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说吧,西班牙殖民之下的菲律宾,平均一年半就要爆发一次起义。
这次的苏木罗易大起义,已经持续四年之久,迅速波及到半个菲律宾。在很多地区,西班牙人只能龟缩在城里,郊外全都变成了起义军的地盘。
而且,起义军越打越聪明,西班牙军队前去征讨,他们立即躲进山区或森林。等西班牙军队离开之后,他们又从山林里出来,杀死各村社的殖民领主,甚至是杀死镇长和议员,让菲律宾各省的省督根本无法收税。
迭戈带上自己贪污的银子,坐船前往墨西哥,拍拍屁股潇洒走人。
萨比尼亚诺这位新任总督,面对满地起义军的烂摊子,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只能从宿务岛开始平叛,又号召鼓励欧洲人从军,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只要是欧洲人就行。
欧洲人可以组建私兵,平定某地的叛乱之后,那块土地就是此人的领地。
于是乎,这些欧洲来的冒险者,三五成群自组军队。纠集了数百人,就敢去征讨小股起义军,打下一大片地盘立即分赃。
而紧挨着吕宋的民都洛岛,西班牙人是真的顾不上了!
这座超过台湾四分之一面积的岛屿,按照西班牙人的制度,推选了一个省督出来。
巴达维亚城堡还没攻破,汉人省督就亲自坐船到马尼拉,在吕宋总督张煌言面前跪下:“海外弃民宋旻,拜见天朝总督大人!”
张煌言微笑搀扶:“快快请起。”
宋旻顺势站起,随即又拱手作揖:“请总督大人速速发兵,把民都洛岛的城堡占了,莫要让西班牙人再杀回来。这次岛上的汉民和土著,联手将西班牙人赶走,仅汉民就因此牺牲上百人,土著兄弟更是死了一千多个。”
民都洛岛,从宋代开始,就被称为麻逸国,是汉人海商的重要贸易地点。这里特产黄蜡、珍珠、槟榔、玳瑁、花布等等,用以交换中国的瓷器、铁器和棉布。
元代《岛夷志略》的记载是:“(麻逸国)山势平宽,夹溪聚落,田膏腴,气候稍暖。俗尚节义……蛮贾议价,领去传博易土货,然后准价舶商,守信如终如始,不负约也。”
即,民都洛岛山势平缓,多在河谷聚集为村落。气候比较温暖,土地非常肥沃。这里的土著,崇尚节义,有殉葬的传统。土著商人,信守承诺,谈好了价钱,从来不会改口。
张煌言问道:“岛上居民,都愿臣服于陛下?”
宋旻回答:“然也。岛上居民,无论土汉,皆憎西班牙而慕中国。听闻朝廷善待吕宋土著,岛上土著无不为之向往。”
张煌言又问:“岛上有多少汉民?”
宋旻回答:“大概有两三千汉民(多为混血)。”
张煌言想了想,说道:“如此,我便自作主张,把那民都洛岛改为麻逸县,阁下暂为假(代理)知县。等呈报朝廷之后,再转为知县。县中一应官吏,由阁下来安排。此外,我在吕宋募兵三百,前去驻守那里的城堡。”
“多谢总督大人!”宋旻大喜。
献土有功,一个知县肯定给。为了稳定统治该岛,知县安排的官吏也会兑现。
不过嘛,三年一届。
最多做两届,朝廷就会派来流官代替,慢慢纳入中央的实际掌控。
大同中国在南洋的扩张,实在是太顺利了。只要有武力做后盾,一堆属国纷纷来投。现在更有岛民起义,直接献土并入中国。
实在是那些南洋土著,被欧洲殖民者压迫得太狠,稍有机会就想着倒向中国,托庇于中国就能不受欺负。
等到哪天,欧洲殖民者被全部赶走,情况肯定就会慢慢改变,变成汉人与土著之间的矛盾。到那个时候,就该是土著起义,闹着要造中国的反了。
第834章 【纺纱技术突破】
不管是刘汉仪夺取巴达维亚,还是张煌言把民都洛岛改成麻逸县,这些事情赵瀚暂时都还没收到消息。
赵瀚手里先收到的,是徐颖从江苏送来的奏疏。
徐颖在奏疏里说,江南纺织行会的领袖,受纺织商人的委托,请求他转交一封纺织业的联名信。由于蒸汽纺纱机取得重大突破,棉花原材料严重不足,请求开拓印度市场,获取印度棉花来作为纺纱原料。
朝廷如果愿意出兵,江南各地的纺织商人,以及广东的海运商贾,愿意共同募集三万两银子,无偿捐赠给朝廷以供军资。
另外,他们还愿意认购低息军债,今后从税收当中慢慢扣除。
什么捐款,什么购债,赵瀚都没有感到惊讶。这个操作,朝廷曾经搞过,特别是攻打吕宋时,军费和粮草全是这么筹措的,商贾们尝到甜头想再来一次很正常。
真正让赵瀚重视的,是纺纱机取得重大突破!
徐颖的奏疏里附带了图纸,那是个原理非常简单的小装置——锭翼。
一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自费进入大学,也没有选择考府县吏员,而是被纺织工厂聘去做高级职员。用了四年时间,李敏发明出锭翼,并且反复改进之后已经投产。
纺织棉布,先得纺成棉纱。
不管是水利纺纱机,还是蒸汽纺纱机,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棉花纤维的强度不够,加捻时很容易被崩断。之前也有许多相关发明,甚至出现了罗拉装置,但纺纱过程中还是频繁出现棉条断裂,必须要有人守着人工辅助加捻。
而这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其发明的“锭翼”装置,可跟“罗拉”装置完美配套,能同时完成加捻和卷绕两个步骤。
纺纱效率,成倍提升!
