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哈哈!”
  赵瀚被这老头儿逗乐了,问道:“你可知我如何施政?”
  “略有所闻。”萧万全心中狂跳。
  这货尚且心存幻想,觉得赵瀚杀地主分田,是前期聚集人心的手段。而今打败巡抚,势力猛然大增,多半会交好本地士绅大族。
  赵瀚问道:“萧家的田,可愿献出?”
  此言一出,萧万全感到绝望,他的幻想破灭了。
  但他又没法离开此地,这里有萧氏宗祠、萧氏祖宅、状元祠,也有萧氏的无数土地。离开之后,萧氏还能称为萧氏吗?
  可如果不配合反贼,萧氏恐怕要被杀光!
  左思右想,萧万全磕头道:“萧氏愿献出族中田产,世世代代为赵先生效命!”
  “田产全部献出?”赵瀚问道。
  “全部献出!”萧万全硬着头皮说。
  我去,这还不好办啊,赵瀚心里有些犯难,他倒希望萧家奋起反抗。
  “哈哈哈哈哈!”
  赵瀚突然开怀大笑,亲手将萧万全扶起,安慰道:“老先生深明大义,我又怎会不顾人情。这样吧,萧氏全族,十二岁以上丁口,不论男女老幼,每人皆可留二十亩地。”
  每人只留二十亩?
  萧万全已经快哭了,硬生生挤出笑容拍马屁:“赵先生真是仁义,老朽感激涕零。”
  赵瀚又说道:“萧氏必须分家析产,不计孩童,一户最多十口人。”
  萧万全几欲晕倒,很想把赵瀚给咬死。
  一旦分家,人心就散了,他的号召力也没了。
  赵瀚问道:“老先生不同意吗?”
  “愿意,老朽愿意!”萧万全连忙说。
  赵瀚继续说道:“萧氏家奴,必须全部释放。愿意分地的,我给他们分地。愿意继续留下的,全部改为佣工契约,今后可不要随意打骂佣工。”
  萧万全已经无话可说,若是能够分田,有几个家奴愿意留下?
  赵瀚笑道:“我手中缺人才,萧氏可推荐子弟做官。”
  萧万全仿佛又活过来,能做官就不怕没地。这反贼闹得很大,今后多半要招安,萧氏子弟跟着招安便是。若反贼真的夺了天下,萧氏岂非从龙之功臣?
  萧万全挺着腰板说:“我萧氏有举人一名,秀才七人,童生、学童无数,愿意追随先生左右!”
  “可有进士在做官?”赵瀚问道。
  萧万全回答说:“文风衰落,暂无进士官,举人做官的尚有两个。”
  难怪投贼如此干脆,原来是这两代没有进士。
  只要是读书人,那就全部收下。
  不过这些读书人,不能都留在永阳镇。给他们分地时,必须打散分到其他村镇,否则肯定成为内部隐患。
  就算在永阳镇有地的,也得收回土地,大不了在别处多分几亩做补偿!
  赵瀚对萧家的投诚非常满意,传令陈茂生:“茂生,萧氏义举可为表率,让宣教团去告之其他地主。也给百姓士卒说清楚,这萧氏虽然曾有劣迹,但已洗心革面……嗯,”赵瀚突然对萧万全说,“老先生,为平民愤,可否弄几个管家、管事出来?他们欺上瞒下,盘剥民众,真真该死!”
  萧万全已是怒极,同时又恐惧到极点,因为那些恶奴都是代主受死。
  不死几个恶奴,死的就是他萧万全!
  可是,把心腹家奴推出去受罪,今后谁还会听他差遣?
  完了,一切都完了!
  萧万全猛然跪下:“恶奴该死,老朽亦想杀之而后快!”
  “哈哈哈哈哈哈!”
  赵瀚再次把萧万全扶起,指着状元祠说:“萧氏祖宅、宗祠和状元祠,全部都可以留下。至于英魂殿,换一家不听话的地主!”
