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梗水木,就是减摇龙骨,依靠船舶横摇时的流体动力作用,产生稳定力矩来减轻船只摇摆。遇到暴风雨时可以发挥奇效,平时航行也能让船只更稳定。
  中国的这种舰船减摇装置,至少比欧洲早七百多年(以出土实物为准),从宋代一直沿用到清朝。而欧洲,一直到18世纪末才发明出来。
  大同海军这两艘新舰,结合了东西方海船的优点,并非啥都由荷兰造船师说了算。
  邝鸿带人登上战舰,荷兰战俘的脑袋,全部用木匣子装着。
  洪旭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之前缴获的西班牙船,被命名为‘大同号,现在改为‘台湾号’。这艘最大的新舰,叫做‘广州号’。旁边那艘稍小的新舰,叫做‘福州号。‘广州号上,有大小火炮40余门,最大的一门是六千斤炮。“
  邝鸿听得豪气十足:“恃此巨舰,当可扬帆四海!“
  邝鸿是广东南海人,从小就见惯了海船。如今自己坐上650吨的广州号,突然不想当文官了,想转为海军大将纵横海洋。
  海军舰队,从太仓港出发。
  前方有几条小船,牵引指导海军大舰,一路避开浅滩礁石,从长江顺利进入海面。
  领航员手里捧着航海罗盘,这玩意儿可以配合《海道针经》使用。
  《海道针经》集合了无数中国航海家的心血,从宋代就开始积累。刚开始只记载中国附近海域,直到郑和下西洋,把印度洋那边也记录下来。
  郑和的航海资料虽然大部分遗失,但其《海道针经》却有流传,万历年间刊行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就是一套郑和下西洋的针路簿。
  大同海军使用的《海道针经》,搜集整理了大量针路薄,同时还让各省海商贡献自己的航海图。汇总之后,《大同海道针经》刻印,民间海商也能高价购买。
  天千、地支、八卦,将航海罗盘分为24等分。
  沿用郑和下西洋的针路定位: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到南汇嘴。
  翻译为人话:太仓港起航,沿10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有说十二里)到吴淞江。再沿97。5度方向行驶,途经十里,到南汇嘴。
  郑和航海的所有路线,全部都有准确定位,比如在南洋海域——
  “苏门答腊开船,用干戌针,十二更,船平龙涎屿。四十更,船又用辛酉针。五十更,船见锡兰山。”(从苏门答腊港出发,沿307。5度方向航行,途经120里,可达龙涎屿。继续前进400里,转为277。5度方向航行,前进500里之后可见锡兰山。)
  如此针路定位,堪称古代版傻瓜导航。
  当然,海上瞬息万变,一阵风就能吹偏航线,于是还要配合使用“牵星过海术”。
  有文献记载的,是明末苏州马怀德收藏了一套牵星板,这套牵星板常被后世赞颂为中国古代航海导航器。但事实上,马怀德的这套牵星板,根本测不出郑和航海图里的星辰高度。
  郑和航海图里,动辄星高十四指、十五指,而马怀德的牵星板最多能测算十二指,还得继续增加牵星板数量才行。
  郑和使用的,可能是量天尺,又或者叫牵星尺,也可能是加量的牵星板。
  而大同海军,直接采用欧洲人的直角仪,其实原理都差不多。而且,直角仪的使用方法,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沈括当时用的是弓弩。
  顺着寒流和季风,邝鸿很快抵达广州,在那里补给一番之后,又加入了五艘广州舰队的军舰。
  一共二十艘战舰,除了后勤物资之外,也携带了一些货物。贸易所得利润,海军分三成,国库得四成,剩下三成归皇室所有。
  海军的贸易行为,虽然被允许,但每次都得报备,还得给海关照章纳税。
  并且,每年的贸易次数、贸易额度,都是被严格管控的,就连主持交易的官员,都是商部这边派过去的,并有大同银行派人监督财务。如此麻烦,是避免海军彻底失控,也避免海军跟民间海商抢生意。
  十二月,舰队抵达巴达维亚附近,却没有直接靠岸,而是继续航行到万丹港。
  “中国舰队杀过来了?”范德林依旧是总督,只因海路遥远,撤职命令还未抵达。
  范德兰说道:“整整二十艘战舰,其中两艘,是超过500吨的大船。“
  范德林担忧道:“难道中国人想占领巴达维亚?”
