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妮王太后赞许道:“这是应该的。你们对中国皇帝很忠诚,做大臣的就该这样。官员的一切行为,都必须获得君主认可。像克伦威尔那样,就是乱臣贼子,他应该被吊死在伦敦街头!”
  “太后真是睿智!”张瑞凤拍马屁说。
  安妮王太后听了更高兴,不再阻挠中国使团去伦敦访问。
  张瑞凤见对方面露笑意,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如果不说服法国太后,就执意跑去伦敦,在巴黎的外交成果将付诸东流。
  又安排了一场盛大的送行宴会,中国使节团终于动身离开。
  路易十四依依不舍,亲自乘坐马车,把他们送到塞纳河码头。这货拉着张瑞凤的手,又看向禄天香:“母亲改变了主意,她要派遣一批学者和艺术家,跟随中国船队前往东方。学者们将学习中国书籍,比如那本《老子想尔注》。艺术家将会学习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这些艺术家回来,我要建造一个中式风格的宫殿!”
  其实,路易十四还想求娶中国公主,但这种话他不敢公然说出来。
  天主孝子法兰西,可不是衰落的葡萄牙。
  身为法国国王,身为虔诚信徒,他不能跟异教徒结婚。
  葡萄牙则没那么多考虑,因为本来就跟罗马教廷闹翻了。
  耶稣会涉嫌曲解教义,想把《圣经》跟四书五经融合,这事儿把罗马教皇往死里得罪。葡萄牙复国之时,宗教裁判所反对若昂四世,只有耶稣会支持若昂四世复国。
  如此,若昂四世就站在耶稣会那边,教皇已经将他恨到骨子里,十多年来拒绝接见葡萄牙使者,也不承认若昂四世对葡萄牙的统治。
  既然跟教皇闹翻,那跟异教徒联姻就无所谓了——主要还是想借助中国力量,确保葡萄牙的印度殖民地。遇到荷兰攻击,关键时刻能请求中国帮忙,陪嫁殖民港口也是为了这个。
  路易十四让侍卫过来,每个侍卫都手捧盒子:“这些礼物,是我个人送给中国朋友的。”
  使节团主要成员,每人都有一份礼物。
  张瑞凤打开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全是黄金和宝石打造的腰佩,路易十四有心了,觉得玉佩太过寒酸,想给中国朋友们换更好的。
  唉,回国就熔了吧。
  黄金熔成金叶子,宝石给老婆镶嵌首饰。这玩意儿如果佩戴出去,怕是要被同僚给笑死。
  路易十四又指着城墙外的粪山,问道:“听说中国城墙外没有堆积粪便,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张瑞凤说道:“让人运走。”
  路易十四望着粪山,嘀咕道:“这可得耗费好多人力。”
  巴黎城外的粪山,可以用巍峨来形容。已经堆放了好几个世纪,曾经有敌人攻打巴黎,直接从粪山爬上去。
  为了确保安全,只能不断增高城墙。
  以巴黎粪山做背景,双方依依话别,可谓宾主相宜,一桩外交佳话。
  目送使节船队渐行渐远,路易十四转身朝城里走,对侍卫说:“就不坐马车了,我要步行回卢浮宫。”
  这位精致男孩,走路回宫的原因很简单,他要向巴黎市民展示自己的新发型。
  历史上拥有48位御用假发师的路易十四,如今还没有祖传的脱发困扰。他脑袋上的毛发旺盛,完全可以佩戴小冠,让自己看起来更有东方魅力。
  高跟鞋,紧身裤袜,云锦长袍,如今又多了顶小冠。
  如此中西合璧的混搭风,果然成为街上最靓的崽。人们纷纷讨论国王的发型,觉得很牛逼的样子,稍微富裕的已经想着模仿了。
  路易十四昂首挺胸,内心充满了得意。
  长袍当然不敢拖地,卷起来搭在肩上,免得被街头屎尿弄脏了。他的发冠是纯金打造的,镶嵌了一颗祖母绿,比中国使者的小冠贵气得多。
