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县惨叫道:“我的银子……唉哟!”
  竟是家奴们慌乱之下,直接抓住知县的腿,拼命往围墙上爬。他们倒是爬上去了,却把坐在墙上的知县拖下来。
  师爷见势不妙,不敢再保全银子,只带着几十两跳墙开溜。
  吴勇带兵冲到围墙下,用枪指着知县,兴奋呼喊:“我又抓到大官了!”
  ……
  再说城南县学,学校里一个学生都没有,早就已经各自回家过年。
  县学教谕听说反贼进城,立即拿出一把长剑,又取出弩弓和一壶箭矢。他边走边给弩弓上弦,召集学校的经师和杂役,拢共十多人紧张守在学校里。
  一个经师瑟瑟发抖:“反贼不会来县学吧?”
  “肯定去县衙了。”另一个经师说。
  教谕让杂役把梯子抬来,他爬到围墙上观察情况。等了好一阵,却见一队反贼,正在追杀百姓,朝着县学这边奔来。
  教谕义愤填膺,用弩弓瞄准反贼,非常冷静的扣动扳机。
  “唉哟……有弓手,快快躲避!”
  黄顺此刻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正带人追捕趁乱抢掠者,突然之间,肩膀就莫名其妙中了一箭。
  忍痛躲到书铺的檐下立柱后,黄顺仔细回忆刚才的情况。他看向街对面的县学,顿时大呼:“学校里有人射箭,快冲进去抓人!”
  眼见反贼冲向县学大门,教谕立即跑回去,对经师和杂役说:“快逃!”
  经师、杂役们心中怨恨,反贼都是被教谕引来的,老实躲在学校里不好吗?
  这些家伙飞快跑向后门,只听轰的一声响,却是学校正门被撞开了。
  “全抓起来,我要活的!”
  黄顺愤怒之中,又带着些许兴奋,他知道赵瀚想要组建远程部队。
  从县学正门闯进去,里面的人都跑了,于是奋起直追,一直从后门追出半条街。
  由于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教谕、经师和杂役们,都没法躲进民居,只能顺着街道溜进小巷。
  杂役倒是跑得快,老师们却缺乏锻炼,被一群反贼越追越近。
  “唉哟!”
  一个经师摔倒在地,其他经师不管不顾,使出吃奶的力气逃命。
  教谕本来已跑到前面,听到情况之后,突然转身又射出一箭。
  “啊!”
  这次射得好准,正中一个追兵的胸口。幸好穿着厚厚的棉衣,抵消了大部分的力道,否则非得当场丧命不可。
  “举盾追击!”
  黄顺连忙大喊。
  赵瀚麾下的藤牌手,早就不再使用锅盖了,如今都是正儿八经的木盾。
  除了教谕之外,其他经师都被抓住。
  黄顺忍痛拔出箭矢,他也穿着棉衣,箭头入肉不深,但还是在扎到了骨头。这货带兵加速追击,转眼间跟着教谕进入小巷,然后就追丢了。
  “把总,地上有脚印!”一个伍长提醒。
  临近过年,这种小巷里行人稀少。雪地里虽有许多脚印,但新踩上去的,却只有那么一串。
  黄顺冷笑道:“藤牌手在前,举盾护住队友。”
  教谕藏在巷尾的杂物堆里,眼见反贼围过来,自知无法幸免,干脆又是抽冷子一箭。
  “啊!”
  这次是大腿中箭,因为上半身都有盾牌护着。
  “冲上去,别让他上弦,记住抓活的!”黄顺大呼。
  赵瀚已经占据县衙,师爷跑了,正在追捕,知县正瑟瑟发抖跪在他面前。
  黄顺小跑过来,欣喜道:“总镇,你看这是什么?”
