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8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之玑问:「如果刘兄的先祖是安徽大族,或许还能找到祖坟。如果不是,恐怕就困难了,毕竟已经一百多年。」
  「试试看吧。」刘勤说。
  出了山口不远,便遇到一个塔吉克部落。
  大同军虽然只有3500人,但穿上甲胄,个个都是精锐,一看就不好惹。至于后勤部队,则是来自葱岭的塔吉克人,用真金白银招来5000多。
  由于臣服了中国,葱岭的塔吉克部落,有义务出兵相助。
  但大同军居然还给钱,这让塔吉克首领们非常高兴,更加坚定了他们倒向中国的决心。
  正规军加上塔吉克后勤,将近9000人的队伍,让此处的塔吉克部落不敢抵抗。
  梁震对部落首领说:「臣服,或者打仗!」
  刘勤立即翻译:「要么臣服,要么为敌,这里只是中国的先锋军,稍后还有20万大军杀来。」
  几百人的盆地边缘山区小部落,哪里敢跟中国军队为敌?
  到了这种地步,该部首领硬着头皮,凑了一支近百人的军队,自带干粮跟随中国军队前进。
  当梁震带兵逼近奥什城时,军队规模已经有一万二千人。
  除了那3500大同军,其他全是杂牌部队。一旦战斗失利,杂牌部队就会溃散,说不定还有人反戈一击。
  奥什城的驻军,只剩1000人,其他全被总督拉去平叛了。
  守将临时招募城外百姓防守,凑出几千人的守城力量。这里的城外平民,多为塔吉克工匠和商贾,早就听了商人散播的消息,说中国皇帝的税收比布哈拉国王更轻。
  工匠和商贾都选择相信!
  为什么呢?
  因为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啊,每年都有大量中国货物运来。住在城外巴扎的工匠和商人,虽然从来没见过中国人,却祖祖辈辈都对中国久仰大名。
  在他们的想象里,中国富饶而强大,遍地流淌着蜂蜜,否则怎有那么多中国货物运来?
  既然中国很富裕,那中国皇帝就没必要征收重税!
  梁震率军兵临城下,早就不满总督统治的平民,此时哪还有卖命守城的心思?
  当热气球升起之后,大量被拉去守城的工匠和商人,高喊着魔鬼开始逃跑。「魔鬼」只是借口,他们想要开溜而已,甚至冲散真正的驻军,把城门给迅速打开了。
  热气球甚至没来得及投弹,城门便已开启,守将带着士兵慌忙逃跑。
  拿下奥什城,意义极为重大,刘勤的计策开始生效。
  大量塔吉克部落首领,带着士兵主动来投。不管是否还有二十万中国大军,反正中国军队来了,有人带头造反了,这次怎么也要把布哈拉总督赶走。
  梁震麾下的部队,半个多月时间,就猛增到两万多人。
  刘勤建议说:「梁将军,不要往西打,往北边打更好。北边有大量吉利吉斯部落,喀什以西的吉利吉斯人,全都臣服了天朝,这里的族人也会跟着臣服的。往西就更困难了,越往西边,乌兹别克人就越多,他们对布哈拉国王更加忠诚。」
  这就是高级向导的作用,打起仗来事半功倍。
  梁震听了刘勤的建议,带着军队往北,果然有大量吉利吉斯人来投靠。在整个盆地的三大民族中,吉利吉斯人属于被压迫的最底层——最想造反,又最不敢造反,迫切希望有一位带头大哥。
  历史上,在浩罕汗国建立之初,正是吉利吉斯人的投靠,才让浩罕汗国站稳脚跟。
  吉利吉斯人纷纷来投,梁震的兵力已然接近五万。
  总督米尔扎收到消息,已经不敢再追叛乱者,连忙带着部队回来作战。同时,沿途招募西边的乌兹别克士兵,带着四万多人日夜兼程杀回来。
  米尔扎赶到时,梁震已经在包围安集延。
  安集延这个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千年来爆发了无数次战争,如今又成为决定盆地归属的决战之地。
  布哈拉的主力,火器装备率很高,米尔扎手里就有两千人的火枪队。
  另外,骑兵比例也高,而且还有大量重装骑兵。
  称雄中亚,不是说着玩的!
