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直在搞大同理论研究的王调鼎,这次主动请缨,洪水平息之后,便启程前往北京。
  抵京之后,直奔首辅官邸。
  由于没给银子贿赂门房,门子连拜帖都不收。
  “锵!”
  王调鼎拔出文士剑,剑指门子的咽喉说:“我乃江西巨寇赵天王麾下,若是首辅不见,便散播首辅勾结反贼之言,张首辅必有抄家灭门之祸。你这看门的也别想跑掉!”
  反贼的人?
  门子吓得脑袋一片空白,想要下跪,又怕被剑锋伤到喉咙,浑身哆嗦道:“好……好汉饶命!”
  “快去通报!”王调鼎收剑回鞘。
  门子瞬间瘫软在地,挣扎了两下,硬是没力气站起来。
  “快去!”王调鼎呵斥道。
  门子拿着拜帖,慌张往里爬,其他守门者已躲得老远。
  待进门之后,大门立即关上,门子这才艰难站起,踉踉跄跄跑去通报。一个报一个,拜帖终于递到首辅张志发那里。
  听说被招安的江西巨寇派人来了,张志发不敢见,又不敢不见。他慌张来到大门之内,隔着门问道:“尊驾来京有何事情?”
  王调鼎回答说:“大明前军都督同知、昭勇将军、吉安总兵赵言,亲笔手书一封,派我亲自交给陛下。你快快去宫里通报,现在就去,耽误事情,你脑袋不保!”
  张志发以为出了大事,以崇祯的性格,如果因为他而耽误,还真有极大可能脑袋不保。
  “备轿!”
  这位首辅,吓得立即出门,趁着天黑以前往紫禁城跑。
  来到东安门前,张志发对守门侍卫说:“烦请通报陛下,内阁有急事呈奏,十万火急之事!”
  侍卫见首辅如此着急,以为鞑子又打来了,吓得立即跑去通报,都没顾得上收银子。
  层层传递,崇祯立即召见,张志发见到皇帝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
  “又出了什么大事?”崇祯急忙问道。
  张志发说道:“陛下,江西吉安总兵赵言,遣一信使至臣住所。说是赵总兵亲手书信,要他当面呈交给陛下。臣不敢放其进门,此人如今还在臣家门口等着。”
  崇祯眉头紧皱,同时又感到好奇,当即传令说:“带此人进宫!”
  王调鼎被搜去武器,径直来到乾清宫。
  见到皇帝,王调鼎当即跪拜说:“庐陵知县王调鼎,叩见陛下!”
  崇祯疑惑道:“你是大明的知县,还是赵言的知县?”
  王调鼎回答道:“臣是大明知县,上任不久,反贼便来攻城,麾下并无士卒可用。臣有负君恩,致使大明丢城失地。这几年,臣并未真的从贼,一直在白鹭洲书院讲学。”
  崇祯居然没有感到愤怒,或者说他已经麻木了。至少这个知县,没有选择做贼官,只是在反贼治下教书。
  而且,庐陵县附郭府城,真正追责该是吉安知府。
  崇祯要是知道,《大同集》里的文章,有两篇都出自王调鼎之手,恐怕当场就要将其拖去凌迟。
  太监递上一封信件,是从王调鼎身上搜出来的。
  “这是赵瀚的手书?”崇祯问道。
  王调鼎说:“正是。”
  崇祯好奇拆开书信,第一反应是字还不错,看样子确实是个有文化的反贼。
  内容翻译为白话之后,大致如下:“臣赵言,吉水一贫寒书生。贪官污吏盘剥,士绅豪强压榨,为求活命而效尤螳臂。如今全国大灾,江西官民上下一心,灾情总算不是很严重。而南直隶、浙江大旱经年,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大量饥民来到江西乞讨。江西、南直、浙江粮商勾结,囤积居奇,臣在江西无力约束。必须南直、浙江官员联手,才能平抑江南米价。请陛下特派巡粮总督,勒令南直、浙江官员,专门督办筹粮赈灾之事。”
  “混账!”
  崇祯勃然大怒,呵斥道:“他一个吉安总兵,竟然想染指南直、浙江的赈灾之事。要不要换他来做皇帝!”
