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查!”
  失魂落魄一阵,甘大绶突然站起来,拍桌子大吼:“浙江吏选厅,立即自查自纠,究竟哪个混蛋跟衢州官场有勾结!”
  只能亡羊补牢了,或许能揪出一两个蛀虫,那样甘大绶就能将功补过。
  吏选厅鸡飞狗跳的同时,浙江廉政厅的张若海,已经快要哭出来了。他对衢州府的情况,当然有所耳闻,但碍于面子不好管,也觉得没有太大的问题。
  谁曾想,那些家伙竟然捅破天,甚至强抢占农民土地。
  左思右想都没办法,张若海干脆写信,希望胡定贵能够帮忙求情。
  一封求救信写完,张若海更加颓丧,自己悄悄把信烧了。一来胡定贵在辽东,猴年马月能把信送去;二来他知道皇帝的脾气,有重臣求情很可能起到反效果。
  胡定贵在带兵之初,做过一年的南昌典史,而张若海当时是南昌县丞。
  张若海跟胡定贵的交情,便如刘安丰与陈茂生,已经铁到不能再铁了。既然于事无补,张若海也不想麻烦好友,万一牵连胡定贵就更无法收拾了。
  烧掉那封求救信,张若海又写奏章,承认自己尸位素餐,但绝对没有贪污受贿。他请求皇帝彻查浙江廉政厅,审查结束之后,自己会引咎辞职。
  派人将奏章送去南京,张若海亲自出手,封存廉政厅所有档案,不许任何人进来触碰。
  又约束廉政厅官员,除非接到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离开杭州城半步。
  做完这一切,张若海守着档案室,瘫坐在椅子上心如死灰。
  他出身自耕农家庭,别说举人秀才,甚至连童生都不算,也就开蒙读过几年书。若非跟着赵瀚造反,他一辈子都别想做官。
  如今不但做官了,而且做到四品官,真真是光宗耀祖。
  张若海身为浙江廉政系统的一把手,深知朝廷查处贪官有多严厉,因此他从始至终都不敢贪。但他又不想得罪中枢大老,于是有些事情,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说白了,就是庸官,就是糊弄!
  现在把自己给糊弄进去了。
  张若海好想回到那些年,虽然只有半个江西的地盘,但大家都非常热血有干劲。他带着全县官民,一起抗洪救灾,老百姓发自真心的拥护,把自己视为救苦救难的青天大老爷。
  咋就到了如今的地步呢?
  张若海想起读书时,痛恨贪官庸官昏官,现在自己也成了庸官。
  衢州府同知刘安永,两年前便有人举报,张若海一早就知道这人有问题。但他就是装作不知道,完全变成瞎子聋子,衢州官场一烂到底,张若海绝对难辞其咎。
  ……
  赵瀚说让萧焕亲自审案,但真没必要都察院一把手出面。
  于是,都察院二把手来了。
  听说主持审理的是邹光第,刘安永直接吓晕。
  竹筒倒豆子般,有啥说啥,不敢有一丝隐瞒。
  邹光第曾在广州大杀特杀,不仅处置地方官员,而且处置行贿商贾,让当时的廉政司一战成名!
  “如何?”邹光第问道。
  戴文孟回答:“什么都不肯说,一直干耗着,估计还想着有人来救。”
  邹光第笑言:“没上点手段?”
  “总宪亲至,还用得着什么手段?”戴文孟也笑起来。
  虽然赵瀚一再强调,不得刑讯逼供。但这是不可能的,无论黑无常还是白无常,又或者地方有司部门,还是保留着一些看不出痕迹的逼供手法。
  邹光第走进审讯室,郑洪义正在闭目养神。
  邹光第拉一张板凳坐下,开口说道:“郑郎中可惜了。”
  郑洪义毫无反应,眼睛都懒得睁开。
  邹光第继续说道:“郑郎中是南京鼎鼎有名的好官,多次获得陛下嘉奖。人们都说,不出十年,郑郎中必为尚书。可惜啊,可惜,遇到你这么一个爹。”
  郑洪义终于开口:“我没有罪,都是族人犯法,最多定我个治家不严。至于犬子,就更与他无关,他已经好几年没回衢州了。”
  邹光第说道:“陛下也知郑郎中冤枉,但你们做的事情太大,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念及旧情,陛下还留有余地,只将郑郎中贬官五级,扔到吕宋去做一个小官。”
  “此事与犬子无关,我要见陛下!”郑洪义激动起来。
  “你听我说完,”邹光第再次叹息,“郑郎中一身清白,哪容沾染污点?一边是皇帝,一边是父亲,让他该如何自处?郑郎中……唉!”
