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9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封信,一封是路易十四写的,一封是来布尼茨写的。
  来布尼茨是个写信狂魔,一生拥有三位数的笔友。平行时空的康熙,也是来布尼茨的笔友,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来布尼茨的二进制,也是受中国太极八卦启示而创立的,最终影响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此君被萨克森公爵,派到巴黎担任外交官。
  外交事务没啥成就,却借助职务之便,跟欧洲各国的贵族和学者免费通信。通着通着,就开始写信给赵瀚,而且是跟路易十四的信件一起寄出。
  赵瀚收到来布尼茨的信件非常惊讶,更惊讶的是,内容并非讨论数学,而是向赵瀚请教哲学问题。
  来布尼茨,还是一位哲学家。
  赵瀚阐述了自己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并盛情邀请来布尼茨来中国做客。如果愿意定居中国,可以让他担任官员。
  四年后,赵瀚收到来布尼茨的回信,他感谢皇帝陛下的邀请,但暂时还没有离开欧洲的打算。
  具体原因嘛,来布尼茨在巴黎做外交官,同时交了几百个笔友。一旦变换住址,那些信件就收不到了……


第1062章 【终章一】
  民始四十六年。
  太子赵匡桓已经51岁,从40岁开始,他就开始正式处理朝政。
  内阁发来的奏章,悉数送到太子那里,皇帝每天只是抽检审阅。
  这种情况,让太子压力更大。
  因为太子想要做事,就得有自己的班底。他提拔的班底,往往跟阁部重臣有冲突,而阁部重臣又是皇帝的人。
  最终,变成皇帝与太子的冲突!
  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由着太子。可每当关键时刻,皇帝就突然发力,太子班底陆续被贬十多人,还有一个甚至被流放到北海(被流放那位,纯属活该,卷进了官逼民反的案子。大同盛世,甘肃百姓居然造反)。
  好在已经快熬出头了,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精神头也一日不如一日。
  “殿下,寿典已经安排妥当。”
  “再演练一次,我亲自去过目。”
  马上就是皇帝的七十大寿,一向不喜操办的赵皇帝,突然提出要隆重过生日。
  消息传出,不仅群臣踊跃,就连民间都欢腾起来。
  南京城内外的商户,自发购置红缎子,把店铺装饰得喜气洋洋,还挂上红灯笼打算彻夜庆祝。
  这天凌晨,南京就已热闹起来。
  文武百官皆穿礼服,各国使者也早早进城,排队在东华门外候着。
  赵瀚乘坐御辇,来到午门城楼后,颤颤巍巍站起,由女官搀扶着登城。
  三年前,他还身体健康,觉得自己能活到八九十岁。
  不知从哪天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一天要拉三四次。大便之时,似泻非泻,此外再无不适症状,而且精神也非常充沛,胃口方便更是毫无问题。
  就在去年,赵瀚突然感觉腹部剧痛,连带着还出现便血情况。
  各路名医轮番进宫问诊,诊断结果大同小异,都说皇帝体内有热毒,必须清热祛邪方可痊愈。
  服药多日,略有改善。
  去年冬天,病情急转直下。开始排便困难,腹胀,腹痛,接着肝脏部位也疼,有时睡着了无法唤醒,必须等他自然醒来。
  今年更糟糕,至少瘦了30斤。
  赵瀚大概能够猜到,自己应该是患了肠癌,而且估计已经到晚期了。
  治不了的,再过三百年也治不了。
  后妃们跟在身边,也陆陆续续登城。
  皇后费如兰已经病故四年,田秀英、柳如是也已病故。如今是费如梅做皇后,做得并不怎么好,时不时要闹点小脾气。
  今日有暖阳,赵瀚被扶到椅子上坐好。
  虽然精神还算不错,但体力不足以支撑久坐,赵瀚只能倚在靠背上看着城下。
  “宗室入内!”
