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6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内脏。
徐颖道:“此人着实可惜了,当初陛下在庐陵起兵,他兄弟二人在龙泉起兵,称得上是明末的一方豪杰。更难得不贪恋权势,将打下来的地盘,悉数献给陛下,还放弃兵权做了文官。而今好不容易入阁为相,却又生此恶疾,实在是一大憾事。“
庞春来道:“方胜昌若是死了,作为补偿,他的兄弟方胜弘,肯定要调回中枢做官,至少也是一个左侍郎。一旦出现官缺,方胜弘就会做尚书。“
“这是应有之事,”徐颖点头道,“方胜弘资历深厚,若非避嫌,兄弟二人不能同在十部,他恐怕早就入朝做官了。其兄长一死,他回京是板上钉钉之事,陛下不这么做就显得太过刻薄。“
庞春来又:“方胜昌死后,内阁空了一个,估计要擢升一个非江西籍的入阁。不是张秉文,就是吴应箕。我猜应该是张秉文,他的出身比较干净。吴应箕虽然才干超卓,但其在复社和东林党中影响力太大。陛下一直警惕复社和东林党,吴应箕必受连累。“
庞春来吹着茶水,继续道:“如此就空出一个尚书,朱之瑜(朱舜水)和王调鼎会补上。应该是朱之喻补尚书位,他跟江西众臣关系不错,跟江南士子关系也融洽,用他可以调和各方。而王调鼎此人,今后必为首辅!陛下若是…王调鼎恐怕还要做托孤重臣!“
“陛下这么器重王调鼎?“
徐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王调鼎长期游离在政治核心之外。在江西时候,没有当政务官,一心一意搞大同理论。接着又去了北京做卧底,带着前朝的皇子皇女南下。然后又执掌翰林院,同样没有什么实权。离开翰林院,再被扔去地方,调回中枢不到两年而已。
庞春来笑道:“王调鼎非常年轻,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熬。此人不是江西籍,却于陛下起兵之初,就在庐陵做大明知县,他不会受到江西官员的排斥,也符合陛下压制江西官员的心意。而且《大同籍》
当中,有王调鼎好几篇文章。他做了首辅,不会推翻大同理论,因为那是他的政治根基。这样的人,
岂非完美的首辅人选?”
“原来如此!“
徐颖恍然大悟,同时也明白了,为啥赵瀚一直不让王调鼎进入政治核心。既然是今后的首辅,那就不要过早的蹭浑水,身子越干净越好,反正这人还非常年轻。
王调鼎就是赵瀚的后手,万一赵瀚哪天病重,比如患上不治之症,立即就会将其拔入内阁。然后,作为托孤重臣辅政,只要有王调鼎在,就可以持续性的以大同理论治国。
庞春来:“这个道理,李孟暗(李邦华)也明白,但是他不敢明着出来。“
“一旦出来,王调鼎就会变成众矢之的,”徐颖道,“王调鼎若遭受朝臣攻击,就是逼着陛下兴大狱,不知会有多少江西官员被抄家!“
赵瀚对官员太刻薄,朝中很多大臣,都盼着皇帝早死呢。到时候,再一点点废除土地交易限制,悄悄的进行土地兼并,为子孙攒下无数的良田。“格位论”虽然不敢公然反对,却能像明朝那样,变相拥有更多奴仆。
田连阡陌,奴仆成群,这才是官员眼中的盛世。
唯一的阻碍,就是皇帝本人,只有开国皇帝死了,他们才能一点一点的侵蚀政策。如果知道王调鼎此人,是赵瀚的政治理想继承人,王调鼎必然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赵瀚迟迟不重用王调鼎,也是在暗中考察其德行。
就目前来看,赵瀚非常满意。王调鼎性格坚毅,而且愈发沉稳,还受得住寂寞,已经可以放心使用了。
庞春来又:“你本来也是未来首辅的人选,唯一的缺憾,就是跟江西官员联系太深别你一直没掺和,你是江西铅山人,又与许多勋贵是旧识,但做过黑衣卫统领。你当了首辅,要么无法真正展开手脚,要么搞得朝堂沸反盈天。你多半是今后的次辅,只有等王调鼎死了,才能继任首辅之位。“
徐颖仔细思考,问道:“陛下让生送恩师回乡,也是让恩师把这些话明白?”