  郑洪义感觉有些不妙,问道:“我儿怎么了?”
  邹光第死盯着对方,一字一顿道:“悬……梁……自……尽!”
  仿佛全身骨头被拆掉,郑洪义直接瘫在那里。
  郑洪义是个“重情”之人,连族亲犯罪都护着,更何况是他最有出息的儿子。
  他家道中落,又被人悔婚,当时许多票号都来催债。
  郑洪义挨个请求宽限还款时日,只有冯家答应,听说他要去整顿生意,冯老爷子还借给他五百两。
  郑洪义东山再起之后,把冯老爷子视为恩人,求娶了冯家的孙女。他对冯家照顾到极点,所以小舅子胡闹,才会一次又一次护着,甚至不惜帮其洗脱杀人罪名。
  而今,郑家完蛋,冯家也完蛋。
  邹光第又说:“你害了不少人,李阁老被夺爵了,刘尚书辞官归乡。他们两个无端被牵连,他们的门生故吏,会放过你郑家?会放过你冯家?”
  郑洪义两眼失神,愣愣看着墙壁,魂魄已经飞到天外。
  儿子自杀,对他打击太大,完全心如死灰。
  “听说你抽烟的?”邹光第拍拍手。
  有人拿进来烟具。
  邹光第亲自打开烟袋,把烟丝放进斗里:“上好的南赣烟丝,要不要来一口?”
  郑洪义下意识接过烟斗,张嘴一口咬住,等着邹光第给他点烟。
  邹光第从怀里掏出火刀,并着火柴敲打几下,火柴很快被引燃,慢吞吞凑到烟锅前。
  烟丝燃烧,郑洪义猛吸两口,浊泪顺着脸颊流淌,勉强坐直了些:“有什么话,你就问吧。”
  邹光第朝梅竹友点头,后者立即开始研墨。
  “越界开采铁矿,霸占农民田产,”邹光第问道,“哪些人在里面拿银子?”
  郑洪义说:“府同知刘安永。”
  “只有他?”邹光第确认道。
  郑洪义说:“铁矿山只有他,其他当官的,都是在别处拿银子。笔给我,我自己写出来。”
  不多时,便写下一串官员名单。
  邹光第又问:“杭州那边,有没有官员跟你勾结?”
  郑洪义说:“杭州太远,联络得不多。我有个外甥,估计也被你们抓了,他在龙游县做县丞。这个官职,给了浙江吏选司李继嗣三百两。浙江廉政司的胡玥,去年初来衢州府巡查。他们一共三个人,胡玥收了二百两,其余两人各收一百两。他们三个,经常逛西湖画舫,那艘画舫是我的。他们请人游湖,在画舫的开销也是我出钱。”
  邹光第问道:“浙江廉政厅的厅正张若海呢?”
  郑洪义摇头:“没有结交过。他很谨慎,并不私下见客,也不在衙门接见商贾。”
  邹光第问道:“不少郑家人,做了镇长、村长,也是买官来的?”
