部,应该没有问题。
  后来在黄河附近又碰到了许攸,这小子自中平五年反叛事件爆发之后,就一直躲在黄河附近隐居,直到灵帝驾崩,他才敢出来活动,正巧碰见了老朋友袁绍,就一路同行吧。
  这一行过了黄河,进入冀州地界,刚一到,就被韩馥派出的大将潘凤给生擒活捉了,这时候是中平六年八月。
  不是袁绍他们不能打,只是因为韩馥势大,还有就是袁绍没想到韩馥会来擒拿他。
  韩馥这人最是胆小,在他看来袁绍敢在朝堂上公开和董卓叫板,董卓是什么人?
  你袁绍不是找死吗?他就把袁绍抓住软禁起来了,他想了要是风声不对就把袁绍给咔嚓了。
  袁绍也是万分郁闷,没成想,自己就这样被软禁了,太倒霉了。他想见韩馥也见不到,韩馥胆小他直接躲了。
  直到九月份,董卓废帝的事情传了出来,韩馥和部下商议,在谋士刘子惠的建议之下,他才放出了袁绍,这时候韩馥也知道了袁绍已经被封为渤海太守,邟乡侯了,这正好,袁绍去渤海上任吧。
  袁绍在邺城被软禁了一个月,他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作为渤海太守他也想了,一定要建立起属于他的武装力量。
  在冀州他又碰到了好朋友淳于琼,淳于琼手下有七八百人,这正好,他们一起去渤海了。
  渤海现在这宋郡丞已经七十岁了,老态龙钟,他接待了袁绍。袁绍一看一个渤海郡就是这么一个主事官?这还有个好?
  于是他让宋郡丞告老还乡,然后让逢纪做郡丞,郭图,许攸配合他做一下人口调查。
  这一查,袁绍才发现,渤海郡人口不少,一个郡,居然有人口超过四十万,这已经非常不错。
  通过老百姓的话,袁绍知道了,这渤海郡有强兵,在这里安全,除了邺城就数这里了。
  袁绍听了有些疑惑,他立刻命令颜良去查看军营,颜良去了,发现渤海郡在册是三千人,实际上只有两千人,看了那两个都尉的地盘,发现也都是乱七八糟的士兵,后来到了陈铁的军营,看见了这一千人,这才是精锐!
  颜良现在被袁绍委任为校尉,他以校尉的身份让都尉出来答话。陈铁出来正好碰见了这个颜良!这个好大汉。


第21章 见袁绍
  颜良作为校尉,他突然来到陈铁的军营之外,他叫出了陈铁。
  颜良眼中,陈铁是个黑大个,很强壮,眼露精光,一把大刀也是闪闪发亮,看着就是好一员大将的感觉。
  陈铁也看颜良,是好一条大汉,看起来比自己还高大两分,一把大刀,黑脸堂,一副威风凛凛,正气盎然的样子。
  陈铁是下官,他自然要首先说道:“校尉大人,小的乃都尉陈铁是也,不知校尉大人到此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一二。”
  陈铁现在是八尺挂零的高度,颜良有八尺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