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围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且,大同军一人双骡,另一匹骡子放着粮食,在这儿对峙一整天都可以。
  王复臣的麾下却都饿着肚子,昨天只出了一顿饭,今天也只吃了一顿饭。必须尽快解决战斗,才能去前面的大同镇抢粮!
  无奈之下,王复臣只能主动前进,来到河谷更宽的地带,双方的军阵都能顺利展开。
  “举铳!”
  大约五十步时,王复臣下令三段射。
  “砰砰砰砰!”
  张献忠的精锐火铳兵,将近五千人开始三段射。
  无人倒下。
  这么远的距离,别说无法瞄准,就算真的打中了,也别想击穿棉甲防御。
  王复臣只能让士卒原地填装弹药,大同军纹丝不动,竟然等着敌人慢慢填装。
  重新填弹之后,王复臣下令前进,大约四十步时停止。这个距离,已经能勉强击穿棉甲,张献忠的火铳兵不敢靠得更近。
  “砰砰砰砰!”
  又是三段射。
  十七个大同火铳兵倒下,还有两个倒下之后,竟然原地爬起来,棉甲让他们保住了性命。
  “前进!”
  李正拔出腰刀,全军徐徐踏前。
  敌方火铳兵慌忙填装弹药,但大部分人手忙脚乱,王复臣用令旗指挥伏兵攻击侧翼。
  数千伏兵从山中杀出,其中一千大同火铳兵,齐刷刷向左转,小跑着在自家侧翼排列阵型。
  前方的三千大同火铳兵,依旧还在徐徐前进。
  三十步距离,他没没有停下,居然要走到更前面射击。
  王复臣那边,有人重新填装好弹药,已经无法听从军令,开始零星朝大同军射击。
  “砰砰砰!”
  大同火铳兵,又倒下一人。
  终于,双方距离二十步时,大同火铳兵齐刷刷举枪。
  “放!”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
  将近三千人,二十步距离,快速完成三段射。
  张献忠的精锐火铳兵,如同割麦子般倒下。王复臣吓得心惊胆战,他还没做出反应,麾下火铳兵就全部溃了。
  “上刺刀!”
  大同火铳兵装上刺刀,朝着敌军冲锋杀去。这下不但敌方火铳兵溃逃,就连近战步卒都跟着崩溃,王复臣的督战队都一起崩了。
  侧翼也开始接战。
  一千大同火铳兵,同样是二十步距离,一轮齐射便击溃两股敌人。
  近战步卒立即顶上,火铳兵退下来上刺刀。
  侧翼敌军冲到半路,发现自家的正面战场溃散,立即吓得转身就逃,数千人乱哄哄的奔进山中。
  张献忠放弃步兵是很明志的,本来就士气低落,遇到二十步才射击的大同火铳兵,谁他娘的能扛得住?
  “追杀敌军!吹冲锋号!”
  “嘟嘟嘟嘟哒哒嘟嘟哒嘟……”
  漫山遍野到处追赶,张献忠的部队已然溃散,大同士卒却五人一组追击。
  四下到处是山岭,全歼很难做到,最终还是跑了三千多敌人。
  这些逃跑的敌人,已经失去建制,不可能再聚拢成军,多半几十上百人一股当土匪。
  赵瀚拿下地盘之后,还得组织农兵剿匪,否则匪患将非常严重。
  敌军主帅王复臣,被李正撵着跑了,奔出数里累得瘫倒,终于在大同镇西边的大同湖边,被大同士卒给活捉。
  至此,张献忠的南路军步卒被全歼,只剩骑兵和马队。
  那些家伙顺着河谷,一路抢掠至英山县。
  英山县城在大别山中,同样是张献忠的地盘。骑兵和马队可以在此补给粮草,然后顺着河谷继续逃窜。
  赵瀚很难追上,张献忠也很难出山。
  赵瀚干脆懒得再管了,调遣民夫在各个主要出山口,修建临时营寨堵住去路,再让农兵来营寨里驻守。
  至于主力部队,全面攻打沿途城池。
  张献忠大败的消息传来,黄州府辖内的州城和县城,几乎都是望风而降。
  既然抓不住张献忠,把他的地盘全占了便是!


