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瀚又问:“鞑子没在他的商号安插人手?”
  徐颖派出的密探,就主要安插在各地商号。或者,直接招募商号伙计,成为收集情报的编外人员。
  徐颖却说:“鞑子肯定有在商会安插探子,但没必要在南方安插。臣猜测,鞑子在退守辽东时,留了一些密探在北直隶,用于今后入关劫掠或者攻城。至于南方,曹逢吉就已经是最大的手笔,其余细作都是传递消息的商贾。臣拷问了那些商贾,他们在南方连接头的都没有,必须到北方经商才能把消息传出。”
  赵瀚为之了然。
  古代情报机构也就这样了,大明的锦衣卫属于另类。
  而且,仅限于明代中前期的锦衣卫,甚至可去草原、朝鲜做密探。明末就不行了,鞑子肆虐北直隶,一路抢掠到山东,双方交战两个月,崇祯竟不知清军来了多少人。
  赵瀚非常清楚,维护一个情报系统要花多少钱。
  去年的情报支出,已经超过皇室用度,总共用去七十多万两。除了给情报人员开工资之外,还在北方大量建立联络点,甚至把触角伸到李自成的地盘(去年密探的抚恤费,也用了不少进去,主要是因瘟疫和战乱而牺牲)。
  李自成在干嘛,赵瀚知道得清清楚楚,随时可以策反某些摇摆将领。
  辽西走廊,也有徐颖的人,否则去年没那么容易奇袭占领威远台。
  “曹逢吉呢?”赵瀚问道。
  徐颖回答:“跑了。听说扬州商贾被抓,他当天就跑了,只带了些随身银两。商号,货物,还有存在票号里的银子都没带走。”
  ……
  徐州。
  曹逢吉心有余悸的回望南方,自言自语道:“总算逃出来了,还得加快行程,不出几日,必有海捕文书。”
  左孝成却说:“曹先生不必着急,肯定没有追兵,也没有什么海捕文书。”
  “肯定有!”曹逢吉说道,“张完学被抓,杨一芹也被抓,怎么可能不把我们供出来?”
  左孝成嘿嘿发笑:“我说不会有,便一定不会有。”
  “你怎知……”曹逢吉猛然露出惊恐之色,“你是……你是……”
  左孝成安抚道:“曹先生莫慌,真要抓你,在南京就抓了。上头说,你还有用处,让我跟随先生一起去张家口。”
  曹逢吉如坠冰窟,自己不但早就被盯上,而且还知道自己是从张家口来的。
  左孝成诱惑道:“曹先生还记得跟陛下约好的生意吗?”
  曹逢吉点头说:“记得。”
  “这些生意可以照做,”左孝成说道,“曹先生亲自做不成,却能让家族换人来做。等陛下一统江山,毛料生意还会交给先生。”
  曹逢吉猛然从地狱升到天堂,当初他的父辈,也是被满清俘虏,不但保住性命,还保住了财货,更借此大赚国难财。
  现在又轮到他了,只不过合作对象换人,换成一个更有可能坐天下的皇帝。
  钱只会赚得更多!
  左孝成拿出一封厚厚的信件:“这些消息,可都是机密,拿去进献给鞑子,必然更受其信任。先生可以谎称自己套取重要信息,引起了南京朝廷的怀疑,连夜逃了出来,导致扬州那些商贾被抓。”
  “好!”曹逢吉吞咽口水,接过信件好生保管。
  徐颖把情报机构搞得很大,就以为满清也是如此。随着调查深入,发现满清细作,在南方根本不成气候。
  那就没必要慢慢玩了。
  因为曹逢吉实在太磨叽,来到南京半年时间,竟还没去接触田贵妃和前朝皇子。如果一切按原计划进行,估计左孝成跟着逃走时,满清都已经快完蛋了。
  只能人为催化,让曹逢吉赶紧逃,左孝成则跟着逃。
  逃去张家口,可立即跟蒙古人接触,接下来或许还能打入满清内部。
  别看左孝成跟谁,谁就肯定倒霉,但这家伙其实很聪明。毕竟是秀才出身,还能给江西督抚做幕僚,一个傻瓜能获得督抚认可吗?