  赵瀚接过弓弩,扫了一眼黄顺的肩膀:“去找大夫包扎,莫要耽搁了伤势。”
  教谕和几个经师,被带到赵瀚面前,经师们吓得跪地求饶。教谕却死活不跪,被士兵按着都没用,最后已按得趴到地上。
  “算了吧,让他站起来。”赵瀚挥手说。
  教谕长身而立,用轻蔑的眼神看着赵瀚,似乎一句话也懒得多说。
  “你叫什么名字?这弩弓哪来的?”赵瀚问道。
  教谕还是不语。
  旁边的经师说道:“将军容禀,此人叫宋应星,字长庚,是分宜县学的教谕(校长)。”
  “宋应星?”赵瀚笑得很古怪。


第145章 【大明白宋应星】
  二十年前,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参加乡试,一个全省第三名,一个全省第六名。
  江西乡试的第三和第六!
  可惜直到现在,兄弟俩都没考中进士。
  三年前,宋应升铨选为桐乡知县。说白了,就是走吏部的关系,以举人身份补选官缺。肯定花了银子,否则轮不上号,费映环当知县也是这个操作。
  家里花费大笔银子给哥哥买官,实在没钱给宋应星买知县,于是缓了两年帮宋应星买教谕。
  教谕也勉强是官嘛,县公立学校的校长。
  如今宋应星已四十多岁,来到分宜县做教谕,本该是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所有著作都是在这几年完成。
  谁知遇到赵瀚,刚开始写《天工开物》,就被一群反贼给抓了。
  “搜查县学,将此人的物品全部找来,”赵瀚瞟了宋应星一眼,“特别是书稿之类!”
  半个时辰之后,士卒抬着箱子到县衙。
  赵瀚蹲下去慢慢翻看,有宋应星的旅行笔记,还有无数技术资料笔记,包括农业机械、陶瓷、砖瓦、冶金、火药、纺织、采矿、气象等等等等。
  《天工开物》已经开始动笔,但还只有种植农作物的内容。
  赵瀚拿起那几页稿件,却是关于种植稻谷的,而且图文并茂画了诸多农具。
  粗略看完,赵瀚评价道:“谬矣,种稻有早稻、晚稻之分,你这只记载了早稻。晚稻者,可用番粳播种,你资料搜集得不齐啊。”
  “嗯?”
  宋应星本来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直至把他的稿件和资料找来,此君才变得有些害怕,生怕反贼把自己的书稿烧了。
  却没成想,反贼居然跟他探讨种稻技术,宋应星皱眉道:“真有晚稻种植之法?”
  “你是哪里人?”赵瀚问道。
  宋应星回答说:“南昌府奉新县。”
  “据我所知,赣东北已经有农户种植晚稻,南赣地区也已开始种植晚稻。”赵瀚说得头头是道,其实信息都来自那位粮商。
  宋应星也不顾对方的反贼身份,好奇问:“只需番粳稻种,就能种植晚稻?”
  “非也,”赵瀚纠正道,“我让人在庐陵县试种晚稻,结果收成不是很好。仔细推算,应该是热照不足。庄稼想要长得好,无非水与热。越是往南边,全年热度就越足,我听说广东有些地方,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稻谷。”
  “两到三季?”宋应星大为震惊。
  赵瀚笑着说:“许多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便如这种稻,想要多收几季,就必须在南方,可知是光照热度的原因。”
  宋应星说道:“若有机会,我会去广东看看。”
  赵瀚又蹲下继续翻找,竟真找到制作兵器的资料。有弓弩、箭矢、火药、枪炮等等,可惜没有找到投石机。
  “怎没有投石车?”赵瀚问道。
  宋应星回答说:“没见过。便是大明水师战船,要么用火炮,要么用弩机,谁还会用投石车?”