  王调鼎拱手道:“陛下容禀,赵言之本意,还真就只是赈灾。”
  崇祯冷笑:“你说!”
  王调鼎说道:“赵总兵想要占领浙江,如探囊取物耳。从广信府发兵便可,浙江又哪有官兵能抵挡?拿下浙江,再以水师攻南直,两面夹击之下,长江以南尽入其手。他又何必多此一举,请求陛下派总督去江南赈灾?”
  这话虽然难听,却所言非虚,也是朝廷最担忧的事情。
  崇祯问道:“赵言究竟意欲何为?”
  “赈灾,救民。”王调鼎回答道。
  崇祯越听越糊涂,甚至称呼上都不掩饰了:“他一个江西反贼,南直、浙江大灾关他何事?”
  王调鼎额头触地,趴伏道:“臣,不敢说。”
  “说!”崇祯呵斥。
  “赵言,人杰也,有并吞宇内之心,有匡扶天下之志,”王调鼎说道,“今年江西亦有大灾。赵瀚治下,官兵齐心,虽有灾情,却不严重。而官府治下,水旱肆虐,百姓苦不堪言,饶州、都昌皆有饥民起事。赵言不但在自己治下减赋赈灾,还去官府治下赈济百姓,甚至因此钱粮枯竭。”
  崇祯冷笑:“此邀买人心也!”
  王调鼎继续说:“陛下,数臣直言,赵言把自己当官府了。南直、浙江之饥民,虽不在赵言治下,却也被赵言视为自己的子民。他对百姓是极好的……”
  崇祯这次没有愤怒,而是感觉荒唐可笑,同时又有无尽的悲哀。
  他这做的是什么皇帝啊?
  治下饥民不能救济,还得疯狂催税,竟让一个反贼来操心民生。
  崇祯面无表情道:“朕听多人论及赵言,各执一词,难辨真假。你也来评价此人一番吧。”


第230章 【皇帝与皇后】
  王调鼎年纪轻轻,肯定还没活够啊,他哪里敢说真话?
  当即抱拳道:“这赵言自是人杰,当世罕有。然其性之弊有二,一曰迂,二曰仁。”
  崇祯奇怪道:“仁亦弊乎?”
  王调鼎解释说:“此仁,乃妇人之仁。陛下可知,赵言兵锋日盛,却仍局促于半个江西?”
  崇祯有些愠怒,什么叫局促于半个江西?占了半个江西还嫌少吗?
  崇祯不接话,王调鼎只能继续说:“其麾下官吏、将士,皆沸腾求战,欲扩其私地而升迁。然赵言妇人之仁,每次大举出兵,必在夏收、秋收之后,且至多两月便止兵。其所言也,用兵太多,必令百姓生活日艰。此非妇人之仁耶?以其威望、兵势,两年前便可横扫江西。”
  “混账之言,朝廷兵多将广,江西岂是他说夺就夺的!”崇祯大怒。
  王调鼎连忙俯首,不敢再说。
  其实,崇祯已经相信这话,并结合陈于鼎、刘同升等人的评价,在心中勾勒出一个赵贼的生动形象。
  在崇祯想来,赵瀚是那种信奉“仁义”的儒生。因其自身遭遇,痛恨朝廷和大族,但非常关心爱护小民。因此,赵瀚强行把大族的田产,分给普通老百姓。甚至在能够占领整个江西的情况下,因为害怕用兵太多,影响百姓的生活,于是每次出兵都只一两个月,占一点地盘见好就收。从来不为了扩张地盘,强迫老百姓多交赋税。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的反贼,跟李自成、张献忠那些人完全相反。
  见王调鼎趴跪于地,崇祯止住怒火,问道:“此其妇人之仁,那又何谓迂呢?”
  王调鼎说道:“赵言做事,迂于成规。其奉《大明律》为圭臬,但有犯法之人,必然严惩不贷。当时有一举人,早已全族归附,且做事认真而不懈怠,可谓清官廉吏也。因醉酒辱一从良妓女,便依《大明律》判处绞刑。此事尽失士绅之心,多有举族逃亡者。”
  崇祯居然开始为赵瀚辩解:“这怎么能算迂阔?做事做官,就该守规矩!”