  有萧家做表率,附近三分之二的地主,都主动把土地献出来。
  他们心里自然打着算盘,从龙成功自然是极好的,今后招安也能接受。若是被招安,分出去的土地,可以再通过各种手段抢回。反正,现在不能触怒反贼,否则族人都要被杀光。
  这些大地主的反应,完全出乎赵瀚的意料。
  他在隔壁村镇杀了许多地主,但只要大兵压境,地主阶层没有想象中那么顽固。非但不抵抗,反而主动投献田产,而且还提供大量读书人。
  哈哈,太有意思了!
  至于剩下三分之一,那些死活不从贼的大地主,都是有族人在朝中做大官的。
  赵瀚当然不会手软,正好拿这些家伙开刀。
  陈茂生的宣教团,很快扩充到两百人,借永阳镇及周边村落,一边做事一边训练宣教员。
  目前赵瀚的地盘,西边挨着永新县(中间夹着费映珙),北边挨着安福县,南边挨着泰和县。东边以泸水为分界线,泸水以东属于官府的辖地。
  说实话,官府的地盘更加肥沃,赵瀚的地盘相对贫瘠,许多村镇都有大片山地。
  但贫瘠的地盘,更利于巩固基础,更利于培养官员和练兵,否则腐化的速度会非常快!
  赵瀚的当务之急,并非盲目扩大地盘,否则他留在府城不走便是。
  他得把宣教团体壮大起来,把基层官员培养出来!
  一旦巩固势力,根本不用出兵,直接在官府的地盘组建农会。农会带领佃户扛租抗息,带领佃户反对地主,不用占领任何一座城池,就能把触角延伸到周边三个县。
  农村包围城市!
  这个策略,不是打不赢官兵,而是为了麻痹朝廷。
  只要县城、州城、府城不丢,地方官会帮着赵瀚欺瞒中央,说不定实际控制整个吉安府之后,崇祯皇帝都还不晓得赵贼已经做大。
  至于官府征不了赋税?
  唉,肯定是又有大灾啊,反正江西每年都那样,无非递解中央的税收变得更少。
  就在赵瀚巩固地盘时,向南流窜的农民军,已然占据半个泰和县。
  北边被解学龙俘虏的上万流寇,本来准备放回家安排耕种,如今也再度闹起来了。一部分在安福县裹挟流窜,一部分自发回到庐陵县,请求赵瀚给他们分配土地。
  赵瀚是基层官员和宣教人员不足,否则南北两县可轻松入手。
  甚至,泰和县、安福县的官员,会帮着赵瀚巩固地盘——不攻打县城的坐寇赵言,远比那些流贼可爱得多!
  世事便是如此荒诞,官府居然心向赵瀚……
  崇祯六年,冬。
  诸路官兵围剿西北流贼,农民军趁着黄河结冰,冲出官兵的十路合围。接连攻陷渑池、卢氏、伊阳,农民军进入河南地界。
  河南巡抚重兵堵截,农民军转而南下,一路劫掠汝州、淅川、内乡、光化、南阳。
  面对官兵追击,已经合流的农民军,突然分散成好几股。他们不但在河南流窜,老回回等五路流贼,甚至转而攻入了湖广。
  收不住了!
  陕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广,到处都能看到流贼的身影。甚至就连北直隶,也有小股农民军流窜,朝廷哪顾得上江西这边?
  被赵瀚“请”来的李邦华、欧阳蒸,粗茶淡饭供养着,赵瀚也不跟他们见面,只让两人随宣教团观察施政。
  与此同时,赵瀚攻占吉安府城,巡抚兵败自杀的消息,迅速向整个江西扩散。
  “赵言”的威名无人不知,被传为杀人不眨眼的巨寇。
  这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本来在农村猥琐发育的密密教,趁机提前聚众起事,铅山县和南丰县同时爆发教民起义。
  而在鄱阳湖那边,都昌县起义也提前爆发,并跟鄱阳湖水匪勾结在一起。
  如果下一任江西巡抚,也是个知兵能臣的话,根本顾不上来征讨赵瀚。官府必须先剿灭都昌反贼,那里实在太重要了,不管是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角度出发,都得先把都昌反贼给平下来!
