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场围观审判的士绅,全都心虚不已,生怕家里有哪个不长眼。得回家好生约束,不可再打骂佣人,否则那罚金交起来多心疼啊。
  这可是费家,都判得如此严重,其他人还不得脱层皮?
  “哈哈哈……呜呜呜呜!”
  费映玘又哭又笑,他还以为自己没命了,结果只是坐牢三个月。
  能够摆脱那恶婆娘,坐牢三个月而已,被罚些田产、家产,身败名裂也值得!
  此案牵扯到十多名官吏,等全部官吏到齐之后,移交给江西廉政衙门审查。等审查完毕,再移交给江西按察司审判,最后汇报至总兵府的吏选司、刑名司、廉政司复核。
  “砰砰砰砰!”
  河口镇、鹅湖镇都响起鞭炮声,无数普通百姓欢呼雀跃。
  费家犯事都被惩处了,其他士绅犯事肯定也要倒霉,他们今后可以完全不怕这些大族。
  “赵天王万岁!”
  “赵总镇万岁!”
  河口镇和鹅湖镇,都有许多外地商贾。他们看着百姓欢腾的景象,又打听清楚案件的结果,全都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冯胜伦一身疲惫,又满心轻松,终于不用住江边帐篷了。
  由于天色已晚,他住在河口镇的客栈。
  登岸之时,百姓争相围观,山呼“青天大老爷”。
  那种万民诵赞的场面,瞬间扫去疲惫,冯胜伦感到飘飘欲仙。他喜欢这种感觉,仿佛仙乐缭绕,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此民心所向也,”冯胜伦告诫身边官吏,“尔等今后须谨记,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番薯!”
  “我等谨记县尊教诲!”
  众县衙官吏纷纷作揖,主簿甚至有了主意,可把县衙大堂的对联换成这个。
  乘舟江面的秀才,远眺着那些热闹,突然灵感爆发。他掌灯提笔,根据这个案件,虚构一段庐陵县的剧情。
  案情差不多,庐陵知县却贪赃枉法。男主角赵信(赵瀚)等人,得知民间有此冤屈,于是半夜潜入县衙,杀死贪官为民做主。根据贪官的一段对话,男主角对朝廷彻底失望,愤而邀约江湖豪杰造反。
  此后两个月,广信府的官员忙坏了,大量陈年积案都跑来报官。
  九成以上的案子,根本就没法复审,顶多能剩几个证人,物证早就找不到了。
  当然,刑名档案如果有问题,这些旧案还是可以反转的。
  家奴伸冤,赵瀚震怒,勒令官员江边审案的段子,飞快从广信府往外传播。
  赵瀚在平民当中的威信,再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含珠小学。
  费元禄翻阅《大同乡约》、《费氏家规》,耗费半个月时间,重新编成一部《费氏家规》。
  铅山费氏,这次颜面无存,必须引以为戒。
  他把家规印刷两百多份,费氏每个宗支保留好几份。并且定下规矩,每月初一、十五,各家的族老都必须召集子孙,好生学习领会《费氏家规》的内容。
  同时,费氏的女眷也要学,媳妇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家规。
  这次事件,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只可能发生在费家,不可能发生在别家。
  换成其他士绅大族犯事儿,地方官员根本不敢遮掩命案。
  纯粹因为赵瀚是费家的女婿,地方官吏还存有传统思维,以为帮助遮掩是忠于赵瀚的表现,甚至觉得这样可以获得赵瀚的赏识。
  此案传播开来,各级官吏就该清楚了,今后遇到权贵的亲人犯事该怎么做!
