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8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禁银令,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
  朝鲜最初需要向大明进贡白银,数量也不多,每年六七百两银子。朝鲜君臣为了贡银,不但搜刮寺庙,甚至为了几百两银子,专门开采几处银矿。那些银矿,采够六七百两就停工,等下次进贡之前再度开工。
  一直到嘉靖年间,大明才允许朝鲜不再进贡白银。
  早年禁用白银还说得过去,因为铜钱都没有普及,朝鲜国内流行以物易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量越来越大,继续禁银就纯属扯淡了,朝鲜君臣简直在瞎搞。
  这种瞎搞,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地方。
  先给商贾颁发牌照,拿出一部分实物税,交给商贾处理,再卖给国内的官员和百姓。每个环节,朝鲜君臣都牢牢控制,每个环节,两班贵族都能捞上一笔。
  前几年改革,引入中国铜钱,两班贵族又通过商贾,掌控了铜钱的发行渠道——贵族掌控京商,让京商发行铜钱。京商又把铜钱给松商,由松商把铜钱发行到地方。仅铜钱发行环节,在京城就已层层转包。
  朝鲜的禁银令,曾把中日两国都搞得很无语。
  日本当初开采石见银山,一下子变成白银输出国。日本使臣安心东堂,带着八万两银子,跑到朝鲜来做交易。结果,一两银子没用出去,只能带着银子原路返回,搞得像是专门来朝鲜炫富的。
  而大明援助朝鲜时,由于运粮不便,带着大量白银过来,想要在朝鲜就地购买粮草。明军的银子,同样一两都用不出去,导致战争前期严重缺粮。
  随着中国铜钱的发行顺利,如今全朝鲜的商人,都希望能够破除白银禁令,因为使用铜钱搞大宗交易太累了。
  二人一通商量,决定继续进兵。
  几千大同军坐着战舰,隔日便抵达开城附近。
  还没来得及友好交流,朝鲜君臣便又跑了,一路北上逃到新溪,留下大同军将士在风中凌乱。
  什么鬼?
  朝鲜君臣不断逃跑的消息,被湾商(保州商贾)故意散播。
  保州自从被中国占领之后,很多湾商都变成了中国百姓,垄断着鸭绿江的商业贸易。但他们的商业网络,遍及整个平安道、咸镜道和黄海道,跟松商有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松商想要内附中国,是想干翻京商搞海贸。
  而湾商想要朝鲜灭国,则是想把商业触角,延伸到朝鲜的中南部市场。
  此时此刻,湾商借机搞事,利用“湾房”传播朝鲜国王败逃的消息。
  平安道的朝鲜农民,早就知道保州农民日子好过,每年都有农民拖家带口偷渡保州。保州城外,方圆数十里,都以实质被中国控制,土地也早就已经分完了。
  无法在保州获得土地的农民,心中对朝鲜国王怨恨无比。而且朝鲜君臣,还在边境大量驻军,抓捕杀戮试图偷渡的农民,平安道农民早就怨气丛生,爆发起义只缺一个时机。
  朝鲜的土地矛盾怎么说呢?有点类似明末。
  自从燕山君之后,土地交易被默认合法。两班贵族的土地,最初集中在京畿道,继而往中南部的江原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扩张。
  朝鲜中南部,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大量隐田不缴纳税收。
  于是,税收就转移到北方的平安道、黄海道和咸镜道。那些地方本来就穷,还特么要加倍征税,而且服兵役也是这三道最普遍。
  这几十年来,先是咸镜道农民起义,坚持三个月被镇压。期间,有个叫李施爱的大地主,混进起义队伍,自称王室后裔,想要改朝换代。
  接着是黄海道农民起义,首领叫做林巨正。这次闹得更大,多次击败朝廷军队,足足坚持一年零两个月。期间还逼得朝鲜国王,给黄海道、平安道免税一年,防止更多农民加入起义。
  却说朝鲜君臣,逃到新溪之后,平安道农民就闹起来了。
  朝鲜的平安道,你可以理解为中国的陕西、山西。这些年灾荒不断,赋税却越来越高,偏偏还有个保州,那里的农民安居乐业,把平安道农民给羡慕得要死。长此以往,能不造反吗?