  大明天下,已经彻底残了。


第三卷 见在田 


第119章 【朝堂】
  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皇帝召集内阁、六部、六科大臣议事。
  如今的大明朝廷,已进入温体仁时代,阁臣有一大堆:温体仁,钱士升(东林党),吴宗达(东林党),王应雄,文震孟,何吾驺,张志发(齐党),林釬。
  本来还有个徐光启,一个月前不幸病逝。
  这些阁臣当中,文震孟的曾祖父,大家想必很熟悉,即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
  林釬也挺牛逼,三年前收受贿赂,写过一篇报捷奏章,内容大意为:义士郑芝龙收降郑一官有功。
  郑一官当海盗,关我郑芝龙什么事?
  郑芝龙瞬间被洗白!
  眼前,被招来议事的,还有六部尚书。
  吏部尚书李长庚,“被东林党”之人,为了反对首辅温体仁,已经跟东林党走得很近。
  户部尚书侯恂,东林党,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的父亲。
  礼部尚书李康先,正在结交东林党,联合抵制首辅温体仁。
  兵部尚书张凤翼,阉党出身,因边臣身份没有被清算。
  刑部尚书胡应台,楚党出身,曾运二十四门火炮进京。那是大明最早的红夷大炮,其中十一门运往辽东,宁远之战“似乎”命中努尔哈赤。
  工部尚书周士朴,跟东林党走得很近,主要政敌是督理工部的太监。
  左都御史张延登,能臣干吏,文武全才。
  崇祯皇帝似乎有些疲惫,说道:“流贼已入四川、河南、湖广,该是如何剿法?”
  无人应答,无人敢答!
  崇祯皇帝已经登基好几年,大臣们也摸清了路数,如今个个都“明哲保身”。
  首辅温体仁犹如菩萨,木愣愣的站在那里。
  他虽然私下培植党羽,明面上却是孤臣,深得崇祯皇帝信任。
  此人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过,无论能力还是手段,都可做力挽狂澜的社稷重臣。而且他还清廉,东林党虽然恨之入骨,却也不敢说温体仁贪污。
  一个有能力、有手段的清廉之臣,在明末担任首辅数年……嗯,一件正事都没干过。
  在崇祯手下,只要不干正事,就不会有任何纰漏。
  如果说,崇祯是个甩锅皇帝,温体仁就是不粘锅首辅。
  君明臣贤,相得益彰!
  温体仁不粘锅到什么程度?
  他只要随便帮着说几句好话,而且对自己并无影响,就能挽救一些真正做事的干臣。可他就是不表态,看着做事之臣下狱,自私自利到了极点,丝毫没有内阁首辅的担当。
  眼见崇祯向自己看过来,温体仁立即看向张凤翼。
  兵部尚书张凤翼,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当设五省总督,总揽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剿匪之事。”
  “可有合适人选?”崇祯又问。
  温体仁说道:“李尚书夹袋中人,该有能够胜任者。”
  吏部尚书李长庚立即辩驳:“臣不党不私,哪有夹袋之人?”
  “说说吧。”崇祯皇帝道。
  李长庚说道:“延绥巡抚陈奇瑜,或可担此重任。”
  崇祯立即就有了印象,他还曾经嘉奖过此人——陈奇瑜担任延绥巡抚期间,斩杀截山虎、柳盗跖、金翅鹏、薛仁贵、一条龙、金刚钻、翻山鹞等170多个贼首。
  其实吧,都是接受朝廷招抚,返回老家耕田的贼首。
  可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反贼虽然回乡耕田,却难以承担沉重赋役。这些做过贼的,自然不愿再被欺压,因此多行不法之事,甚至有些还重新揭竿造反。
  陈奇瑜或剿或骗,砍了170多个贼首,又斩杀老贼千余人,普通贼众全部放回去种地。
  崇祯皇帝对此非常满意,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