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郑家的贸易船队,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至于郑华担任的这个香主,属于船队的常规配置,主要职责为:照料船上的妈祖神位,并祭拜妈祖和罗盘,沿途给海峡、海岛进献贡品(海峡、海岛有灵,可以保佑船队)。
  说白了,香主就是专门上香的,可以理解为船队里的礼部尚书。
  关于战争的消息,很快传到船厂里。
  林长福此时还在船厂工作,不过几年时间过去,他的儿子已经成年了,还娶了一个混血女子做老婆
  ——汉人和马来人的混血。
  好不容易熬到吃饭时间,林长福对陈东山说:“皇帝打赢了,你听说了没?”
  “听说了,莫要牵连我们才好。”陈东山担忧道。
  在好几年前,陈东山就说要落叶归根,带着妻儿回中国修缮祖坟。
  可终究没有离开,因为害了一场大病,治病花了不少钱。又因为他不信教,巴达维亚殖民政府,加重了对不愿饭依者的人头税。在这里,欧洲人的税最低,其次是马来士著,而汉人的税最高。
  这种情况,并非特例,整个南洋皆如此。
  主要还是汉人太能干了,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殖民者,必须通过税收来压制汉人。
  林长福叹息说:“是啊,就怕红毛打输了,把气撒在咱们唐人头上。“
  陈东山憧憬道:“我听来巴城(巴达维亚)的商人说,皇帝占了吕宋岛以后,吕宋的唐人都不交重税了。这回又是打台湾,台湾的唐人肯定也不交重税。要是哪天皇帝派兵,把巴城占了该多好,咱们就都有好日子过了。“
  林长福咧嘴笑起来:“那可好。“
  他的儿子林耀祖突然插嘴:“陈伯,我爹说唐国大得很,广州城比巴城还大。他是不是吹牛啊?“ъìQυGΕtV。℃ǒΜ
  “滚一边去!”林长福喝骂。
  陈东山顿时笑起来,不屑道:“跟广州比起来,这巴城算个屁!“
  林耀祖又问:“跟巴城挨着的,就万丹和马打蓝国最大。万丹国、马打蓝国,加起来有唐国那么大吗?”
  “唐国比十个万丹国还大!”陈东山说。
  林耀祖不可置信道:“那得多大啊,皇帝管得过来吗?“
  陈东山说:“皇帝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底下的事他都知道,你说能不能管得过来?”
  林耀祖转身对父亲说:“爹,我想去唐国看看。“
  林长福一巴掌扇过来,打在儿子后脑勺上:“你老婆刚出月子,好好在船厂做工,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林耀祖撇撇嘴,心里说不出的委屈。
  他在巴达维亚出生长大,从没踏上过中国土地,却又从长辈口中,听说了无数关于中国的故事。他幻想着回到祖宗之国,去看看那里的城市,去看看那里的人们,去了解关于那里的一切。
  总督府。
  范德林听到了码头那边的欢呼,他气得握紧拳头:“这些该死的中国人!“
  副官问道:“要不要派人制止?“
  “去吧,”范德林随即告诫道,“当心激起暴乱,这个时候不能乱,否则英国人会趁虚而入。等缓过这一阵子,再去收拾那些中国人,我要对他们加征人头税和入港税!“
  副官立即出去传令,很快就有一群荷兰士兵,提着火绳枪到码头,禁止任何人高声喧哗。
  范德林继续召开议会,仍旧是那个主题:要不要让热兰遮城的守军,放弃城堡投降,然后返回巴达维亚。
  开会讨论好几天,始终没有个结果,谁都不想担上丢失台湾的责任。