“谁知道?”庞春来笑道,“即便我现在不,你今后肯定也能领悟。”随即又叹息,“一朝开国便是如此,从龙功臣太多,而且还都是同乡。不管他们心思如何,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李邦华也累啊,一直被架在火上烤。我辞官之后,他哪还敢留下?“
徐颖点头:“确实如此。”
庞春来道:“陛下一直都有妇人之仁,他狠不下心来,让江西官员内斗。那么多江西官,一旦内斗起来,阵仗会原来越大,稍不注意就要砍一堆脑袋。如今,我跟李孟暗离开,首辅宋应星压不住,江西官又一家独大,估计他们自己就要斗了。
徐颖掌控的情报网络,主要在地方和境外,并没有过多监视京城官员。当然,大致情况他也了解,稍微想想就觉得头大无比。
江西官员,主要分三派:
一派以费纯、萧焕、欧阳蒸、袁允龙为首,势力最为强大。主要为赵瀚起兵之初的势力,背后还有军方的支持,费如鹤、李正等人也勉强算这一派的。可称元老派。
一派以李日宣(李邦华的侄子)为首,主体为吉安府士子,也包括江西其他地方的士子。
一派以宋应星为首,主体为南昌、九江及周边府县的士子。
宋应星这派最弱,所以宋应星早早入阁,而且现在还能当首辅。
庞春来道:“李日宣才能超卓,不输给他叔叔,可他没有叔叔的沉稳,也没有叔叔的坚毅性格。他不敢捋元老派的虎须,又不满宋应星那一派日渐得势,恐怕今后明里暗里要对宋应星的党羽下手。而费纯那小子,作为元老派的首领,恐怕巴不得隔岸观火。宋应星这个首辅,难做啊!“
庞春来虽然平时不咋管事儿,一切都是李邦华了算,但他对朝堂局势洞若观火。
第716章 【骄敌之计】
李邦华离京时的排场,比庞春来稍微弱一些,但同样是坐着天子御辇到码头。
而且,李邦华做了公爵,直接从原来的吉水侯,晋升为跟庞春来同级的赣国公。不过嘛,只加封太师,没有兼太子太师。
皇帝送给李邦华的礼物,也仅有十车而已,不似庞春来四十多车。
“晦伯啊,我走之后,你要谨慎为官。”李邦华语重心长的告诫道。
李日宣:“侄儿谨记。“
李邦华忧心忡忡:“你能谨记便好,就怕唉!“
李日宣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当时才二十出头。先做中书舍人,接着又做监察御史,成为东林党的一个马前小卒。
这货经常举荐官员,且都是被阉党排挤出朝堂的官员。魏忠贤对此很不爽,将其扔到地方搞盐政,眼不见心不烦嘛。回京之后,他跟叔父李邦华,都在兵部做官,为了避嫌直接辞职回乡。
崇祯继位,给叔侄俩官复原职,李日宣为了避嫌,选择继续留在江西老家。
历史上,此人做了大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因卷入政斗,被崇祯发配重庆,特赦不久便病死了。
这个时空,在李邦华投效赵瀚的第三年,李日宣也跟着跑来投效。先做总兵府经历,又外放做县丞,
然后在湖南做知县、知府,继而担任湖南转运使,调回京城之前,做的是浙江左布政使。
御史出身嘛,遇事比较冲动,好听点叫敢作敢为,在浙江的政绩确实极好。
李邦华道:“我知你与宋长庚(宋应星)不睦,你们各自的手下,也因升迁而缕生嫌隙。但要记住,相忍为国啊!“
李日宣辩解:“叔父知道侄儿的为人,不会因私怨而与人争斗。但宋长庚的党羽喻士钦,在做吏部郎中的时候,经常打压我吉安、抚州、赣州诸府官员,总是优先提拔南昌、临江、南康、九江、饶州数府官员。我跑去找宋长庚理论,宋长庚总是敷衍了事,简直欺人太甚!“
