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老兵-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不就丢人了吗。
  (孙诩也就认识刘备三兄弟了,最多加上一个黄权。)
  鲁肃建议孙诩稳一点,孙诩对于鲁肃的话还是听了的,他扎稳了篱笆然后按照惯例讨敌骂阵。
  陈到自然就是没听见你讨敌骂阵嘛,于是乎到了六月底,孙诩就要攻城了。
  老将军黄盖主动请战,孙诩自然应允。黄盖今年已经年岁不小了,他每一次出战都把他当成最后一战来打,打得确实非常努力。
  云梯,冲车,撞城锤,老将军从二十多岁开始跟着孙坚打仗,到了现在他已经打了四十年仗了,这经验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了。
  陈到还是非常厉害的,他和卓赝,吴班坐镇巴郡,黄盖几次都差点要占据城头了,到了最后还是被打退了。
  大战从六月打到了十月,刘备已经从关中收兵了,这巴郡还是岿然不动。
  当然了陈到这里的一万五千精锐已经只剩下六千多人了,孙诩的四万大军也就剩下两万多了,他也得考虑应该怎么打了,这么拼下去,就是打下巴郡他们也守不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飞带着援军来了!
  刘备带兵去打孟获了,他给了张飞一万人马,让他去援助巴郡。
  张飞那是什么脾气,他到了就直接冲阵了,孙楚的部队没有防备,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刘备的援兵到了,在他们眼中巴郡城里也就剩下那么数千人了,怎么可能出战呢?对此他们也是防备不足。
  可是一这么不足,就出了大问题了,一下子军阵就被张飞给冲烂了!
  孙诩和孙策一个脾气,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张飞厉害,他是知道,可是你怎么滴?就一定比我强吗?
  于是孙诩使大枪出战战住张飞,不过他能耐是不错,但是比起张飞还是差了不少。打了六七个回合孙诩就不行了,这也是一招不如一招!
  孙诩打着呢,他也想,完了,这次是生有处,死有地,这张飞别看他已经快到知天命之年了,没想到和自己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打,自己还不是对手。
  孙诩也想了,自己还没有儿子的,妻妾给自己生的都是女儿,自己就这么绝后了?
  这越想越多,越想越远。打仗能容得了这个?
  更何况孙诩本来就不如张飞,张飞一枪打击中了孙诩的左臂,孙诩一疼,感觉更坏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吴王殿下速去,黄公覆在此!”说完黄盖手持双鞭出战战住张飞。孙诩一看不用死了,也没人会想死的,孙诩直接跑了!
  平心而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北伐,大家普遍认为刘备手下没有什么能人了。
  所以孙诩西征像一些猛将,甘宁,黄忠什么的,他都没带,孙诩自己才最厉害的那个,其他人都不行。
  黄盖今年都已经六十好几了,要是年轻那会儿,没准能在张飞手下多走几招,可是到了现在,黄盖老了,他在孙诩手下都未必能走上十个回合。碰到张飞这也存在可比性?
  不过黄盖也想明白了,他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活几个六十多岁?
  这时候不如保下这个潜力无限的吴王殿下呢!
  黄盖这是一人舍命,万夫莫敌,他和张飞硬是打了七八个回合,身体受创多处,结果被张飞所杀!
  孙诩保住了,不过这四万人马,最后回去的已经不到一万人了,南楚败的不可谓不惨!
  黄盖死了,这是孙坚当年四老将的第三位了,现在除了硕果仅存的老将韩当,其他人都死了。
  孙策对此是不胜哀痛,给黄盖赐号靖哀,并且给黄盖之子黄柄一个当阳侯的爵位,并且给了他一个安国将军的官职,对于黄盖也算是够意思了,黄柄没什么能耐就是给了很好的地位,和不错的待遇。
  对于吴王孙诩,自然孙策不能不罚,也不能不罚。于是孙策给孙诩的处置就是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个月。
  孙诩对于黄盖这个老将也是非常敬仰的,老将军为自己而死,他愿意接受这种惩罚。
  泰安二年就这样在西征失败中结束了,到了三年,南楚这里只要不是太特殊的情况。
  他们从来都不缺粮草,孙策在春耕之后怎么能不想出征呢?