第377章 【李定国的土工作业】
  汉阳,城楼。
  徐以显看着顺河而上的敌方大军,又看向被箩筐吊着上升的张岱,脸上全是冰冷麻木之色。
  他野心极大,自比诸葛亮。
  可惜张献忠不是刘备,很多时候不听劝谏,就算听了也只听一半。
  张献忠是个非常矛盾的人,凶残的时候冷血弑杀,温和的时候又爱民如子。
  历史上,张献忠在四川曾经约束部队,不准将士欺负老百姓,违反者一律杀头处理。右丞相严锡命,因为家住豪宅,也被张献忠给砍了。他要求文武大臣,都必须廉洁朴素,而且不许纳娶本地女子。
  可当张献忠被四川士绅激怒之后,自己就带头杀戮,许多无辜百姓也被牵连进来。
  这个时空,张献忠在湖北也差不多,刚开始同样对百姓非常好。渐渐的就变味了,政令经常莫名其妙更改,而且还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徐以显这个诸葛亮,有点跟不上张献忠的思路。
  “徐先生!”
  张岱来到城楼,微笑拱手作揖。
  徐以显礼节性站起,拱手回礼道:“阁下若是劝降,就不必白费口舌了。主公尚且在外征战,臣子怎能在内投敌?”
  张岱自己找地方坐下,语气随意,笑着说:“我也不欺骗徐先生,不说什么张献忠已死的鬼话。但张献忠确实大败,只剩骑兵顿时大山,而且各路出山通道都被堵住。此事徐先生可知?”
  徐以显面无表情,手指却不由自主抖动,冷笑道:“此诓人之语也,我军马步兵八十万出征,怎会只剩骑兵遁逃?阁下请回。”
  “请看城外。”张岱朝外面一指。
  徐以显起身走去,双手扶着女墙探望,却见贺九仪押着两人走过护城河。
  贺九仪对着城上大喊:“军师,降了吧,大王已经全军覆没,王复臣、张明志二人在此!”
  此言一出,守城士卒哗然,惊恐情绪迅速弥漫。
  王复臣、张明志都是张献忠的部将,而南征北战十年以上的老贼。而贺九仪,虽属湖北本地人,却也是张献忠麾下,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三位大将,一人投敌,两人被擒,张献忠肯定吃了败仗!
  张岱走到徐以显身边:“徐先生,若我军继续攻城,汉阳城内军心浮动,阁下还能坚守几时?”
  徐以显默然。
  “现在投降,全城士卒可免死,甚至都不用挖矿和服刑,”张岱说道,“带上他们的妻儿,去往北方可以分田,以前的罪孽既往不咎。”
  此时此刻,北方大瘟疫的消息,已经传到赵瀚的耳朵里。
  他真不想再杀人了,也不愿攻城拖延时间,因为会消耗大量粮草。
  赵瀚仿佛思考之后,重新定下政策:张献忠麾下的士兵,财产全部充公,带上家人移民河南,视为普通百姓分田。即便身上私藏浮财,只要藏得不多,也一律不予追究。
  当然,移民的时候,要打散了分到不同州县。
  河南已经十室九空,山东也瘟疫流行,必须尽量充实人口。
  至于张献忠麾下的老贼和将领,仔细甄别出来,移民到东蕃(台湾)和琼州(海南)垦荒!
  徐以显还是不说话。
  张岱继续说道:“至于阁下,可以担任吏员,去河南协助移民。今后升迁,一视同仁,并不区别对待。阁下自诩诸葛亮,想必满腹才华,做吏员也能快速升官。”
  徐以显感觉很憋屈,自己可是张献忠的军师,拥有献城投降之功,竟然只能做吏员?
