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7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过了多久,罕都下令出发。
  盔甲和粮食由一匹马驮着,蒙古骑兵骑着另一匹马,沿着河谷快速前进。
  距离邓麻还有十多里,前方哨骑奔回:“台吉,汉兵在邓麻垒了矮墙,还在河对岸的上游有烽火台。
  我们隔得老远,就被汉兵发现了,然后就点燃了狼烟。我们都没有看到对岸的烽火台,对岸的汉兵却看到了我们,也不晓得他们的眼睛咋看得那么远。”
  咋看得那么远?
  千里镜呗!
  罕都有些郁闷道:“汉兵在杂曲卡(石塘),邓麻根本就有汉兵,那里只有汉人的民夫!矮墙筑了多高?”
  “一人多高。”哨探回答。
  “那叫矮墙吗?那是高墙!”罕都肺都快气炸了,这意味着他很可能白走一趟。
  而且,罕都横竖想不明白。
  半个月前他派兵打探,邓麻还只有粮草转运站和民夫。咋转眼之间就有了一道高墙,而且对岸还有烽火台?
  其实很简单,根本没有烽火台。仅几个哨兵守在那里,堆积着柴禾和牦牛粪,为了防止被淋湿,还加盖了一层油布。
  罕都想要奇袭粮道,必须顺着金沙江过来,哨兵守在河对岸很容易看到。
  没有其他近道可走,想绕路也可以,至少要绕行一两个月。
  黄幺为啥清楚?
  军中有向导啊,罕都的这条奇袭路线,正是马帮常走的茶马古道。无论从云南还是四川出发,想去藏北做生意,都可以顺着这条道走,马帮已经走了几百年。
  至于一人多高的墙垒,也很容易筑成。WZ5
  选一处最窄的河谷,用吃完粮食的麻袋,装着附近的土石,由骡马驮着过去,随便堆几天就完工。
  罕都还是不信邪,继续带兵杀去,他认定了邓麻只有汉军的民夫。
  确实只有民夫,但这些民夫,都是从农兵中招来的。
  “蒙古人来了!”
  守在邓麻的民夫首领,看到罕都的骑兵部队,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激动起来。
  土石墙处只有200民夫守着,但在他们后方数里外,却有足足千余人。那边是粮草转运节点,从西南运粮过来的民夫,到了大站可以休息一天,站内的民夫则继续往北边运粮,反正随时保持着千人的规模。
  狼烟很快升起,数里外的粮站也行动起来,留一半民夫守着,另一半民夫赶来支援。
  “这回总算能立功了!”
  “唉,要是换成前几年多好,现在立下军功都不分田了。”
  “有银子拿就成,你还想着要赏田?”
  “依我说啊,银子都无所谓。这回要是立下大功,今后四川征兵,肯定在咱们里面选。当上了大同军,吃的就是皇粮。我们村里那个邓六种地不行,做工也不行,大字不识几个。嘿,人家当兵退伍了,混到個什长回乡,被马帮请去押货,来回一趟能赚十六两银子!”
  “真的假的,押一趟货十六两?”
  “我骗你搞锤子?他们那个马帮,都不用去印度,到了啥协噶尔(定日)就回来。一年能跑两趟咧。”
  “一年跑两趟?那不就是能拿三十二两!”
  “你也莫要眼红,人家邓六厉害得很,在部队里跟战友学了好箭术。”
  “你就吹牛吧,大同军早就没弓箭兵了。”
  “嘿,你还不信……”
  二百民夫,躲在一人多高的土石墙后,面对杀来
  的三千多蒙古骑兵,居然还有心情在那儿聊天扯淡。
  凶悍的蒙古骑兵,在这些民夫眼里,全是军功和赏银。
  反倒是带着大军的罕都,此刻心头发紧。一人多高的土石墙,确实不算啥,但他没有梯子啊,也没有火炮可以轰开。
  金沙江的峡谷峭壁,树木也不算少,可爬上去砍树很危险。而且他们没带斧头,只有弯刀和腰刀,很难大量制造攻城器械。
  这次过来是奇袭粮道,不是打攻城战!