  最初只有一千多农民起义,短短几天时间,起义部队就发展到上万人。杀死乡绅地主,攻占州县城池,吓得朝鲜边境军队,全部跑去保州请求大同军庇护。
  紧接着,黄海道农民也跟着造反,两股农民军南北夹击,竟然把平壤城都给打下来。
  继而兵峰朝向东南,杀向朝鲜国王所在的新溪。
  农民军有着鲜明的起义口号:“做天朝民,耕天朝地,过天朝好日子!”
  朝鲜君臣吓得不轻,一边朝着金化撤退,一边下令全国勤王,同时派出大臣跟大同军接洽。


第946章 【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咸镜道本非我地,而于前朝避役之民,皆归其地矣。至我世宗朝,始设六镇,而野人愿托以生焉。”
  这句话,是朝鲜大臣韩亨允,在一百年前说给朝鲜国王李怿听的。
  朱元璋追亡逐北的时候,高丽王朝也趁机北拓,不但攻占元朝的双城总管府,还一路打到辽金两朝的地盘。李氏朝鲜建立之后,又跨境招揽、俘虏女真南下,充实这些新占地盘(韩亨允所言野人,很多就是女真族)。
  大明永乐年间,女真族的王可仁上疏:“咸州(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请求朱棣收回,赐给女真人繁衍生息。
  朱棣没有找朝鲜索要地盘,只让朝鲜把辖内女真人送还北边。朝鲜遂派出大儒,带着《辽史》、《金史》去北京抠字眼,说史书里没有记载这些地名,可见根本不是辽金两朝的土地。
  这特么就是废话,那些地名后来才取的,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史书里!
  双方争执不休,把朱棣搞得好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个时空,朝鲜趁满清搬空东北人口,悄悄的继续往北边扩大边界。最终在康熙末年的时候,再次以诡辩瞎扯的形式,糊弄满清勘界大臣,完成对图们江以南土地的偷窃。
  也即是说,就算到了明末清初,图们江以南某些土地都不是朝鲜的。
  咸镜道,会宁城外山区。
  韩起元揭竿而起,对数百朝鲜、女真族农民说:“你们可知道,‘三手米’是征来做什么的?那是几十年前倭寇入侵,朝廷征来练兵的杂税。而今,倭寇早就被赶走了,就连建州鞑子都亡了,可朝廷还在向我们征‘三手米’!大家来评评理,‘三手米’该不该征?”
  “不该,不该!”数百农民咆哮大呼。
  韩起元又说:“朝廷颁布大同法,按田亩折米纳税。可贪官和地主勾结,我们明明没有土地,却把赋税算在我们身上,地主有田却不缴纳田赋。大家来评评理,这田赋该不该我们来交?”
  “不该,不该!”
  农民变得愈发愤怒。
  韩起元继续说:“会宁周边的大山,朝廷不许我们采参。我们冒死去天朝的山里采参,回来就被官府抓捕,把我们的野参通通没收。大家来评评理,贪官污吏坏不坏?”
  “坏,坏,坏透了!”
  “去年冬天大雪灾,今年夏天又干旱。田里收成本来就不好,地主还要加租子,农民冻死饿死无数,这还有没有道理?”
  “没道理,没道理!”
  “我经常去天朝的山里采参,江(图们江)北有汉人、女真人、朝鲜人,不管哪个族,日子都过得好。虽然也有旱灾、雪灾,可天朝官府一直在减免税收。百姓开垦荒地,头五年免税,十年内减税。一江之隔,我们却赋税越来越重。你们愿不愿跟我造反,从今往后做天朝的百姓?”