  宗室成员排队来到午门前,领头的是楚王赵匡枰。赵贞兰、赵贞芳两位长公主也在,但她们的丈夫皆已病故,这次是带着儿女来京城贺寿。
  郑森卸任广东布政使之后,做了两年宗人府的宗正。实在是闲不住,主动申请外调,被安排去做孟加拉总督。
  孟加拉国已然覆灭,并非遭到入侵,而是自己把自己玩崩了。
  孟加拉皇帝穷兵黩武,地盘扩张到极限,君主病危期间,全国叛乱四起,分裂为七股割据势力。中国商贾趁虚而入,通过贩卖冷兵器,获取好几个港口的商业特权。
  真正混战起来,商贾们也扛不住,只得请求朝廷出兵,那些港口也成了朝廷的殖民地。
  加上陪嫁获得的吉大港,一起组建孟加拉总督区。
  “儿臣赵匡枰,祝贺父皇圣诞,愿父皇万寿无疆!”
  赵翰面带笑意,轻轻抬手。
  赵匡枰随即退到旁边,韩王赵匡柏又上前贺寿。
  其中,晋王赵匡栐没有亲自来,派遣一位汉人官员做贺寿使者。
  赵匡栐的身体也不太好,偶尔卧病在床。但他的晋国,已然扩张数倍国土,拥有坦焦尔、马杜赖、俱蓝、克拉迪、迈索尔五国国土,占据了半个南印度地区。
  汉人移民及其后代,数量约为50万人,却统治着1000多万印度人。
  为了便于统治,不得不做出妥协,有保留的接受南印度风俗文化和政治。那里已经变成一个怪胎,是中华文化和达罗毗荼文化的融合体,但官方语言和文字,必须使用汉语和汉字。
  土地制度,采用先进的地主所有制。
  几乎所有汉人都是大地主,会说汉语、写汉字的印度精英,当然也做上了大地主。
  印度教文化遭到冲击,同时又主动迎合统治,种姓排位变成:华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华族就是汉人,凌驾于所有种姓之上,同时不受种姓职业的束缚。想从事什么职业,就从事什么职业,这曾激起好几次叛乱,完全是靠军队镇压给打服的。
  而且,不论哪个种姓,只要考上科举做官,就能立即变成华族,其子孙后代也是华族。
  但有一个限制,那些归化的华族,三代之内不跟汉人通婚,自动取消其华族身份。
  事实证明,印度人是很顺从的,无论多离谱的政策他们都愿配合。
  莫卧儿带来了波斯文化,迅速被北印度所接纳。英国人带来了欧洲文化,还在印度故意搞分化,把北印度语言硬生生搞出两种官方文字,导致几百年后印度无法统一文字。
  现在中华文化降临,南印度精英们主动学习,许多甚至跑到中国去留学。
  宗室贺寿之后,文武百官上前。
  接着是各国使者,朝鲜、日本、暹罗、老挝、傣国、孟国、文莱、苏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沙俄、莫卧儿、波斯……
  外国使者,已经不住众善寺了,另外修建了专门的番使馆。
  实在是数量太多,就连欧洲各国,都有常驻南京的使臣,以方便随时获得中国信息。
  朝鲜如今非常听话,国王名叫李焞,跟历史上同名不同人。
  主要是被中国打了一次,导致朝鲜王后换人,生下来的王子当然也变了。
  这倒霉孩子,伴随激烈党争而降生,如今亲政了党争还在。他对党争深恶痛绝,亲政之后,立即朝堂大换血,十年内大换血三次,每次都伴随着攻讦杀戮。党争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因此愈发剧烈,因为各党已经杀出血仇。
  日本依旧是德川幕府执政,由于不再闭关锁国,地方大名通过海贸实力大涨。
  这种实力的增涨,并未太过削弱幕府权势。唯一的结果,是地方大名骄奢淫逸时,不再一个个欠着三都商贾巨款。他们的海贸收入,再加上领地赋税,就足以支撑挥霍,只有大兴土木的负债累累。
  也有一两个强藩励精图治,居然通过遣使留学,悄悄学会了蒸汽机。
  然而非常尴尬,日本是贫煤国!
