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仆人颇为健壮,真名不可知,化名魏剑雄。膀大腰圆,络腮胡子,背着书箱,腰间横着一根熟铁棍。
  二人迈步走过护城河,过桥的瞬间立即严肃起来。
  费映环收起折扇,顺手拔出文士剑,从容不迫的继续前行。
  魏剑雄抄起熟铁棍,扫视周遭饥民,视线所及之处,心怀叵测者纷纷低头。
  直到穿过了饥民区,费映环终于收剑回鞘,转身回望遍地饿殍,悲悯叹息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唉,古人诚不欺我。”
  魏剑雄虽是仆人,说话却不客气,提醒道:“公子,现在不是悲天悯人的时候。咱们盘缠用尽,得赶紧去静海县访友借银子,否则就只能讨饭回铅山了。这一路多半不太平,万事都要小心为妙。”
  “我晓得,真是倒霉!”费映环一脸无奈。
  本来是进京会试的,谁知不但名落孙山,回乡时还在天津搁浅逗留。又莫名其妙生一场大病,身上银钱都拿去寻医问药,搞得现在连雇船的钱都没有。
  费映环这个名门之后,手里头还不如赵瀚资金宽裕。
  两个健壮灾民,盯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开始窃窃私语:
  “大哥,就这么放人过去?他们身上肯定有财货。”
  “做大事要紧!张兄弟、赵兄弟、陈兄弟他们准备好没?”
  “都准备好了。”
  “记住,今后不准喊本名本姓,免得哪天被朝廷挖祖坟。我叫踏破天!”
  “晓得,我以后就叫震山响。”
  “起事之后,北直隶不能留,咱一路杀去山东。先抢杨柳青镇,让大夥儿都吃顿饱的,再去打静海县。能打就打,打不下就走。北直大旱,没啥粮食,山东那边吃的更多。”
  “可听说山东去年也遭灾了。”
  “那就去河南。”
  “河南前年旱灾,大前年水灾,好多灾民都跑咱们乡里讨饭。”
  “闭嘴,恁多废话,反正到时自有去处!”
  “……”
  距离南护城河二里地,早已架起几个大缸,有人在饥民群中呼喊:“踏破天分肉了,都快去吃肉啊!”
  饥荒多日,能有什么肉可吃?
  饥民们早已猜到真相,但濒临饿死,顾不得那么多。甚至有不少饥民,私底下偷偷摸摸吃肉,只是没摆在明面上而已。
  半日之后,分食肉汤结束。
  踏破天挑选三千壮丁,又带数百壮丁家属,浩浩荡荡的杀向南方。
  所谓壮丁,不过是还能拿起棍棒拼命的人,剩余饥民早就饿得走不动路了。他们手里拿着各式“武器”,关键时候用于作战抢劫,行军过程中则可以充当拐杖。
  不拄拐杖,这些人连走路都困难。
  赵瀚已经扇动蝴蝶翅膀,崇祯元年的北直隶,莫名多出一个叫踏破天的匪首。


第007章 【变故】
  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阅读小说时,赵瀚看到主角指着天空,嘶声力竭的大喊“贼老天”,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
  但是,他现在自己也想痛骂——日他X的贼老天!
  日,入,直,一个意思,在明代全国通行。
  “直娘贼”看似古典文雅,其实这三个字很脏,比“日X妈”更恶心百倍,出现在央视大剧里纯属扯淡。没错,说的就是电视剧《水浒传》!
  日头,月亮,这是俗语。
  太阳,太阴,这是学名。
  在“日”字流行之后,“日头”听起来像骂人,甚至因此倒逼“太阳”,使得学名渐渐变成了民间俗语。
  那么,赵瀚为何想要日老天爷的母亲呢?
  因为他被贼老天恶心到了!
  在天津遭遇寒流,赵瀚专门花费银钱,买了几尺棉布,兄妹俩晚上裹着御寒。谁知离津之后,仅走出几里地,天气突然由阴转晴,晒得他跟小妹差点中暑。
  酷热难当。
  半路上,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找一个背阴的地方躲避日晒。
  南下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二十里路,多数时间都在歇凉躲太阳。
  傍晚抵达杨柳青镇,数十年前,此镇异常繁荣。但随着杨青水驿搬走,小镇渐渐衰落,已经不复往日的热闹。
  这里也有饥民!
