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宇泽虽然年轻,但是多年担任明教圣子,威望还是很高的。他既然做出了决定,明教在扬州的教众一体奉命。

    金陵西城,醉仙居,几个衣着华丽的贵人坐在一间包厢中。

    “小家伙回来了?他难道觉得扬州那个病狐狸已经安全了。”

    “不过小家伙突然回来,可是打乱了我们的一些布置,看来得调整计划了。”
………………………………

第47章:来了

    隆正四年,十月初六,夜。扬州,盐院衙门。

    贾敏已经睡下,而林如海正坐在书房处理公务。

    忽然,林府的西北角,一阵火光开始闪烁,喊杀声渐渐响起。

    听到声音的林府仆人渐渐躁动起来。和内宅全部是林府老仆不同,这盐院衙门的前院乃是官衙,根本不可能全部由林如海的自己人接管,乱一些再所难免。

    不过林如海充耳未闻,还是很认真的在写着一份方案。那是一份进一步铺开盐业新政的方案。

    这第一条,就是增加盐税,扩张财源。

    虽然大郑如今国力还算强大。但是国家的财政却并不宽裕。

    太祖皇帝雄才大略,一开始就制定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财政方略。将税收分为农税,商税和专营税。

    当时国家初定,中原未平。为了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太祖皇帝对农税收的很少,基本就是西汉初年的水平,三十税一。

    而历经天启年多年的混乱改革再加上十几年的战乱,国家哪怕是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江南商业都很是凋敝。

    所以爱惜民力的太祖对商业收税也不多,十五税一差不多。

    但是国家还要打仗,要平灭周朝,要驱逐女真都需要战争支持。而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顺德元年,为了恢复经济,积蓄国力,维持军事。太祖下诏把盐铁酒等一批为民众所必须,利润又很高的商品定为国家专营,划入户部。和归属于内务府的海贸以及关税一起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

    也正是靠着迅速发展的海贸和盐铁等专营,为顺德,景宁持续将近四十年的开国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到了如今隆正年间,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一方面国家经济情况持续好转,酒,棉布等涉及民生的商品都取消了专营。专营物品只剩下盐铁两项。而盐税做为大头却偷漏税严重。海贸虽然愈发繁荣,但是利润和关税直入内努,国库无法分润。

    而另一方面,景宁,永安年间,圣祖和上皇多次南巡,江南甄家因为接驾欠下了国库大笔的银子。受甄家影响,朝廷官员向国库借款蔚然成风。

    到了隆正元年,居然出现国库入库三千万两,半年不到被借空。导致山东大旱隆正帝只好出内努银赈灾。

    要知道,隆正朝的内努是分为两份的,最赚钱的海贸关税一直在太上皇手里,隆正帝知道,就像是锦衣府一样,太上皇活着,自己就得不到那份钱。

    而隆正帝自己的内努,份额比太上皇的内努要少的多。隆正帝没办法,还向太上皇借了一大笔钱才撑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

    自此,隆正帝把目光盯在了扬州。

    至于追讨国库欠款,隆正帝很清楚,在太上皇殡天之前是不可能的。

    久病之人,尤其在乎身后之名。太上皇在永安年间就曾暗示礼部,先帝得一圣字,他想要一个仁字。

    也就是郑仁宗。

    为了这个仁字,太上皇可谓是变着法得讨好朝臣。只要不涉及到他老人家的底线,太上皇就能忍则忍。

    说实话隆正帝很看不上这种想法,在隆正帝看来,只要大郑强大了,春秋之上,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是他没办法,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了太上皇的一种执念,此时影响他的仁名,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隆正帝也不着急,他才三十出头,春秋鼎盛,龙体强健。而九华宫这两年日渐苍老,病势日益沉重。

    他,有的是时间。

    不过也不能毫无准备,虽然太上皇还在,实权为九华宫所掌。但是天位毕竟在他手上,很多事情就该他负责。

    就像为了山东大旱,他从太上皇那里调内努银,也只能借了再还一样。

    所以为了缓解财政压力,隆正帝便把林如海这个夹带中未来的宰辅重臣派到了扬州。

    林如海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自入扬州,严格执行朝廷的盐法,打击私盐,严控盐引。几年间盐税大丰。

    只是担心引起盐商的强势反弹,因而有些政策引而未发。

    如今,是时候了。

    林如海抬头看了看外面的火光,他知道,恐怕明教之人是觉得琏儿走了,南镇府司群龙无首,不会全力保护自己了吧。

    想到贾琏,林如海忽然一阵振奋。因为他出身苏州侯府,正统文官都把他当做勋贵出身,而勋贵又因苏州侯府并不是战功封爵,而且已经除爵而排斥自己。

    如果不是岳父大人的看顾,自己哪里有机会入了陛下的眼。不过陛下举步维艰,寒枫和徐佳两位当世人杰也只能维持住江苏的稳定。

    如果贾家能够重新起来,凭借着两代荣国公在军方的威望。琏儿应该能成为陛下的一大助力吧。

    林如海现在才彻底想明白了陛下重用贾琏的全部用心。

    喊杀声越来越近,林如海听得出,他们现在应该是已经奔着书房来了。不觉心中一紧,难道?