  这货还给赵瀚写了封信,全部使用拉丁文,没用法文书写,那会显得不尊重。
  在信里,路易十四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中国皇帝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跟中国皇帝做朋友,今后他统治西方,中国皇帝统治东方,一起引领全世界的时尚潮流。


第763章 【科学】
  葡法两国赠送的礼物,都存在海港的仓库里。
  等中国使节团回航的时候,不但要带走那些礼物,还要带上两国使臣随行。其中,动物是最麻烦的,法国送的马种、葡萄牙送的羊种,还得专人养上一段时间,肯定无法随船到处奔波。
  马和羊,都是中国使团主动提出购买的。一听数量不是很多,两国王室都懒得收钱,还派遣官员去精心挑选。
  再次来到恩典港,海峡对岸便是英国。
  刚刚航行没多远,宋钦就拿着一本法文小册子,到船舱里找到了张瑞凤:“张大使,在下发现一本好书。之前法文不太熟悉,一直通过翻译官转述。此书内容,颇有艰涩处,那法国翻译也搞不明白。直至现在,我大概是读懂了许多。回到南京,这本书一定要呈交给陛下!最好是组织懂法语的传教士,认认真真把此书翻译为汉文。”
  “什么书?”张瑞凤问道。
  宋钦回答:“书名很长,也不晓得是否翻译正确,叫做《正确思考和发现真理的方法论》。作者是法国名士笛卡尔,他跟陛下一样,居然创立了解析几何。他的数学理论,在法国颇受推崇。但他的哲学思想,却惨遭法国学者围攻。”
  随船出海的两院学者有四个,宋钦来自钦天院。
  他沿途都不怎么说话,只观察记录地理情况,剩下的时间全在学拉丁文。到了法国,也不去参加宴会,窝在卢浮宫里学习法文,偶尔带着翻译跑去逛书店。
  笛卡尔的《方法论》,此时只有法文版,还没有拉丁文版。虽然问世已经十多年,书中的数学方法颇受追捧,但他的哲学著作却被贬得一无是处。
  船只摇摇晃晃驶向英国,张瑞凤正好闲着没事干,就问道:“书里写了些什么?”
  宋钦说道:“包罗万象,有数学、物理等等。真正宝贵的,是阐述如何做学术研究,陛下得到此书必然龙颜大悦。”
  张瑞凤听不明白:“你讲具体些。”
  宋钦说道:“比如光学,笛卡尔的研究,跟钦天院的学究,在很多地方都是契合的。其难得之处,是用光学原理阐述眼睛如何视物。我们都知道,眼睛挖出来是球体。笛卡尔认为,眼睛就是一个凸透镜……张大使可知凸透镜?”
  “咳咳,”张瑞凤咳嗽两声,微笑道,“你继续说。”
  宋钦说道:“将军们使用的千里镜,镜片便是凸透镜。在笛卡尔看来,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一部千里镜。至于书生近视,皆因凸透镜出现问题,导致光学焦点产生变化。”
  “原来如此,”张瑞凤不明觉厉,保持微笑道,“你继续说下去。”
  宋钦说道:“笛卡尔的力学宇宙观,也跟钦天院一些学者不谋而合。笛卡尔甚至更极端,认为除了思想之外,整个宇宙都是机械运动的,所有事物都可以用力学来阐述。所有动物,包括人类,也受复杂的力学定律支配。更为宝贵的,是笛卡尔提出的,学术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不待张瑞凤说话,宋钦就侃侃而谈:“认识论有三:第一,哲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要求真实可靠。第二,以往的哲学(科学),理论体系有缺陷,甚至源于错误的基础认知。第三,基础错误或不可靠的原因,是确立基础的方法不正确,甚至没有方法,所以必须有方法论。张大使可知,这些对钦天院来说有多重要吗?”