  那就拖着吧,反正热兰遮城堡的粮食,还能坚持吃上大半年的。就算输了战争,也要让中国军队,消耗更多的粮草去围城。
  范德林接到的总部最新命令,是让他在好望角建立补给据点。
  这见鬼的命令,好望角明明距离欧洲更近,荷兰总部不派人过去,非要让巴达维亚安排人手。
  荷兰人在好望角建立的据点,后来叫做开普敦。
  最初的一批开拓者是荷兰人,第二批则全是亚洲移民。因为那地方实在偏僻,欧洲人都不愿去,只能把亚洲土著往开普敦塞—一弄死非洲本地土著,夺取他们的土地,然后让爪哇人去耕种。
  范德林很想骂娘,感觉自己诸事不顺。
  先是失去越南市场,接着又失去台湾,在阿拉伯半岛的扩张也不顺利。上次被缅甸打败之后,他还尝试重新跟缅甸接洽,结果缅甸国王把使者给杀了。对日贸易,市场份额也在缩小,不但被中国商人抢市场,日本幕府今年还设定贸易额上限。
  现在又让自己开辟好望角据点,开辟你妹啊,那破地方鬼才愿意去。
  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好望角是东西方海路的必经之地。荷兰一旦在那里建立据点,就等于掐住东西方的海上咽喉,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决策。
  但是,荷兰人把持好望角,就等于在恶心所有的欧洲国家,要把海上泰迪这个人设扮演到底。
  历史上,英国人武力夺取开普敦之后,为了避免激化与各国的矛盾,立即就宣布开普敦成为自由港。
  不像荷兰,只吃独食,不愿分出残羹剩饭。
  算算国家,荷兰如今的敌人有:中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奥斯曼、波斯、莫卧儿、缅甸、越南阮氏、万丹、马打蓝、文莱、苏禄…不知名的小国和部落就懒得说了。
  对了,由于荷兰控制北海贸易,跟北欧三国也关系不睦。
  范德林宣布散会,再次给荷兰总部写信。辞职信他已经写完了,但还要等船队返回欧洲,才能把信给带回去。现在又写一封,请求批准造舰的同时,又请求暂缓建立好望角据点。
  写完信之后,范德林就陷入沉思。
  不是思考该效如何破局,而是想着赚钱的法子。如何在巴达维亚捞上一笔巨款,然后卷铺盖回荷兰养老呢?
  台南,热兰遮城。
  台湾总督费尔伯格,看着海上驶来的舰队,整个人彻底陷入绝望。
  他认出了其中的荷兰战舰,却没有悬挂东印度公司旗帜,明显是被中国海军给俘虏了!
  “我想,公司吃了败仗,应该不会再有援军了。”费尔伯格说。
  丹克尔直接问:“要投降吗?“
  费尔伯格道:“再坚持一下吧,等粮食吃完再说。“
  丹克尔问道:“时间拖得太长,中国军队消耗的军粮太多,到时候投降会不会有危险?万一激怒了中国人,将我们全杀了怎么办?“
  费尔伯格顿时沉默。
  丹克尔也不说话,他杀的汉人和土著太多,深仇大恨摆在那里,此时此刻也不敢投降。
  城堡建在岛上,逃都没法逃,降也不敢降,只能硬着头皮拖时间。
  良久,费尔伯格说:“派使者出去接洽,如果愿意放我们回巴达维亚,就同意投降让出热兰遮。“
  所谓的使者,是一个岛上居住的汉人。
  此人见到李定国,立即说明来意。
  李定国冷笑:“你回去告诉红毛鬼,陛下已经下令,血债血偿!大同军虽然粮食紧张,但围城还是围的起的。”
  根本不用围城,只留台湾舰队,每天在附近海域游弋巡逻,防止荷兰人出去买粮食就行。
  赤嵌城这边,驻扎2000大同军足矣。
  剩下的,该干嘛干嘛,让荷兰人在岛上慢慢消耗粮食。大半年后,粮食就吃完了,岛上的荷兰人全得饿死。


第663章 【前朝皇子皇女的苦恼】
  南京,紫禁城,勤政殿。
