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二老爷,也在朝为官,定要弹劾这两个混账!”
  “这两个昏官,连反贼都不如。临江府、吉安府,反贼都不设卡,只收码头的泊位税。”
  “……”
  费映环站在甲板上,耳边不时传来议论声,那些商人一个个都气炸了。
  文官私设钞关,属实离谱得很,费映环自认没那么大胆子。
  这关税银子赚起来很快,有的三十抽一,有的二十抽一,有的十抽一。九江那边就有官方钞关,现在又来个南昌钞关,从长江进来的商船,两道钞关一过,基本上就没啥利润可言。
  甚至是亏本!
  费映环感觉江西完蛋了,若是不能迅速剿灭赵瀚,这种搞法简直民不聊生。
  真的民不聊生,赵瀚也非常头疼。
  江西本身不产盐,广盐被两广总督断了,淮盐又要过两道钞关。如今临江府和吉安府的盐价,已经相较于去年翻番,这还是总兵府出面补贴,并勒令盐商不得乱涨价,否则盐价翻三五倍都有可能。
  赵瀚的财政都快撑不住了,正在寻求从湖广购买私盐,途经扫地王的地盘运过来。
  等待小半日,费映环终于过关。
  行不多时,却见数百骑兵,正排成一字长龙,傻乎乎站在河滩上。
  江西总兵杨嘉谟,望着漫无边际的水田直想哭。他带着数百家丁赴任,清一色的铁甲骑兵,今天带兵出来熟悉地形,只能全程下马牵着走。
  要么是水田,要么是山地,别说骑兵冲锋,连列阵都不可能。
  当初李懋芳、李若琏骑马逃走,二百里不到的路程,可是骑了整整十天。当时骑马而逃的官军将领,被赵瀚抓到好几个,原因很简单,有的马蹄踩进水田拔不出来,有的在田埂上奔驰不小心摔倒了。
  “唉!”
  杨嘉谟一枪杵进泥地里,觉得自己是猛虎入笼,浑身力气都施展不开。他宁愿在北边打流寇,也不愿跑这儿来打反贼,他的几百家丁算是废了大半。
  费映环遥望那些骑兵,忍不住笑出声来。
  魏剑雄说道:“骑兵还是有用的,决战之时,用船运到战场附近。若是水田不多,便可趁机冲阵,没见识过骑兵的江西兵肯定崩溃。”
  “在江西用骑兵,地形太苛刻了。”费映环连连摇头。
  客船转眼就到了临江府,费映环感觉非常惊讶,此城竟然繁华依旧,完全不像被反贼占领的样子。
  来到一家饭馆,伙计连忙招呼:“几位吃点什么?”
  “随便来几个拿手菜,不喝酒。”费映环此行是来考察的,不想暴露自己,也怕喝酒误事。
  饭菜端上来,刚吃没两口,饭馆门前就有乞丐出现。
  说是乞丐,却又不像,因为穿着并不破烂。说是化缘的和尚,可又不穿僧衣,只是顶着个大光头。
  突然,一个差役现身,逮着光头乞丐就走。
  费映环看得稀奇,叫来店伙计问:“那些是和尚?怎被官差抓走了?”
  店伙计笑道:“那是没有度牒的假和尚。赵总镇拿下临江府之后,见城内城外的庙观太多,就派人清理度牒。你猜怎么着?抓了一千多个假和尚、假道士,只有三十多个是真正的出家人。那些庙观,如今都分给穷人住了,最大的一座庙改成济养院。”
  费映环好奇道:“被驱逐的假道士、假和尚,连化缘讨饭都不行?”
  店伙计回答:“化缘可以,得有度牒,否则就视为乞丐,赵先生不准治下有乞丐。”
  “这可稀奇了,”费映环猛然想起来,他从码头过来,确实没见过乞丐,不由问道,“乞丐都去哪了?”
