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敢当。”
  “分内之事耳。”
  “竭力为总镇效命!”
  “……”
  被官员们簇拥着进城,庞春来边走边说:“陆续来了十多个义军使者,说要推举总镇为江西共主。特别是赣南义军,被两广总督、福建巡抚打得节节败退,他们请求总镇派兵救援。”
  “这事以后再说。”
  赵瀚当然不可能派兵,刚刚打了一场大仗,粮草消耗严重,士卒也有些疲惫,至少得休整半年。
  而且,兵器所已经开张,等全体换装之后,又能极大提升战力。
  宋应星甚至怂恿赵瀚攻占宁都县,因为宁都拥有硫磺矿,那是制造火药的必需品。
  宁都就在吉水县东边,赵瀚写信直接否定,他宁愿派人去购买,也不想短期内继续扩张。
  “让他们等着,我先回家看望夫人,”赵瀚挤眉弄眼,笑着说,“夫人怀孕了。”
  庞春来、李邦华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惊喜表情。
  这个消息带来的好处,完全不亚于大败官军。造反头子有了后代,可以让内部更加稳固,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进入总兵府,他们立即去办公,不再耽误赵瀚回家看望妻子。
  费如兰正站在内院门口张望,她没有去码头凑热闹,一来害怕动了胎气,二来也是不想过多露面。
  见到赵瀚走来,费如兰露出微笑说:“祝贺夫君大胜归来。”
  费如兰还要行礼,赵瀚连忙搀扶,扶着妻子进去坐下:“怀孕了须多注意,可有请个经验丰富的老妈子?”
  “请了,”惜月端着茶水过来,“老爷喝茶。”
  赵瀚牛饮一口,又去抚摸妻子的小腹,已经微微有些凸起。
  五月初确认怀孕,现在是七月初,算上确诊之前的时间,孩子至少四五个月了。
  “还经常犯吐吗?”赵瀚问道。
  费如兰笑着说:“偶尔还想吐,没上个月吐得厉害。”
  “平时走路要小心,也不要随便弯腰,小心动了胎气。”赵瀚叮嘱道。
  费如兰心头甜丝丝的,同时又好笑道:“行啦,你也没怀过孕。”
  赵瀚又把老妈子叫来,问了一些养胎的问题,免得费如兰胡乱吃什么东西。
  他非常不相信古代的孕产水平!
  赵瀚以前的时候,倒是知道一种助产钳,可惜不晓得长啥模样。而且就算他能发明出来,也不敢在老婆生孩子时用,因为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对婴儿造成脑损伤,甚至导致婴儿痴呆,一些国家已经禁用了。
  当天,赵瀚在家简直坐立不安,生怕费如兰磕着碰着。
  最后他干脆躲进书房,开始写一些医学常识。太专业的他不知道,只晓得接生时要保持清洁,什么东西都要用开水煮过,坐月子的时候必须保证室内通风。
  回家第二天,赵瀚还是没去上班,只让人把必须处理的公务,文件都抱到内院的书房来。
  很多东西需要他签字盖章,其实总兵府各司官员已经处理好了。小事他可以不用管,某些大事必须补上印章,赵瀚给自己刻了一枚“江西总兵”大印。
  除夕,赏月,观星。
  费如兰坐在旁边,手里轻摇团扇,看着牛郎织女星说:“他们一年见一次,不知何时能长相厮守。”
  赵瀚躺在竹椅上,笑着说:“夫人可知,天上一天,地下一年。”
  “是有这种说法。”费如兰点头道。
  赵瀚指着星空:“那牛郎织女,岂不是天天都能相会?”
  不止费如兰,就连旁边的惜月,都被逗得捂嘴偷笑,觉得赵瀚这说法太有趣了。
  可牛郎织女天天见面,似乎也就没那么浪漫。
  “啪!”
  费如兰一巴掌拍死蚊子。
  赵瀚连忙说:“院子里蚊虫多,先回房睡觉吧。”
  费如兰刚想站起,赵瀚和惜月已经左右扶住,费如兰好笑道:“真没那么要紧,你们这样,我都不知该怎么走路了。”
  回到卧室,惜月用扇子扑打一阵,确定蚊帐里没有蚊子,才扶着费如兰上床休息。
  夫妻俩靠在一起,待惜月走后,费如兰突然说:“夫君,你去惜月房里吧。”
  “睡觉了。”赵瀚只当没听明白。
  费如兰又说:“我身子不方便,夫君若是想了,晚上可去惜月那边。”
  赵瀚只得把这件事说清楚:“我已经想过了,要是做皇帝,肯定要有妃子,那是必须的,否则容易朝堂不稳。但是,我得立个规矩,皇帝不能三宫六院。最多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保证皇室血脉延续即可。在我做皇帝之前,我绝对不能纳妾,不然岂非带头坏了规矩?”
  费如兰也开始正经讨论此事:“若一个皇后,两个妃子,生的都是女儿呢?就算是儿子,夭折了怎办?”
  赵瀚顿时无言以对,他忘了古代的孕产水平,也忘了奇高的儿童夭折率。
  一后二妃,还真的无法保证皇子健康成年。
  赵瀚是肯定要做皇帝的,一方面是出于私心,一方面则是出于公心。
  若他搞什么过于离谱的政治制度,别说真正施行,消息传出去就会大乱。中国的情况太复杂了,欧美任何政体,都无法照搬套用过来。
  更何况,欧美政体真那么完美?
  赵瀚仔细想了想:“一个皇后,五个妃子,应该没问题吧。”
  “谁知道呢?”费如兰说。
  “那就这么决定了,一个皇后,五个妃子,不准再有更多,也不准再有什么嫔之类!”赵瀚当即做出决定。
  至于太监,这玩意该不该有?
