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那么强大的大明,竟然也覆灭了吗?新的中国皇帝是谁?”德川家光大惊,他是真的第一次听说。
松平信纲回答道:“新的中国,有三个皇帝。一是大同皇帝赵瀚,二是大顺皇帝李自成,三是大清皇帝福临。其实还有两个,都是逃走的大明宗室,一个已经覆灭,另一个偏安在云南。”
德川家光感慨道:“中国又进入了三国时代啊。你说说这些皇帝吧。”
松平信纲详细说道:“大同皇帝赵瀚,定都在中国南京。他的实力最为强大,拥有中国最富庶的省份。大顺皇帝李自成,定都中国太原,也是他覆灭了大明。李自成带兵攻入北京,大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李自成这个家伙很不好,”德川家光打断道,“作为子民,不应该背叛自己的皇帝。”
松平信纲又说:“大清皇帝福临,定都中国沈阳。他们是后金蛮夷,一群不知教化的野人,但听说打仗非常勇猛。李自成覆灭大明之后,后金蛮夷迅速出兵,差点将李自成消灭。”
“等一下,”德川家光疑惑道,“怎么没人定都中国北京?”
松平信纲解释道:“后金蛮夷曾经定都北京,但被南京的大同皇帝击败,带着人口和粮食退回辽东。就连朝鲜国主,如今也向后金蛮夷称臣。”
德川家光摇头说:“不好,不好。背叛皇帝的李自成不好,没有开化的蛮夷也不好。如果有人统一中国,必须是那个什么大同皇帝。大同皇帝叫什么呢?”
松平信纲说道:“叫赵瀚,听说是宋代的皇族后裔。”
德川家光赞许道:“皇族后裔,才能真正做皇帝。他是怎么壮大的?”
松平信纲说道:“大明连年天灾,赵瀚全家饿死,只剩兄妹三人,大姐也被卖掉。赵瀚与妹妹乞讨至南方,给一个儒家学者做奴仆。他非常聪慧,十多岁就考上秀才,本来是可以做官的。同乡之人,非常嫉妒赵瀚的才学,就勾结知县幕僚陷害他,将他引诱到县衙准备杀死。”
这已经类似传奇故事了,德川家光顿时兴趣大增,问道:“他是怎么逃走的?”
松平信纲说道:“这位聪慧的大同皇帝,当时虽然只是少年,却已洞悉敌人的奸计。他没有选择逃命,而是提着一把长枪,孤身前往县衙质问幕僚。知县的幕僚,串通县衙官员,上百人将他围困。大同皇帝却是个无双战将,他一人持枪,将敌人杀光,又将县衙烧掉,这才远遁到他乡。”
“真英雄也!”德川家光赞道。
德川家光此人,含着金钥匙长大,没体验过民间疾苦。同时又雄心壮志,手段狠辣,铁腕独裁,晚年有点昏聩。硬要做比喻,类似中国的汉武帝(只论性格、手段)。
松平信纲继续说:“大同皇帝在他乡流浪,贪婪的官员和地主,让他无法谋生活命。于是,他带着一些浪人武士,在中国的江西起兵。时至今日,大同皇帝从没打过败仗,被他消灭的敌军已有数十万人。听说,他现在有五十万军队,未来几年就能统一中国。而且,大同皇帝与南蛮,已经交战过数次。他跟我们一样,都在限制西教传播。”
日本人所说的南蛮,统指欧洲殖民者。
德川家光问道:“中国也有很多西教徒吗?”
松平信纲说道:“比之日本,只多不少。”
德川家光拍打膝盖:“西教实为我东方的心腹大患,大同皇帝做得很对。西教不但要限制,还应该驱逐和灭绝!”
松平信纲说道:“据中国商人传递消息,那位大同皇帝,非常仰慕将军的风采。”
德川家光突然盯着松平信纲的眼睛,玩味笑道:“大同皇帝也听说过本将军?”
“当然听说过,”松平信纲奉承道,“将军大人的文治武功,早已超越前人,也早已传播到中国和朝鲜。”
德川家光对此半信半疑,但难免心中得意,脸上也露出畅快笑容。
松平信纲趁机说:“中国大同皇帝,想重新恢复与日本的邦交。日本与大明的恩怨,跟大同皇帝无关。将军大人,大同皇帝很快就要统一中国,幕府如果与其交好,对幕府也是极为有利的。今后一旦南蛮生事,幕府与中国可以联手对付南蛮。”
德川家光沉默不语,心中思考着此事利弊。
松平信纲又说:“大名与平民造反,有人喊出尊王口号。可请中国皇帝赐下日本国王大印,再赐下幕府大将军印。这样一来,幕府的统治也更加名正言顺。”
德川家光冷笑:“难道要让我向那个大同皇帝称臣吗?”