    盐院衙门不远处,一个夜晚同样营业的茶楼,本该返回金陵的贾琏正拿着一把折扇悠闲的看着盐院衙门的情况。

    身后站着扬州千户高万同和宁波千户许力。

    高万同躬身一礼:“大人,不动手吗?看起来林大人有些危险了。”

    贾琏轻轻笑了笑:“不急,大鱼还没有出现,现在动手,把大鱼惊了我们就白忙活了。”

    不过贾琏当然也不会什么准备都不做,他扭头看向一边的许力:

    “许千户,东海舰队陆战队到了没有。”

    贾琏毕竟不能在短时间内集合锦衣府江南所有高手。所以他想到了调动军队,凭借着隆正帝给他的金牌,他是有能力调动江南驻军的。

    许力躬身行礼道:“请大人放心,一千名陆战队已经全部到齐,都已经在盐院衙门附近埋伏妥当。只要反贼真敢露头,必然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好,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

    贾琏交代完问题,看着许力下去安排。又闲下来。似乎对林如海一家的安全毫不关心。

    高万同刚想再劝几句。

    忽然,贾琏伸出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嘘,来了。”
………………………………

第48章:打懵了

    要说本应该回金陵的贾琏出现在扬州。还要从两天前说起。

    本来贾琏得到的消息是明教护教右使者为首来了一批高手。那么在扬州的准备足以保障林如海无恙。

    但是就在贾琏打算动身返回金陵前,金陵沈逸送来了新的消息。

    这一次,为了尽快完成雇主的要求,明教教主亲自带来了大批高手,打算行刺。

    贾琏其实觉得有些荒谬。按原著记载,贾敏之死语焉不详。但是林如海却绝对不应该是死于刺杀。再说,如此公然刺杀林如海这样一位简在帝心的朝廷要员,明教是疯了不成。

    难道又是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那亚马逊的那只蝴蝶可真是太辛苦了。

    贾琏有时候也真替隆正帝感到委屈,看得出,他是个真正的心里装着百姓的皇帝。也一心一意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但是从九华宫的太上皇,慈宁宫的皇太后到满朝永安旧臣都只知道维持,维持一份虚假的盛世繁华。

    而勤政的皇帝和仅有的一部分亲近皇帝一心改革的潜邸臣子,恐怕还被他们暗中抵制。

    如果是正常的掌权天子,别说是心腹重臣,就是普通的臣子,遭到江湖中人公然刺杀,明教立刻就是大军围剿。

    但是隆正帝做不到,因为不能扰了九华宫的清静。

    就这样,哪怕是奇耻大辱,隆正帝也只能强忍着,就连调动锦衣府保护林如海,隆正帝都只能借助贾琏来完成。

    不管怎么样,贾琏都决不允许林如海一家出事。所以在得不到皇帝支援的前提下他只能尽自己所能解决敌人。

    幸亏,贾琏有一个好祖宗。

    当年贾代善执掌军机十几年,旧部遍天下。如果贾家自身不争气,那荣国旧部们必须为自己绸缪。

    但是只要贾家在军中能有出头之人,这些旧部就会自动自觉的聚集在贾家麾下。

    在原著中,贾赦和贾政在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影响下大方的把这种资源给了王子腾。让王子腾从一个和林如海类似的已经除爵的勋贵变成了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但是德不配位,是祸非福。王子腾最终也没能彻底光大王家,而是战死沙场。

    贾琏相信,自己绝对不会这样。

    但是面对明教如此之多的高手,贾琏知道他现在的准备有些不足,已经不能单纯靠防守了。必须引蛇出洞。

    于是就有了贾琏返回金陵那一幕。

    贾琏故意带着大队锦衣府卫士离开扬州,就是为了让明教和李宇泽放松警惕。赶紧跳出来攻击林府。

    而他自己则在摆脱了明教的监视后暗中潜回扬州。同时,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贾琏还从宁波把宁波千户许力调到了扬州。并且迅速布置停当,就等明教上钩。

    话分两头,李宇泽本来率领明教一干高手来到林府附近准备,不过生性谨慎的李宇泽还是决定让范右使率领部分人先攻击,而主力随后行动。

    因为林如海推行的新盐政,盐院衙门和扬州知府衙门关系不慕,而扬州驻军那边没有军令更加不会轻动。

    所以李宇泽觉得他有的是时间。更何况,就凭林如海身边的那些护卫,还不一定能不能顶得住明教的第一波攻击呢。

    然而很快李宇泽就傻眼了,林府中的高手很明显比他预想的要多。隐藏在林府对面的一间屋顶的李宇泽很快发现范右使和教中兄弟的攻击陷入了僵局。

    “教主,怎么办?”旁边的兄弟们都看向李宇泽。

    李宇泽也有些纠结,投入攻击吧,他总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继续等吧,扬州知府和扬州驻军不可能长时间坐视盐院衙门被围。

    否则隆正帝就有了绝对的理由***南的永安旧臣和扬州的八大盐商。到时候,九华宫都不好出手阻拦。

    “元芳,你怎么看?”李宇泽看向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

    中年人叫元芳,当然不姓李而姓元。他是湖北荆州人,因为屡次应试不第对朝廷心怀怨愤,一个偶然的机会投入明教,成了李宇泽的谋士。

    元芳看了一眼林府的局面,看起来似乎已经接近林如海的书房。但是却被锦衣府牢牢拦住。

    “教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今晚如果不能击杀林如海,等贾贼从金陵调大军返回,不但我们将会被动,恐怕这次的事也将无法完成。”

    李宇泽想了想,点了点头。

    元芳便对着身后吩咐道:“发响箭。”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啊。”贾琏站在窗前,看着不远处那支响箭和骤然出现的一大批人,嘴角微微一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