  作为天津往南的第一个大镇,自然是逃荒要饭的好地方。此时大概有数百饥民,化身为叫花乞丐,在镇内镇外扎堆乞讨。
  镇上的店铺,全部选择关门,害怕被饿急的饥民给抢了。
  镇外的运河边上,有一座废弃的天妃庙。
  妈祖不但是海神,也是漕运守护神,而且有大明朝廷的官方背书。杨柳青镇因漕运而兴,集资建起了天妃庙,可如今早就没了香火。
  兄妹俩打算在天妃庙过夜,可还没走进庙门,就看到里头躺着密密麻麻的饥民。
  “这里不能住。”赵瀚拉着小妹,转身就顺着运河继续走。
  又行二里地,天色早已尽黑。
  兄妹俩沿途捡拾枯枝败叶,拿出一只破瓦罐,准备生火煮粥喝。
  “嚓,嚓!”
  从侯爷家顺来的火镰,赵瀚已经使用娴熟。
  用枯草垫着火石,再以火镰擦击,几秒钟就能引燃,方便程度不输给火柴,而且还不怕被雨给淋湿。
  大米价格太贵,赵瀚只买了三斤黍米、三斤玉米。
  黍米就是黄米,古代五谷之一。
  至于玉米,万历年间已传入中国,第一个种植省份是广西,第二个种植省份是河南。只看地域如此跳跃性,就知道有官员在推广,不论什么时代,总会出现几个做事的好官。
  底层百姓,别无他求,只能期待自己遇到好官。而且,不必是青天,能做实事就足够了。
  “二哥,我来淘米。”赵贞芳非常积极。
  赵瀚笑道:“那以后煮饭,就都交给你了。”
  赵贞芳自豪道:“我四岁就会烧火,娘跟大姐都夸我能干呢。”
  赵瀚轻抚小妹的头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水是从运河里舀来的,将黍米和玉米混合下锅,再撒进去一小撮粗盐,很快就传出阵阵食物的香味。
  兄妹俩大快朵颐,吃饱之后,裹着棉布抱在一起露宿。
  翌日清晨,赵瀚感觉不对劲。
  小妹浑身发烫,再去摸额头,果然是烧得不轻。
  现实就是这般不讲道理,赵贞芳跟着全家逃荒,期间风餐露宿,饥饿虚弱时没生病。在天津淋了一场大雨,全身湿透也没生病。遇到寒潮入侵,夜里冷得瑟瑟发抖,那时依旧没有生病。
  可现在天气转热,昨夜气温正常,还能吃饱穿暖,营养也算比较充足,却莫名其妙就生病发烧了!
  赵瀚怕妹妹烧坏脑子,忙问道:“小妹,能听到我说话吗?”
  赵贞芳睁开眼睛,挤出一个微笑,精神虚弱道:“二哥,我没力气……”
  “那就睡会儿,先喝点粥,二哥带你去找大夫。”赵瀚安慰道。
  昨晚煮的杂粮粥,还剩下一些,赵瀚搀扶着小妹喝下。
  他没有返回杨柳青镇,因为大量饥民的存在,镇上店铺都已关门歇业,根本不可能给陌生人开门。
  十岁的赵瀚,背着六岁的小妹,就这样顺着运河,踏上前往静海县的路途。
  只前进一里地,赵瀚就双腿发颤。
  他把小妹放下来,将用以御寒的棉布,撕成几根长布条。然后从脚一直捆到膝盖,一圈圈慢慢缠绕,做成行军利器——绑腿。
  不绑腿不行,超负荷长途赶路,就算能走到目的地,两条腿也会直接废掉。
  赵瀚一手拄着长矛,一手托住小妹的腿弯,每前进一步都在咬牙坚持。
  即便休养半个多月,但这幅身体还是太弱,体力在同龄人的平均线以下。
  当初若非夜里偷袭,根本不可能杀死侯爷!