  只在九州岛北部,关东平原北部,以及北海道西部,有少量煤矿分布,而北海道早就是中国的虾夷县。
  目前整个日本,只有两家蒸汽工厂。
  南边的吕宋总督区,八年前改为吕宋省。
  吕宋岛中部山区,依旧是土著部落的地盘。但全岛沿海区域,基本完成汉化,甚至还出了个吕宋籍的汉土混血进士。
  爪哇岛暂未设省,但已经提上日程。
  西班牙已然彻底衰落,南京朝廷的鹰派官员,整天叫嚷着攻占南菲律宾群岛。
  说实话,肯定能打下来,并且是轻而易举。
  因为西班牙各殖民地,都在造反闹独立。特别是拉丁美洲,起义遍地,土生白人和欧美混血,早已不堪西班牙盘剥,甚至有人闹着要加入中国。
  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称雄欧陆,多次赢得对外战争,但国内却民不聊生。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两年前病死了。
  由于他改娶法国宗室为王后,所以历史改变,嫡子没有夭折,嫡长子继位为查理三世。
  但这个查理三世,受其父宗教自由思想影响,受其母的天主教信仰影响,一上台居然就要搞宗教自由政策。为了向新教徒妥协示好,他恢复父亲关闭了好几年的议会。
  议会重组之后,起草的第一条法令,就是“所有不信英格兰国教者按照法律办理”。
  查理三世大怒,再度解散英国国会。
  国会议员遂勾结贵族造反,阿盖尔伯爵发动叛乱入侵苏格兰,蒙茅斯公爵(查理二世的私生子)率叛军在英格兰西南部登陆。
  查理二世亲手打造的国防军,显露出强大战斗力,轻轻松松击败两股叛军。
  然后,查理三世就开始乱来了,他觉得到处都是反贼,下令严惩阴谋造反者。不但杀了带头叛乱的弟弟(同父异母),还在伦敦四处捉拿嫌疑犯。接着故意跟圣公会对着干,启用大量天主教徒担任军官。
  如今内战再度爆发,就连查理二世留下的军队,都开始反对国王的倒行逆施。
  特别是那群来自吉大港的海盗及后代,他们全都受洗入了新教,为寻求认同非常虔诚。国王不但侮辱他们的信仰,而且还大量启用异端军官,这些吉大港海盗已有倒戈倾向。
  赵瀚庆祝70岁大寿时,查理二世的嫡次子,被推举为叛军首领,并宣称自己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
  爱德华四世打赢了,但英国的君主集权也完蛋了。
  因为他借助了乡绅的力量,才击败自己的哥哥,乡绅集团通过下议院再度掌权。英国人,把这次事件命名为“光荣革命”。


第1063章 【终章二】
  荷兰的衰落,从被中国赶出东南亚开始,但遭致命一击却来自英法。
  英国想获得海上利益,法国想侵占荷兰本土。
  在英国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路易十四主动提供金钱,查理二世立即答应联法抗荷。
  凭空得来的资金支持,当然带着附加条件。英法两国签署《多佛密约》。条约规定:法国向英国提供资金支持,英国要逐步恢复天主教,并且必须跟法国一起对抗荷兰。如果英国因恢复天主教而发生骚乱,法国必须借兵帮助英国平叛。
  密约签署之后,法国突然对荷兰宣战,英国随即退出与荷兰、瑞典组成的三国同盟。
  紧接着,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袭击荷兰的一支商船队,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荷兰的最强堡垒,面对法国军事家沃邦,就跟纸糊的一样全面崩盘。尼德兰七省,直接沦陷五个省。
  荷兰议会紧急请来威廉三世做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