  鹅湖,费宅。
  老三费映珂坐在花园,与妻妾饮酒作乐,唏嘘道:“家里四兄弟,如今就剩下我了。大哥做官,二哥坐牢,四弟早就成了将军,争来争去一场空。嘿嘿,现在没人跟我争斗,心里反而难受得很。”
  妻妾们赶紧劝慰。
  费映珂说道:“我是不成的,废人一个。儿女却当好生教导,没出去做事的,还没有嫁人,今后每十天听我讲一次家规。这人活在世上,不怕做不成事,就怕做了大错事。你们也该谨记,今后要相亲和睦,莫要像那郑氏一般糊涂。”
  “夫君训诫得是。”妻妾们说道。
  费映珂挠头说:“你们哪个晓得,二哥到底有甚不光彩的事?竟被郑氏拿捏了三十年。”
  这货还想着吃瓜呢。


第300章 【南孔】
  从江西广信府东出,便是浙江的衢州府。
  衢州府五县,全部爆发起义。
  但是,只有离江西最近的江山县,依旧还在起义军的手里。其余四县,皆遭大地主成功反扑,参加起义的士子、商人、农民多有被杀害者。
  赵瀚还在铅山县的时候,张铁牛就带着两千藤甲兵,作为先锋提前来到江山县。
  “拜见张将军!”
  义军领袖们,带着部队出城迎接。
  为首者叫做郑宝禄,费老二的妻子郑氏,便属于此人的远亲。分宗迁徙十代以上了,能够扯上关系,但也可以不扯上关系。
  郑宝禄自报家门,又介绍身边其他人。
  张铁牛跟文化人没啥共同语言,随便寒暄几句,便由宣教官来接洽交流。
  等双方熟悉起来,张铁牛说:“我是开路先锋,只带了两千人,随身粮草也没多少。郑兄弟,你先弄些吃的来!”
  郑宝禄立即派人准备伙食,说道:“张将军请进城休息吧。”
  “不必,”张铁牛说,“我就在城外休整,明天一早就继续进兵。听说这边到处都在起事,究竟打下几座城了?”
  郑宝禄痛心道:“衢州五县,本来占了四县,现在只剩江山一县。听说龙游那边,被杀了三十二位起义士子,张将军可要为他们报仇啊!”
  郑宝禄所谓占据几县,特指夺取几座县城,城外依旧是地主势力。
  “衢州府城有多少守军?”张铁牛问道。
  郑宝禄说:“有好几千。以孔家为首,召集许多地主、商贾为将,又募集了许多家奴、游民和农民为兵。”
  “明日去打衢州府城,你来做向导。”张铁牛说。
  郑宝禄麾下只有一群乌合之众,人多千余人。他留下一千人守城,自领四百余人,跟随张铁牛的两千精锐出发。
  另外,龙游商帮的商人,提供了许多船只,帮忙随军运送粮草。
  这些商贾,以中小型商人为主。
  之前起义,他们不帮忙。大地主反扑,他们也不帮忙。
  反正就是看戏,谁输谁赢无所谓。
  现在张铁牛带兵抵达,商贾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提供船只帮着打仗。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见风使舵惯了。
  衢州知府叫黄金钟,贵阳军户子弟。这货感觉情况不妙,去年冬天就跑路了,新任知府现在还在半路上。
  知府不在,群龙无首,同知、推官、知县都不敢做主。
  此时衢州的守城主帅,是孔子第六十三世孙孔尚乾。
  眼见兵临城下,孔尚乾顿时慌了。
  其余参与镇压起义的士绅也很慌,他们以为赵天王不会打浙江,否则哪里敢募兵镇压衢州起义?
  徐绍清目光游移,看向其他士绅首领,琢磨着是否能献城立功。
  郑泰也在乱瞟,跟徐绍清视线相遇,顿时明白彼此想法。
  徐氏、郑氏、王氏、周氏、吴氏、陈氏、毛氏,是衢州府的七大家族。
  “要不,降了吧,”郑泰说道,“咱们夺回府城,也没啥杀几个人,都在大牢里关着呢。龙游那边才杀得多,龙游不能降,咱们却可以。”
  吴慧仙说道:“城外只有两千多人,咱们有七千多兵,或许可以一战。”
  徐绍清讥讽道:“那可是赵天王的精锐,虽只两千之数,却甲胄齐备、阵容整肃。你再看看咱们这七千人是甚样子?”