  “愿意,愿意!”
  “跟我一起喊,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
  韩起元不但是朝鲜农民,而且还是大同细作的下线。
  大同朝廷在图们江的统治很薄弱,那里地广人稀,不但没多少汉人,就连女真人都少见。
  因此,朝廷只在图们江口,移民二百建立小镇。又设了国安院分所,拢共也就几个办事员,这点人手想探查消息,就必须收买朝鲜百姓做下线。
  韩起元跑去中国境内挖参被抓,国安所见他聪明伶俐,非但没有罚款,还给他钱放回去。
  这厮跟大同细作接触多了,野心也渐渐膨胀,开始图谋造反,想立功变成中国人,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平安道、黄海道的朝鲜农民军,或多或少都有大同细作的影子。
  这些细作,以及细作的下线,就跟中国的使臣一般,无时无刻不想着搞大事立功!
  韩起元不敢直接攻打会宁城,只带着数百农民军,去攻打城北的山区乡村。他们见到地主就杀,瓜分土地和财货,队伍逐渐庞大到两千多人,周边地主吓得纷纷躲进城里,撺掇城内守军赶紧去平乱。
  会宁地处中朝边界,朝鲜驻军足有三千,而且全部属于“精锐”。
  郡守勒令武官出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这些朝鲜官兵,还没渡过图们江支流,山里的农民军就开始转移,一路顺着河谷杀向东边,沿途地主要么被杀、要么举家逃亡。
  镜城郡守得知有农民起义,也开始出兵镇压,连火速联络广兴郡官兵。
  三郡官兵联合围剿,不断压缩农民军的活动空间。
  韩起元麾下的农民军,把老弱病残也算上,已然膨胀到5000多人。说是农民军,更像是叫花子部队,这里的朝鲜百姓过得太惨了。
  他们不敢跟朝鲜官兵打仗,一路钻山往北逃,看到地主就杀。然后……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境内,韩起元还派心腹去国安所汇报工作。
  嗯,朝鲜三郡官兵,望着图们江毫无办法,他们可不敢去中国的地盘平乱。
  韩起元顺着图们江往上游走,制作了大量木筏子,时不时的渡江劫掠。杀死地主,裹挟农民,散出小股部队打探,一旦遇到官兵,立即渡江进入中国境内。
  朝鲜官兵都被气疯了,每次拼命追来,然后傻乎乎望着江面。
  以此同时,庆兴郡也爆发起义。
  庆兴城在图们江口的南边,这里的农民,也经常跟汉人移民接触。三郡为了平乱,大量征发民夫和粮草,让贫苦农民更加不满。
  随着官兵追往西边,这里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在一个叫李金龙的自耕农带领下,他们沿途杀死地主,趁着庆兴城的官兵被调走,数百农民军就杀入城中,把庆兴郡城给攻占了。
  李金龙不是大同细作的下线,但这家伙野心更大,号称是世宗大王后裔,闹着要杀去汉阳做国王。只要他做了国王,就免除全国十年田赋,附近的朝鲜农民纷纷来投。
  此人打下庆兴城,甚至建制称王,建元裕兴,分封文武大臣。
  韩起元那数千农民,一直在中朝边境反复腾挪。嘿,我到朝鲜了,嘿,我又到中国了,官兵追得已经不想再追。此时听说庆兴城沦陷,而且还有个家伙称王建制,立即扔下韩起元,火速赶去攻打庆兴城。
  李金龙还想扩大地盘,主动往西边杀来,被朝鲜官兵打得狼狈而逃,一路退回庆兴城遭团团围困。
  韩起元发现官兵走了,胆子愈发打起来,渡江径直杀向会宁城。
  会宁城的官兵,此时正在围攻庆兴,守城的全是垃圾部队。韩起元带着叫花子农民军,竟然一战而下,自封为大同中国会宁知县。
  这家伙的杀心很重,同时又军纪严明。
  他将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