  于是孙策在泰安三年二月的朝会上,他又提出北伐之策,孙策的理论是袁魏欠收已久,最近有些缺粮,不趁这个机会找点便宜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且徐州守将淳于琼,豫州守将张郃,淳于琼自大,张郃没有什么太多的名声,这时候不北伐,等着袁魏灭了曹秦再北伐吗?那不是滑稽可笑吗?
  虽然很多人都不同意北伐,但是孙策的权威,只要他一心想做就无法阻挡。
  于是乎孙策在泰安三年二月底,孙策留下孙诩,鲁肃坐镇江东,孙瑜,马良坐镇荆州,周瑜坐镇江北。
  他亲自率领精兵五万,民夫五万,号称二十五万大军,以大将黄忠为先锋,诸葛瑾为参军,陆远随军浩浩荡荡出征豫州,对付张郃。


第110章 陈铁入豫
  孙策大军既然攻入了豫州,张郃这里自然是要用心抵挡了。
  说实在的袁绍这一世几乎都是一直在得胜,就是偶有波折袁绍也没有遇见过什么太大的失败。
  所以袁绍麾下的大将大部分都是比较骄傲的,张郃他也是一样。
  孙策这个人是挺厉害的,而且他也是少年成名。可是在张郃眼里孙策的名气都是在打南方得胜的,南方有什么厉害的人吗?
  孙策打了一个豫州,陈铁都不在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所以张郃不认为孙策能有多厉害。
  不过韩猛是见过孙策的能耐,知道孙策的治军能力,他不想出去主动攻击,目标就是守城。
  不过张郃作为镇北将军,豫州刺史。在豫州这事完全是他说了算。
  张郃认为他的功绩不够,居然还能作为镇北将军,封疆大吏,这容易让人不服啊。
  张郃决定出战,留下了荀堪,司马朗等文人守城,张郃和韩猛分兵两路埋伏准备偷袭孙策。
  孙策这里也知道豫州拥有大军七万呢,而且还有河北大将张郃,怎么可能不出战呢?
  而且张郃是河北名将,他没有什么厉害太大的功绩,出战是一定要的。
  孙策自己兵马也不少,估计张郃是不会直接发动大兵团战斗的,那样太危险了,容易满盘皆输,张郃就是要功绩也不能那么赌,张郃就只能玩偷袭战了。
  到了二月底,张郃为了贪功,他看着孙策的大军奔着汝南来了,他带一万精锐去埋伏了,按着孙策按照他的习惯他在先锋过去之后一直在队伍的最前面。
  张郃一想,孙策在最前面,他张郃也不差,他也认为孙策是没有什么防备的,想着去偷袭孙策,干掉他更好。
  张郃带着他的部队就直接杀出来了。孙策这里也是外松内紧,他习惯打头,他既然知道,自然也会对此有些防备。
  张郃出现的第一目标自然是孙策了,孙策一死南楚不就停滞了吗?
  他们也没有这么出色的国君了,这是最好的机会了!张郃大枪对着孙策就来了,孙策的大枪也是直接迎战。
  张郃是不错,伏击的地点也挺好,但是孙策有了防备,伏击的效果就没了,伏击战变成了很正常的遭遇战。
  张郃的能耐和孙策比起来,差了些!
  结果打了十个回合,张郃有些挺不住了,再看他自己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遭遇战,他手里一万人,孙策手里几万,自然是打不过的。
  于是乎,张郃拼着受伤,他逃回了汝南城,这一万人被干掉了三千多,被抓了三千多,逃回不到一千,剩下的散在各处。张郃算是负伤大败了。
  可是和韩猛比起来,张郃还算好的呢。韩猛在张郃之后设伏。
  韩猛也傲气,他不敢出战就是因为他怕孙策,可是孙策和张郃在前面打遭遇战呢,黄忠的先锋部队四千人过来了。
  韩猛一看黄忠,这老小子也快古稀之年了,老成这样了,韩猛还会怕?