  皇帝平时办公的桌子,此刻被抬到一边。
  赵瀚端坐在宝座上,面色沉静,目视前方。
  在他身前,是四个画家。ъìQυGΕtV。℃ǒΜ
  一个画家叫朱谋垔,是宁王的后代。旁边站着他的侄子朱统(钅乇);(钅乇)字难写难认,咱们且叫他朱耷吧。
  另一个画家叫李致诚,意大利人,旁边站着他的中国学徒。。
  两人都在挥洒着画笔,侄子和学徒则帮忙打下手。
  过了一些时候,朱谋垔率先说:“陛下可看书了。”说完,又挑衅一般,朝那個意大利人挑挑眉。
  李致诚也说:“陛下请自便。”
  桌子没有抬回来,画家们还需要完善衣服细节,赵瀚只是不用再摆pose,坐在那里自己看书就行。
  一直画到中午,两人都还没画完,不过全都选择告退,剩下的可以拿去别处完成。
  两天之后,朱谋垔先来交任务,是传统人物肖像工笔画,名字叫《大同民始皇帝御容》。
  赵瀚这里搞定,朱谋垔又去给后妃们画像;而意大利人李致诚还在慢慢捣鼓。这洋鬼子画的是油画,一层一层上油,短则耗时半月;长则一两个月搞定;毕竟给皇帝画肖像得非常认真。
  等到南洋海战捷报传回,李致诚终于画完,将油画进献到皇帝面前。
  朱谋垔和朱耷叔侄俩,跑来看洋鬼子笑话。他们已经把后妃的画像,全部都画完了,而洋鬼子才完成第一幅。
  赵瀚对比两副画像,各有千秋,说道:“你们也看看吧。”
  朱谋垔带着侄子,从女官手里躬身接过油画。刚开始是不屑,很快又认真审视起来,因为油画的光影效果让他很感兴趣。
  “如何?”赵瀚问道。
  朱谋垔说:“回禀陛下,这西洋油画,亦有可取之处也。”
  赵瀚说道:“你们可以互相切磋,或许能够中西合璧,创造出一种新的画法。”
  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是郎世宁。
  “遵旨!”
  两位画家同时作揖。
  赵瀚说道:“翰林院那边,新设一个绘画馆;你们都进绘画馆做学士吧。”
  “多谢陛下!”二人大喜。
  历代皇帝;都是要养御用画家的。赵瀚没打算养在紫禁城内;一并扔去翰林院;也不差那几个画家的工资。
  赵瀚招手说:“朱耷,你过来。”
  朱耷的身份是弋阳王世子,明朝若不灭亡,他就能做锦衣玉食的郡王。
  大同军攻占弋阳时,把他爹吓得差点上吊。后来经过公审,发现好几代弋阳王,全都醉心于诗画艺术,其他的事情啥都不管,作恶的全是那些王府官员。
  于是,弋阳王一系,并未受到惩处,只是收了他们的田产。
  甚至连王府都保留着,摘掉牌匾就行,仅把园林别墅给充公了。弋阳王也投桃报李,主动捐赠钱粮,资助大同军平定赣东地区。
  弋阳王四年前病死,朱耷守孝三年,便跟着叔叔来南京闯荡。
  他甚至连名字都改了,不再沿用大明宗室字辈,直接改成现在的朱耷。
  听到皇帝的召唤,朱耷连忙上前:“草民在。”
  赵瀚说道:“你还未满30岁,若有心仕途,可回江西参加明年的乡试。”
  朱耷说道:“陛下,草民并非前朝秀才,没有资格参加乡试。”
  赵瀚笑道:“朕特许了。”
  见侄子愣着不说话,朱谋垔连忙催促:“还不谢恩!”
  朱耷却说:“陛下,草民醉心于画艺,并无仕途之心。草民……想进翰林院绘画馆。”
  赵瀚点头说:“准了。”
  “谢陛下!”朱耷高兴起来。
  十多岁的时候,朱耷对大同新朝有怨气。现在却什么都想通了,江西那些大明宗室,除了十恶不赦被处斩,哪个不比其他省的宗室幸运?
  看看北方那些王爷,遇到流寇都什么下场吧。
  画家们离开皇宫,真打算回去切磋画技,然后弄出中西合璧的画法——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