  左孝成到了草原和辽东,肯定能搞出些事情来!
  而曹逢吉是范氏子弟,范家属于满清“八大皇商”之首。此人回到张家口,整个范氏都能成为助力,范氏看得清楚该给谁效命。
  当然,他们可能会高兴得太早,今后该清洗还是要清洗。
  因为张家口那些富商,赚的银子都沾血!
  他们给满清提供粮食,支持满清入关劫掠,然后又给满清销赃。每一两银子的背后,都是北直隶和山东无数家庭破碎,都有无尽的冤魂等着伸张正义。
  两人一路逃到河南边界,南京朝廷的海捕文书,才终于发往各地官府。
  通缉曹逢吉、左孝成,算是给他们官方背书,让多尔衮更加信任这两人。
  张家口。
  曹逢吉悄悄找到范永斗:“拜见叔父!”
  曹逢吉,本名范遇吉。
  范永斗就是八大皇商之首,他的孙子,后来在满清做到太仆寺卿,以正三品的官阶,被特别允许穿二品官服。
  “你怎回来了?”范永斗惊讶道。
  曹逢吉将情况如实相告,说道:“叔父,鞑子肯定不行了,接连吃下许多败仗。这大同皇帝不是崇祯,等南方军粮充足,必定誓师北伐。李自成和鞑子早晚要灭掉,这次是搭上新朝的大好机会!”
  范永斗对此毫不怀疑,高兴得摩拳擦掌:“果然是一场大富贵!”
  曹逢吉又说:“大同皇帝陛下,让范家继续给鞑子传消息。传得越多越好,越受鞑子信赖越好。还有那个左良成,得趁机引荐给多尔衮,他在大同皇帝起事之初,就跟大同皇帝是死敌。这样的人,必能获得多尔衮重用,因为大同朝廷的重臣他许多都认识。”
  “不错,不错。”范永斗点头道。
  曹逢吉又说:“南京那边承诺,只要统一天下,还能发给咱们盐业专营牌照。南京朝廷的许多生意,比如茶叶、食盐、铁器,都得专营牌照才能经营。这可是能传给子孙的家业!”
  范永斗朝着南方拱手:“陛下真是大度,不计较咱家以前做的事情,今后范家必定世世代代效忠。这事儿不能怠慢,得积极立功。今年草原虽然旱情减轻,但找不到地方买粮,冬天必定饿死更多人。许多蒙古部族,都对鞑子心灰意冷,咱们可以趁机挑拨,甚至说服几个蒙古部族投靠朝廷!”
  曹逢吉喜道:“如此功劳,范家必受朝廷重用,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皆可获益!”


第479章 【大同凌凌漆】
  张家口外,察哈尔部。
  八岁的阿布奈,刚娶了寡嫂马喀塔为妻。按照伦理关系,他跟以前的寡嫂,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属于不那么正经的姐弟关系。
  因为阿布奈是林丹汗的遗腹子,他的生母被黄台吉俘获,母亲做了黄台吉的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自此,黄台吉成为阿布奈的继父,而其寡嫂又是黄台吉的亲生女儿。
  稍微再理顺一些,阿布奈娶了继父的女儿、娶了哥哥的遗孀。
  他的继父黄台吉,带兵征讨他的亲生父亲。而且前后打了三次,从张家口一直追杀到青海,他的生父林丹汗在逃跑途中病死。
  不但如此,他的生父林丹汗,一共有八位福晋。黄台吉自己娶了两个,分给兄长一个,分给堂弟一个,分给儿子一个。
  分给堂弟那个,正是阿布奈兄长的生母。
  也就是说,黄台吉娶了阿布奈的生母,让堂弟娶了阿布奈兄长的生母,黄台吉又将女儿嫁给阿布奈的兄长,现在这个女儿又改嫁给阿布奈。
  另外,阿布奈同母异父的兄弟,传说被顺治戴了绿帽子,简单来说就是叔嫂通奸——顺治抢了兄弟的妻子,也就是那位董鄂妃,还把兄弟给弄死了。当然,只是传说,无法考证。