  郑洪义回答:“衢州府吏选局的王宜、欧阳芳,西安县吏选科的潘珍、洪泰,龙游县的吏选科的秦振声、王欢……这些人,都收了我的银子。”
  邹光第突然不问犯罪内容,而是好奇道:“我这些年,也查过不少案子,犯事之人无非是为了钱。据我所知,你的票号、珠宝、矿山,即便正常合法经营,都完全称得上日进斗金。你勾结官员做这么多事,自己好像没赚到钱,反而往里面倒贴钱,就算赚钱也进了族亲的口袋。你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这些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
  郑洪义无法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
  想了半天,郑洪义用不确定的语气说:“或许,是为了威风八面吧。无论走到哪里,人人都得敬畏,个个都得喊一声郑爷。远近族亲,都把我当祖宗供着,不给他们摆平麻烦,我还怎么做老祖宗?”
  邹光第无语,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主犯。
  干出这么大事情,坑死自己的儿子,一切居然只是为了面子。
  何苦来哉?


第537章 【故人小聚】
  浙江左右布政使,被罚俸三月。
  这两位纯属倒霉,他们作为全省一二把手,虽然掌控全局,但主抓的是民政、经济和教育问题,这也是政绩的主要考量内容。
  他们只知道,衢州府的赋税一直在增涨,人口一直在增涨,商号和学校也越来越多。
  至于吏治,就算再三强调,也不可能亲力亲为,更不可能亲自跑去衢州府调查。
  罚俸三月,看似轻拿轻放,但对仕途影响极大。
  他们这种职位,随时可能调去中央,一旦做京官,起步就是侍郎。如今被罚俸,等于被皇帝记住,三五年内别想高升了。
  浙江吏选厅厅长甘大绶,确无贪腐之举,但举官失察,降职一级,调任贵州。
  浙江廉政厅厅长张若海,确无贪腐之举,但尸位素餐,降职三级,调任广西。
  郑洪义、冯日昇皆斩首示众,郑冯两族,没收全部财产,主宗流放台湾。郑氏旁支,分出十户,与庐陵刘氏对调搬迁。冯氏旁支,分出十户,与吉水李氏对调搬迁。
  异地搬迁费用,郑氏、冯氏、刘氏、李氏自行承担。
  这四家搬迁之后,怕是能互相打出狗脑子!
  浙江官场大地震,除了罚俸、降职、撤职之外,一共17个官吏被斩首,另有62个官吏流放台湾,还有数十个官吏坐牢或罚役。
  御花园。
  庞春来、李邦华、田有年被招来,陈茂生、费纯、小红、萧焕、徐颖、宋应星等人也在。
  赵瀚举杯说道:“今天没有君臣,大家都是老相识。这一杯,给田先生践行!”
  众人举杯。
  田有年捧着茶说:“多谢陛下挂怀!”
  从去年冬天开始,田有年就经常卧病在床。这次李邦华被夺爵,田有年趁机请辞,不想拖着病体在内阁折腾。
  赵瀚派医生去看过几回,确实属于年老体衰,因此也不便强留。
  三请三辞之后,田有年被允许致仕。
  封宜春侯,加太子太保衔。
  这是对田有年的肯定:第一位诚心归顺的大明知府,并在关键时刻,为大同军督造了军事装备。
  李邦华也想生病回家,奈何他七十一岁了,依旧精神矍铄。
  别看庞春来中年白发,这些年皮肤越活越红润。他前后收养了两子一女,至今也没有结婚,平时都是佣人在照料起居。
  “说说吧,诸位对这次的案子怎么看?”赵瀚吃着糕点,看样子很随意。
  陈茂生愤懑道:“当严查各地,这才几年时间?农会居然都烂掉了!”
  被夺爵之后,李邦华反而看开了:“应该确立制度,族亲犯罪,官员究竟如何处置。我一把年纪了无所谓,刘安丰正值壮年,他被牵连辞官太不值当了。”
  众人无言,莫衷一是。
  古代做官有各种避讳,比如七品就得异地为官,而且必须是跨省任用。比如苏(州)、淞(江)、江(西)、浙(江),这些属于赋税重地,不得担任户部官员,避免他们给老家减税。又比如,同族兄弟、叔侄,不得在同一个部门做官。
  但大多属于潜规则,并非硬性规定。儿子参加科举,父亲不得阅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