  范德兰说道:“应该不是,他们继续向西,应该是要去万丹港。“
  “他们是要跟英国结盟?”范德林眉头紧皱。
  荷兰在巴达维亚,英国则在万丹,两个港口城市挨得很近。
  当初,荷兰是无力夺取巴达维亚的,因为万丹国本身就很强势,又跟英国结盟一起对付荷兰。
  结果荷兰使出离间计,说镇守雅加达(巴达维亚)的王子要造反,苏丹竟然真把王子给召回去。荷兰又使出离间计,导致万丹国的苏丹,逼迫英国签署特殊关系合约,万丹和英国的同盟就此破裂。
  于是,荷兰一举攻占雅加达,并改名字为巴达维亚。
  万丹国苏丹懊悔不已,连忙跟英国修善关系,又串联当地土著一起攻击荷兰。荷兰人顶不住,好几次请求和谈,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援军。
  而今,万丹和英国的关系,又变得非常亲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邝鸿乘船抵达万丹港,发现这里空前繁荣。
  跟隔壁的巴达维亚不同,那里只有荷兰人和中国人,而万丹港除了荷兰人啥国都有。这里是一個自由港,尤以绿教商人最多,很多都来自阿拉伯地区。
  大同海军驶来,各国商船纷纷躲避。
  至于万丹海军,只有几条小舢板,都是被荷兰舰队打剩下的。
  邝鸿在海军士兵的护送下登岸,朗声说道:“大同中国使节邝鸿,前来访问万丹!“
  翻译连忙跟着大喊,喊了好几遍,终于有万丹的港口收税官过来。
  “我是中国使节,快去禀告你们的国王。”邝鸿说道。
  收税官一脸便秘表情:“老苏丹病逝了,新苏丹还没有继位。“
  邝鸿愣了愣:“这么凑巧?“
  还有更巧的,正在说话间,城内突然传来枪声,接着又是一阵阵叫喊声。
  过不多时,大量贵族和商贾,从城里惊慌逃出。
  邝鸿不知发生了什么,立即回到军舰上。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终于有万丹官员,前来请他进城面见苏丹。
  邝鸿在海军士兵的陪同下,一路前往城区。这里没有城墙,只是居民聚居区而已,王宫在城中心的城堡之内。
  进入城区之后,邝鸿发现到处是血迹,一些万丹士兵正在清理尸体。
  一路前往城堡,城堡里的血迹更多。
  终于,邝鸿见到了万丹的新苏丹一阿庚。
  这位阿庚苏丹,刚把自己的兄弟们杀绝,凭借武力夺取国王宝座。接下来,他还会励精图治,打造一支精锐海军,建立商队远航菲律宾和印度。
  可惜,阿庚苏丹死后,他的儿子们争位,荷兰趁机扶持其中一人,从此控制万丹的国政。
  站在满地血污之中,阿庚苏丹朝邝鸿微笑行礼:“欢迎来自中国的使者,您是万丹最尊贵的客人。可恶的荷兰人,是万丹的敌人,而荷兰也是中国的敌人。我们有相同的敌人,所以我们是注定的朋友。
  邝鸿看着屹立在血污中的阿庚,又听翻译转述了说话内容,顿时做出判断:眼前之人,必是一位异国雄主!