  那么绕了一圈回来,察哈尔部的首领阿布奈,与满清那位顺治皇帝,属于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姐姐,我想吃菜蔬。”阿布奈看着奶制品,却怎么也提不起胃口。
  身为阿布奈曾经的寡嫂、如今的妻子,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叹息:“想吃菜蔬,便遣人去张家口采买,过几日便能吃到了。今年粮食不够,羊肉等入冬再吃,你先吃这些将就一下。”
  “哦。”
  阿布奈就着茶水,艰难吞咽各种奶制品。
  有羊奶做的,也有马奶做的。吃一两顿还好,天天吃简直反胃,阿布奈实在受不了这种饮食。
  他今年只有八岁,此前一直住在沈阳,后来又被带去北京,从小跟着生母长大,吃得跟黄台吉其他儿子一样。他的兄长、察哈尔之主额哲,前些年病逝了,如今的察哈尔部不稳,他便被火速扔来迎娶寡嫂。
  黄台吉的继子和女儿结为夫妻,共同统治察哈尔部,在多尔衮想来肯定不会出事。
  历史上当然出事了,阿布奈长期不去觐见皇帝,被康熙派人抓来削爵软禁。等阿布奈和马喀塔的两个儿子长大,兄弟俩直接起兵叛乱,想要把父亲给救回来。
  看着弟弟、丈夫兼小叔子把食物吃完,马喀塔忍不住叹息。
  她作为满清的长公主,十二岁就嫁来草原,如今也不过十九岁而已。原配丈夫对她非常不好,毕竟他跟丈夫虽有兄妹名分,但她的父亲,间接杀死了丈夫的父亲,还抢走了丈夫的权位和地盘。
  丈夫两年前去世,他们结婚多年,却没生下一儿半女,丈夫甚至都不愿意碰她。
  如今这个丈夫,八岁孩童而已,感情虽然很好,但与其说是夫妻,还不如说是姐弟、母子。
  由于紧挨着张家口,以前满清得势之时,马喀塔的物质条件还不错。能顿顿吃白米饭和面粉制品,也有蔬菜水果享用,这在草原都属于大贵族待遇。
  而现在,满清江河日下,李自成又管控粮食贸易。
  从张家口卖出的粮食,大都被满清买走,察哈尔部只能买剩下的。部落里的首领和长老,渐渐都不听话了,还跟长公主马喀塔抢粮,先一步把那些粮食买走。
  马喀塔已经三个月没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全靠茶叶。
  “有汉人商贾来了!”
  就在马喀塔望着天空出神之际,远处忽然传来欢呼声。
  马喀塔立即翻身上马,侍女一路跟着跑,奔上前方的小土坡,果然看到来了一个商队。
  不知何时,八岁的阿布奈也站在她身边,问道:“姐姐,这些汉人商贾会送来果蔬吗?”
  “问过才知道。”马喀塔回答。
  商队由远及近,马喀塔自动无视其余人类,把目光投在左孝成的身上。
  多么英俊的男子啊,戴着好看的冠帽,用一根玉簪插着。穿着美丽的丝绸,挺直坐在马背上,是那样的器宇轩昂。
  而且还很斯文,不像草原男子,一个个都粗鲁得很。
  十九岁的满清长公主,忽然间芳心狂跳,红着脸大胆的看向左孝成。
  或许是察觉到异样目光,左孝成也扭头看过来,一眼就锁定马背上的马喀塔——服装更华丽干净,皮肤也比草原女子白净些,在这破地方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定然是哪位蒙古贵女,左孝成怀着结交之心,朝对方报以灿烂微笑。
  马喀塔仿佛被那笑容给融化了,随即打马接近,主动攀谈:“你是来我的部落贩卖货物吗?”
  左孝成说:“我从江南而来,有上好的苏州货。”
  马喀塔说道:“我的部落,还有一些马和羊可以交换。我们需要粮食,如果没有大米和麦子,高粱这些也可以要的。”
  “我只要羊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