  恐怕赵瀚说要取消太监,下面的文臣武将会炸锅。文官痛恨太监,只是痛恨太监掌权,哪天真的要取消,他们会千方百计保住太监。
  表面原因,是确保皇室血脉的纯净,避免后宫出现什么老王老李老张。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样是维持朝堂稳定。
  万一哪天蹦出心怀叵测之徒,指责太子不是皇帝亲生的,或者干脆质疑皇帝有问题,以此为借口发动政变或叛乱怎办?
  皇帝的家事,已经不是家事,而是一国之大事。
  稍微出现差错,就有可能生灵涂炭,打仗杀得血流成河!
  赵瀚继续思考,决定减少太监数量,只在内宫之中使用。便在皇城之内,只要不是身处内宫,都可以使用正常男子干活。
  宫女的数量也得消减,宫女干活到一定年限,可以放归民间允其结婚,也可保留少数不愿出宫的老嬷嬷。
  左思右想,赵瀚越想越烦躁,干脆蒙头大睡等以后处理。
  足足在家休息三天,赵瀚终于正式去上班。
  他见的第一个人,不是那些反贼使者,而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王调鼎。
  “听说,你又写出了什么文章?”赵瀚问道。
  王调鼎奉上几页稿纸:“并未宣之于众,也不知是否该宣之于众。”
  赵瀚接过来一看,皱眉道:“传国易姓说?”
  “出自儒家公羊派的传国易姓说,但又有所改动。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王调鼎害怕赵瀚听不明白,详细解释说,“这两句,出自《诗经》和《尚书》,并非离经叛道,而是正经的儒家言论。天命无常,不能永固。天子应天命而生,其德在推行仁政、抚育万民。而今之大明天子,上不能行仁政,下不能抚万民。此谓失德,既失天命。若有德者登高疾呼,行仁政,抚万民,则得其德,则天命所归矣!”


第167章 【众贼】
  赵瀚又仔细把文章看了一遍,笑道:“你倒是会从故纸堆里找东西。”
  王调鼎此时的身份很奇特,既为赵瀚造反搞理论研究,又不肯彻底的投靠赵瀚。他说道:“刚开始,我从《御制大诰》里面,翻到了太祖皇帝的殿兴有福论。可对照总镇之所作所为,这套理论完全不能用。”
  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又当又立!
  而且逻辑混乱,他先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来阐述全国土地都是皇帝的。只要你在这个国家吃过饭,那么皇帝就对你有恩,你就不能反对皇帝。
  包括朱元璋自己的家人,虽然饿死好几个,却也受恩于元朝皇帝。
  然后他又说,元朝皇帝无道,于是有愚民起来造反。
  并且,造反是不对的,即便你快饿死了,造反也是忘恩负义,这种行为必定遭到天谴。
  至于朱元璋自己,属于被迫造反,属于误入红巾军,并直接把红巾军称为“暴兵”。那个时候,盗贼并起,天下已不属于元朝,因此朱元璋不是在造反,而是在尽早平定天下,让老百姓都过上安定日子。
  通过这套理论,朱元璋不承认自己造反,他乃是匡扶天下的殿兴者!
  而赵瀚的家国天下论,摆明了就是要造反,跟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完全挨不着。
  赵瀚继续翻阅琢磨,问道:“儒家公羊派,不是主张大一统吗?”
  “那是汉武帝时期的公羊派,”王调鼎详细解释说,“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公羊派便提出了传国易姓说。当时吏治日趋崩坏,天下民不聊生,因此公羊派认为是天子无道,必须换一个贤人做皇帝。而且,他们当面请求皇帝禅让退位。”
  “下场如何?”赵瀚又问。
  王调鼎回答说:“请求汉昭帝禅让的被杀了,请求汉宣帝禅让的自杀了。”
  赵瀚忍不住笑道:“哈哈,他们还真敢。”
  王调鼎说道:“此二人虽死,传国易姓说却流传甚广,甚至成为天下儒士的共识。因此王莽篡位,无人反对,全天下都在等着他传国易姓。”
  “国家积弊已深,哪是换一个皇帝就能变好的。”赵瀚摇头叹息。
  王调鼎辩解道:“大秦一统,二世而亡,很多事情,汉代的儒士弄不清楚。”
  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西汉首次面临大一统王朝的诸多问题,无法从历史当中获得借鉴,只能探索各种后世看来很天真的解决方法。
  王调鼎继续说道:“在下这篇传国易姓说,与汉时又有所不同,而是结合了总镇的家国天下论。”
  王调鼎的文章是如此阐述的——
  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
  失德,既失天命。
  怎样算失德?
  引用孟子的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尔也。”
  既有德者,能让百姓幸福,可万民归心,可统御天下。
  民心,便是天命。
  获得天命的过程,就是获得民心的过程。
  民心,并非士绅之心,而是庶民黔首之心。
  如何获得民心呢?
  就要观察大明朝廷的过失,将这些过错都改过来。分田亩与小民,任命贤才为官,镇压劣绅豪强,惩治贪官污吏,这些都是在改正朝廷的过错。
  只要将这套政策推行天下,就能获得万民之心,就能获得天命眷顾。
  就能,传国易姓,登基为帝!
  所传之国,非大明国,而是华夏神州。
  赵瀚笑问:“你怎不敢把文章传出去,只偷偷的来找我?”
  王调鼎说道:“大明无道,总镇有德可居之。总镇创立之国,若至哪天无道,岂不也是有德者居之?”
  “子孙无德,自当毁灭。”赵瀚不为儿孙担忧,因为担忧也没用。
  哪有万世不灭的王朝?
  “如此,”王调鼎拱手道,“此文便献与总镇。”
  顺便一提,王调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