  可一箭未放就打道回府,罕都也心有不甘,跑来跑去搞着玩吗?
  “砍树,造梯子!”
  二百民夫趴在土石墙上,乐呵呵的看着敌人攀爬峭壁,用弯刀和腰刀在那儿费劲砍树。
  最近的几棵小树伐倒,再用皮带子绑起来,造出七八副两米多的矮梯,就用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峭壁上多为草甸,树木东一颗西一颗,爬上爬下都不容易。
  足足折腾两个多小时,罕都终于做成二十副梯子,粮站那边的援军都快赶来了。
  多造梯子无益,因为地形狭窄,也就能同时搭二三十副梯子。
  罕都对麾下将士说:“我早就打探清楚了,汉人主力在杂曲卡,这里的全是汉人民夫。只要冲上石墙民夫必定溃散!然后去抢了汉人的粮草,带不走的全部烧光!”
  蒙古士兵振奋起来,他们长期在康区活动,镇压藏人就跟揍孙子一样。
  之前罕都步步后退、诱敌深入,他们还觉得很憋屈,直接杀过去不就行了?汉人难道比藏人多生一颗脑袋?
  现在,终于可以打仗了!
  第一批攻墙的蒙古士兵,只有三百余人。
  走最前面的举盾,防备墙后有弓箭手。走在后面的,几个人抬一梯子,主要是新造的梯子太重。走最后面的,手里拿着弓箭,打算朝着墙后抛射。
  “这万人敌用不用?”
  “先用五颗,壮壮声威。遇到危险,再用十颗。省着点用,只给了咱们一百多颗。还有,斗笠举稳点,都给老子躲好了,蒙古鞑子会射箭呢。”
  说话之间,蒙古兵已经在射箭了。
  而农兵们的放箭工具,只有竹编斗笠而已。相比普通斗笠,这种斗笠编得很密,而且都用坚韧的好竹子编制。篾条编了双层中间夹着蓑叶和棕毛(蓑衣材料),可以遮阳,也可以避雨。
  还可以防箭!
  两层篾条、一层棕毛,全都具有韧性。肯定防不住步弓,但马弓却很难射穿。
  剁剁剁剁…··
  箭雨向上抛射,不断落在竹笠上,偶尔有穿透的箭矢,也只半个箭头能钻过。
  蒙古士兵发现农民没射箭,干脆盾牌都不举了,在己方箭雨的掩护下,抬着梯子就往前冲。
  五个抱着万人敌的民夫,手里拽着早就点燃的兰麻绳,躲在战友举着的竹笠下,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只有领头的属于退伍老兵。
  说实话,还是比较害怕。
  眼见梯子搭到墙上,五人慌张点燃引线,然后将万人敌推下去。
  轰轰轰轰轰!
  五声爆炸响起,正在爬梯子的蒙古兵,连同梯子后面的蒙古兵,顿时被炸得死伤一片。
  经过多年改进,万人敌取消了乱七八糟的添加物,就连辣椒面都不再使用。但是,增多了铁砂配量,一旦爆炸,铁砂四溅。
  “啊!”
  没被当场炸死的蒙古兵,铁砂钻进皮肉,疼得满地乱滚乱叫。
  蒙古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么被击退了。
  要不要再进攻第二次?
  罕都有些犯难。
  敌人明显早有准备,这种会爆炸的玩意儿,也不
  知道藏了多少。万一藏了几百颗,自己不可能攻得上去。
  而且,罕都开始怀疑情报有误,这里可能是汉人的战兵,而不是专门运粮的民夫。普通民夫,怎么可能如此训练有素?
  左思右想,罕都咬牙说:“撤!”
  友军的尸体不敢抢回,受了重伤的也顾不得,谁也不敢过去再挨几下爆炸。
  “赢了,我们赢了!”
  “我们立功了!”
