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肯定是无法禁绝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就算一时禁绝,也会死灰复燃。
  能不能禁是一回事,禁不禁又是一回事。
  即便是后世的日本,卖那啥也属于非法,隔三差五就要扫黄。
  一旦将其合法,必然催生大量犯罪,比如拐卖、囚禁、虐待妇女。
  政治改革的同时,军队也在改革。
  大同军,从16000人,扩充为23000人。
  南院军5000人,暂时驻扎广东。
  北院军5000人,暂时驻扎湖南。
  中院军5000人,暂时驻扎江西。
  赵瀚亲兵1000人,驻扎吉安府。
  江西水师,扩兵至4000人,驻扎鄱阳湖。
  广东海军,扩兵至2000人(含船员),驻扎于广州。
  增设广州海岸警备队,兵额1000人(含广州巡检司、香山巡检司),暂由被撤职的费如鹤掌管。
  赵瀚那1000亲兵,从中院军里分出。中院军兵额不足部分,从江西农兵中挑选补充。
  其余部队,就近招募士卒。
  比如广东水师,从沿海渔民招募。驻扎广东的南院军,补充兵额时,招募广东山民入伍。湖广的北院军,则招募起义矿工入伍。
  这些措施,同样也是为了平衡。
  否则的话,不仅江西籍官员一大堆,就连军队也全是江西兵。
  另外,还有军队内部改革。
  大明军制一直在变,而且明末军制,南方和北方还不一样。
  赵瀚之前的军队基层单位,分为伍、什、队、哨、总、营。
  若拿解放军来比较,什就是班,队就是排,连就是哨,甚至人数都一模一样。
  这些都不打算改变,但要取消总、增设团、旅,即伍(5人)、什(10人)、队(30人)、哨(90人)、营(450人)、团(1350人)、旅(4050人)。
  加上其他各种人员,一个营的兵力约500人,一个团的兵力约1500人,一个旅的兵力约5000人(含军医队)。
  旅团营什么的,赵瀚拿来就用了,很容易被将士接受。
  义师,劲旅,这些本来就是军队用词。
  三省改革,欣欣向荣,与大明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
  “拜见总镇!”
  几个广东、湖南士子,陆续抵达之后,集体前来拜见赵瀚。
  湘南巡抚王之良,由于担心五个儿子,一直不愿投降。此人关学、实学造诣颇深,被扔去白鹭洲书院当老师。
  长沙知府王期昇、长沙知县杨观吉,由于协助治理长沙有功,被扔在长沙那边当镇长,不用真的从小吏开始做起。
  陶氏四兄弟,皆有献城大功。
  他们的功劳暂且记下,因为年纪太小,老二、老三、老四被安排在吉安府读书。
  老大陶爱之,被招为总兵府秘书。
  在湘潭献城的王岱,也被招来赵瀚身边。
  另外,还有广东的张家玉、陈子升、邝露,如今都是赵瀚的秘书。
  胡梦泰被外放了,丢去湖南做县主簿。
  赵瀚之前的秘书,直接外放一半,反正现在到处都缺官吏。
  “你们都在吉安到处看过了吧?”赵瀚笑问。
  王岱拱手道:“晚生先去了白鹭洲,再去了庐陵县中学,接着又走访城内、城外,还去郊外乡村走访。所言所闻,叹为观止,虽还不能称为大同,却也并不远矣。总镇乃千古之英主也!”
  “怎不能称为大同?我看吉安府已经大同!”陶爱之立即反驳。
  张家玉笑道:“庐陵乡下,人人尚武,只村镇农兵就能席卷南方。”
  陈子升叹息:“样样都好,青楼……不提也罢。”
  由于强令青楼办理工商牌照,对外宣称是歌楼舞榭。于是在经营的时候,也以歌舞为主,想要上床还得加钱。
  赵瀚笑着问邝露:“邝先生怎不说话?”
  邝露叹息道:“蹉跎至今,只想做事,总镇偏偏让我做秘书。”
  “做秘书还不好?这相当于内阁的中书舍人,每日公文皆为天下大事,”赵瀚问道,“若是外放,你想做什么?”