并且,水利纺纱机和蒸汽纺纱机,都可以添加这种装置进行生产。
赵瀚看到图纸和说明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家庭式的纺纱活动,将渐渐成为历史,农妇又失去了一大经济来源。
这个消亡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二十年。随着蒸汽纺纱机继续改进,随着蒸汽纺纱机日趋普及,手工纺纱必然成为过去式。
目前暂时还留有余地,最顶级的精美棉布,只能由人工纺纱来制造。蒸汽机纺出来的棉纱,由于技术不够,还只能用于纺织中低端棉布——历史上,棉纱精纺机器的发明时间,比瓦特的初代改进蒸汽机还晚几年。
那个叫李敏的高中毕业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同时又开启了新时代。
徐颖还在奏疏里说,由于“锭翼”装置投入使用,棉花的需求量迅速激增。早在今年初,江南的纺织商人们,就走村串乡跟农民签合同,疯狂提高棉花采购价格,诱使农民把粮田改为棉田。
农民只要种棉花,根本就不愁卖,而且还可以卖高价。其中增加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消朝廷对棉田征收重税。
粮食大丰收,还可能谷贱伤农。
而种植棉花,却是提前签了合同,价格早就定下了,越是大丰收就越赚钱。
农民不傻,当然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当前纺织业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棉花原材料不足,二是织布技术跟不上纺纱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先进的织布机。
今年的棉纱生产商,极有可能亏本。
他们纷纷添加先进装置,不顾市场盲目扩大生产。又提前跟农民签合同,盲目提高棉花收购价格。
可当今的织布技术,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棉纱,到时候百分之百会大量滞销,只能选择直接向海外出口多余棉纱。而海外棉布市场很大,棉纱市场却很小,卖不出去就得降价。
说不定,还会低价卖棉纱给农民,农民买到廉价棉纱,能够自己织布自己穿。
另外,墨西哥的棉纱生产商,将会成为最大受害者。
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建有纺织厂和丝织厂,每年都要向中国采购棉纱和生丝。为了保障棉纱和生丝生产者的利益,西班牙国王多次下令禁止向中国采购原料。但屡禁不止,墨西哥市场被中国冲击,已经很少有人生产生丝了。
现在,中国廉价棉纱大量出口,墨西哥的纺纱业可能直接完蛋,今后将完全依赖于中国供货。
而随着棉纱的疯狂降价,中国的棉布制造成本,也会跟着直线下降。棉纺织业作为印度第一大产业,大量更加廉价的棉布运过去,恒河中下游的棉纺商估计也危险了。
徐颖的这份奏疏,内阁那边意见不一。
把阁臣们叫来商量,宋应星率先说道:“有新机器是好事,但这种新机器,会让妇人无纱可纺。而今,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有大量妇人纺纱换钱。一旦锭翼广泛运用于工厂,升斗小民的家里,肯定岁入锐减啊。臣……实在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陈茂生说:“臣也不知如何看待此事,纺纱机本就数次改进过了,远远强于妇人手工纺织。这次的新机器,居然又成倍提升效率,这让无数织妇如何应对?”
朱舜水则说:“压是压不住的。有了更好的机器,总不可能拦着不让商贾使用。”
其他阁臣发言,都在讨论新机器,完全没有谈及出兵印度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兵者,国之大事,朝廷用兵都慎之又慎,哪能被几个商贾怂恿就跨海打仗?
赵瀚说道:“万事不可因噎废食,既然有更好的机器出现,那就让商贾去使用吧。至于不能再纺纱赚钱的妇人,只能再去找别的营生。城里的妇人,可以去做帮佣,乡下的妇人,可以多养几只鸡。等工厂变多了,更多的妇人也可去工厂做织工。”
也只能这么想,否则还能怎么办?
唯一庆幸的是,小农经济的崩溃,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因为棉纺织业发展就立马完蛋(近代中国,小农经济迅速崩溃,那是受到成熟的西方工业冲击)。而且,农民普遍分田,少了纺纱收入也还能凑合。随着城市的日趋繁荣,城里的妇女无法纺纱,也可以去做其他工作。
陈茂生突然说:“陛下,与其去想更远的事情,不如先把面前的事情处理了。去年清理江苏田政,吴县出了两个大案,都是因为煤矿而引发的。煤炭当与盐铁一般,由朝廷指定专营,且必须课以煤炭重税。”
“须当如此。”赵瀚点头说。
中国纺织业集中于江南,而江南纺织业,又集中于环太湖地带。
好巧不巧,太湖中心的西山岛,就发现了大量煤矿。太湖边上的一些地方,也陆陆续续发现煤矿。这些地方所产的煤炭,能够通过便捷的水道,迅速运往江南各地纺织厂。
甚至在江阴境内(张家港),也发现了煤矿,矿址挨着长江不远。
费纯说道:“臣听闻,前朝的北京人,全靠煤炭取暖煮饭。若是对煤炭课以重税,恐怕一些地方的百姓,连煮饭用的煤炭都烧不起了。”
袁允龙说:“北京属于特例,当时北京人口过百万,周边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只能去西山挖煤运到城里代替柴禾。而今,整个北平府都没剩多少人,郊外的树木已经生长起来,就连北京城里的百姓,都是买樵夫砍来的柴禾。”
费纯摇头:“不止北京,全国各地,有很多百姓都以煤炭生火煮饭,冬天也要靠煤炭来生火取暖。”
这是实话,嘉靖年间的《新开煤矿记》,就有“草木鲜少,故北方之火用煤”。
北方的几大铁厂,几乎全部采用煤矿冶铁,导致北方铁厂制造出的火铳,造出来往往带有大量气孔,打着打着火铳的枪管就炸了。
而南方,在某些实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