  不知走了多远,赵贞芳突然醒来,趴在哥哥肩头说:“二哥,我是不是要死了?”
  “死不了。”赵瀚停下来擦汗道。
  赵贞芳还在自说自话:“我要是死了,肯定能见到爹娘,还能见到大哥。就是不晓得姐姐在哪,好吃的她以前都留给我,我这些天好想姐姐啊。”
  赵瀚安慰说:“等长大了,咱们就去找姐姐。”
  赵贞芳没再说话,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又走两里地,在河边遇到一株没被扒皮的柳树。赵瀚实在走不动了,而且热得全身汗湿,只得停在树荫下歇息片刻。
  再摸小妹的额头,依旧烧得滚烫。
  赵瀚从运河里打水烧煮,又用凉水浸湿棉布,给小妹擦拭身体物理降温,趁机也让自己恢复一下体力。
  等开水不烫了,把小妹叫醒喝下。
  天空飘来乌云,瞬间遮蔽太阳,气温变得闷热起来。
  别下雨,别下雨,千万别下雨!
  赵瀚变得心慌意乱,赶紧又背起小妹赶路,正在发烧的小妹可淋不得雨。
  “呼呼呼……”
  短促而又沉重的呼吸,伴着天空传来的闷雷,赵瀚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他不敢再停下,害怕停下来就走不动了,但渐渐的确实走不动,只能坐下来休息,顺便给小妹物理降温。
  不知何时,天空乌云散去,老天爷似乎又不打算下雨。
  赵瀚长舒一口气,本地农民却只能哀叹。
  继续前进数里,赵瀚遇到三个农民,看样子应该是父子三人。
  这些属于佃户,只给地主交租子,不用应付征税的皂吏。着实运气好,遇到仁慈的地主,允许他们拖欠田租,而且还借种子给他们补种秋粮。
  赵瀚立即停下脚步,把小妹放在地上,然后拿起长矛警戒。
  父子三人也吃了一惊,远远的跟赵瀚大眼瞪小眼。
  确认过眼神,是毫不相干的人。
  赵瀚继续赶路,三个佃户前往运河偷水。
  是的,偷水!
  枯水季节,或者遭遇干旱,为了保证漕运畅通,大运河不准任何人前来挑水。沿岸的护漕军,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防止农民偷运河水灌溉田地。
  双方交错而过,互相看看,都是苦命人。
  突然,赵瀚掏出一把铜钱:“老丈,你缺钱吗?”
  老农没好气道:“谁不缺?”
  赵瀚问道:“还有多久到县城?”
  老农回答:“十几里路。”
  “帮我把妹妹背到县城,这些铜子儿是定钱,”赵瀚又摸出一粒碎银子,“到了地方,银子也给你们。”
  “真的?”老农的一个儿子大喜。
  赵瀚把铜钱放到地上,又退后几步:“自己来取。”
  老农立即过来捡钱。
  “慢着!”赵瀚又喝止。
  “还有啥事?”老农问道。
  赵瀚说:“只准一人去县城,其他人不能跟着。丑话说在前头,我怕你们杀人越货。当然,你们也可以试试,我这杆矛已经杀了十多个人,不再乎多杀那么三五个。”
  父子三人,面面相觑。
  赵瀚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体力几乎耗尽,根本不可能把小妹背去县城就医。
  只能赌一把,赌这三个农民是老实人。
  父子仨商量一阵,决定老农和次子继续挑水,长子跟着赵瀚一起去县城。他们也在赌,赌赵瀚说话算话,到时候能给一些救命钱。
  继续赶路。
  长子背着小妹前进,赵瀚持矛跟在后边,一有异动就直接出手杀人!
  二人走走停停,每前进两里地,就停下稍许歇息。顺便打水,用湿毛巾给小妹擦额头,以免体温太高把人烧坏了。
  将近二十里路,足足走了大半天,前方终于看到静海县的城墙。
  及至护城河外,那农民放下赵贞芳,转身对赵瀚说:“小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