  只不过嘛,一个即将四分五裂的国家,军队士气能有多高?
  甚至连许多骑兵和火枪手,都被长期欠饷。


第1053章 【勇猛骁骑】
  依托山势修筑的营寨,已经被布拉哈军队包围。
  前来投靠的各族士兵,难免感到恐惧,甚至可以说人心惶惶。
  布哈拉作为曾经的中亚霸主,虽然已腐朽不堪,但此时还余威尚存,很多被统治部族是不敢反抗的。
  包围营寨的第二天,总督米尔扎前来叫阵。
  梁震用千里镜观察片刻,顿时就笑起来:「居然是这种军队,幸好咱们兵少,敌人主动前来接战,否则吓跑了可不好追啊。」
  雷之玑同样在观察敌军,一脸疑惑道:「布哈拉建国百余年,竟然没有学会步战吗?」
  刘勤则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问道:「敌军有破绽?」
  「哈哈哈哈!」
  梁震和雷之玑相视而笑。
  雷之玑解释说:「敌军根本没有真正的步卒,也不知道如何列下步兵大阵。便是他们的火铳兵,说穿了也类似我军的龙骑兵。」
  这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称雄中亚百余年的帝国,居然不会排列步兵大阵。
  布哈拉的军队,可以说全是骑兵。
  即便是步卒,平时也骑马赶路——这里只论正规军,临时招募的部落武装不算。
  此时此刻,敌方步卒来到营外,纷纷下马开始排列。在刘勤这种外行看来,似乎阵型颇为整齐,但在梁震眼里却要笑死人。
  有人说,满清的部队是骑马步兵,而眼前的布哈拉军队。却是实实在在的下马骑兵。
  而且,明明装备了大量火枪,却不见他们攻打营寨时带火炮。
  雷之玑说:「可惜我军路途遥远,没有带来战车。否则战车阵布下,敌军怎也打不进来。」
  「何止战车,火炮也没带多少。」梁震说道。
  口径稍大的火炮都没带,这次带的全是虎蹲炮,因为虎蹲炮两个人就能扛着走。
  眼见中国军队不出战,米尔扎终于下令进攻。
  但是,米尔扎没有动用精锐,毕竟大同军威名远播,他先用乌兹别克部落武装去探知虚实。
  被派上来的乌兹别克士兵,皆来自比较靠西边的部落,对布哈拉国王还算忠诚。他们平时半耕半牧,此刻攻打营寨,纷纷下马前进,腰上别着弯刀,手里举着弓箭,个别士兵的手臂上还有小盾。
  大同军这边,数万人的大营,只靠3500中国士兵当然守不住。
  前来投靠的各部勇士,虽然野战不敢打,守御营寨还是有胆子的。双方隔着木栅栏对射,互有伤亡,攻击方自然伤亡更重。
  米尔扎此人应该是个宿将,他让部落士兵去轮番攻寨,看似属于非常愚蠢的添油战术,却是在试探营寨的防守弱点。
  而且,米尔扎不断调派兵力,想要牵扯调动守军,从而找到突破口发动总攻。
  但是……大同军有热气球!