  确认蒙古兵已经远去,民夫们欢呼沸腾起来。一个接一个,提着长枪跳下去,将还没死透的蒙古人干掉。随即就有些失望,只歼敌三十多人,这属于集体战功,平摊下来分不到几个赏钱。
  好在还有额外功劳,他们守住了敌军的奇袭,有顺利保护粮道的大功。
  粮站那边,数百民夫赶来增援。
  听说蒙古人已退,又看着满地尸体,全都羡慕嫉妒恨。换成他们御敌该多好,白捡的功劳就这样飞走了。
  早在罕都带人逼近时,就有人去粮站报信,粮站又派快马去通知黄幺。
  黄幺得到消息,立即下令进军。他要火速前往玉树,就算无法堵住罕都撤回的通道,也能去寻找蒙古部众的驻地。
  还是兵太少了,否则哪这么麻烦,直接分兵埋伏在邓麻,罕都的奇袭部队来了就别想走。
  可康藏地区太大,辎重运输困难,黄幺和马宏杰这一万兵力已是投放极限。若是在康区就出兵两万,朝中大臣全都得跳起来反对。
  要知道,满清军队第一次入藏,兵力只有可怜的三千人。


第908章 【巴图尔的无奈】
  黄幺率军来到玉树的一处山间盆地,看着零星散落的山羊,还有地上倒毙的战马,被搞得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罕都跑了!
  硬生生跑死大量马匹,赶在黄幺抵达之前,抢先回到蒙古驻地,带着部众直接开溜。
  色钦鼐说:
  “这就把康藏给舍弃了”黄幺惊讶于对方的果决,就这点来看,罕都绝对算一号人物。色钦鼐说∶“将军,罕都是非常强硬的人,他宁死也不会放弃地盘。”
  黄幺顿时黑t然,他最担忧的情况出现了。已方粮道被拉长至2000里,而敌军主帅依旧在跑,根本就不和自己硬碰硬决战。
  如果继续往前,运粮民夫肯定不够用,而且粮道必然更加危险。
  黄幺遇到了朱棣远征漠北的尴尬,他耗费无数钱粮而来,却摸不着敌军的影子,此战注定变成一次武装游行。昆仑山南麓。
  “父亲,我们就这样走了?”色勒莫问道。罕都解释说∶“青海之战才是关键,得过去帮他们打仗。若能战胜青海汉军,再回康区作战也不迟。若不能战胜青海汉军,我们赢了康区汉军也没用,最后肯定被两面夹击。”色勒莫问“如果在青海打输了呢”
  罕都说道∶“去了青海,要保存实力,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若是输了,多多收拢部众,舍去青藏前往哈密”
  色勒莫不再说话,心里觉得父亲太过懦弱,哪有不真正打一场就放弃康区的?
  罕都心里也苦啊他一直在诱敌深入,但黄幺稳步前进,根本不给他偷袭的机会。自己手里只有几千骑兵,怎么在山区跟汉军正面抗衡只能说,此时的罕都还未膨胀。
  历史上,再过二十年,罕都的实力更加壮大。他独享茶马古道的利润,拒绝向青海的蒙古贵族输送赋税,又跟拉萨方面彻底闹翻。而且,还屡屡入侵丽江,又在康区横征暴敛。同时得罪了满清、蒙古、西藏的各方势力,并且同时与周边所有势力作战,甚至内部还爆发藏人贵族起义。最后,罕都消灭了满清派遣军,却被蒙古贵族给联手弄死。将近四万正兵、数万民夫,团团包围西宁。
  大明西宁卫指挥使祁廷谏,此时已经老病不堪军政事务皆由儿子祁兴周负责。“父亲,战还是降”祁兴周问道。
  祁廷谏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说∶“降吧,总不能指望蒙古勒子来救援。降得痛快一些,把土地全部献出,协助朝廷分田与民,否则咱们祁家就完蛋了。”祁廷谏自己就是蒙古后裔,却把盘踞青海的瓦刺蒙古称为靴子。祁兴周问道“别的将官愿意吗”
  管他们愿不愿意,你自去开城请降。祁廷谏说。
  祁家实质上是西宁这边的土司,真正的西宁卫指挥使是汉人,大部分军户都是从江淮迁来的。当初李自成的部队杀来,汉族将领全都望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