  好嘛,投石车已经被淘汰了。
  快到饭点,赵瀚拉着宋应星去吃饭,让人好生看守箱子里的资料。
  宋应星迷迷糊糊跟去,心里想的全是那只木箱。就算赵瀚把他放了,这货也不会离开,箱子里有他搜集了二十年的心血。
  有酒有肉。
  今天全军都有肉吃,毕竟辛苦行军多日,必须好生补一补身体。
  也不用去抢,拿着知县的银子,跑去找全城屠户购买,屠户们是不敢不卖的。
  “拿酒来,我要招待宋先生。”赵瀚喊道。
  宋先生不说话,只坐下看着赵瀚,想要拿回自己的书稿和资料。
  赵瀚笑着说:“宋先生吃饭。”
  宋应星说道:“我有一个长随,逃命时跑散了。”
  赵瀚立即吩咐手下:“全城张贴告示,就说宋先生是我的座上客,让宋先生的随从赶紧来县衙。”
  “这……这使不得。”宋应星惊得站起,告示一旦贴出去,岂非宣布他已经从贼?
  “使得,使得。”赵瀚大笑。
  宋应星对此毫无办法,只得气呼呼坐下。
  很快,知县藏的好酒,被端上了饭桌。
  赵瀚亲自为宋应星斟酒,问道:“先生可知杠杆原理?”
  宋应星不接赵瀚递来的酒杯,而是拿起筷子吃饭,他肚子确实饿了,嚼着饭菜说:“没听过。”
  赵瀚将一个酒杯倒置,用手指放在桌面做支点,拿筷子将酒杯撬起:“此便为杠杆原理,从我手指到酒杯,那段筷子的距离是阻力臂,从我的手指到发力处为动力臂。”
  宋应星顿时鄙视道:“甚乱七八糟的,此乃标本之理也!”
  “标本?”赵瀚没听明白。
  宋应星随手一指:“前段是本,后段是标。”
  好吧,从墨子那时开始,杠杆的阻力臂称“本”,杠杆的动力臂称“标”。
  赵瀚笑着说:“宋先生,我有一个发现。我手上所用力气乘以标之长度,等于所撬重物乘以本之长短,我将其命名为杠杆原理。”
  宋应星顿时被这话吸引,想要立即回家验证。
  验证试验的内容,他都已经想好了,直接用一杆大秤即可。
  事实上,《墨子》已经揭示杠杆原理,也阐述了比例问题,只不过描述很粗糙,没有形成明确的公式。
  两人不再说话,各自埋头吃饭。
  填饱肚子,赵瀚没有走动,而是让人把箱子抬来。
  赵瀚仔细翻阅稿件,突然就笑了,朗读一篇文章道:“治极思乱,乱极思治,此天地乘除之数也……西北寇患,延燎中原,其仅存城郭,而乡村镇市尽付炬烬者,不知其几。生民今日死于寇,明日死于兵……此政乱极思治之时,天下事犹可为,毋以乘除之数自沮惑也。”
  宋应星坐在板凳上,转身望着屋外景色,脑子里不知在想什么。
  赵瀚笑得很开心:“宋先生,你这篇文章,看似自我振奋,想要挽救社稷。可除了最后一句,通篇都在说改朝换代之事啊。”
  “胡说八道,”宋应星矢口否认,“值此乱世,正是我辈士子奋起之时。”
  赵瀚点头道:“读书人是该奋起,我也是读书人,因此奋起而发力,意图再造朗朗乾坤!”
  “你这是造反!”
  宋应星突然回过神来,问道:“你到底是谁?”
  “庐陵赵言,听说过没?”赵瀚笑问。
  宋应星惊道:“你竟是那赵贼,怎到分宜来了?”
  赵瀚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看宋应星的书稿,看到《民财议》顿时笑得更开心。
  宋应星的《民财议》,内容大意为——
  大明沦落到这个地步,不过是“民穷财尽”四个字。
  财不仅是指银子,天下百货皆为财。大明之财多得很,只是聚于少数人之手。百姓被盘剥得无以度日,因此朝廷征不到赋税。财政越是窘迫,就越要催征,导致恶性循环。不但如此,天下贼寇,也是活不下去,才纷纷起来造反。
  宋应星在文章里,直接用了“剥削”二字。
  另有《屯田议》、《催科议》、《军饷议》、《练兵议》等文章,都直指朝廷的核心问题所在,只不过没有给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或者说,无法给出应对措施,因为大明的根子已经烂透了。
  赵瀚点评道:“都是好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