  四只热气球升起,当然不是要投炸弹,而是居高临下观测整个战场。…。
  大同军的营寨,本就是依山而建,地势比攻击方更高。再用上热气球,战场局势一览无余,敌人怎么调兵全看在眼里。
  而米尔扎处于低矮处,营寨又有木栅栏遮挡,很多时候只能猜测里面的情况。
  打了整整一天,米尔扎发动十多次进攻,总是被梁震轻松给化解。
  因为米尔扎的哪只部队一动,梁震立即就知晓了,提前调兵前去防御。不但有营寨的防守之利,而且往往以多打少,不断积累局部胜利。
  那些投靠过来的部落士兵,见梁震指挥如神,虽然已经有了死伤,但士气却越打越高。
  至今,大同军都没动过,始终作为预备队观战。
  米尔扎的核心精锐也没动,因为全是重骑兵和火枪手,他可不会让这些士兵死于攻坚战。
  连续交战三日,米尔扎那边死伤接近两千,而大同军这边只死伤三百多。都是各自的附庸部队,只要不士气崩掉,死伤再多也不心疼。
  第四天,米尔扎不打了,选择围困营寨,把大同军活活给围死。
  毕竟大同军远道而来,军粮不可能带太多。投靠过来的部落,也不可能有太多粮草,即便沿途能劫掠一些,被堵在营寨里也最多撑一两个月。
  「敌将不是傻子,终于开始围困咱们了,」雷之玑说道,「这里是敌人的地盘,围困越久,兵力就越多,可以不断招募士兵。我们的军粮,却一日比一日少。而且被围久了,投靠过来的部落将士,士气也会下跌,说不定就有人暗中投敌。」
  「那就打呗。」梁震说道。
  就在此时,一股骑兵从东南方而来,数量大约有2000人左右。
  却是扯旗造反的明格部,在迈赫穆尔的带领下,跑来帮着大同军作战。他们已经造反了,而且是第一个公开造反的,绝对不可能获得饶恕,只能赌一把,或许还可以死中求活。
  「居然还敢来,那就一起杀了!」
  米尔扎怒火攻心,派出精锐骑兵,朝着明格部骑兵杀去。
  迈赫穆尔见状,立即下令开熘。
  明格部虽然骑兵有两千,但装备可谓烂透了,连穿着皮甲的都不多。如此乞丐般的轻骑兵,倒是适合放风筝,反正打不赢就跑。
  「出寨决战!」梁震当机立断。
  米尔扎见大同军有异动,立即下令召回精锐骑兵,只留三千轻骑,继续追赶那些明格部骑兵。
  双方都是数万大军,而且游牧骑兵特别多,整个战场展开近十里地。
  说实话,没法指挥。
  特别是梁震,投靠过来的部落首领,根本看不懂大同军的旗令,也听不懂大同军的军号。撒出去之后,只能凭本事作战,梁震别想对那些军队如臂使指。
  这场大战,从交战之初就显得特别混乱。
  部落骑兵对阵部落骑兵,还都特么想保存实力。放眼望去,全在互相骑马射箭,而且随着骑兵游弋,战场面积越打越大,横向排开已然有十多里——米尔扎也没法指挥了。…。
  看似到处都打得热闹,却一直没有短兵相接。
  就是来来回回一直射箭,哪个部落稍微处于下风,立即就往战场边缘跑,生怕自己的部落损失过重。
  打到最后,完全混在一起,变成了部落之间的大混战。
  双方主将,对此不闻不问,全都锁定了彼此的精锐主力。
  当中央战场的部落军队变少,米尔扎终于开始出动精锐了。两千骑马火枪步兵,五千轻甲弓骑兵,朝着3500大同军冲来。
  大同军的阵前,摆满了拒马桩,是从安集延城外抓工匠打造的。
  米尔扎的命令,是让火枪手到了射程,全体下马朝着大同军射击,五千弓骑兵也朝大同军射箭。射乱大同军的阵型之后,重骑兵才派出来摧毁大同军。
  「虎蹲炮!」
  二十多门虎蹲炮,被抬到拒马桩之后。
  由于长途跋涉,梁震根本没有带炮弹,全是从营寨山上弄来的碎石子。
  大量碎石子填入炮管,如此敷衍的弹药,有效射程不足一百米。如果敌人穿着棉铁复合甲,八九十米都打不穿,只是感觉到很疼而已。
  但这就够了,远超火枪和马弓的射程。
  大概六七十米的样子,对面的火枪手陆续下马。弓骑兵则还在继续往前冲,而且是绕向两侧,打算从左右两面朝大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