第698章 【收小弟】
  邝鸿是奉命来拜会万丹国王的,至于谁当国王,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国王殿下,请容我自我介绍,”邝鸿微笑说,“我叫邝露,是来自中国的使节,代表大同皇帝陛下,专程为国王带来皇帝的问候。”
  阿庚苏丹再次行礼:“欢迎阁下,请代我向贵国皇帝转达谢意。“
  “这是皇帝陛下,送给殿下的礼物。”邝鸿转身指着两个箱子。
  随行使节立即递上礼单,海军士兵把箱子抬过去。
  阿庚苏丹更加高兴,他今天刚刚夺位成功,就收到来自中国皇帝的礼物。
  中国他是知道的,去年击败了荷兰舰队,这事儿在南洋传得沸沸扬扬。更何况,万丹本身就有很多中国人,就连万丹大清真寺的宣礼塔,都是中国人设计并建造的。
  阿庚说道:“贵使里面请!“
  “请。”邝鸿微笑还礼。
  使节团被安排在王宫住下,待遇非常优渥,因为万丹国很有钱。
  万丹港是整個南洋的海贸中心,货物交易量远远超过马六甲和巴达维亚。这是因为,马六甲和巴达维亚,都被荷兰控制做独家生意。而万丹港,则是一个自由港,除了荷兰人之外,无论哪个国家都能来交易。
  当天晚上,阿庚苏丹设宴款待使节团。
  宴会还没开始,每人就获得一份精美礼品,阿庚苏丹还捧出一把剑:“这是万丹的王室藏品,请转交给中国皇帝陛下,仅代表我个人对皇帝的崇敬。”
  ”一定带到。”邝鸿起身接过。
  此剑造型奇特,为马来蛇纹剑,至于具体长相嘛,请脑补金蛇郎君的金蛇剑。
  并且,剑身为大马士革钢打造,剑鞘用鲨鱼皮包裹,还镶嵌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万丹港有各国船只来往,文化艺术也非常包容。
  万丹国虽然是绿教国家,但这里的绿教极富特色,吸收融合了印度教、佛教、万灵教等内容。中国人给万丹大清真寺设计的宣礼塔,建筑风格既不是阿拉伯式、波斯式,也不是中国式,而是融合了莫卧儿风格和马来印度教风格。
  这把剑同样如此,剑身样式是马来风格,剑鞘装饰却是波斯风格,想必南京的赵皇帝会非常喜欢。
  “啪啪啪!〃
  阿庚苏丹拍手示意,乐队和舞姬上场,王宫仆人端着各色食物而来。
  这里禁酒,喝的是果汁饮料。
  阿庚苏丹举杯道:“这一杯,敬伟大的中国皇帝!“
  “敬陛下!“
  邝鸿连忙起身,带着全体使节人员,转身朝着东北边作揖。
  重新坐下之后,阿庚指着席间一个华人:“使者阁下,这位是万丹王室顾问、渊博的学者、优秀的建筑家,斯克班卡先生。“
  这华人大概五十岁,起身拱手说:“海外汉民陈濂,拜见天使大人!“
  “有礼了,”邝鸿拱手问道,“阁下是哪里人?”
  陈濂回答说:“广东香山县人。鄙人幼时家贫,读过几年村塾,不得已弃学打渔为生。十三岁时,跟随长辈出海,辗转来到爪哇岛。叔父死于雅加达,在下四处流浪,被一位火者收为仆人。这位火者见我聪明,便让我入了教,跟着他学习一些知识。”
  邝鸿笑道:“你我还算同乡,我是南海县的。“
  “原来如此,难怪听阁下的口音亲切。”陈濂顿时热情了许多。
  随即,陈濂又用马来语,跟阿庚苏丹交谈一番,估计在翻译刚才的对话。
  阿庚苏丹笑得更开心,一边喝着果汁,一边说道:“真是太巧了,万丹王室的顾问,竟然与使者阁下是乡人。使者阁下,你这位乡人非常有才华。十多年前,他就为万丹大清真寺,设计建造了宣礼塔,
  受到广大绿教徒的一致称赞。“
  陈濂在旁边搭腔道:“承蒙老苏丹厚爱,否则在下哪有机会?”
  一番闲聊,气氛更加融洽。
  阿庚苏丹拿起鸦片和烟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