“宋长庚不是那等徇私之人,”李邦华,“即便是喻士钦做事,也没有坏规矩。你们二人,今后争斗可以,但千万别坏规矩。“
两派矛盾,就是因官员选拔而起。
当时南昌籍官员喻士钦,担任吏选司郎中,有权敲定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江西官员的资历和政绩,
够资格升迁的太多,在各种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喻士钦优先提拔南昌籍,其次提拔九江、南康、
饶州等籍贯。
如此做法,让很多江西官员怒不可遏。但喻士钦为官清廉,又没有违规操作,李日宣想要反击都找不到借口。
正是因为喻士钦任性胡来,导致除元老派之外的江西官员,渐渐的再次划分出派系。临江府及以北的成一派,吉安府及以南的成一派,双方围绕着官员选拔展开争斗。
有庞春来、李邦华压着还好,二老一走,今后肯定斗得更凶。
李邦华深知侄子的性格,忧虑之余,拉下老脸去拜访宋应星,打算互相之间都退让一步。
“太师造访,直令寒舍蓬荜生辉!”宋应星热情迎接。
李邦华开门见山的:“长庚贤弟,愚兄过两日便回江西了。有些事情放不下,特来与贤弟商议一二。”
宋应星:“太师请讲。”
李邦华:“小辈们不晓事,都是朝廷命官,还都是江西同乡,有什么可争的?依我看啦,不如相忍为国,一起为陛下打造个太平盛世。喻侍郎(喻士钦)那里…“
宋应星苦笑道:“孟暗兄,你真以为那喻士钦,是听我的命令行事?我跟他同为南昌人不假,但他是个有主见的,知道自己在千什么。当初一堆举人进士,主动南下投效陛下,可正是这喻士钦带头的。
半路上抓到总兵杨嘉谟,也是喻士钦带头动手的。“
李邦华心念电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喻士钦是陛下人。“
宋应星:“他既是陛下的人,也是自己拿主意的人。我只因籍贯南昌,被他们推出来做了门面!”
吉安府出身的高官太多,正巧有一群赣中士子,当初抓了江西总兵杨嘉谟,主动南下跑来投靠赵瀚。
于是,赵瀚就重用这群赣中士子,让其首领喻士钦担任吏选司郎中。
喻士钦的脑子极为灵活,被皇帝叫去聊天一通,就自行领悟到皇帝的真意。
于是,江西官员内部分裂了,吉安府籍的官员受到变相打压。
而且喻士钦的做法,比赵瀚预料当中更加过火。这货纯粹就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同样回报率也很高,他迅速拉起一票人马,已经变成赣中、赣北派系的首领。
这一派的实力不强,宋应星只是门面,其余的顶多也就担任侍郎。但是,中层官员一大堆,而且拥有大量的少壮实干派。
离开宋应星的府邸,李邦华半路上一直在琢磨。
他彻底想明白了,刘子仁也是皇帝的人!
刘子仁是之前的吏部尚书,这次被选入内阁。他做吏部尚书时,明面上不干涉喻士钦,看似两不相帮,其实就是在偏向喻士钦。此人也出自吉安府,但属于元老派,看来早就领悟到皇帝的心意。
离京的前一天,李邦华再次找到侄子:“我就一句话,今后你自己做主。刘子仁和喻士钦,都是陛下的人!
李日宣目瞪口呆,当即道:“叔父,倒儿明白了。我们当继续退缩,一味忍让便是。喻士钦这两年气焰高涨,愈发跋扈起来。那就让着他,叫他更加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