  韩猛还想呢,难怪你孙策只能在南方发展,大好的中原大地你不能来,原来你手下没人啊!
  先锋官居然就是一个老头!(黄忠老年丧子,他自然是更加显得苍老)
  老头年轻时候可能挺厉害,现在都老的掉渣了,能有什么能耐?
  韩猛看着差不多了,一挥大斧子,嗷的一声就杀下去了。黄忠一看这个使大斧子的,看着不错,老头子也拍马舞刀上去了。
  黄忠那是什么本事,七十多岁还能阵斩夏侯渊的超级猛将,韩猛呢?
  是不错,但是和黄忠怎么比?而且韩猛今天还轻敌了。结果就这么一下子,黄忠大刀磕开了韩猛的大斧子,接着又补了一刀,这速度之快,根本不像一个老头。
  韩猛接第一招就知道坏了,老头子怎么这么大劲?
  第二招,韩猛身首异处!韩猛这一万人被杀了一千多,抓了六千多,只有百余人逃回了汝南,其他人都逃散无踪。
  孙策到了,他还担心黄忠因为年岁太大,被人偷袭给弄受伤了呢!
  结果一到,他就发现了,黄忠一点屁事都没有还斩将立功,孙策对着黄忠直接竖起了大拇指,黄忠自然是哈哈大笑!
  这样豫州最高的两个指挥官,一个受伤,一个被斩,剩下的都是一些文官,这怎么办?荀堪立刻派人报于袁绍求援。
  孙策的部队立刻上来围困了汝南,孙策本来要攻下汝南的,但是张郃也是一个男人,他带伤指挥大战,结果魏军士气大震,挡住了孙策的进攻。
  孙策也就选择了掳掠其他地方的人口,还有就是把俘虏送到周瑜那里去进行收编,时间是泰安三年五月。
  永兴三年六月,豫州告急的文书就被送到邺城袁绍的案前,袁绍顿时大惊,他没想到孙策如此厉害,张郃负伤,韩猛授首!这还能得了吗?
  袁绍立刻召开会议,豫州一定是要救的,救援豫州也是刻不容缓!那是抵御南楚的前方要塞!
  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救援豫州,而且一定得派大将,不光能耐,名气也得够!
  张郃都不行,你派有能耐又没名气的去也没用,他能让张郃听话?
  显然这是扯淡。那有资格的就不多了,只有陈铁,颜良以及曲义了。
  大家的意见就是兖州刺史曲义,能力卓越,离得近,这正合适。
  但是袁绍不乐意,曲义这人太傲,不合群,他去援救一个搞不好,他再立功,人就飘起来了,袁绍看着烦他。
  上次打洛阳,还没攻下来呢,这小子就飘了,要是再立功,整个大魏能搁下他?
  袁绍本来想让颜良去,但袁绍的暗示众臣都不同意,颜良有本事不假,但是他太急躁了,容易中计,这人不行!
  最后袁绍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河北中原欠收,兵粮匮乏,他自己亲征不能带领十万大军,他也没有安全感。
  最后袁绍派了郭淮和孙礼带着一万人马去了司隶,让陈铁带兵一万去援救豫州。
  陈铁在豫州待了五年呢,也够熟悉了。同时袁绍我给陈铁下令,让他留下两个经验丰富的帮助郭淮坐稳地方,袁绍给他派了两个不错的副将一个是周昂,一个是马岱,这两位也是足够用了。
  陈铁也就投桃报李,他留下了最为机变张南,还有一个老人林发,为那两位巩固司隶。
  于是乎陈铁带着精兵一万,以郝昭为先锋,袁涣,徐庶跟随,邓艾,陈定等人跟随,在永兴三年七月从司隶出发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