  邝露反而苦恼:“不晓得,我什么都会一些。”
  这老兄文武双全,在外避祸数年,走遍半个中国,放荡性格已经收敛许多。
  赵瀚问道:“你走遍各省,看到了什么?”
  邝露回答:“民不聊生,王朝末世。”
  “跟着我好好做事,我会把这王朝末世,变得都跟吉安府一样安定富庶。”赵瀚说道。
  “若能如此便极好。”邝露笑道。
  赵瀚突然想起一个人:“郑森今日怎没来?”
  张家玉回答:“他去数学会了。”


第280章 【堕落】
  “这是第一批银元。”费纯捧出个盒子说。
  赵瀚笑道:“坐吧。”
  费纯、宋应星各自坐下。
  这枚银元非常漂亮精美,应该是两人特意挑选的。
  正面竖直印着“壹圆”字样,周边有“崇祯十一年”、“江西造”等字样。背面主体图案,是稻穗和麦穗交叉,有“天下大同”字样。
  赵瀚非常满意:“这稻穗、麦穗图案细密复杂,是用来防止伪造的吗?”
  “确实用于防伪,”宋应星点头说,“周边一圈圆点,也是用于防伪。”
  赵瀚又问:“水力压制的?”
  宋应星解释说:“用水转滚轴轧制。”
  这个没啥技术难度,大明正德年间,奥地利哈布斯堡,就已经在采用滚轴轧币技术。
  五十年前,西班牙采用水力滚轴轧币,造币厂的地址在西班牙本土。
  近二三十年,墨西哥的造币厂,也开始采用此种技术。
  赵瀚当初给宋应星提的要求,是必须用水力造币。若是水力造币,冲压反而更麻烦,滚轴轧制则非常简单。
  赵瀚把玩着这枚银元,问道:“这是品相最好的吧,品相不好的呢?”
  宋应星又拿出两枚银元,说道:“品相不好的,大致有这两种情况。”
  赵瀚接过来一看,一枚严重弯曲,一枚图案错位。
  宋应星解释说:“滚轴轧制,难免弯曲变形,必须人工锤平才能出厂。还有就是滚轴模板,有时可能对歪了,导致银元图案错位。”
  赵瀚吩咐说:“图案错位的,就熔掉重制吧。”
  西班牙的八里亚尔银元,各种币面弯曲,各种图案错位,照样拿出来流通。
  “含银量多少?”赵瀚问道。
  宋应星说:“一枚银元就是一两,含银八钱八,辅料为白铜。”
  白铜就是铜镍合金,这枚银元含银量为88%。
  至于西班牙银元,含银量为90%左右。。
  2%的含银量差别,导致大同银元硬度高一些,轧制时币面弯曲也没那么严重,长期流通也没那么容易损毁变形。
  另外,大同银元为一两,标准重量为37。3克。西班牙银元不足一两,标准重量为27。07克。
  在中国流通使用,大同银元肯定更方便,可以直接对应一两银子。
  赵瀚说道:“铸币厂、轧币厂、制票厂(军票、官票),今后从工务司、财务司剥离。单设一个铸币局,归总兵府直管,由工务司、财务司协管。”
  “是!”
  费纯和宋应星拱手。
  费纯说道:“今冬到明年夏收之前,必须管制粮商,禁止粮食外运。请调几条水师战舰配合检查。”
  “可以。”赵瀚立即同意。
  主要是一年之内,地盘多了两个省,导致江西粮食严重不足。若不进行管制,明年春天必然粮价暴涨。
  别看年初之时,正兵只有16000人。
  但同时出兵两省,参战的农兵和运粮民夫,人数就多达六万余。
  用古代计算方式,赵瀚今年出兵八万!
  若再吹一下牛逼,可对外宣称出兵二十万。
  后期占领城池太多,又继续抽调农兵六千,分往新占领的城市防守。必须经过半年以上,等这些城市治安稳定,衙役捕快之类整顿妥帖,才能把各地守城农兵给撤走。
  这些守城农兵,也要消耗粮食!