松平信纲说道:“中国历来就是宗主,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也不会影响将军的威名。中国有十个日本那么大,人口也有十个日本那么多。与中国交好,只会让幕府更加稳固。可先派遣使者,去中国与大同皇帝接触。作为示好,可以先开放几个港口给中国商人。”
这个建议,代表很多人的利益。
亲幕府的大名、幕府的官员、日本儒学者,还有那些中国海商。他们互相串联,一起谋划多时,无非忽悠赵瀚和德川家光扩大贸易。
至于日本神道教,此时还比较弱小,需要跟日本儒学者一起融合发展。
正是这几年的教乱,导致日本佛教势力衰落。
特别是沿海地区,耶教徒烧毁大量寺庙——神道教的神社,因为没啥香火,也没啥影响力,连造反的耶教徒都懒得去烧。
德川家光仔细思索之后,说道:“先派遣使者去南京吧。”
第461章 【日本使团】
德川幕府,是真打算对九州进行直辖,就像闭关之后又确实大量开放港口。
但想做是一回事儿,能做是一回事儿,做到又是一回事儿。
第一步自然就是削藩,比如唐津藩等小藩主就被消了。
一些藩主正在到处串联游说,自然是要组织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最终放弃直辖九州,除了地方阻力太大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宽永大饥馑”开始了。
天草四郎造反,能够拉来大量农民,正是因为日本发生饥荒。
而就在今年,更大的饥荒爆发,并且还要持续好几年,这便是日本的宽永大饥馑。面对饥荒,一向崇尚独裁的德川家光,只能被迫放松对地方的控制,收归幕府直辖的唐津藩也重新分出去。
小冰河时代,谁也好不了。
大明有饥荒,欧洲有饥荒,日本也有饥荒。
德川幕府,甚至已经决定,在明年正月颁布法令:禁止全国的土地买卖,禁止不足十人的农民分家,以此来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
新年正月,还没过完春节,林罗山率团访问中国。
林罗山是日本的“帝师”,连续教育了两位幕府将军,而且已经在教育第三代、第四代。
整个江户时代,林罗山构建的思想体系,都是日本社会的主体思想,一直到明治维新才被抛弃。
此人是朱熹的疯狂拥护者,一边批评陆王心学,一边吸纳心学思想。他将心学与理学融合,又将理学与神道融合,重新定义了日本的神道教。并主张排斥佛教、驱逐耶教,使得神道教成为日本官方宗教。
这次德川幕府设置官学,整套计划方案,都出自林罗山之手!
按照传统,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团,领团正使必须是一个神僧。但林罗山非常讨厌和尚,不但使节成员多为儒者,而且一个僧人都不带来。
从江户出发至长崎,又从长崎坐船到琉球,林罗山辗转来到福州。
望着福州巨城,目睹繁华港口,林罗山不仅感叹:“此真天朝上国也!”
在福州休息三日,林罗山又坐船前往宁波。途中遇到福州水师巡逻,林罗山又说:“巨舰不输南蛮(荷兰),切不可力敌之。”
一路辗转来到上海,终于有地方官员接待,并派船将他们送去南京。
当林罗山在南京下船的时候,已经被沿途的震撼所麻木。他被安排至外使宾馆,下榻之后难以心静,问身边侍卫:“你看到了什么?”
侍卫叫做柳生十兵卫,其父柳生宗矩,是幕府将军的情报头子。
柳生十兵卫年仅十三岁,就已做了德川家光的侍从。成年之后,又被派往各地,监视打听地方大名的言行,属于德川家光的绝对心腹。
“先生,我看到了富庶。”柳生十兵卫回答。
林罗山微笑道:“中国能如此富庶,皆因以儒学治国。只要日本也以儒治国,又兼神道而辅之,迟早一天也能类似中国。”
柳生十兵卫说道:“先生高见。”
两人心里都清楚,林罗山虽然是使节团正使,但柳生十兵卫才代表德川将军。
林罗山这些话,既是说给柳生十兵卫的,更是说给德川家光听的。
林罗山推开窗户,望着院中大树:“日本想要富庶,不但要以儒治国,还必须跟中国交好。与中国贸易,学习中国的技艺,学习中国的一切。这也是家康公的意愿!”
柳生十兵卫点头:“确实应该与中国通商。”
在丰臣秀吉死后第二年,德川家康就想跟中国恢复邦交。为了示好,还把俘虏的大明将领茅国科,派船一路护送到福建交还。
大明朝廷也有回应,派遣两艘商船前往日本,想先以非官方的形式进行接触。
结果,这两艘中国商船,被日本海盗抢劫一空。
虽然德川家康抓住海盗,并将海盗头子处死,但两国的沟通渠道断绝。
德川家康无奈之下,又通过朝鲜传达善意,朝鲜国王表示:去你娘的!
紧接着,德川家康又让琉球当中间人。刚好琉球有大明使节团,夏子阳、王士祯正在打听:大明派了两艘商船去日本,那两艘商船怎么失踪了?
这事儿说不明白!
最终,德川家康给大明发去正式信函。自称日本是“撮尔国”,中国是“大明”、“贵国”、“中华”。日本愿意奉大明为宗主,请大明“以大事小”,日本必将“以小事大”。
《左传》里有儒家外交标准: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事小,仁也。
即,大国跟小国邦交,要有仁德;小国跟大国邦交,要有诚信。
试图与中国恢复邦交的行为,贯穿了德川家康的整个幕府生涯。并且渐渐收到效果,但每次关系有所好转,都会出现倭寇劫掠。大明君臣愤怒,德川家康就更怒,恨不得亲自驾船弄死那些日本海盗。
一直到德川家光上位,忙着巩固幕府统治,大明也忙着应付满清,两国这才彻底断了沟通。
“咚咚咚!”
“请使者用餐。”
宾馆杂役端来饭菜,很常规的官员工作餐。
柳生十兵卫拿起筷子,慢条斯理吃着。等杂役离开之后,房中再无外人,这货立即埋头,狼吞虎咽般把饭菜吃完,就连盘底的油脂都用米饭裹干净。
林罗山却故意留下一点不吃,提醒道:“说过多少次,注意日常微末。你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岂不暴露日本粮食不够?就连幕府的内臣,都吃不上美味的饭菜?”
柳生十兵卫说:“只是中国的饭菜太好吃了,我实在忍不住吃干净。”
柳生十兵卫这种高级武士,其实日子还过得不错,每天都能见到鱼肉。下级武士才惨得很,白水泡饭,顿顿咸菜。
宽永大饥馑正在爆发当中,为了保证粮食供给。幕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只能将粮食卖给固定商人,再由专卖商人转运给幕府和大名,粮价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