  王调鼎说道:“陛下,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一从良妓女,而杀一清官廉吏,致使士绅多有逃亡。此真迂阔也。”
  崇祯愤怒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不守规矩,而至天下如此田地!该杀,该杀!”
  赵瀚在崇祯心目中的形象,又加了一个“铁面无私”。
  仁义爱民,铁面无私,这种人来给我做官该多好,可惜竟然做了反贼。都怪江西的贪官污吏,竟把一个有道德、守规矩的士子逼得造反!
  崇祯又问道:“江西多有读书人从贼?”
  王调鼎回答说:“大族子弟从贼者亦有,但多为贫寒士子。江西文风鼎盛,贫家子多读书。此类书生,科举无望,报国无门,生计无依,赵言又给他们分田,因此蜂拥而做贼官也。赵言虽然迂阔,佣人却不拘一格。妓女,龟公,家奴,皆可做官为吏。传闻,为其掌管钱粮者,便是一家奴出身。”
  “这家奴把钱粮管得可好?”崇祯好奇道。
  王调鼎回答说:“以卑贱之身而获重用,这家奴对赵言感激涕零,为官做事殚精竭虑。其做人做事皆学赵言,手握钱粮赋税,却不置产业、不纳姬妾、不养奴仆,平日只以俸禄为生,无数钱粮过手而不取毫厘。”
  “朕亦勤政节俭,为何百官皆贪,而赵言治下多廉吏也?”崇祯对此非常感兴趣,问道,“赵言如何整顿吏治?”
  王调鼎回答说:“赵言用人,不拘出身。便是举人做官,亦须从小吏做起,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每年都有贪腐之官吏,重则问罪杀头,轻则发配为矿徒。”
  崇祯眉头紧皱,更加难以理解,他也有功必赏、又过必罚啊,怎满朝文武全都是贪官?
  崇祯真的想不通,自己勤政节俭,从不大兴土木,皇宫殿宇漏水了,都舍不得出钱修缮。大明历代皇帝,都是从国库里拿钱为私用,而他却从内帑拿私房钱养兵,论及无私为国,他是大明历代皇帝里的第一人。
  他这样的好皇帝,为何国家被搞成如此局面?
  便是老天爷都惩罚他,本来财政就窘迫,今年还来个全国大灾,富庶如南直隶、浙江都人吃人。
  突然间,崇祯谈兴全无,挥手说:“且去吧。”
  王调鼎不敢多言,被太监带离紫禁城。
  崇祯去到周皇后那里,一言不发,只是枯坐。
  周皇后暗自叹息,来到崇祯身后,默默给崇祯按肩捶背。她不敢多说,因为说了也没用。历史上北京被围,崇祯让后妃自尽,周皇后终于说出埋怨话:“我嫁给你十八年,你一句话都不听,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周皇后是暗示过崇祯南迁的,但崇祯只当没听明白。
  “我是不是亡国之君?”崇祯突然开口。
  周皇后不敢说实话,也不敢指出崇祯的过错,只安慰道:“陛下勤政爱民,自非亡国之君。”
  崇祯愣神望着烛火,低语道:“南直、浙江大灾,人相食。江西反贼,竟想跟我联手平抑粮价,而我却一直在这两地催征赋税。我连一个反贼都不如吗?可不征赋税,如何练兵,如何剿贼?”
  周皇后安慰说:“陛下勿忧,可遣能臣……”
  “哪来的能臣?”崇祯猛然打断,“满朝文武,皆贪鄙之辈,连赵贼麾下的家奴都不如!那家奴为赵贼掌管钱粮,兢兢业业,不贪毫厘。而朕的大臣呢?真当我不知,九边粮饷,还没出京,就有一半不知去向。文官武将贪银子,朕派去督理户部、工部的太监也贪银子。没一个听话的,皆该杀!便说那王用忠,朕让他去镇守江西,没有让他去收税,竟因横征暴敛而被商户打死!”
  周皇后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