  店伙计说道:“全手全脚的,可报名做工。年轻人送去磁窑、兵器所做学徒,年纪大的就送去给各工地做帮工。实在老得不行,或者身体残疾的,就送去济养院,给官兵缝衣服、做鞋子。赵先生说了,劳作得食,不劳作不得食。”
  费映环挥手让店伙计退下,叹息道:“瀚哥儿做事,总是出人意料。”
  魏剑雄调侃道:“他们兄妹做乞丐,听说被恶丐欺负过,想来因此容不得治下有乞丐。”
  “你这说法倒是有趣。”费映环忍不住笑道。
  顺便一提,被赵瀚清理的假道士,许多转行给人算命。
  也有少部分,不但识字,而且会炼丹,被抓去兵器所制作火药。配方流程,由宋应星提供指导,这些道士学得很快。
  吃饱喝足,费映环继续出去闲逛,走到偏向西门的地方,街道上突然吵闹喧哗起来。
  却见行人纷纷闪到旁边,一群士卒手持军械而来。
  待这些士卒跑过去,百姓好奇发生了啥事,于是一窝蜂的跟着追赶看热闹。
  费映环也连忙跟上,足足跑了半条街,前面那些士卒终于停下。
  李正大吼一声:“围起来,莫要放走一人!”
  这栋两层楼房,迅速被士兵包围,突然有人从侧方二楼窗户跳出,一瘸一拐想逃进人群当中。
  “抓起来!”
  可惜跑得慢,只跑出十多步就被抓到。
  士兵们撞开门冲进去,里面哭喊嘶吼求饶声,混杂在一起传到街头。
  李正站在门口,对围观百姓说:“从今往后,禁止开设赌场。若是发现五人以上聚赌,你们都可以到官府检举,缴获的赌资分给检举者一半!”
  此言一出,瞬间轰动。
  当场就有百姓大喊:“我检举,东源街有一家赌场!”
  李正笑道:“那边已经派兵去了。”
  又有个衣着华贵的路人问:“军爷,在自家博戏也不行吗?”
  李正解释说:“若是宴请宾客,也可在家小赌怡情。你们别想着钻空子,究竟是宴请宾客,还是聚众赌博,到时候一查就清楚了!”
  一个个赌徒被抓出来,当街开始打屁股。
  赵瀚定下规矩,打板子不能打腰背,也不能对着骨头打,避免把人给打残。但打屁股肉是可以,而且必须脱裤子,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啊!”
  跑来看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扭头转身,因为赌场门口,亮出一排白花花的屁股。
  “打得好!”
  “那不是陈老四吗?这回可涨脸了。”
  “邓九也在。喂,邓九,你上个月当的钗子,还没赎回来呢。这回又当了甚首饰?再赌下去,婆娘都要跟人跑了!”
  “……”
  赌徒们全部捂着脸,都顾不得疼痛了,只求早点打完屁股回家。
  不但没收赌资,就连赌徒身上的钱,都被士兵们搜出拿走。
  然后,这些赌徒就可以滚蛋了。接着被押出来的,全是赌场员工,一个个五花大绑,悉数送去山里挖矿。
  一个家伙还敢攀关系,低声讨好道:“李把总,我舅爷在县衙当差,他前阵子配合分田,府尊都亲口嘉奖过。你看吧,咱们都是自己人,大水冲了龙王庙。只要李把总将我放了,小的定有回报。”
  “你舅爷叫什么?”李正微笑道。
  那人回答:“我舅爷叫黄智,秀才功名,在县衙做文书。”
  李正笑问:“这赌场,他有没有份?”
  “有,城里好几家大户都有,”那人说道,“老爷们前几天还在商量,说每月给府尊、县尊,还有李把总,都奉上一份孝敬银子。”
  李正笑得更开心:“很好。来人啦,去跟袁知县接洽,请他把黄智抓起来审问!”
  此人瞬间语塞,傻傻的看着李正。


第173章 【巡抚来投?】
  吉安,总兵府。
  原登莱巡抚王廷试,手里握着一本《大同集》,对守门侍卫说:“烦请通报孟暗先生,就说南昌故友造访。”
  侍卫见王廷试年纪不小,又是李邦华的老朋友,顿时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王廷试被请进去。
  李邦华没有喊出对方身份,只惊讶道:“竟真是贤弟来了?”