  “我就说不该乱来,”陈玉忠埋怨道,“衢州隔江西太近,等着被分田便是。你们非要募兵,舍不得那几亩田产。现在可好,势成骑虎了!”
  毛中懋说道:“不碍事,不碍事的。衢州府城总共也就三百多人起事,咱们只杀了四个,伤了十多个,剩下的要么跑了,要么都关在大牢里。这没什么大的仇怨,老实献城应该问题不大。”
  秀才发动的起义,就是这么脆弱。
  三百多人占领府城,遭到地主反扑时,只阵亡四个、受伤十余,就被打得全军崩溃。
  而这些地主,同样差不多。
  张铁牛率两千士卒而来,地主们就想着怎么投降了。
  孔尚乾的心情极为烦躁,身边一堆闹着投降的。他虽然害怕打仗,可也不愿投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孔圣人后裔怎能降贼?
  这里是孔门南宗,可不是山东的北宗!
  爹啊,你怎还不回来?
  似乎是听到孔尚乾的祈祷,他爹孔贞运真的回来了。
  一条客船从龙游方向驶来,孔贞运带着两个长随,根本不进城,直接朝着张铁牛的大军而去。
  “来者止步!”
  先锋士卒举起兵器。
  孔贞运负手说:“孔氏南宗孔贞运,要见你们的将军!”
  听说孔贞运来了,随军做向导的郑宝禄,连忙说道:“张将军,孔先生是南宗之主,又在朝廷做过内阁大臣。只要招降此人,江南可定矣!”
  张铁牛这个粗人,听说来的是孔子后裔,居然也肃然起敬,连忙说:“快请。”
  孔贞运是有机会做首辅的,去年春天,只要他答应崇祯的任免名单,论资历和威望百分之百做首辅。
  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崇祯亲自考察选用大臣,拟定了一份名单。孔贞运认为其中部分官员太烂,于是对名单进行改动。崇祯不高兴,把内阁拟票全部否定,绕过内阁让六部进行讨论。
  正好新上任的御史郭景昌,跑去内阁拜见孔贞运,听到孔贞运说任免名单有问题。于是,郭景昌上疏弹劾,孔贞运就此被罢官回乡。
  罢官之后,孔贞运先去杭州,跟钱谦益郊游两个月,然后便在山中聚众讲学。
  今年春天,徐颖拜见孔贞运,希望他能归顺赵瀚,被孔贞运怒斥一番。
  历史上,虽然崇祯尸骨未寒,山东孔家就麻溜降清,还带头剃发留辫子。但衢州孔家,却表现要好得多。孔贞运听到崇祯死讯,大哭一场,重病不起,跟崇祯同年去世。
  差一点就做首辅的孔贞运,而且还是南宗之主,怎么可能轻易从贼?
  可浙江很快传来消息,浙西、浙中遍地起义,他吓得立即从杭州返回老家。
  张铁牛似模似样拱手作揖:“见过孔先生。”
  郑宝禄连忙介绍:“玉横先生,这位是张铁牛张将军。”
  孔贞运没有废话,直接说:“衢州城若下,请将军善待百姓,莫要伤及无辜。”
  尊敬归尊敬,这话就不爱听了,张铁牛气呼呼说:“我大同军纪律严明,哪里杀过无辜百姓?你这老儿,还是孔夫子的后人,一开口便是乱说胡话。要降便降,要打便打,休扯那么许多!”
  这是个莽撞人,孔贞运不跟他一般见识,语气和缓道:“张将军见谅,老夫只是提醒一二。”
  张铁牛说道:“要不你提醒,只说降不降吧。”
  哪有这么问话的,我好歹是孔夫子后裔!
  孔贞运无奈叹息:“愿降。”
  不降还能怎样?
  江西的开路先锋都来了,大军肯定转眼便至,据城抵抗不过是徒增伤亡。
  更何况,虽然徐颖没有说服孔贞运,却也让他了解许多赵瀚的政策。甚至,孔贞运在杭州把《大同集》看完了,而且反复细读十几遍。
  遇到张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