  “多重要?”张瑞凤问道。
  宋钦说道:“便如《朱子语类》之于宋明理学。”
  张瑞凤目瞪口呆,他知道皇帝重视钦天院。但如今钦天院的自然学科,还没有高屋建瓴,也没有形成严格体系。如果真如宋钦所说,那这本《方法论》带回去,钦天院的学问就能开宗立派了。
  宋钦越说越激动,笛卡尔的方法论内容,带给他醍醐灌顶的感觉。
  笛卡尔的方法论四原则:
  第一,抛开一切成见,确立理性权威。以理性检验一切知识,检验标准是清晰明白、无可置疑。
  第二,把研究对象,拆分成尽可能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问题。
  第三,研究科学,要有次序,由易到难,由简入深。没有自然次序的研究对象,要人为的给它定一个研究次序。
  第四,研究问题时,要尽可能列举所有情形。有些问题的答案,适于这个情形,有些适于那个情形。要做到普遍性研究,确信没有遗漏。
  认识论的三点内容,方法论的四个原则,可以说是在给科学研究搭建稳固地基。
  不遵循这些,科学就不成体系。
  张瑞凤也听不懂这些,连忙转移话题:“笛卡尔既然如此了得,何不发出邀请,带他回南京面圣?”
  宋钦说道:“在下打听过了,笛卡尔一直住在荷兰。”
  事实上,笛卡尔早就去瑞典了,担任瑞典女王的私人老师。
  瑞典天气寒冷,他每天半夜就起床,五点钟给女王上课。每日被冷风吹灌,不幸染上肺炎去世……
  身为法国人的笛卡尔,之所以长期定居荷兰,是他的研究太过惊世骇俗,经常挑战教会和耶稣的权威。荷兰那边信的是新教,稍微要开明一些,不会莫名其妙被烧死。
  即便如此,笛卡尔写完《论世界》(《哲学原理》),也憋了快十年才敢出版。
  因为在《论世界》完稿的时候,从意大利传来一个消息,伽利略由于赞同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宣判有罪。
  伽利略的人缘很好,没有性命之忧。被判跪在石板上签悔过书,另外终身监禁,《对话》必须全部焚烧,其他书籍禁止出版或重印。后来,改终身监禁为居家禁足,一直被软禁到病逝。
  相比于日心说,笛卡尔的《论世界》更为激进,他完全用自然科学阐述宇宙。
  笛卡尔还有更离谱的哲学理论:因为我的存在,上帝才存在,世界才存在。
  可惜啊,中国使节团只要早来几年,就能在荷兰遇到活着的笛卡尔。
  除了《方法论》之外,宋钦还买了笛卡尔的其他书籍。
  法文书他看不太明白,拉丁文书籍却能大致读懂,于是窝在船舱里继续阅读。
  此时宋钦阅读的,便是《哲学原理》。此书原名《论世界》,出拉丁文版的时候,改名叫做《哲学原理》。
  书中包含《方法论》的三篇文章,又增添了其他内容,总的论述物质、世界和地球。
  为了获得教会认可,防止自己被禁书,笛卡尔还在序言里,声称上帝是全能的,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他的任何研究,都源于上帝赋予的思考能力,这种思考能力是不会错误的。
  但字里行间,明显可以读出,笛卡尔根本不信上帝,他说“有一位上帝”创造一切。
  加个“有一位”,耐人寻味啊。
  其他使节团成员,都视欧洲为蛮夷之地,骨子里充满了鄙夷。但宋钦读了笛卡尔的书,却迅速摒弃这种成见,他觉得欧洲还是有大学问家的。
  《哲学原理》就让宋钦很痴迷,虽然书中的一些内容,他并不认可,甚至觉得那是错的。
  但笛卡尔在序言中就说,一切艺术,刚开始都是粗糙的,不过可以被逐步完善。哲学(科学)也一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跟着它走,就会遇到真理的东西。
  船队抵达伦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