  可不投降又能如何,汉阳早晚被攻下。
  徐以显叹息道:“城内军队,我说了不算。”
  张岱坐回原来的位子,微笑道:“我在此等着阁下的好消息。”
  徐以显只能去找守城主将,一番言语,很快搞定。
  张献忠已败,大同军兵临城下,没人愿意坚守送死,军师和将士一起跪迎吴王入城。
  为了彰显自身威风,震慑这些降兵降将,赵瀚骑着一匹马瓦里马,身穿全套甲胄,带着士兵阔步而来。
  徐以显跪在地上,抬头看向赵瀚。
  盔甲映射着阳光,胯下坐骑神骏非凡,让徐以显生出不可直视之感。
  其他将士,同样如此,趴跪于地瑟瑟发抖。
  拿下汉阳之后,此城立即变成物资中转站,腾出大量兵力北上占领地盘。
  十余万正兵、农兵,二十多万民夫,浩浩荡荡沿着几条河流北伐。
  湖北的那些河流,基本都是南北走向,主要城池也在河边,正好作为进兵通道。
  就仿佛秋风扫落叶般,一路非常顺利,沿途皆望风而降,很快拿下黄陂、孝感、汉川、云梦、应城、安陆等地。
  当大同军占领应山之后,中路军的白文选直接投降,刘文秀则带着数千人遁入大别山。
  像白文选这种降将,虽然作孽无数,但赵瀚也不会出尔反尔。
  既然投降了,那就送去台湾开荒,而且扔给他几十个老贼,让他慢慢跟猎头族较劲儿去,说不定还能加快台湾的开发速度。
  ……
  北路军。
  赵瀚在河南的一小撮地盘,今年全部遭遇严重干旱。
  那就干脆不种地了,全部坚壁清野,百姓退守州县城池。
  息县、罗山、信阳、光州、光山、固始、商城,共有一州六县。七座城池,留给李定国慢慢攻城,野外根本见不着人,一粒粮食也别想抢。
  城里若是塞不下那么多人,大别山的各处出山口,还有十多座关卡营寨呢,百姓正好转移去守关。
  中路军的刘文秀、白文选都疯了,守关敌军越来越多,他们试图攻打其他关卡,同样发现越来越多敌人。因此南路都打完了,他们还在攻关,最后搞得一降一逃。
  北路的李定国、艾能奇也差不多,七座城池坚壁清野,搞得比广济那边还狠。
  他们若是不理会这七座城,直接去打没有坚壁清野的六安,那么他们得连续渡过五条大河。
  至于黄顺、费映珙的正规军,已经顺着淮河移师霍丘。
  霍丘这地方水网纵横,还有许多农田,骑兵根本跑不起来,大军运粮也非常吃力。
  霍丘必须守!
  这里旱灾不严重,且灌溉水源充足,今年估计会大丰收。
  为了保住粮食,霍丘集结了三个正规师,而赵瀚总共也才六个正规师。
  李定国、艾能奇不愿攻打坚壁清野的城市,也不愿攻打必须横渡五条河的六安,同样只能选择顺着淮河来打霍丘。
  一方必攻,一方必救,注定了一场大战。
  费如鹤带兵驻扎在淮河与史河的交界处,张铁牛驻扎在淮河与淠河的交界处,黄顺驻扎在两者之间的霍丘县城。
  这是把南下通道堵死了,李定国顶多派小股兵力往南奇袭,大军必须在霍丘硬碰硬打一仗。
  不打仗就敢大举南下或东进,那就等着粮道被断吧!
  无奈之下,李定国、艾能奇只能隔着史河,与费如鹤隔河对峙扎营。
  在前者从船上卸下粮草时,张铁牛、黄顺立即带兵过来汇合。
  双方隔着一条史河,整天起床干瞪眼,谁都不敢主动渡河进攻。而在史河上游八十里,还有坚壁清野的固始县城。
  这一对峙,就是大半个月。
  “只能在临水镇渡河,”李定国叹息道,“我们以前来过这里几趟,哨骑也反复打探,唯一渡河地点便在那里。”
  艾能奇说道:“我们知道,敌军自也知道,恐怕轻易打不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