  王廷试举起手中的《大同集》,微笑着说:“愚弟在南昌获得此书,拜读之后,夙兴夜寐,方知世间果有真龙之主,因此特来投奔之。”
  “贤弟请稍待,愚兄立即向总镇引荐。”李邦华说道。
  王廷试拱手道:“多谢孟暗兄。”
  李邦华踱步走向赵瀚的办公室,获得许可之后,进去就说:“总镇,原登莱巡抚王廷试来了,手里还拿着本《大同集》,说是前来投效。”
  赵瀚没有什么惊喜,而是笑道:“巡抚可是朝廷大员,他竟然主动从贼?”
  李邦华说道:“这厮被罢官好几年,又家住南昌,族人并无大官。他估计想豪赌一把,赌这大明朝廷没救了,赌总镇能够夺取天下。即便总镇不能夺取天下,只要能占据江西,南昌王氏也算赌对了。”
  “此人如何?”赵瀚问道。
  李邦华说道:“肯定是有才干的,而且通军略。不过嘛,有些贪婪,卑下而媚上。”
  赵瀚笑着说:“橘生淮南,不必苛责。既是媚上之人,自懂得察言观色,自晓得揣摩我的心思。我不容贪污,他若真个聪明,就知该如何做事。便说那首辅温体仁,分文不贪,能力卓绝,此人若在我手下,必为当世之贤相良臣。有怎样的君,就有怎样的臣。”
  “总镇用人,有大气度。”李邦华非常高兴,他觉得赵瀚更合格了,已有海纳百川之心胸。
  不多时,王廷试被请进来。
  初次见到赵瀚,王廷试颇为诧异,没想到赵瀚如此年轻,他还以为庐陵赵贼有三四十岁呢。
  事实上,除了铅山来的小伙伴,没人知道赵瀚的真实年龄。
  包括李邦华在内,都以为赵瀚至少二十五六岁,只是长得有些脸嫩而已。
  “南昌王廷试,拜见总镇!”王廷试略微错愕,便立即恢复正常表情。
  赵瀚笑着说:“先生快请坐。”
  王廷试手捧《大同集》,赞美道:“吾在南昌,偶然觅得此书,仿佛夏日饮冰,只觉神清气爽。救天下者,非总镇莫属!”
  好嘛,一个马屁精。
  赵瀚哈哈大笑:“原来如此,先生与我乃是知己也。”
  王廷试又开始痛骂皇帝:“崇祯小儿,刚愎自用,不似人君。便说那辽东之事,文臣有错,武将有错。错最大者,便是崇祯本人!”
  李邦华眉头紧皱,非常厌恶王廷试的人品,你就算投奔新主,也用不着诋毁旧主吧。
  “敢问先生,崇祯如何错了?”赵瀚说道。
  王廷试问道:“总镇可知袁崇焕与毛文龙?”
  “知道。”赵瀚点头说。
  王廷试叹息道:“当时,在下身为登莱巡抚,正好就夹在他们中间。他二人之死,我是全程参与啊,到最后我也被罢官了。”
  对于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纠葛,赵瀚完全搞不清楚。李邦华当时在督理河道,也没有亲身经历。
  赵瀚说道:“还要请教先生原委。”
  王廷试说道:“事件起因,是崇祯元年二月,当时皇帝正在清查阉党。御史潘士闻,为了讨好新皇立功,便弹劾毛文龙攀附阉党,并与四个太监结拜为兄弟。还弹劾与毛文龙结拜的太监,暗中挂魏忠贤穿龙袍、戴冠冕的画像,日夜焚香参拜。”
  “崇祯就信了?”赵瀚好奇道。
  王廷试说道:“此非信与不信之论,即便属实,亦当放过。毛文龙镇守要地,如何能轻易动得?”
  赵瀚又问道:“后来呢?”
  王廷试说道:“朝中稳重之臣,皆劝此事不可追查,崇祯当时倒还听得进劝谏。可仅过了三月,登莱巡抚孙国桢,又弹劾毛文龙勾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