  另外,还有大量官吏、宣教员、农会骨干出动,后续还要移民和赈灾。
  江西、湖南、广东,都已经没什么余粮了。
  若非大量发行军票,赵瀚连士兵的军饷都不够。他可不是满清,粮不够就跑去抢。赵瀚打下地盘,非但不能抢粮食,还得拿自己的粮食去赈灾。
  因此赵瀚这次扩军,只敢增至23000人。
  必须等到明年夏收,有了足够粮食,才能再次扩军5000人。
  二万八千人的战兵,足够平定南方!
  以这些战兵为骨架,随时可以拉出三十万大军。
  处理完公务,赵瀚回到内宅。
  “咯咯咯咯咯!”
  不是谁在笑,而是母鸡的叫声。
  盘七妹依旧跟费如兰住一个院子,可以互相交流作伴,也可以让盘七妹尽快学会汉话。
  只不过嘛,另有一进空院,被盘七妹开辟出来养鸡……
  买了一只公鸡、六只母鸡,还有一大群小鸡。
  盘七妹害怕鸡粪臭到别人,每天清扫得很勤快。而且鸡粪也不浪费,廉价卖给女佣,女佣拿回家囤积,再转卖给乡下农民。
  对此,赵瀚和费如兰都哭笑不得。
  “哇哇哇哇……”
  突然一阵哭声传来,赵瀚寻声走进养鸡院,却见铳儿仰着脖子嚎啕大哭。
  “怎的了?”赵瀚问道。
  费如兰叹息说:“铳儿踩死了一只小鸡,也没人骂他,他自己就哭了。”
  赵瀚抚摸儿子的头顶,柔声安慰道:“乖,不哭,不哭。”
  铳儿指向身后,抽泣得话都说不连贯:“爹……爹,小鸡……不……不动了,被我踩……踩坏了。”
  “那你该不该小心一点,以后不要踩到小鸡?”赵瀚问道。
  “嗯。”铳儿抹眼泪点头。
  赵瀚笑道:“这就对嘛。不怕犯错误,但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记住了吗?”
  铳儿半懂不懂,只是点头。
  盘七妹已经收起小鸡的尸体,怕孩子看到了继续哭。
  其实养鸡挺有意思的,至少铳儿非常喜欢,天天都要跑来喂鸡。费如兰偶尔跟来,倒是跟这些鸡混熟了,母子俩简直就是在养宠物。
  小孩子的伤心,来得快,去得也快。
  没过多久,铳儿就欢笑起来,用盘七妹拌好的米糠喂鸡,蹲在那里专心观察众鸡吃食。
  临近傍晚,小妹回来了,郑森屁颠颠跟在身后。
  郑芝龙那厮打听过了,赵瀚有个妹妹未嫁。他把儿子扔过来,还特地告诫儿子,可以跟赵瀚的妹妹多接触。
  存着什么心思,不言而喻。
  郑森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却莫名其妙被赵贞芳吸引。
  因为赵贞芳活泼大方,不但熟悉唐诗宋词,还学完了《四书》,而且还会西番的数学。赵贞芳跟郑森接触过的少女不同,身上有一种自强自信,还有一种爽朗和洒脱——这是受到赵瀚影响。
  反正,郑森被迷住了,有空就跟着赵贞芳跑。
  郑森十五岁,赵贞芳十六岁,就像弟弟跟着姐姐。
  为了有共同话题,郑森不但聊四书和诗词,还主动跟着赵贞芳学习数学。
  “哎呀,你怎么还没学会,这种题我都教你几遍了,套用公式就能解的啊。”赵贞芳数落道。
  郑森傻笑道:“我脑子笨。”
  其实他早就会了,装傻充愣,只是想看赵贞芳责备人的样子。
  一颦一笑,郑森都觉得好看。
  郑森脸皮厚,一直赖着不走,明显想在这里蹭饭吃。
  即便是吃饭时间,郑森的视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